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送羊的来历

个人日记

 
   我们当地有个风俗,每年的七月十五这一天儿女们都要蒸好多面羊,除了敬神以外就是送给父母,虽说我每年到了这一天也会给妈妈蒸一个大大的面羊送去,但却不知这是什么意思,也不知此风俗来自哪朝哪代。近来天冷风大不便出去走动,就窝在家里翻阅网页,无意中竟然发现了一篇文章,读后才知道送面羊原来是很有意义的,可惜妈妈走了,再也吃不着我送的面羊了,想到此心中甚是难过,不过我很想把这篇文章留在空间,让后人得以教育。

原文如下:
    
从前,南山脚下有一农家妇女,生下一子,爱若掌上明珠。这孩子自小任性使气,不服管教,直到十六岁,还是顽劣异常,无法无天。家里人为这事好生着急。 
     一天,孩子的舅舅来到家中,与姐姐谈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姐姐说:“你外甥一天天长大了,可是既不爱干活,又不爱读书,全不懂孝敬长辈,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弟弟说:“你把他交给我吧!” 
     舅舅是个牧羊人。他给了外甥一反鞭子,让他跟他一块去放羊。过了一段时间,这孩子对放羊有了些兴趣。时值夏令,午后便赶了羊在树荫下乘凉。一天,孩子抬头看见大树叉上住着一窝乌鸦。老往来奔忙,衔来活食一口口喂那幼鸦。他低头又见羊羔吃奶总是跪着衔住母羊的乳头。孩子便问他舅舅:“这是怎么回事?”舅舅意味深长地说:“现在是老乌鸦不辞劳苦喂小乌鸦,等小乌鸦长大了,老乌鸦飞不动了,小乌鸦也是一口口衔食来喂老乌鸦。小羊跪着吃奶是对母亲的孝敬。瞧瞧它们多么懂事!”外甥听了此话,真有些后悔。父母将自己养大,何等辛苦!父母教育自己是为自己将来有出息。于是,他对舅舅说:“今后一定好好听妈妈的话,做个有出息的人。” 
     舅舅见他有悔改之意,便让他回去,还送给一只羊。这天正是七月十五日。 
     从此以后,每年阴历七月十五,舅舅准给他送一只羊去,以提醒他好好长进。可是,年年送一只活羊,也没这个必要,后来,就改为送“面羊”。面羊是用白面做成的蒸熟的“羊”。 
     街坊、邻舍看见这个教育外甥的办法好,纷纷效仿。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以致成了民间的风俗。 
   
图片

文章评论

未来的日子

精彩的民间故事、这篇文值得一看:让我们的晚辈知道怎样去孝敬自己父母!更理解父母的辛苦……祝姐姐:新年快乐、万事如意……[em]e178[/em] [em]e163[/em] [em]e121[/em] [em]e157[/em] [em]e166[/em]

未来的日子

2015】年愿我们不离不弃! 人生珍贵是缘分相遇!真诚对待这份缘分吧[url=http://soso5.gtimg.cn/sosopic/0/6169022155646745996/640][img]http://soso5.gtimg.cn/sosopic/0/6169022155646745996/640?pt=3&ek=1&kp=1&sce=0-12-12[/img][/url]

沈家围子

好风俗,很有意义,很喜欢三月菊的面艺,有时间展示一下吧,新年快乐[em]e163[/em]

玉洁冰心

祝你羊年快乐!万事如意![em]e328077[/em][em]e327801[/em]

呵护人生

我也讲个与你故事不相干的故事,但是都是培养孩子成才话题:王羲之劝子于学 晋代书法家王献之自小跟父亲王羲之学写字。有一次,他要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王献之心中不服,认为自己人虽小,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下决心再练基本功,在父亲面前显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亲的字体,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习了两年,才把自己写的字给父亲看。父亲笑而不语,母亲在一旁说:“有点像铁划了。”王献之又练了两年各种各样的钩,然后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言不语,母亲说:“有点像银钩了”。王献之这才开始练完整的字,足足又练了四年,才把写的字捧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在儿子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了“太”字,因为他嫌独生子写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母亲看了王献之写的字,叹了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这一点是像你父亲写的!”王献之听了,这才彻底服了。从此,他更加下工夫练习写字了。 王羲之看到儿子用功练字,心里非常高兴。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儿子的身背后,猛地拔他执握在手中的笔,没有拔动,于是他赞扬了儿子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王羲之知道儿子写字时有了手劲,这才开始悉心培养他。后来,王献之真的写完了这十八缸中的水,与他的父亲一样,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劝子于学,采用的是“不动声色”的方法。王羲之对儿子没有一句说教,却使王献之逐步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从小就开始确立了严格的治学态度。

素欣

[em]e163[/em]一篇感恩的文章,拜读了。姐你是我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