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剧杂谈
个人日记
看完一集,发现演员、音乐、拍摄基本延续《狄》剧,台词对白都相似;看第二集,开始挑刺失望,服装道具粗陋,情节狗血,漏洞百出,比如皇帝见宸妃生下狸猫,惊惧愤怒之下命人把宸妃幽闭在云居寺,这寺庙竟然是个荒凉破败简陋的和尚庙,皇帝的女人竟然不是送到尼姑庵堂,也不是道观,竟然全是和尚的寺庙。送到庙里也就罢了,怎么可能把刚生下“狸猫”的娘娘安置在大殿里,床铺正对着大佛,难道是庙里没禅房了?忍着痛苦,继续看了一集,不看则已,一看忍不住要吐槽:以包铁山为首的几名宫廷侍卫为救李娘娘屹然杀出宫,去云居寺救走了被士兵把守的宸妃。看到这里不由得怀疑,几个人反出宫去有那么容易吗?他们反出宫是谋逆大罪,他们不害怕诛杀九族?难道成大事的人都冷血无情不顾家人安危?难道英雄都是都是无爹无娘无妻无儿无亲无友的单身汉? 三集看完,我已提不起再看《包青天》的兴趣。同是古装探案剧,演员班底基本不变,可是《神探狄仁杰》的可看性就比《包青天》强多了。《狄》系列剧情紧张,推理缜密,虽然因为狄仁杰、曾泰、元芳三位踱来踱去慢条斯理啰啰嗦嗦的对白挨了观众不少骂,不过网络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还是说明该剧知名度很高。不管别人怎么评,我把《狄》系列看了两遍。胖子梁冠华扮演的狄仁杰机敏博学、明察秋毫、狡黠可爱、进退有道、富有人情;老戏骨吕中扮演的武则天,气质高贵、不怒自威;张子健扮演的元芳面对敌人冷静自信,身手敏捷,面对女人手足无措,不解风情。
在追中国古典探案集电视剧的的过程中,我跟着主人公过足了侦探瘾。一个女人喜欢看侦探剧还是比较少的,我爱看这类书籍和影视是受时代和父辈的影响。我家祖上是地主,家里老少都有文化,人人爱读书。一本好书大家抢着看轮着看,奶奶和妈妈忙着做家务没时间看,总有爷爷、爸爸或是我给他们读故事讲故事。我十来来岁的时候已经抱着很厚的书在看,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问题,查字典,问大人,学会一个字,弄懂一个问题,都会让我欢喜不已。家里浓浓的读书氛围深深影响着我们,让我们黄氏子弟在学校都是老师的宠儿。三十年钱的农村很少有课外书,能借到的,能接触到的书大多是文白夹杂的《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杨家将》、《说岳全传》、《薛刚反唐》、《三侠五义》、《狄公案》、《包公案》、《施公案》、《三言二拍》,期刊中能借到的有《今古传奇》、《故事会》和《儿童文学》,因为那时候有书的人家少,借书的途径也很狭窄,所以经常是互相交换。每借到换到一本书籍,高兴的饭都顾不上吃。 小时候的读书经历影响了我对书籍品种的喜好,到现在我一直对历史类、探案类书籍情有独钟,对半文半白的话本、章回小说很喜欢。
文章评论
青青草
张子健我觉得就是李元芳,一个演员必须给自己定好位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表演才能。我也很喜欢陈道明,濮存昕,李幼斌这样的演员。
那时叶开
我也喜欢狄仁杰断案传奇,就是觉得太墨迹了
东篱把酒
他去演包公,我觉得怪怪的,后边的剧情看不下去了,不知道他能否驾驭这个角色。[em]e100[/em]
我心依旧
我也喜欢《神探狄仁杰》,我看了三遍呢。
我心依旧
你分析的很有道理[em]e179[/em]
阿福
张子健的戏还是好看的。只是他演包青天我也感觉怪怪的。也许是他的眼神还缺一点睿智吧。狄剧没看全,感觉台词喋喋不休,很让人萎靡,情节又过于离奇~我看剧集,常常喜欢慢节奏的,细细品味,这剧不合胃口了。但张子健很有印象。
阿福
狄剧第一步撵着电视频道看,第二部兴趣减半,第三部虎头蛇尾。还是译制片比较好看,幽默风趣中豁然开悟。至于狄剧中的梁少华饰演的狄仁杰还是可圈可点的。
阿福
福尔摩斯探案看完小说看电影,还是意犹未尽,无法比啊。
快乐的雪
那推荐几部外国剧。我看外国剧,印象深的就罗马假日,和茜茜公主了。看了好几遍。
是只什么鬼
现在的古装剧都看不下去了,还是以前的古装剧好看。喜欢陈道明版的康熙王朝,里面的伍子胥啊,纳兰明珠啊,姚启圣啊……都是有血有肉的。去年看了陈道明和巩俐一起拍的电影《归来》,也是一部很好很细腻的片子,不知道您看过了没有呢?
观潮人[乐安居士]
《访友留墨贴》---[em]e163[/em] 文朋墨友聚一堂,网海共探好诗章; 胸有高山流水意,心无杂念咏志强; 花开花落花沾泪,云卷云舒云飞杨; 朋来友往为交流,留贴寄语闻墨香。
虹祺
在看了堪称影评人的东篱友的影(剧)评后,我好汗颜[em]e127[/em] 。只有点赞,而无置喙的底气了。[em]e163[/em]
文灬卿
写得真好,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