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炼的主要呼吸形式——逆腹式呼吸

个人日记


                                                           



                                                    图文来自网络                    编辑             呼吸养生堂
 



    逆腹式呼吸作为一种独特的、创造性的呼吸形式,一改以重视吸气为主的常

规呼吸操作重心,而强调以呼气操作为主;且更进一步,逆腹式呼吸将呼气操作

与调动内在气息的运行结合在一起,使呼气过程成为推动和把握内在气息运行的

动力和技巧,赋予了呼吸以全新的内容和作用。

 

    这里所说的内在气息,是指内在的生命能量。中医学里就称内在的生命能量

为“内气”。这里结合呼吸锻炼,将内在的能量称为“内在气息”,与中医学的

认识是一脉相承的。应注意这里的内在气息与生理学上的内呼吸并不相同,内呼

吸是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也叫组织换气,那是人体感觉不到的。


 


    借助于对呼气的操作,练习者可以有效地培育内在气息,导引内在气息按一

定的路线运行,以达到锻炼身心,开发人体潜能的效果。在古代,逆腹式呼吸是

道家修炼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运行大小周天和修炼内丹的主要操作技术。以

下介绍的逆腹式呼吸涉及它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对内在气息的初步培育,尚不

涉及对内在气息的进一步导引和运行。


   
 1.操作要点


    逆腹式呼吸的操作关键是在腹部建立以呼气为动因的呼吸支点。


    ①内在气息的呼吸支点在腹


    逆腹式呼吸的呼吸支点在腹部,即由呼气引导的内在气息的落脚点。应注

意,逆腹式呼吸的呼气并不直接与此呼吸支点相关,而是其呼气引导的内在气息

在此呼吸支点落脚。逆腹式呼吸的呼气对内在气息引导通常起始于咽喉部,即在

呼气的同时,感觉和引导一股内在气息流从咽喉向下运行。由于这股内在气息流

是由呼气引导的,其运行的速度、力量与呼气同步,受呼气的调控,但这股内在

气息流并不是呼气本身。呼气本身的气息仍然从鼻或口呼出,与此同时,内在气

息则自咽喉向下运行。


    由于逆腹式呼吸通过呼气引导了内在气息,其呼气的呼吸支点就出现了两

个:一个是呼出气息的支点,一个是内在气息的支点。呼出气息的支点是其出发

点,大致在咽喉部;内在气息的支点是其落脚点,在腹。此外,内在气息还应该

有一个出发点,如前所述,其出发点大体是在咽喉部。由于咽喉部是呼气与其引

导的内在气息的结合部位,这个结合部位就将呼气气息的出发点和内在气息的出

发点统一在一起,成为二者共同的出发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个共同的结

合点通常并不清晰,因为逆腹式呼气最为重视的是内在气息的落脚点,只要抓住

了这个落脚点,其他可以忽略。前面所说的逆腹式呼吸的呼吸支点在腹,指的就

是这个内在气息的落脚点,并不包括其他。因此,逆腹式呼吸呼气的呼气支点看

起来似乎很繁复,但操作上还是集中在一个点上,并不复杂,也不难掌握。


    ②内在气息贮存在腹


    各种自然的呼吸方式都是吸入一些气息,排出一些气息,且二者的气息量大

致相等。因此,在感觉上,并没有气息被贮存起来。从外呼吸,即从体内外进行

气体交换的角度考虑,逆腹式呼吸并没有违背这一规律,它有吸气,也有呼气,

二者的气息量也差不多。



    但逆腹式有两个特殊之处:一是在排出呼气的同时,又引导了内在气息,并

将这内在的气息送到腹部;二是到达腹部的内在气息在那里被贮存起来,而且越

积越多。贮存内在气息就是贮存能量,腹部的内在气息贮存多了,会感到充实而

有力量。逆腹式呼吸训练有素者,即使是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之中,也能够感到腹

部的充实有力,长久地拥有由此而带来的有益于健康的心身感受。


    ③重点在呼气


    由于逆腹式呼吸重在引导内在气息,而内在气息是由呼气引导的,因此,逆

腹式的操作重点是呼气,而不是吸气。这与常规的呼吸观念大相径庭。


    通常人们认为,吸气是吸入氧气,而呼气是呼出二氧化碳,氧气是所需要的

养分,二氧化碳则是代谢后的废品,所以吸气比呼气重要。这一观念并不错,但

这是没有考虑到内在气息作用,只考虑外呼吸作用的观点。就逆腹式呼吸锻炼的

操作目的而言,引导和储存内在气息起关键环节。而从操作实践看,只有呼气能

够启动和引导内在气息,能够实现其操作目的,吸气则无法完成此项任务。故逆

腹式呼吸锻炼的操作重点放必须在呼气上,也只能放在呼气上。


    ①鼻吸口呼,分工明确


    更确切地说,逆腹式呼吸的操作重点仅放在呼气的一种方式上,那就是口

呼。因为只有口呼才利于启动和引导内在气息,鼻呼要做到这一点很困难,甚至

不可能。这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际操作经验的总结。


    呼气用口,吸气则用鼻。启动和引导内在气息操作全在于用口的呼气做细致

的调控,这种细致的调控需要有所准备,且一旦调控到适当的状态又需要保持

住。如果也用口吸气,由于吸气的操作状态不同于呼气,吸气和呼气之间的转换

会影响对呼气操作状态的精细调控和保持。因此,逆腹式呼吸不用口吸,只用鼻

吸。况且做逆腹式呼吸锻炼时需要心平气和,呼吸的频率较慢,吸气量也不大,

鼻吸非常适宜。


   
 2.操作过程


    ①身体姿势


    坐式最佳,尤其是盘坐。腰身挺直,但不可挺胸。坐式之所以优越,是因为

坐着的时候重心较低,按中医理论解释,这有利于体内的气机下沉,气机即是体

内能量运行的趋势。在盘坐的时候,双腿交错叠加,重心比平坐时更低,气机下

沉的趋势也就更加明显。挺胸有碍于气机下沉,故不能挺胸。站式和卧式都不大

有利于体内的气机下沉,做逆腹式呼吸比较困难。因此,至少在开始进行逆腹式

呼吸锻炼时不要采取这两种姿势。



    ②以鼻作自然呼吸


    以鼻吸气,不必注意呼吸的深浅,不必注意呼吸的速度,不必注意胸部或腹

部的膨出,也不必注意吸入与呼出气息的呼吸支点位置,它可以在胸,也可以在

腹,更多的情形是在胸腹之间的某个地方。由于逆腹式呼吸的操作重点是呼气,

故注意力不必放在吸气的任何方面,顺其自然即可。



    ③以口缓慢呼气,同时启动和引导内在气息


    首先是用口缓慢地呼气,缓慢很重要,如果是急促地呼出,就不能用来引导

内在气息。其次,在缓慢呼气的同时注意调整口型,要用近似于哈气的口型,嘴

唇微微撮起来。然后是调整呼出气息的呼吸支点,这是逆腹式呼吸操作的关键,

启动和引导内在气息是否成功关键在此。



    这个支点大致是在咽喉部位,但上下有一个存在范围,感觉上应该是在上腭

的后部和食道的上部之间,具体位置因人而异,因此需要寻找和确定。寻找和确

定的方法是尝试,即在上述范围内反复调整呼气支点的位置,可以从上腭后部开

始,逐渐向下试探,看看从哪一个点上在呼出气息能够同时引导出细微的内在气

息。从这一个点上,呼出的气息向外,经口呼出,而内在气息向下,朝腹部运

行。这个点是呼气启动和引导内在气息的作用点,也是呼气和内在气息的共同呼

吸支点。如果找到了这样一个点,就将其确定下来,以后的每次呼气都运用这个

呼吸支点,以便不断引导内在气息。如果一时找不到这个点,可以上上下下反复

细心寻找,大多数练习者经过反复练习都可以找到。

 



    也有少数人经过一段时间练习,还是既找不到也做不出来这个关键的呼吸支

点。那么可以换一种呼吸锻炼方式,先不要进行逆腹式呼吸锻炼。但一时做不到

不等于永远做不到,过一段时间重新学习,或许就能开窍。



    ④随呼气将内在气息输送到腹,建立呼吸支点


    找到了呼气与内在气息的共同呼吸支点,就把握住了运用呼气启动内在气息

的诀窍,下一步的操作,就是继续运用呼气推动已经启动的内在气息向下运行。

在逆腹式呼吸的锻炼中,内在气息不能自己运行,只能由呼气来推动。如果呼吸

停止,内在气息的运行也会停止。内在气息运行的速度也由呼气决定,呼出气息

的速度快,内在气息运行的速度也快。但一般要求采取最缓慢的速度呼出,这样

能够最为清晰地体会到内气的运行,并对它进行最为精确地控制。


    在以呼气推动内在气息下行的过程中,有些初学者会感到气息不够用,不能

一口气将内在气息送到腹,只能送到中途。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可以用两种方法

解决。一是调细呼出气息的气流,使之能够持续更长的时间,将内在气息输送到

腹;一是先将内在气息送到半路,例如送到心窝部位(两乳之间的凹陷处),等

到心窝部位有了呼吸支点的感觉,在向下延伸这个呼吸支点,直至延伸到腹部。

无论采用何种步骤,待内在气息能够随呼气直接到达腹部的时候,就在那里建立

内在气息的呼吸支点。这个呼吸支点的位置一般在脐下气海穴的位置(脐下一寸

左右),但也可能更低一些,在下腹部的中央。



    ② 将内在气息贮存在腹



    贮存气息于腹是逆腹式呼吸锻炼中的独特感受。随着内在气息第一次到达腹

部的自然落脚点,逆腹式呼吸的主要呼吸支点得以建立。此后,每一次呼气都推

动一股内在气息到此呼吸支点,并在那里逐渐地积累起来。内在气息的积累在感

觉上是呼吸支点逐渐增大,逐渐充实。



    然而应当注意,进行逆腹式呼吸的锻炼,呼吸支点并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

越充实越好。通常有大约一个鸡蛋大小,能够有少许硬实感即可。此外,呼吸支

点的感觉就是一个气团,外延界限并不太清晰。



    ③ 不必控制腹部的膨出和回缩,只专心于呼气



    进行逆腹式呼吸训练重在将内在气息送到腹部,因此,其操作的关键环节是

注意呼气。操作时不必控制呼吸时腹部的膨出与回缩,只要有内在气息到达腹部

的感觉即可。如果去有意控制腹部的膨出与回缩,反而会影响锻炼的进程。因为

逆腹式呼吸的腹部膨出应该是内在气息积累的结果,在内在气息尚积累到一定程

度时,人为地去调控腹部的膨出与回缩,会造成腹部运动与内在气息的积累脱

节,这不但不利于内在气息的积累,还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偏差。



    实际上,由于逆腹式呼吸的吸气量并不很大,故吸气时腹部的回缩程度有

限,而由其呼气引动的内在气息到达腹部,也不是越多越好,因此腹部膨出也并

不突出。在逆腹式呼吸锻炼之初,到达腹部的内在气息很少,根本看不出腹部有

什么膨出。进行逆腹式呼吸最好的方法,或者说是诀窍,就是只注意呼气,注意

在呼气的过程中将内在气息缓缓送到腹部,而不去管腹部如何运动。如此久而久

之,随着腹部呼吸支点的逐渐扩大,腹部的膨出与回缩因之而逐渐明显,逆腹式

呼吸于是自然形成。



   
 3.作用



    逆腹式呼吸是培育内在气息的呼吸锻炼方法,既可用于养生,又可用于修

炼。它是道家修炼技术的核心组部分,也可以说是修炼秘诀之一。此外,由于逆

腹式呼吸重在培育内在的生命能量,对于许多疾病的康复会有帮助。然而内在气

息的培养过程比较缓慢,对于疾病的康复未必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故想要受益

于逆腹式呼吸对于疾病的功效,不可有急于求成的心态。但逆腹式呼吸对胃肠疾

患、下腹部的疾患起效较速,因为那是逆腹式呼吸内在气息运行经过的地方。

 


    我是呼吸养生堂张国锦。专注于呼吸养生功法修炼与推广,崇尚简单与自由
    的生活!
呼吸养生堂 QQ 2622135599

     呼吸养生堂,致力与培养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与习惯,觉知内心的安宁,收        获身心的健康。喜欢本空间的朋友,欢迎常来常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