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教什么
个人日记
语文教学教什么
陈先云
(2014.7.17安徽省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工作经验交流
暨课题成果鉴定会-专家讲座 魏雪雁整理)
语文教学中,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语文教师如果对这些核心问题把握得不准确,将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效性。那么我们怎么寻取教学内容呢?先来看一个案例。
《群英降马》课文(节选自金庸作品)
请大家思考:文中有众人、韩宝驹、郭靖、小红马四者,如果你来教,选什么内容?教学中你选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我们提出了语文以阅读为中心的改革,语文教学要突破阅读教学的瓶颈,主要是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
在教师来稿中,我看到一位教师的设计,是突出小红马,人物围绕小红马来展开。以小红马为中心设计教学切入点。这位老师的板书见PPT图4。
其实,文中花笔墨最少的郭靖正是文章所要着力表现的。老师很多时候,自己还没读懂文本就选择教学内容,教学陷于盲目。老师把握文本首先要做到读懂、读通文本。
一、影响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因素。
什么是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凭借和依托教科书、对教科书进行“二度”开发。这种开发,既包括对现有教科书内容的直接使用,也包括对教科书进行处理、加工和改造,即对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与重构。教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学内容由静态向动态转化的过程。
影响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因素示意图见PPT图8。有教学对象、教学环境、语文课程、教师教学习惯风格、语文教科书等因素。具体说来——
1、备课首先要考虑教学对象。(1)学生已有的认知储备和认知发展水平;(2)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受不同的生活经验、家庭背景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不同。)(3)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起点是什么。比如:会犯哪些错?重点是什么(哪些方面需要提升)?有不少老师备课时把重难点写在一起,是不对的。因为难点是学生易发生错误的地方;重点是学生某方面需要提升的地方。难点不一定是重点。所以会有难课文浅教、长课文短教的案例。也就是一些难点教学不需要我们掰开揉碎,“喂”给学生。
2、要考虑教学环境。这是教学活动内部的环节。美国亚历山大大学提出“前语言教学”的概念,古德曼教授提出了环境文字的概念。生活中处处皆语文,我们要利用好语文资源。教学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如校园文化、班级氛围、班级是否合作学习、班级智力背景、评价标准、教学资源等。我们还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
3、老师的习惯、风格。老师的性格、学识、体验、胆识、教学技能、男女性别差别、年龄差异等都属于这一范畴。老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
二、文本把握遵循的原则。
1、尊重文本作者和教科书编者的价值取向。
2、提炼出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内容。
3、目标适度、具体,表现出一种发展的倾向。
4、关注能够促进语文运用实际需要的语文知识。
5、突出文本语言的表达方法和作者运用语言的特色。
下面结合课例具体说说。
1、尊重文本作者和作者和教科书编者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指人们从各自的目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在选择和取舍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的价值需求。作家创作作品主要是希望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表达、信息的传递。作品有着知识传播、情谊交流、休闲的价值这三方面功用。作品选入教材时可能会对其内容加以调整,有所改编。因为作为教材传递的应是符合学生学习的语言特色,表达方法怎样、传递的信息体现了哪些因素等等。目下来讲,教材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者要通过编选教材体现国家的意志,传递正能量;语言特色要符合学习语言的规律。因为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作者五个方面对话的过程。
例如《丑小鸭》一课的教学,老师在最后往往会问这样一些拓展的问题:学到这里,你想对猎狗(小鸟……)说些什么?结果有的孩子回答说:“我想告诉猎狗说,丑小鸭外表虽然丑,但它心灵美!”其实从文本中根本找不到体现丑小鸭“心灵美”的地方。学生的回答体现出一种定势思维,并没有把握住学习的主要内容。
再如《穷人》一课教学,某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结尾:渔家的小屋温暖舒适,妻子桑娜勤劳能干,丈夫渔夫勇敢善良,孩子恬静无忧,板书总结为:穷人不苦。 这样的总结歪曲了课文主旨。《穷人》教学应该抓什么?应抓人物形象来体会主旨,应从人物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着手探究。
一段时间里,语文课堂总结有这样不好的风气,总是用唱儿歌、古诗改写、回环抒情等处理方式,有的反而是曲解了文本。今后古诗文教学任务将增重,体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宗旨。教材中会增加浅显的文言文,要求学生积累的古诗词总计110篇左右。今年北京高考的作文题《北京的老规矩》,提醒人们关注优秀的传统,比如师道尊严等是很有必要的。老师常说对学生要“弯下腰,蹲下身”,我想说的是你这样累不累?我们现在是和谐社会,讲家庭和谐,校园、课堂也要和谐。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多读书,有底蕴,则可以驾驭课堂,游刃有余。
经典课例《狼牙山五壮士》,某些老师课堂教学的处理价值观不合宜,出现了偏差。比如受自由发展、强调自由回归思想影响,认为五壮士英勇杀敌部分内容是“暴力的血淋淋的画面”,教学中从日本鬼子的忏悔入手,这完全偏离了文本主旨,背离了核心价值观。
请看课例《狐狸与乌鸦》课末片段:老师问:学了这篇课文,你喜欢谁?受到什么启发?说一说。
生1:我觉得乌鸦很笨,很容易相信别人的话。
生2:乌鸦很可怜的,好不容易找到的肉被狐狸骗了,它要饿肚子了!
生3:我觉得狐狸很狡猾!
生4:乌鸦活该,谁叫他听了几句好话就骄傲了。
生5: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这么快就弄到食物了!
……
低年级学生还不会去揣摩老师想法,说出的内容就是他的真实想法。学生回答中,说狐狸狡猾,乌鸦笨、可怜,乌鸦不该骄傲等说法都是可取的。但生5的回答就出现价值偏差了。对于这样的回答,老师要有问题意识,要能甄别学生的回答有没有价值,要把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当学生回答偏离文本价值观的时候,要加以引导。比如,聪明可以,但狐狸用欺骗的手段骗他人的劳动果实,不劳而获就是不道德的行为。学生应懂得,成果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来获得。
许多文章包含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比如诚实、友善,在阅读中延伸到如何做人。文本价值观的表达,有的是多元,有的是唯一。价值取向的多元性一定要尊重文本的主旨及学生的认知特点。
2、提炼出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语文教学中,越是重要的价值越隐藏在教材的深处,越难发现,越难把握。比如《我是什么》A、B教学设计比较:
A案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B案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2)积累有关“云”的词语,联系生活经验感受“云”的变化美,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3)在媒体创设的情境中,亲历雨、雹子、雪的场景,了解水的变化;体会“落、打、飘”的用词准确,并能在教师提供的其他语境中正确地运用。
很明显,B案目标设计关注到方法、媒体、社会经验等,背诵变弹性设计为统一到具体章节。教学目标设计还要关注目标的达成度,方法的可操作度。目标要清晰具体,方法要适当,手段要合理,强调学语文与用语文相结合。(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课内与课外阅读结合)
新教材中编设了课外阅读导航模块,一年级推荐童谣、儿童诗阅读,二年级推荐童话,三年级推荐寓言,高年级推荐名著、民间故事、中外神话故事等。在文体、内容方面更加具体可操作化。
三年级上册的《秋天的雨》是调查中师生都非常喜欢的文章。很多老师教学时会从课文中的“五彩缤纷”,体会秋天颜色的美丽。其实,这一课最值得抓的关键性词句是“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勾”的用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美味”要比“色彩”更感兴趣,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因而抓住“勾”字做文章,结合生活体验,是最有价值的内容。
最有价值的内容通常是:
(1)关键性词句的理解。 (2)精彩片段的赏析。
(3)优美语言的积累。 (4)作品中生动形象的感受。
(5)能启迪思维的语汇。 (6)文章有特色的基本表达方法的运用等。
二年级《画家与牧童》教学,你会选择哪些内容作为为重点?
A 戴嵩的画技非常高超;
B 小牧童大胆指出戴嵩画错了;
C 戴嵩虚心接受小牧童的批评。
这几点文中都有表现,三点中第二点应作为难点,通过引导让学生懂得敢于直言,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精神。
3、目标适度、具体,体现出一种发展的倾向。
(1)目标适度:符合语文课程规定的年段目标和教科书的编排要求,适合本班学生的水平,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成的。
如《检阅》朗读目标的比较:
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
A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 能有感情地朗读一组连续的问句。
《检阅》一课,在下面内容中,你会选择什么作为教学重点?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A “这个小伙子”重“这些小伙子”轻;
B “这个小伙子”轻“这些小伙子”重;
C “这个小伙子”和“这些小伙子”相等。
《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如何在教学中做到深课文浅教?
第一,把握住这篇文章的主旨。
第二,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
第三,课外资料的使用。
(2)目标具体:用清晰明白的语言描述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即目标的指向明确,可操作,可检测。
如《桂林山水》情感目标的比较:
A 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感情。
B 为有漓江这样美丽的山水而自豪,产生去桂林山水游览的愿望。
(3) 目标还要体现出发展性(梯度)。如《去年的树》课尾拓展设计,你会怎么布置?
A 鸟儿对着灯火怎么想呢?把鸟儿想对灯火说的话写下来。
B 读完这个故事,我们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先说说,再写下来。
C 鸟儿飞到南方去以后,大树经历了哪些事?让我们自己来编一个《去年的鸟》的童话吧!
现在的语文课堂几乎每节课都设动笔环节,但有的设计却流于形式,缺少反馈与评价。像这里,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作业选项都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经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过程。
4、关注能够促进语文运用实际需要的语文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5、突出文本语言的表达方法和作者运用语言的特色。
国家从最初的《教学大纲》到现在的《课程标准》,一直强调学习、运用语言。
1978年 《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培养他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1980年 《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要加速培养他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1988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1992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2000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做法是:
(1)增强文体意识。
(2)善于发现、把握文本的语言表达方法。
(3)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特色。
(1)增强文体意识。
阅读素养的定义:
1.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书写语言的能力。
2.能够从各式各样的文章中建构出意义。
3.能够通过阅读进行学习。
4.参与学校及生活中阅读社群的活动。
5.由阅读获得乐趣。
(美国国际教育评估协会:促进国际阅读素养研究PIRL2006年)
叶圣陶:“今之小学作文,类多令为叙记体。夫学作一种文体,必先明其性质,而后有进境可言。” ——《国文教授之商榷》1916.4
(2)善于发现、把握文本的语言表达方法。
(3)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特色。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花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花钟》
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色,写法上好在哪里?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 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冬阳• 童年 • 骆驼队》
你觉得这一段中有多余的话吗?作者为什么要写上这些话?
五、科学地设计问题。
1.重视利用课后思考练习题。
2.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3.问题的指向要明确。
4.问题要有针对性。
5.设计问题要尽可能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困难点。
6.问题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
文章评论
蓝色眼泪
先收了,感谢魏老师
飞翔的蓝天
[em]e179[/em][em]e179[/em][em]e179[/em][em]e179[/em][em]e179[/em][em]e179[/em]
快乐人生
你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态度。
快乐人生
秘书型专家
草原白云
案例与理论的结合,能听明白
吴萍
学习啦!雪雁姐总是善于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