百味人生 之 荆 师 傅
个人日记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文革”尚未结束,程荃还是插队知青。
这年“三夏”过后,生产队为增加收入,在省城包了一个建筑工地挖地槽的活,程荃和其他二十几个男劳力被派了来干这个活。那时没有挖掘机之类机械,全靠人力,所幸也不盖高楼,地槽不深,还能靠人力完成。
一天午休时,一个头回进城的社员,以前没见过盖楼,很好奇,就跑到旁边一座主体已经完成的四层楼上去看新鲜,却不料一脚踩空,从二楼还没装栏杆的楼梯上摔下来。大家听到呼喊声跑过去,七手八脚把满身满脸都是血的伤者抬出来。队长问程荃:附近有没有医院?程荃想了想附近的几个医院,建议多跑几步路去条件最好的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大家把伤员抬上工地运材料的铁地排车,几个人飞跑着,一会儿就到了医院。程荃在省城长大,姨妈就是护士,他对医院不陌生,带着大家直奔急诊科。分诊的中年护士简单诊查后回头对一个年轻护士说:“叫荆师傅,有外科病人。”一会儿就见一个四十多岁清瘦的中年人穿着一件旧白大褂推着一辆四轮担架车过来了,他把车子推到门口的地排车跟前,先弯下腰问了问伤员哪里疼,并用手轻轻活动了一下四肢确定问题不太大,然后指挥着程荃们:谁抬什么地方,如何用力。然后他把两手插在伤员的肩膀下面喊了一声“起”,大家一齐用力,把伤员稳稳抬起放在四轮担架车上。他在前边拉着担架车领路,让程荃和另一个工人推着,其余人在外面等候。
担架车推进外科诊疗室,荆师傅让程荃跟进去向大夫说明受伤的经过。大夫经过检查,基本确定没有太大问题,接着对外伤进行了处理,三处较大伤口共缝合了二十几针。处理完外伤又开了几张检验单让荆师傅带着去做检验,进一步排除内伤和骨折。透视、拍片等几项检验下来均无大碍。荆师傅和程荃推着伤员往回走,这时程荃才想起来对荆师傅表示感谢。荆师傅说:“这没什么,出门在外谁也不定碰上啥难事,谁遇上也得帮忙,再说咱在这里就干这个工作,比你们熟悉,指引指引也是应该的。”
回到急诊科,把检验单给大夫看了。大夫说:“小伙子很幸运,从那么高的地方摔下来没有内伤也没有骨折。不过保险起见,还是在这里观察一夜,如果到明早无异常就可以回去休养了”
程荃自己留下照顾伤员,让其他人都回工地,向队长报告情况,明早再来人把伤员接回去。
晚饭,程荃和伤员吃从医院食堂买的大包子,却没碗喝水。那时既没有瓶装水也没有一次性杯子,急诊科外面走廊里有医院提供的开水保温桶,但没有碗喝不了水。程荃去找荆师傅,荆师傅正在吃饭:一个窝头一块咸菜一碗白水。他马上拿了一个大搪瓷碗给程荃。程荃拿着搪瓷碗往回走,心里想着荆师傅的晚饭。那时很多城市人已经能够吃上有白面馒头有菜的饭食,窝头咸菜是农村的生活标准。荆师傅难道家庭生活困难?
晚上,伤员因为惊吓也因为流血,身心俱疲,早早就睡了。十点以后,忙乱噪杂的急诊科逐渐安静下来,程荃坐在病床前翻看从护士办公室借来的用报夹夹着的一摞报纸,看完把报纸送回护士办公室已经是下半夜了,回到病床前一眼看到喝水的搪瓷碗还在那儿,便拿着碗给荆师傅送过去。推开工人休息室兼储藏间的门,就见荆师傅半躺在一堆杂物中的一个担架上休息,见程荃进来,忙坐起来,问道:“病人有事吗?”“没事,我来还碗。”“先不用还,明早上你们不是还得吃饭吗?什么时候走再还我就行,我这儿有碗用”“那就谢谢了。”说着,程荃给荆师傅递上一支烟,荆师傅推让了一下接过来,程荃给他点上自己也点了一支:“荆师傅,你这么白班夜班连着干,身体受得了吗?”“这儿一共两个工人,每人干十二小时,今天他家里有事,我就连着干下来,明天我休息他再连着干。谁家都免不了有事,互相体谅呗。”“我听你一口东北话,是东北人?”“其实我就是平阴县人,离省城几十公里。爷爷辈上闯关东,我是东北出生。”“你这是全家回来了,还是自己在这儿干活?”“全家都回来了,没有正式工作,先在这儿干着,混个饭钱吧”“怎么不留在东北了,我听说那边农村比这边强。”“这个说来话长,今天不说了,你也回去休息吧。”程荃再次表示了感谢,拿着搪瓷碗回到了病床前。
第二次见荆师傅已经是七十年代末了。程荃回了城并在恢复高考后考入师范大学。姨妈上护校时的同学给程荃介绍了个女朋友,是医大附属医院急诊科的护士。护士是需要三班倒的,程荃便常接送女朋友上大夜班或下小夜班。刚知道女朋友在急诊科工作时,程荃便向她问起荆师傅,她说:“荆师傅还在,那人可好了,工作认真负责,谁有事他都肯帮忙。他生活困难,全家就靠他一人挣钱,我们科里老老少少都帮他,旧衣物旧用品什么的都送给他,我剩下的粗粮票一般都给他了。”程荃立刻想起了荆师傅一个窝头一块咸菜一碗白水的晚饭。后来,程荃和女朋友说了自己和他的交往过程,女朋友说:“你认识他时人家才三十多岁,今年刚四十,他瘦,又不修饰,显老。既然你们认识,今天就让你们老友重逢,哈哈哈”进了急诊科的门就拉着程荃到后面工人休息室找荆师傅。荆师傅却不在,是另一个工人上班。这时已经增加到三个工人,每人每天干八小时。休息室里的杂物也不见了,有了桌椅和床铺,干净整洁。那个工人说,荆师傅明天上白班,有事明天找他吧。
第二天是周日,约好和女朋友去公园照相,和荆师傅见面只好往后推。照完相两人到饭店吃饭,女朋友把她所了解的有关荆师傅的一切都讲给了程荃。
荆师傅是他们家闯关东的第三代。自幼好学上进,虽然只读了完小,但一直是班上的优秀生,还是班长。下学以后就跟着父亲在长白山下种人参,到二十多岁已经是当地的种参好手了。后来,生产队改选,社员无记名投票把他选上了。他无可推辞,就当了队长,带领社员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除了人参又种了天麻。几年下来,收入增加,社员生活普遍改善了,他那个屯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屯,大姑娘都争着往屯子里嫁。荆师傅也被树为公社的典型,公社书记亲自介绍他入党。“文革”开始后受打击受排挤,掌权者处处给他小鞋穿,他带领社员辛辛苦苦建起的人参园也被收归大队(注释1)所有。他忍气吞声好几年,以为“文革”像过去的运动一样一两年就过去了。没想到苦日子总也看不到头,一咬牙举家回山东。临走时全屯老少都来送行,不少人流下了眼泪。到了山东却不能回平阴老家,那里既无房也无地,而且也太穷,当地人都是半年糠菜半年粮。就投奔了在省城的姐姐。姐夫是医大附属医院营养室的资深厨师,解放前美国人管理医院时就在这儿干了。姐夫很大度地接纳了荆师傅全家四口。那时住房都紧,荆师傅一家就在姐姐家的储藏室里打地铺睡觉,早上天不亮就得起来,赶快把被褥打起来吊在房梁上,不影响姐姐家人进去拿东西。
程荃和女朋友认识时,荆师傅一家已经搬到一个著名教授家的储藏室住了。女朋友很详细地讲述了荆师傅和那位教授的交往。
教授是建国初从英国回来的外科专家,“文革”前在医科大学住一座二层小楼,家里有保姆、厨师。“文革”中小楼被“革命群众”占领,教授一家挤在楼下背阴的两个小房间里,保姆、厨师也都辞退了。七五年邓小平领导整顿时,医科大学给教授恢复了原来的职务,小楼的楼下房间也都归还了。一次教授正在急诊科值班,他大儿子在学校踢足球骨折,送进医大附属医院手术,也是医生的教授太太那时正在外县巡回医疗,教授家里还有上小学的小儿子。教授交代护士长,中午安排人到食堂买饭给小儿子送到家里。护士长安排了一个年轻护士去办,正在这时来了五六个亚硝酸盐中毒的病人,急诊科所有护士都投入抢救,那个年轻护士便把安排教授小儿子午饭的事交给了荆师傅。下午教授从手术室回到急诊科,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又来了车祸伤员,需要马上手术,教授又进了手术室,快下班了还没下手术台,护士长忽然想起得给教授和小儿子安排晚饭,就到工人休息室找荆师傅,荆师傅不在,另一个工人说,晚上我上班,荆师傅说他去给教授买晚饭了。护士长松了一口气。从那开始教授就和荆师傅熟悉了。教授太太不在家,教授忙,家里很多事比如安排两个儿子吃饭,买蜂窝煤,雨雪天接送小儿子上下学,节假日打扫卫生等都是荆师傅忙活。当教授了解到荆师傅住在姐夫家的储藏室里的窘况时,马上让荆师傅搬到自己家的储藏室,虽然也是储藏室,但教授家的面积要大的多,里面的物品不多且是长期不用的,有三分之二的面积空闲着,不像姐夫家的储藏室粮食、柴草、蜂窝煤等杂物堆得满满的,且每天都要用,一家人得早早起来腾地方。教授又向后勤科借了几张床板,荆师傅一家人也不用睡地铺了。
听完女朋友的讲述,程荃更觉得有必要和荆师傅见一面了。
他让女朋友问清楚了荆师傅们如何倒班,就在女朋友下小夜班,荆师傅正好也在班上的一天,提前两个小时到了急诊科。荆师傅果然在班上,见了程荃稍微迟疑了一下还是认出来了。程荃介绍了自己的女朋友就在这里上班。荆师傅诚心诚意地祝福程荃幸福,还说程荃有眼光,找了个好姑娘。那时已经过了午夜(注释2),急诊科安静下来,荆师傅也可以休息一会儿了,就请程荃到休息室说话。进了工人休息室,程荃从包里拿出景芝白干和花生米、猪头肉放在桌上。荆师傅说,上班不能喝酒,咱们以茶代酒吧。说着拿出一个大搪瓷缸子,把自己冲的茉莉花茶倒在缸子里递给程荃。两人喝着茶吃着花生米、猪头肉,一直聊到程荃的女朋友下班。
这次,荆师傅详细讲述了为什么会举家回山东:他当队长的那个屯子,因种人参致富后,让一些人眼红,特别是有的大队干部眼红。但有公社书记撑腰,谁也不敢怎么样。“文革”开始后,公社书记被打倒,那些眼红的人得势了,硬将人参园收归大队所有,由大队革委会主任的小舅子负责管理。大队把一块撂荒多年的地换给屯子,算是补偿。屯子男女老少都气愤得不行,但也无可奈何,人家掌着大权呢!荆师傅多次向县里、地区、省里反映,都是石沉大海,反而惹出了祸端,自己家放粮食的棚子被人点火烧了。荆师傅知道再待下去,恐怕连性命也难保。痛苦地决定离开养育了荆家几代人的黑土地,举家回山东。荆师傅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正直、勤劳、敬业,到哪儿也能活人,天下还是好人多。回到山东七八年,虽然还是个临时工,但有那么多好人帮忙,境况还是改善了,比刚回来时强得多了。两个孩子慢慢长大了,等他们能工作了,家里的境况会更好。
程荃第三次见荆师傅已经是八十年代中期了。
程荃的一个发小老父亲在医大附属医院去世,程荃去帮忙料理。程荃到达时,老人已经送进了太平间。一家人手忙脚乱却怎么也穿不好衣服,程荃想起荆师傅,就对发小说,我去找个人来帮忙,他比咱们内行。程荃疾步赶到急诊科,荆师傅恰好上班,听程荃一说,给护士长打了个招呼,就跟程荃到了太平间。荆师傅到底见得多,干得多,干净利落地把衣服给穿好了。发小一家人非常感谢,他大哥当即掏出一百元钱(那时一般工人一个月工资才五六十元)给荆师傅,荆师傅不收,大哥说:师傅如果不收,我就给你跪下。咱们非亲非故,这也不是你的工作,就是程荃这么个朋友关系,你就马上来到给老人穿好了衣服,这是恩情啊!这一百元钱不足以表达我们的心情,仅是一点心意,你一定要收下。程荃从大哥手里接过那一百元钱,硬塞进荆师傅口袋里。
那时,程荃的女朋友已经成了妻子,也调到别的科室工作了。程荃回家说起找荆师傅帮忙的事,妻子说,荆师傅现在已经不在教授家的储藏室住了,搬到西郊城乡结合部的孔村了,一个独院,三间北屋,一家人的户口也落下了。程荃忙问,怎么变化这么快?妻子说:这叫好人好报,听说是帮孔村的书记给去世的老父亲净面、穿衣,两人成了朋友认了兄弟,一切都是孔村的书记给办的。
程荃觉得又得去见见荆师傅了。
让妻子问明白了荆师傅哪天上夜班。程荃买了点小吃和两只省城有名的“老玉记”扒鸡去找他了。程荃到急诊科时已是午夜,到后边工人休息室推门一看荆师傅正在吃饭,不再是窝头咸菜白水,而是米饭炒菜。程荃拿出带来的东西,把已经包装好外封金字大红纸的“老玉记”放在桌子上,说,这是我朋友让我送来的,对你那天的帮忙再次表示感谢。又拿出几样小吃和两瓶可乐放在桌上,说,上班时间不让喝酒,咱们喝可乐。两人喝着可乐吃着小菜,程荃问起荆师傅迁往西郊孔村的事。荆师傅眼里冒着泪花,说,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啊!只要咱自己做事凭良心,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一定会有好报的。接着细说了事情的经过。
孔村书记的老父亲突然昏厥,送到急诊科时心跳呼吸就都没有了,抢救了近一个小时,没有效果,大夫说再抢救已经没意义了,家属经过商议就放弃了。因为老人平常身体挺好,家人没有任何准备,送到太平间后,一家人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帮忙送尸体的荆师傅成了总指挥,告诉他们先去买寿衣,并告诉他们什么地方卖,大约什么价格(那时不像现在,医院周围都是殡葬服务部,全省城也只有几家卖寿衣的)。等寿衣的时候,荆师傅又让家人买来面盆、毛巾、一次性的剃须刀和脂粉。荆师傅给老人净身、净面,然后扑上薄薄的脂粉,看上去面色如常如睡着一般。寿衣来了又穿上寿衣。一切弄完后,书记要给荆师傅几百元钱,荆师傅推让半天,无奈收下了一百元。书记临走记下了荆师傅的姓名,表示容当后报。一个多月后的一天,荆师傅在家休息,有人来找,出门一看是那位书记。书记把荆师傅拉上北京吉普车,来到西郊的一家饭店,进了单间一看,一家人早已恭候,见荆师傅进来都起立鞠躬。酒过三巡,书记说,荆师傅是我见过的最实诚最热心最敬业的人,也是我们一家的恩人,我的性格是有恩必报,今天把你请来一是表示我们全家对你的敬意,再就是要认你这个兄弟,第三是一定要替你解决一点儿困难,人在世上都有难题,你也一定有自己的难题,说出来,只要我能力范围能办到的,我一定尽力去办。荆师傅表示,书记愿把我当兄弟是看得起我,很高兴认书记这个大哥。生活确实不易,人人都有困难,但我从不给别人添麻烦,有困难我自己解决。书记说,你这就是不把我当哥哥,你要认我这个哥哥就一定让我帮你做点事。荆师傅考虑了一下,说,既然哥哥诚心诚意要帮我,我就提个要求,哥哥别作难,能办就办,不能办别勉强,尤其是别为兄弟我的事违反政策。书记说,兄弟你就痛痛快快地说,别让我着急。荆师傅就说出了一家人至今还住在别人的储藏室里,孩子都大了,需要有自己的房间,急需解决住房,想请哥哥在村里帮忙租一处房子,房租该多少是多少。书记说,这个好办,我家就有闲着的房子,我收拾一下,你搬过来就行。吃完饭,书记开车带着荆师傅到了那里。是一处院子,三间北屋,砖墙瓦顶,门窗有些破损。整体看不错。书记说,这是我结婚时父亲给我建的新房。我已经盖了大房子,这个房子闲了几年了,门窗有些破损,我拾掇一下兄弟就可以搬过来了。书记办事效率很高,一周后荆师傅全家就由书记派去的车连人带东西搬到了新居。不仅换了新门窗,室内也重新粉刷了,而且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具也置备了。荆师傅一家住进去后,书记始终不收房租,三年后书记作价两千元钱,卖给了荆师傅,而且允许三年付清。一家人的户口经书记安排也在孔村落下了。
这次和荆师傅见面后又有五六年没见,再见面时是在一个朋友的白事答谢宴上。这时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感召,程荃这个书生也下海了。举行白事答谢的是程荃的同级校友,高干子弟,两人曾经是校足球队的队友。他在八十年代就下海经商,是省城最早搞进口汽车配件的,早已是百万富翁了。他的公司和程荃的公司在一个批发市场里,平时有些业务往来,他父亲去世程荃送了丧仪参加了遗体告别。离休的副省级老爸去世,儿子又是百万富翁,丧事自然要隆重,答谢宴搞了二十几桌。程荃应邀参加被安排到一个牌上写着“好友”的桌上,刚坐下一会儿,就见引导小姐领着一个人向这张桌子走来,那人穿蓝黑色双排扣西服套装,略显肥大,脚上是黑亮的皮鞋,头发有些花白,走路的姿势程荃很眼熟,到了跟前才看出来,是荆师傅。荆师傅也认出了程荃,两人热烈握手。落座后荆师傅递给程荃一张名片:百姓殡葬服务部 经理 荆吉鲁。程荃问,你什么时候办起殡葬服务部来的?荆师傅说,已经有三年了,这次主家的丧事就是我给办的,除了火化场的那些过程,其余都是我办的。人家也是慕名找到我这个小服务部,他是大款不在乎花钱,按说找个大公司给办,但我们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已经在同行业中有口皆碑,于是找我给他办理,办得他很满意。我们的服务都已经结束了,帐也结了,他还是请我来参加答谢宴,就是对我们服务的一种肯定、赞赏。
听着荆师傅侃侃而谈,程荃真是刮目相看。过去的荆师傅给人印象忠厚、善良、敬业,但为人低调甚至给人有些卑下的感觉。此时的荆师傅自信、沉稳、不卑不亢,和过去完全是两种形象。看来事业的成功带来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给人打工和自己当家做主,感觉确实不同啊!
程荃问起怎么想起来办殡葬服务部的。荆师傅说,回到山东后我一边打工一边思考我自己和家人的出路。我们这种身份,没有单位,没有组织,连户口都没有,不可能从社会主义优越性中获得任何保障性的东西,只有自己谋出路。说实话刚回来的那几年,“文革”还未结束,一点出路也看不到,真是愁肠百结啊。“文革”结束后,中国会怎么发展,咱这种地位的人哪能看得透啊!但是慢慢的街上有做小买卖的了,我就觉得中国正在变,我们一家得从这变中寻找机会。在急诊科常送尸体,我就观察到殡葬服务可能是我的一条出路,就开始跟家属请来的净身、净面、穿衣、化妆的人学习,这些事家属一般不愿意动手,也不会弄,我就帮忙,时间长了也熟练了,没事的时候也琢磨。后来自己也大胆干,慢慢也干出点名气了,就有人上门来请我去帮忙。开始只是业余时间干,后来允许个体干了,就把殡葬服务部办起来了。一开始业务不那么熟练、全面,就比别人收费都低,多来一个客户我就多一次实践的机会,慢慢地业务水平上去了,名声也在同行业中传开了。现在除了卖些殡葬用品,主要还是净身、净面、穿衣、化妆方面的服务。最近又增添了整容服务,这项服务收费很高,像那些车祸等外伤破相的都需要整容服务啊。你可能有疑问,你还会整容?我确实不会,但我可以请会的人来做啊,我在医大附属医院干了这么多年,认识多少外科医生啊,他们会整容啊,业余时间挣钱谁不干呢?现在政策也允许。
当初看不到出路的时候你不悲观吗?怎么还能踏踏实实在急诊科干那些年,无论谁有事都跑前跑后的帮忙。程荃又问。荆师傅笑了笑,说,做人得有本分,这本分就是现今讲的原则。到什么时候自己份内的工作一定要干到最好,我在农村当生产队长时是这样,在急诊科当工人也是这样。至于给别人帮忙我是这样看,人生在世谁都有难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虽然我并不图别人回报什么,但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帮别人别人也会帮你,急诊科的老老少少从年轻护士到大教授也帮了我很多。对病人也是这样,人家来到这个医院看病本身就是难处,我们在这儿工作的帮一把不过是举手之劳,你帮一点人家就心里热乎乎的,这是善事为什么不做呢?不管自己处境如何,这些都是做人的本分,啥时候也不能丢了做人的本分。
九十年代后期,荆师傅的殡葬服务部已经变成殡葬服务有限公司,不仅接省城的业务,外地的业务也接,配了多部车辆,还聘用了法律顾问。程荃一直和他有联系,只要有殡葬方面的事就介绍给荆师傅,不过最近也有两年没联系了。
99年末,程荃一个朋友老母亲过世,朋友知道程荃有一个从事殡葬服务业的熟人,就让程荃负责殡葬事务。程荃先打电话联系,还是那个手机号码但不是荆师傅接的,接电话的人告诉他新的公司地址,说先来公司签服务合同,如果时间不方便我们也可以上门办理。按电话里提供的地址,程荃开车来到荆师傅的公司。不再是他想象的那种门口摆着花圈屋里到处是殡葬用品那种殡葬服务机构,完全是大公司的气派了。程荃按写字楼一楼铜铭牌上的地址乘电梯来到十六层,推开磨砂玻璃门,迎面的服务台后面是微笑着的接待小姐。程荃说明要见荆吉鲁,接待小姐问有无预约,程荃说没有,又问如何通报来客姓名,程荃递上一张自己的名片。接待小姐很快出来了,把程荃引到会客室,倒上一杯茶,说,请稍等,董事长一会儿就见你。大约过了十分钟接待小姐引领程荃穿过一片忙碌的办公区域,来到一间挂着“董事长”牌子的办公室门口,推开磨砂玻璃门,说,程先生来了,然后示意程荃进去。
不算大的一间办公室,很普通的写字台,荆师傅一见程荃马上起身迎上前来,两人热烈握手,一起坐在写字台对面的沙发上。荆师傅穿一件合体的奶油色夹克衫,黑色休闲裤,布底鞋。看到他的一头白发,程荃才想起来他也有六十岁出头了。荆师傅说,现在公司的业务基本都交给了儿子,我算是半退休了,他是大专毕业,文化比我强得多,我在这儿再待几年,大事把把关,看看他完全能行了,我就彻底退休了。说完,问程荃,你还是在那个批发市场里干?这回来是有殡葬的事?程荃点点头。荆师傅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一个号码,说,你过来一趟。一会儿,一个长得很像荆师傅的青年推门进来,西装革履神采奕奕。荆师傅说,荆强,这是你程叔叔还记得吗?在医大住的时候他去过咱们家。青年挠了挠头,说,抱歉,叔叔我真不记得了,那时我还小呢。荆师傅说,你程叔叔要办理殡葬业务,你马上给安排。程荃兄弟,你先过去办,办完别走,中午咱哥俩喝点。荆强引着程荃来到门口挂着“总经理”牌子的房间。这个房间比荆师傅的董事长办公室气派多了,房间大,装饰得也上档次。荆强让程荃坐在沙发上,他打了一个电话,一会儿一个年轻人进来,拿着一个文件夹。荆强说,你给程先生把殡葬服务合同搞好,价格按公司内部价。年轻人很麻利地办好了殡葬合同,程荃掏出支票给他,他拿着签好的合同和支票出去,一会儿就把盖好印章的合同及订金收据送到程荃手里。程荃告辞,要去荆师傅那里,荆强送出门来,掏出一张名片双手递给程荃,说,我刚刚接手,还缺乏经验,程叔叔是前辈,经商多年,经验丰富,望多提意见,多指导。
中午,荆师傅和程荃就在董事长办公室里吃饭,给公司员工送工作餐的饭店送来几个菜,荆师傅开了一瓶“景芝白干”,又从抽屉里拿出一包五香花生米和荷叶包着的猪头肉。还是那种简朴作风,还是过去工人休息室里两人喝茶水吃小菜的感觉。亲切之感油然而生。两人说起初次相识,说起急诊科的岁月,说起创业的艰难,说到人生感悟,越说越高兴。一瓶酒不知不觉光出来了。荆师傅还要再开一瓶,下午程荃还要到朋友那里看看殡葬事务的安排情况,就没让再开。荆师傅怕程荃喝了酒开车不安全,安排了自己的司机开车送程荃回去。
回去的路上,程荃半躺在荆师傅的奥迪车后座上,头有点晕,但脑子清醒。看着荆强名片上烫金字中英文对照的公司名称和服务范围,看着那个熟悉的手机号码,回想着和荆师傅交往的点点滴滴。他想起了一个世界级的大企业家说过的话:一个能把最平凡最简单最琐细的事情做到极致的人,他的人生一定会有不平凡的一章。荆师傅就是这样的人,他正在书写他人生不平凡的一章。
注释1 收归大队:人民公社时代实行“三级核算,队为基础”的所有制形式,土地在内的生产资料划归到生产队,大队不能平调生产队的土地等生产资料。那时内地人口密集地区一般一个村子一个大队,也有很大的村子一个村子几个大队的。而东北等人口密度小的地方常常是几个村子一个大队,一个村子是一个生产队。
注释2 大、小夜班:医院的三班倒和工厂有所不同,工厂一般是早八点,下午四点,晚上十二点为交接班时间。医院小夜班晚六点至凌晨两点,大夜班凌晨两点至早八点。
(全文完)
这年“三夏”过后,生产队为增加收入,在省城包了一个建筑工地挖地槽的活,程荃和其他二十几个男劳力被派了来干这个活。那时没有挖掘机之类机械,全靠人力,所幸也不盖高楼,地槽不深,还能靠人力完成。
一天午休时,一个头回进城的社员,以前没见过盖楼,很好奇,就跑到旁边一座主体已经完成的四层楼上去看新鲜,却不料一脚踩空,从二楼还没装栏杆的楼梯上摔下来。大家听到呼喊声跑过去,七手八脚把满身满脸都是血的伤者抬出来。队长问程荃:附近有没有医院?程荃想了想附近的几个医院,建议多跑几步路去条件最好的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大家把伤员抬上工地运材料的铁地排车,几个人飞跑着,一会儿就到了医院。程荃在省城长大,姨妈就是护士,他对医院不陌生,带着大家直奔急诊科。分诊的中年护士简单诊查后回头对一个年轻护士说:“叫荆师傅,有外科病人。”一会儿就见一个四十多岁清瘦的中年人穿着一件旧白大褂推着一辆四轮担架车过来了,他把车子推到门口的地排车跟前,先弯下腰问了问伤员哪里疼,并用手轻轻活动了一下四肢确定问题不太大,然后指挥着程荃们:谁抬什么地方,如何用力。然后他把两手插在伤员的肩膀下面喊了一声“起”,大家一齐用力,把伤员稳稳抬起放在四轮担架车上。他在前边拉着担架车领路,让程荃和另一个工人推着,其余人在外面等候。
担架车推进外科诊疗室,荆师傅让程荃跟进去向大夫说明受伤的经过。大夫经过检查,基本确定没有太大问题,接着对外伤进行了处理,三处较大伤口共缝合了二十几针。处理完外伤又开了几张检验单让荆师傅带着去做检验,进一步排除内伤和骨折。透视、拍片等几项检验下来均无大碍。荆师傅和程荃推着伤员往回走,这时程荃才想起来对荆师傅表示感谢。荆师傅说:“这没什么,出门在外谁也不定碰上啥难事,谁遇上也得帮忙,再说咱在这里就干这个工作,比你们熟悉,指引指引也是应该的。”
回到急诊科,把检验单给大夫看了。大夫说:“小伙子很幸运,从那么高的地方摔下来没有内伤也没有骨折。不过保险起见,还是在这里观察一夜,如果到明早无异常就可以回去休养了”
程荃自己留下照顾伤员,让其他人都回工地,向队长报告情况,明早再来人把伤员接回去。
晚饭,程荃和伤员吃从医院食堂买的大包子,却没碗喝水。那时既没有瓶装水也没有一次性杯子,急诊科外面走廊里有医院提供的开水保温桶,但没有碗喝不了水。程荃去找荆师傅,荆师傅正在吃饭:一个窝头一块咸菜一碗白水。他马上拿了一个大搪瓷碗给程荃。程荃拿着搪瓷碗往回走,心里想着荆师傅的晚饭。那时很多城市人已经能够吃上有白面馒头有菜的饭食,窝头咸菜是农村的生活标准。荆师傅难道家庭生活困难?
晚上,伤员因为惊吓也因为流血,身心俱疲,早早就睡了。十点以后,忙乱噪杂的急诊科逐渐安静下来,程荃坐在病床前翻看从护士办公室借来的用报夹夹着的一摞报纸,看完把报纸送回护士办公室已经是下半夜了,回到病床前一眼看到喝水的搪瓷碗还在那儿,便拿着碗给荆师傅送过去。推开工人休息室兼储藏间的门,就见荆师傅半躺在一堆杂物中的一个担架上休息,见程荃进来,忙坐起来,问道:“病人有事吗?”“没事,我来还碗。”“先不用还,明早上你们不是还得吃饭吗?什么时候走再还我就行,我这儿有碗用”“那就谢谢了。”说着,程荃给荆师傅递上一支烟,荆师傅推让了一下接过来,程荃给他点上自己也点了一支:“荆师傅,你这么白班夜班连着干,身体受得了吗?”“这儿一共两个工人,每人干十二小时,今天他家里有事,我就连着干下来,明天我休息他再连着干。谁家都免不了有事,互相体谅呗。”“我听你一口东北话,是东北人?”“其实我就是平阴县人,离省城几十公里。爷爷辈上闯关东,我是东北出生。”“你这是全家回来了,还是自己在这儿干活?”“全家都回来了,没有正式工作,先在这儿干着,混个饭钱吧”“怎么不留在东北了,我听说那边农村比这边强。”“这个说来话长,今天不说了,你也回去休息吧。”程荃再次表示了感谢,拿着搪瓷碗回到了病床前。
第二次见荆师傅已经是七十年代末了。程荃回了城并在恢复高考后考入师范大学。姨妈上护校时的同学给程荃介绍了个女朋友,是医大附属医院急诊科的护士。护士是需要三班倒的,程荃便常接送女朋友上大夜班或下小夜班。刚知道女朋友在急诊科工作时,程荃便向她问起荆师傅,她说:“荆师傅还在,那人可好了,工作认真负责,谁有事他都肯帮忙。他生活困难,全家就靠他一人挣钱,我们科里老老少少都帮他,旧衣物旧用品什么的都送给他,我剩下的粗粮票一般都给他了。”程荃立刻想起了荆师傅一个窝头一块咸菜一碗白水的晚饭。后来,程荃和女朋友说了自己和他的交往过程,女朋友说:“你认识他时人家才三十多岁,今年刚四十,他瘦,又不修饰,显老。既然你们认识,今天就让你们老友重逢,哈哈哈”进了急诊科的门就拉着程荃到后面工人休息室找荆师傅。荆师傅却不在,是另一个工人上班。这时已经增加到三个工人,每人每天干八小时。休息室里的杂物也不见了,有了桌椅和床铺,干净整洁。那个工人说,荆师傅明天上白班,有事明天找他吧。
第二天是周日,约好和女朋友去公园照相,和荆师傅见面只好往后推。照完相两人到饭店吃饭,女朋友把她所了解的有关荆师傅的一切都讲给了程荃。
荆师傅是他们家闯关东的第三代。自幼好学上进,虽然只读了完小,但一直是班上的优秀生,还是班长。下学以后就跟着父亲在长白山下种人参,到二十多岁已经是当地的种参好手了。后来,生产队改选,社员无记名投票把他选上了。他无可推辞,就当了队长,带领社员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除了人参又种了天麻。几年下来,收入增加,社员生活普遍改善了,他那个屯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屯,大姑娘都争着往屯子里嫁。荆师傅也被树为公社的典型,公社书记亲自介绍他入党。“文革”开始后受打击受排挤,掌权者处处给他小鞋穿,他带领社员辛辛苦苦建起的人参园也被收归大队(注释1)所有。他忍气吞声好几年,以为“文革”像过去的运动一样一两年就过去了。没想到苦日子总也看不到头,一咬牙举家回山东。临走时全屯老少都来送行,不少人流下了眼泪。到了山东却不能回平阴老家,那里既无房也无地,而且也太穷,当地人都是半年糠菜半年粮。就投奔了在省城的姐姐。姐夫是医大附属医院营养室的资深厨师,解放前美国人管理医院时就在这儿干了。姐夫很大度地接纳了荆师傅全家四口。那时住房都紧,荆师傅一家就在姐姐家的储藏室里打地铺睡觉,早上天不亮就得起来,赶快把被褥打起来吊在房梁上,不影响姐姐家人进去拿东西。
程荃和女朋友认识时,荆师傅一家已经搬到一个著名教授家的储藏室住了。女朋友很详细地讲述了荆师傅和那位教授的交往。
教授是建国初从英国回来的外科专家,“文革”前在医科大学住一座二层小楼,家里有保姆、厨师。“文革”中小楼被“革命群众”占领,教授一家挤在楼下背阴的两个小房间里,保姆、厨师也都辞退了。七五年邓小平领导整顿时,医科大学给教授恢复了原来的职务,小楼的楼下房间也都归还了。一次教授正在急诊科值班,他大儿子在学校踢足球骨折,送进医大附属医院手术,也是医生的教授太太那时正在外县巡回医疗,教授家里还有上小学的小儿子。教授交代护士长,中午安排人到食堂买饭给小儿子送到家里。护士长安排了一个年轻护士去办,正在这时来了五六个亚硝酸盐中毒的病人,急诊科所有护士都投入抢救,那个年轻护士便把安排教授小儿子午饭的事交给了荆师傅。下午教授从手术室回到急诊科,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又来了车祸伤员,需要马上手术,教授又进了手术室,快下班了还没下手术台,护士长忽然想起得给教授和小儿子安排晚饭,就到工人休息室找荆师傅,荆师傅不在,另一个工人说,晚上我上班,荆师傅说他去给教授买晚饭了。护士长松了一口气。从那开始教授就和荆师傅熟悉了。教授太太不在家,教授忙,家里很多事比如安排两个儿子吃饭,买蜂窝煤,雨雪天接送小儿子上下学,节假日打扫卫生等都是荆师傅忙活。当教授了解到荆师傅住在姐夫家的储藏室里的窘况时,马上让荆师傅搬到自己家的储藏室,虽然也是储藏室,但教授家的面积要大的多,里面的物品不多且是长期不用的,有三分之二的面积空闲着,不像姐夫家的储藏室粮食、柴草、蜂窝煤等杂物堆得满满的,且每天都要用,一家人得早早起来腾地方。教授又向后勤科借了几张床板,荆师傅一家人也不用睡地铺了。
听完女朋友的讲述,程荃更觉得有必要和荆师傅见一面了。
他让女朋友问清楚了荆师傅们如何倒班,就在女朋友下小夜班,荆师傅正好也在班上的一天,提前两个小时到了急诊科。荆师傅果然在班上,见了程荃稍微迟疑了一下还是认出来了。程荃介绍了自己的女朋友就在这里上班。荆师傅诚心诚意地祝福程荃幸福,还说程荃有眼光,找了个好姑娘。那时已经过了午夜(注释2),急诊科安静下来,荆师傅也可以休息一会儿了,就请程荃到休息室说话。进了工人休息室,程荃从包里拿出景芝白干和花生米、猪头肉放在桌上。荆师傅说,上班不能喝酒,咱们以茶代酒吧。说着拿出一个大搪瓷缸子,把自己冲的茉莉花茶倒在缸子里递给程荃。两人喝着茶吃着花生米、猪头肉,一直聊到程荃的女朋友下班。
这次,荆师傅详细讲述了为什么会举家回山东:他当队长的那个屯子,因种人参致富后,让一些人眼红,特别是有的大队干部眼红。但有公社书记撑腰,谁也不敢怎么样。“文革”开始后,公社书记被打倒,那些眼红的人得势了,硬将人参园收归大队所有,由大队革委会主任的小舅子负责管理。大队把一块撂荒多年的地换给屯子,算是补偿。屯子男女老少都气愤得不行,但也无可奈何,人家掌着大权呢!荆师傅多次向县里、地区、省里反映,都是石沉大海,反而惹出了祸端,自己家放粮食的棚子被人点火烧了。荆师傅知道再待下去,恐怕连性命也难保。痛苦地决定离开养育了荆家几代人的黑土地,举家回山东。荆师傅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正直、勤劳、敬业,到哪儿也能活人,天下还是好人多。回到山东七八年,虽然还是个临时工,但有那么多好人帮忙,境况还是改善了,比刚回来时强得多了。两个孩子慢慢长大了,等他们能工作了,家里的境况会更好。
程荃第三次见荆师傅已经是八十年代中期了。
程荃的一个发小老父亲在医大附属医院去世,程荃去帮忙料理。程荃到达时,老人已经送进了太平间。一家人手忙脚乱却怎么也穿不好衣服,程荃想起荆师傅,就对发小说,我去找个人来帮忙,他比咱们内行。程荃疾步赶到急诊科,荆师傅恰好上班,听程荃一说,给护士长打了个招呼,就跟程荃到了太平间。荆师傅到底见得多,干得多,干净利落地把衣服给穿好了。发小一家人非常感谢,他大哥当即掏出一百元钱(那时一般工人一个月工资才五六十元)给荆师傅,荆师傅不收,大哥说:师傅如果不收,我就给你跪下。咱们非亲非故,这也不是你的工作,就是程荃这么个朋友关系,你就马上来到给老人穿好了衣服,这是恩情啊!这一百元钱不足以表达我们的心情,仅是一点心意,你一定要收下。程荃从大哥手里接过那一百元钱,硬塞进荆师傅口袋里。
那时,程荃的女朋友已经成了妻子,也调到别的科室工作了。程荃回家说起找荆师傅帮忙的事,妻子说,荆师傅现在已经不在教授家的储藏室住了,搬到西郊城乡结合部的孔村了,一个独院,三间北屋,一家人的户口也落下了。程荃忙问,怎么变化这么快?妻子说:这叫好人好报,听说是帮孔村的书记给去世的老父亲净面、穿衣,两人成了朋友认了兄弟,一切都是孔村的书记给办的。
程荃觉得又得去见见荆师傅了。
让妻子问明白了荆师傅哪天上夜班。程荃买了点小吃和两只省城有名的“老玉记”扒鸡去找他了。程荃到急诊科时已是午夜,到后边工人休息室推门一看荆师傅正在吃饭,不再是窝头咸菜白水,而是米饭炒菜。程荃拿出带来的东西,把已经包装好外封金字大红纸的“老玉记”放在桌子上,说,这是我朋友让我送来的,对你那天的帮忙再次表示感谢。又拿出几样小吃和两瓶可乐放在桌上,说,上班时间不让喝酒,咱们喝可乐。两人喝着可乐吃着小菜,程荃问起荆师傅迁往西郊孔村的事。荆师傅眼里冒着泪花,说,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啊!只要咱自己做事凭良心,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一定会有好报的。接着细说了事情的经过。
孔村书记的老父亲突然昏厥,送到急诊科时心跳呼吸就都没有了,抢救了近一个小时,没有效果,大夫说再抢救已经没意义了,家属经过商议就放弃了。因为老人平常身体挺好,家人没有任何准备,送到太平间后,一家人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帮忙送尸体的荆师傅成了总指挥,告诉他们先去买寿衣,并告诉他们什么地方卖,大约什么价格(那时不像现在,医院周围都是殡葬服务部,全省城也只有几家卖寿衣的)。等寿衣的时候,荆师傅又让家人买来面盆、毛巾、一次性的剃须刀和脂粉。荆师傅给老人净身、净面,然后扑上薄薄的脂粉,看上去面色如常如睡着一般。寿衣来了又穿上寿衣。一切弄完后,书记要给荆师傅几百元钱,荆师傅推让半天,无奈收下了一百元。书记临走记下了荆师傅的姓名,表示容当后报。一个多月后的一天,荆师傅在家休息,有人来找,出门一看是那位书记。书记把荆师傅拉上北京吉普车,来到西郊的一家饭店,进了单间一看,一家人早已恭候,见荆师傅进来都起立鞠躬。酒过三巡,书记说,荆师傅是我见过的最实诚最热心最敬业的人,也是我们一家的恩人,我的性格是有恩必报,今天把你请来一是表示我们全家对你的敬意,再就是要认你这个兄弟,第三是一定要替你解决一点儿困难,人在世上都有难题,你也一定有自己的难题,说出来,只要我能力范围能办到的,我一定尽力去办。荆师傅表示,书记愿把我当兄弟是看得起我,很高兴认书记这个大哥。生活确实不易,人人都有困难,但我从不给别人添麻烦,有困难我自己解决。书记说,你这就是不把我当哥哥,你要认我这个哥哥就一定让我帮你做点事。荆师傅考虑了一下,说,既然哥哥诚心诚意要帮我,我就提个要求,哥哥别作难,能办就办,不能办别勉强,尤其是别为兄弟我的事违反政策。书记说,兄弟你就痛痛快快地说,别让我着急。荆师傅就说出了一家人至今还住在别人的储藏室里,孩子都大了,需要有自己的房间,急需解决住房,想请哥哥在村里帮忙租一处房子,房租该多少是多少。书记说,这个好办,我家就有闲着的房子,我收拾一下,你搬过来就行。吃完饭,书记开车带着荆师傅到了那里。是一处院子,三间北屋,砖墙瓦顶,门窗有些破损。整体看不错。书记说,这是我结婚时父亲给我建的新房。我已经盖了大房子,这个房子闲了几年了,门窗有些破损,我拾掇一下兄弟就可以搬过来了。书记办事效率很高,一周后荆师傅全家就由书记派去的车连人带东西搬到了新居。不仅换了新门窗,室内也重新粉刷了,而且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具也置备了。荆师傅一家住进去后,书记始终不收房租,三年后书记作价两千元钱,卖给了荆师傅,而且允许三年付清。一家人的户口经书记安排也在孔村落下了。
这次和荆师傅见面后又有五六年没见,再见面时是在一个朋友的白事答谢宴上。这时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感召,程荃这个书生也下海了。举行白事答谢的是程荃的同级校友,高干子弟,两人曾经是校足球队的队友。他在八十年代就下海经商,是省城最早搞进口汽车配件的,早已是百万富翁了。他的公司和程荃的公司在一个批发市场里,平时有些业务往来,他父亲去世程荃送了丧仪参加了遗体告别。离休的副省级老爸去世,儿子又是百万富翁,丧事自然要隆重,答谢宴搞了二十几桌。程荃应邀参加被安排到一个牌上写着“好友”的桌上,刚坐下一会儿,就见引导小姐领着一个人向这张桌子走来,那人穿蓝黑色双排扣西服套装,略显肥大,脚上是黑亮的皮鞋,头发有些花白,走路的姿势程荃很眼熟,到了跟前才看出来,是荆师傅。荆师傅也认出了程荃,两人热烈握手。落座后荆师傅递给程荃一张名片:百姓殡葬服务部 经理 荆吉鲁。程荃问,你什么时候办起殡葬服务部来的?荆师傅说,已经有三年了,这次主家的丧事就是我给办的,除了火化场的那些过程,其余都是我办的。人家也是慕名找到我这个小服务部,他是大款不在乎花钱,按说找个大公司给办,但我们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已经在同行业中有口皆碑,于是找我给他办理,办得他很满意。我们的服务都已经结束了,帐也结了,他还是请我来参加答谢宴,就是对我们服务的一种肯定、赞赏。
听着荆师傅侃侃而谈,程荃真是刮目相看。过去的荆师傅给人印象忠厚、善良、敬业,但为人低调甚至给人有些卑下的感觉。此时的荆师傅自信、沉稳、不卑不亢,和过去完全是两种形象。看来事业的成功带来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给人打工和自己当家做主,感觉确实不同啊!
程荃问起怎么想起来办殡葬服务部的。荆师傅说,回到山东后我一边打工一边思考我自己和家人的出路。我们这种身份,没有单位,没有组织,连户口都没有,不可能从社会主义优越性中获得任何保障性的东西,只有自己谋出路。说实话刚回来的那几年,“文革”还未结束,一点出路也看不到,真是愁肠百结啊。“文革”结束后,中国会怎么发展,咱这种地位的人哪能看得透啊!但是慢慢的街上有做小买卖的了,我就觉得中国正在变,我们一家得从这变中寻找机会。在急诊科常送尸体,我就观察到殡葬服务可能是我的一条出路,就开始跟家属请来的净身、净面、穿衣、化妆的人学习,这些事家属一般不愿意动手,也不会弄,我就帮忙,时间长了也熟练了,没事的时候也琢磨。后来自己也大胆干,慢慢也干出点名气了,就有人上门来请我去帮忙。开始只是业余时间干,后来允许个体干了,就把殡葬服务部办起来了。一开始业务不那么熟练、全面,就比别人收费都低,多来一个客户我就多一次实践的机会,慢慢地业务水平上去了,名声也在同行业中传开了。现在除了卖些殡葬用品,主要还是净身、净面、穿衣、化妆方面的服务。最近又增添了整容服务,这项服务收费很高,像那些车祸等外伤破相的都需要整容服务啊。你可能有疑问,你还会整容?我确实不会,但我可以请会的人来做啊,我在医大附属医院干了这么多年,认识多少外科医生啊,他们会整容啊,业余时间挣钱谁不干呢?现在政策也允许。
当初看不到出路的时候你不悲观吗?怎么还能踏踏实实在急诊科干那些年,无论谁有事都跑前跑后的帮忙。程荃又问。荆师傅笑了笑,说,做人得有本分,这本分就是现今讲的原则。到什么时候自己份内的工作一定要干到最好,我在农村当生产队长时是这样,在急诊科当工人也是这样。至于给别人帮忙我是这样看,人生在世谁都有难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虽然我并不图别人回报什么,但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帮别人别人也会帮你,急诊科的老老少少从年轻护士到大教授也帮了我很多。对病人也是这样,人家来到这个医院看病本身就是难处,我们在这儿工作的帮一把不过是举手之劳,你帮一点人家就心里热乎乎的,这是善事为什么不做呢?不管自己处境如何,这些都是做人的本分,啥时候也不能丢了做人的本分。
九十年代后期,荆师傅的殡葬服务部已经变成殡葬服务有限公司,不仅接省城的业务,外地的业务也接,配了多部车辆,还聘用了法律顾问。程荃一直和他有联系,只要有殡葬方面的事就介绍给荆师傅,不过最近也有两年没联系了。
99年末,程荃一个朋友老母亲过世,朋友知道程荃有一个从事殡葬服务业的熟人,就让程荃负责殡葬事务。程荃先打电话联系,还是那个手机号码但不是荆师傅接的,接电话的人告诉他新的公司地址,说先来公司签服务合同,如果时间不方便我们也可以上门办理。按电话里提供的地址,程荃开车来到荆师傅的公司。不再是他想象的那种门口摆着花圈屋里到处是殡葬用品那种殡葬服务机构,完全是大公司的气派了。程荃按写字楼一楼铜铭牌上的地址乘电梯来到十六层,推开磨砂玻璃门,迎面的服务台后面是微笑着的接待小姐。程荃说明要见荆吉鲁,接待小姐问有无预约,程荃说没有,又问如何通报来客姓名,程荃递上一张自己的名片。接待小姐很快出来了,把程荃引到会客室,倒上一杯茶,说,请稍等,董事长一会儿就见你。大约过了十分钟接待小姐引领程荃穿过一片忙碌的办公区域,来到一间挂着“董事长”牌子的办公室门口,推开磨砂玻璃门,说,程先生来了,然后示意程荃进去。
不算大的一间办公室,很普通的写字台,荆师傅一见程荃马上起身迎上前来,两人热烈握手,一起坐在写字台对面的沙发上。荆师傅穿一件合体的奶油色夹克衫,黑色休闲裤,布底鞋。看到他的一头白发,程荃才想起来他也有六十岁出头了。荆师傅说,现在公司的业务基本都交给了儿子,我算是半退休了,他是大专毕业,文化比我强得多,我在这儿再待几年,大事把把关,看看他完全能行了,我就彻底退休了。说完,问程荃,你还是在那个批发市场里干?这回来是有殡葬的事?程荃点点头。荆师傅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一个号码,说,你过来一趟。一会儿,一个长得很像荆师傅的青年推门进来,西装革履神采奕奕。荆师傅说,荆强,这是你程叔叔还记得吗?在医大住的时候他去过咱们家。青年挠了挠头,说,抱歉,叔叔我真不记得了,那时我还小呢。荆师傅说,你程叔叔要办理殡葬业务,你马上给安排。程荃兄弟,你先过去办,办完别走,中午咱哥俩喝点。荆强引着程荃来到门口挂着“总经理”牌子的房间。这个房间比荆师傅的董事长办公室气派多了,房间大,装饰得也上档次。荆强让程荃坐在沙发上,他打了一个电话,一会儿一个年轻人进来,拿着一个文件夹。荆强说,你给程先生把殡葬服务合同搞好,价格按公司内部价。年轻人很麻利地办好了殡葬合同,程荃掏出支票给他,他拿着签好的合同和支票出去,一会儿就把盖好印章的合同及订金收据送到程荃手里。程荃告辞,要去荆师傅那里,荆强送出门来,掏出一张名片双手递给程荃,说,我刚刚接手,还缺乏经验,程叔叔是前辈,经商多年,经验丰富,望多提意见,多指导。
中午,荆师傅和程荃就在董事长办公室里吃饭,给公司员工送工作餐的饭店送来几个菜,荆师傅开了一瓶“景芝白干”,又从抽屉里拿出一包五香花生米和荷叶包着的猪头肉。还是那种简朴作风,还是过去工人休息室里两人喝茶水吃小菜的感觉。亲切之感油然而生。两人说起初次相识,说起急诊科的岁月,说起创业的艰难,说到人生感悟,越说越高兴。一瓶酒不知不觉光出来了。荆师傅还要再开一瓶,下午程荃还要到朋友那里看看殡葬事务的安排情况,就没让再开。荆师傅怕程荃喝了酒开车不安全,安排了自己的司机开车送程荃回去。
回去的路上,程荃半躺在荆师傅的奥迪车后座上,头有点晕,但脑子清醒。看着荆强名片上烫金字中英文对照的公司名称和服务范围,看着那个熟悉的手机号码,回想着和荆师傅交往的点点滴滴。他想起了一个世界级的大企业家说过的话:一个能把最平凡最简单最琐细的事情做到极致的人,他的人生一定会有不平凡的一章。荆师傅就是这样的人,他正在书写他人生不平凡的一章。
注释1 收归大队:人民公社时代实行“三级核算,队为基础”的所有制形式,土地在内的生产资料划归到生产队,大队不能平调生产队的土地等生产资料。那时内地人口密集地区一般一个村子一个大队,也有很大的村子一个村子几个大队的。而东北等人口密度小的地方常常是几个村子一个大队,一个村子是一个生产队。
注释2 大、小夜班:医院的三班倒和工厂有所不同,工厂一般是早八点,下午四点,晚上十二点为交接班时间。医院小夜班晚六点至凌晨两点,大夜班凌晨两点至早八点。
(全文完)
文章评论
南希
附属医院急诊室里荆师傅、女朋友演绎了人生一段美好的回忆,浪漫的爱情故事等你娓娓道来。荆师傅生活所迫,从东北回到了一贫如洗的老家山东,从擦地板、睡地铺的最底层做起,凭借自己的勤劳、朴实、善良,从细微处入手,发展成了现代化的殡葬事业。一个能把最平凡最简单最琐细的事情做到极致的人,好心人总有好报,小说中的荆师傅就是见证。
天天
看了三次,算是终于看完了。首先向您道一声辛苦了。荆师傅生活的变化是改革开放30多年国家变化的小侧面、小缩影,这30多年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浪淘沙的同时沉渣泛起,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个时代给了像荆师傅这样善良,勤奋,耐劳的人以机会,他靠着自身的能力,抓住机遇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让自己的生活如雨后春笋节节攀高。我认为,一个社会只有给善良的、老实的、勤奋的、努力向上的人机会和回报,这个社会才能发展,如果一个社会鼓励投机取巧、巧取豪夺,崇尚权利,仗势欺人,如果每个人都用最小的付出换最大收获,那么这其中的价值差谁来承担呢?社会倒退是无疑的了。人们需要真善美,社会需要惩恶扬善。这样才能让好人、老实人、勤劳的人好梦,好人好报。在此向荆老板致意。祝程筌和荆师傅友谊长长久久。
念奴娇[谢绝闲聊】
好文章,值得深思
芳心高洁
这是一篇纪实小说,作者以自己多次(六七次吧)见到荆师傅为线索,紧紧抓住了荆师傅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一步步刻画出荆师傅也正是有了这些优秀品质,才感动了许多人,让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本篇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小人物也有生命的春天,荆师傅有了自己的公司,而且把殡葬公司做的这么红火。文章看似波澜不惊,其实惊雷滚滚,让读者有一种掩面而思的效果。
如梦
写的荆师傅这个人物很生动,传播正能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