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丹溪翁的保和丸
流言浪语
一个月前忽然胃部不适,莫名的腹胀异常,思考之下,觉得是胃动力不足引起的,便用吗丁啉救急,三天后病情略微减缓,改用了一个月的保和丸,方适得通体安泰。暗暗感谢给保和丸的人,若不是这番恩情,还不知要折腾几何?
中国人都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嘛,哪能不知道呀?李时珍能写出本草纲目,并不是霹雳一声震天响白手起家的,是站在历史上那些璀璨大家们的肩膀上,才成就出这篇今天还被封为中药精髓的煌煌巨作,说他是更上一层楼,才为恰当。这些先贤巨匠身影中,就有中医界最著名的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和朱丹溪。
小时候处于那段特殊时期,物质匮乏状态是今天三十岁以下的人们难以理解的。由于处在生长期,即便是如此年代,父母也尽最大可能满足我们的成长需要。他们找人用钱换来各种副食、米面油票的事,几乎每年总有那么十来次之多。半是解决吃饱吃足问题,半是增加营养成分。本来粗粮好处自不必多说,今天和好多同年龄人说想高粱米吃,变成了诚心气他们,其实真不是矫情,确实是心里话(这年头说心里话比说假话更见不得人)。
记得沈阳死死规定每人每月只供给三两豆油,恨的大家给省里陈姓领导起个外号,叫陈三两。外号归外号,骂完了也换不来五两油呀,结果是每顿饭都要靠多吃饭来填补,可是一个成年人一个月二十五斤粗粮加五斤细粮哪够吃呀?
父母为孩子能吃饱真算的操劳呵护,精心策划,不吝惜钱财,用工资换成粮票,再用粮票加钱到盘锦找人换成大米,为我们做到了那个时代最难做到的丰衣足食,这么多年过去了,在全家回忆中就没有吃不饱的概念。可是在怎么吃也是粮食,还是缺少鱼蛋肉油呀。没办法只能以量取胜了,常常吃的肚子滚圆才放下碗筷,胃肠的损害也就存在了。
这次有病发作最能说明问题:突然出现功能蠕动动力不足,经常是郁结在胃中消化的很慢,中医称为:停食。当然和现在年龄增大,以及最近一次吃的急了因素有关,更深层次还是要归结到小时候的暴饮暴食上去。
中国人都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嘛,哪能不知道呀?李时珍能写出本草纲目,并不是霹雳一声震天响白手起家的,是站在历史上那些璀璨大家们的肩膀上,才成就出这篇今天还被封为中药精髓的煌煌巨作,说他是更上一层楼,才为恰当。这些先贤巨匠身影中,就有中医界最著名的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和朱丹溪。
父母为孩子能吃饱真算的操劳呵护,精心策划,不吝惜钱财,用工资换成粮票,再用粮票加钱到盘锦找人换成大米,为我们做到了那个时代最难做到的丰衣足食,这么多年过去了,在全家回忆中就没有吃不饱的概念。可是在怎么吃也是粮食,还是缺少鱼蛋肉油呀。没办法只能以量取胜了,常常吃的肚子滚圆才放下碗筷,胃肠的损害也就存在了。
这次有病发作最能说明问题:突然出现功能蠕动动力不足,经常是郁结在胃中消化的很慢,中医称为:停食。当然和现在年龄增大,以及最近一次吃的急了因素有关,更深层次还是要归结到小时候的暴饮暴食上去。
又接着服用半个月,一切都平复安详了,不但胃部没有了丝毫不适,而且消化系统也很顺畅。
朱丹溪本名为朱震亨,字彦修,生于义乌。古人喜欢用出生或任职地名来称呼某人,以示最高级别尊重,比如:刘备刘豫州、张居正张江陵、李鸿章李合肥。含义有两个,1. 您是此地的光荣;2. 你的名声盖过此地古往今来所有人。因此谁能这样得到称谓,必是震烁古今的历史人物,是件很贴金的光宗耀祖事情。因朱震亨家乡门前有一条丹溪,大家感念他在医药学德行而得名丹溪翁,后世也多用丹溪先生来尊称,逐渐的朱丹溪耳熟能详,本名却逐渐淡忘了。
朱丹溪自幼聪慧,能达到过目不忘程度,这样的人最好的终南捷径就是考取功名。问题是他十五岁那年父亲病逝了,更可怕的是伯父、叔父也相继走了,都下个小朱震亨孤苦伶仃,不被人欺负看来只能是奇迹了。事实是奇迹没梦幻般的出现,为了生存,他只能用更激烈的霹雳手段干掉对方,于是间社会少了个神童,江湖多了个任侠辣手的厉害主。
也有胳膊粗力量人数总多的家族,一声虎啸扑过来,任你朱震亨三头六臂也会被打个生活不能自理。但是朱震亨有很好的国学底子,打不过就写一纸诉讼把你告到官府,谁还驳不倒他,结果是:打他打不过,好容易打过了,又输了官司。典型的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告,逢强智取遇弱活擒,一时间八方邻里一提到朱震亨,人人头疼不止。
如果说就是打打告告左村右庄也不算啥大事,没想到这家伙连地级市长(郡守)征收的摊派,县长基础建设创收都不放过,该插手就不退缩,搞得这些公务员们还真拿他没办法(我就奇怪了,都说元朝官吏绝对高压,咋对付不了一个社会问题青年呀)。发展到后来一旦有不合理摊派,百姓们不是走上访道路,而是找朱震亨想办法解决。
浑浑噩噩折腾到三十来岁,这个年岁在今天也就是人生刚开始立项,可是元朝的三十岁就如同今天的四十五岁一样,人生能有什么的都该有了,没有的也不会有啥可能了。恰在此时,把他辛辛苦苦拉扯大的老母亲病了,走马灯似的换了好几拨名医都没搞明白。望着越来越病重的老娘,朱震亨翻出来一本中国中医起始本--黄帝内经的素问,边研究边给妈妈治疗,三年后经验给妈妈治疗痊愈了。这只是朱丹溪和中医学第一次握手,并没有想到能相伴后半生。
也许真的玩腻了,三十六岁的朱震亨突然拜朱熹亲传四世弟子、当世第一大儒许文懿为师,学习程朱理学。这一学就是四年,当年那个昏睡青年,涅槃般蜕变成有深厚国学的学者,从此江湖少了个混世魔王,社会回归了个饱学之士。
许大师虽然身负重名却病体缠身数十年,已是半个废人了。经过观察,他给了这个最钟爱的学生一个新目标:放弃报考公务员,改换门庭学医。这可是让人为难的事,换成别人即便是不好当面拒绝,也会拐着弯找各种理由推掉的。我们一定认为这许大师太自私了,把个即将成为理学家的朱震亨,为自己的病体而驱赶到中医行列了。考取科举是绝对的星光大道,只有没能力名落孙山的文人,觉得自己实在不适合走科举这条路才会去学医,是为了晚年能有口饭吃。让品学兼优一脚已经迈进了理学大堂的朱同学,放弃到手的荣耀从头学医,不可谓不残酷。
古时文人儒生一生愿望是什么?有个宋代故事最能说明:
大家都知道的范仲淹少年时候遇到一位江湖相面术士,自称大罗神仙下凡一样,算卦及灵验,范仲淹就提问说:你算算,我将来能不能成为良相。这个瞎了眼混饭吃的术士翻翻眼说:你不能成为良相。范仲淹又问:那你再算算我能不能成为良医。术士回答说:你能成为良医。范仲淹听后很高兴。术士不明白问:你为啥一定要当良相良医呀?范仲淹回答:读书就是为了济世救民,当良相才能济世,如果不能当良相,退而求其次,当个良医去救民,也可以满足心愿。
到了朱震亨时代的时代背景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和历史绝大部分时间不一样,那是整个中国历史对文人最歧视的元朝,就算秦始皇焚书坑儒(事实是焚书和坑儒是两件事,坑的儒也不单单是儒学生,还有大量的术士),也还重用法家、杂家和兵家。元朝干脆玩出严格等级制度,不管你是啥领域的人,一律按照地域分成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许老师和朱同学显然属于最低等级的南人,再这样历史条件下,许老师让朱同学去学医,真可谓用心良苦了。
另外学医要有个两个先决条件,第一,必须要识文断字,不识字没法学。别以为有文化是很简单的事,就是发展到了上世纪上半页,据不完全统计,文盲率还在90%以上。和一个村镇的小学校长见面,就连县长都要客客气气说话,安徽大学刘文典校长敢当面顶撞常凯申委员长,哪个愣头青没注意用有文字的纸卷烟,族里老爷子就能抡圆了拐棍打你。现在你知道了吧?能成为学医的先决条件不是爱好和热情,而是认识字才行。
第二,仅仅是识字还不行,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离胜利大会师还远着呐。想要完成两万五千里还需要精通中国传统哲学。说起来很难让今天科学看世界的人们理解,医学怎么和哲学扯到一起去了,没听说哪家医科大学开哲学系的呀?这还真是事实,中国的中医和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信你就翻翻中医至宝的黄帝内经,若单单从医学角度去读,保证你会晕头涨脑找不到门。这不是说这本经典玄而又玄,而是其成书的基础是哲学。
若从中国哲学角度去读,马上就会有醍醐灌顶的效果。这就要求学医者要有一定的文学底子,书生就具备这两个条件,转行不槅门,方便得很,还不缺少兴趣,许多大儒名家自己就对中医很感兴趣,多多少少都会一些岐黄之术。当四十岁的朱同学听了老师伟大号召后,二话没说就默默告别了许老师,背起行囊浪迹天涯,四载后就来到罗知悌门前。
大家都知道的范仲淹少年时候遇到一位江湖相面术士,自称大罗神仙下凡一样,算卦及灵验,范仲淹就提问说:你算算,我将来能不能成为良相。这个瞎了眼混饭吃的术士翻翻眼说:你不能成为良相。范仲淹又问:那你再算算我能不能成为良医。术士回答说:你能成为良医。范仲淹听后很高兴。术士不明白问:你为啥一定要当良相良医呀?范仲淹回答:读书就是为了济世救民,当良相才能济世,如果不能当良相,退而求其次,当个良医去救民,也可以满足心愿。
朱震亨如何每每惊世骇俗神手妙医博得丹溪翁美名的种种过程不多表述,仅说一个故事吧:大儒老师许文懿已经病到了下肢瘫痪不能行走了。曾经轻狂的学生沉稳的坐下来为老师把脉,回头啥也没说上街买了二十斤黄牛肉,一阵酣畅淋漓的痛熬,直到牛肉稀烂,澄去杂质,将汤汁继续收干熬到琥珀色。之后给许老师喝下一盅,过一会再喝一盅,又过一会再喝一盅。如是者数十次后,老师开始上吐下泻的反应了。常言道:好汉架不住三泡稀屎,这可是久病违和的老人呀,估计十分老命悠悠荡荡丢了八分,剩下的两分也是在若即若离之间,许大师遇到了虎狼医生下的虎狼药了。
许先生已经气若游丝魂魄飞天了,可朱震亨还没把老师折腾过瘾那,把病者架到密不透风黑屋子里,渴了就喝他自己排下来的尿,饿了就喝稀里咣当的米粥。半个月后奇迹出现了,许大师居然逐渐稳定下来,所有怪病都在慢慢消退,红色底润泛沁于多年不见血色的苍然下。原来这就是朱震亨发明的倒仓法,今天医生绝不敢给病人用,真用了不打一场医疗纠纷官司,也得要开医疗鉴定赔偿会。还是事实胜于雄辩,最后结果是许大师第二年给朱震亨填了个小师弟。
公元1358年,七十八岁的朱丹溪将儿子叫到面前叮嘱道:医学亦难矣,汝谨识之!说完后坐在椅子上溘然长辞。
义乌县赤岸镇东朱村原有他的陵园,在特殊时期被砸毁了。现在的是1979年恢复重建的。石碑上有前卫生部长陈敏章题写的“一代名医”。他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今仅存前三部书,既是学习中医的人必要精学的课本,也是从事中医工作者的座右铭。后世人尊称朱丹溪为医圣,在日本有使用张仲景医方的“经方派”并立的“后世派”。好人,老百姓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公元1358年,七十八岁的朱丹溪将儿子叫到面前叮嘱道:医学亦难矣,汝谨识之!说完后坐在椅子上溘然长辞。
说我自己胃部不舒服,咋跑题啰里啰说讲起了朱震亨大师了?先别急呀,下面就要归入正题了。
周易乾·彖辞传中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卦象,含义是: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都给予其各自的性质、价值和位置,只有做到符合这样客观规律的协调并济,才能达到最高和顺境界--太和,得到最美满的结果(这是个人的理解,未必正确,将就听吧)。它是告诫不要逆天违理做事,应该学会顺应事物原有规律而行。
这个卦象被喜欢易经的历代人们所至尊至圣尊奉,可以说是易经的精要所谈,就是在最讲究堪舆的故宫,我们会看到最中心位置建筑的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又被称作三大殿,这是啥地方?这可是皇帝接受朝拜、礼仪、庆典、商议国家大事的最高正式所在地,换句话说,这是大帝国最高面子工程所在地呀,没敢用别的字眼来命名,谨小慎微的命名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如哪个大臣被封为某个大殿的大学士,就表示这位年兄做到臣子的最高境界了。
周易乾·彖辞传中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卦象,含义是: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都给予其各自的性质、价值和位置,只有做到符合这样客观规律的协调并济,才能达到最高和顺境界--太和,得到最美满的结果(这是个人的理解,未必正确,将就听吧)。它是告诫不要逆天违理做事,应该学会顺应事物原有规律而行。
它的作用很简单,就是消积化食、平和脾胃的相互作用。千万别小瞧这个简单作用,朱丹溪大家把它看成一个人能不能顺应天命,达到强身健体的最重要表现,所以,因其平和扶正而取名-保和丸。配方如下:山楂 (焦)300g; 六神曲(炒)100g ;半夏 (制) 100g ;茯苓 100g ; 陈皮 50g ;连翘 50g ;莱菔子 (炒)50g; 麦芽 (炒)50g 。
对中药知识稍有兴趣的朋友一看这个方子就会乐了,焦山楂 (焦)、炒和炒麦芽是最出名的“焦三仙”,加白糖或蜂蜜制成丸剂就是大山楂丸。中药最讲究君臣佐使,保和丸这个普普通通方子,也是严格遵守这个原则的,比如:
山楂是君药,分量也最大,起到消积开胃主要作用;
作为臣药的炒六神曲、制半夏和茯苓,分别臣辅焦山楂来脘腹作胀、呕吐反胃、利水渗湿的平和健脾作用;
陈皮、连翘 、莱菔子三味是佐药,分别佐佑君臣二药理气降噪、解毒散结 、大便秘结,达到降低烈性目的;
麦芽是单一使药,就是引导君臣佐开户破气开来健脾抚胃的作用。
不单是对于成年人,就是缺少节制心理,见到好吃的没命,吃撑着嗷嗷痛苦的儿童,或成天被大人端着碗追着屁股后面喂饭,令人发愁难以侍候的不爱吃饭宝宝,保和丸都是最好的,遇到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病情,表面看起来相互对立病症,试试保和丸,没准会有热刀切豆腐的奇效。另:小儿切不要饱食终日,时间长了很容易伤食,造成终身脾虚。
保和丸君药是非毒烈性的焦山楂,以臣佐使的配合很稳便,使得保和丸特别平和,划归到常用非处方中成药品范围,在药店不需要处方就可买到。当下人多欲常饮、暴饮暴食(暴饮暴食本身就是胃强脾弱的表现)是通病,面对美味佳肴、醇酒佳饮,心里稍微松懈,便不可抗拒而投降举筷伸箸,由此引起的腹胀积食症状几乎都会遇到。轻者,吃口山楂丸可缓解,略重症可寻求保和丸调养。假若更甚,就应先用吗丁啉治标缓解,再用保和丸调理。
作为臣药的炒六神曲、制半夏和茯苓,分别臣辅焦山楂来脘腹作胀、呕吐反胃、利水渗湿的平和健脾作用;
陈皮、连翘 、莱菔子三味是佐药,分别佐佑君臣二药理气降噪、解毒散结 、大便秘结,达到降低烈性目的;
麦芽是单一使药,就是引导君臣佐开户破气开来健脾抚胃的作用。
注意:用吗丁啉是为了缓解,不易长期服用,否则亢进了就会走向反面,过分促进胃动力反倒丧失胃动力了,点到为止见好就收是主要的。吗丁啉稍起作用病症得到缓解后,不要急于见到极效,这是绝大部分人的心态,缺少耐心而浮躁,有病了,恨不得吃一口药两分钟就好了,忘记来病如山倒去病如抽丝的最最基本道理。
这时请来保和丸调理才是治本之举,一般坚持服用一个月后,就会恢复正常状态还不会留后患,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去根儿。总结来讲,就是用吗丁啉短平快治标,用保和丸持续治本。
这时请来保和丸调理才是治本之举,一般坚持服用一个月后,就会恢复正常状态还不会留后患,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去根儿。总结来讲,就是用吗丁啉短平快治标,用保和丸持续治本。
1. 还有个加味保和丸方子,它与保和丸作用一样,但条件不一样,服用时不可不详察。
2. 越鞠保和丸也是丹溪心法中的一个方子,与保和丸作用相同,却是从舒肝健胃角度治疗的,不可不注意。
3. 保和丸基本没多少副作用,却忌生冷烈酒、肥甘厚味(指油、甜、精和味道浓厚的食物),服用时最好远离这些。
4. 同样是一个方子下的保和丸,各个制药公司的产品也不尽相同,单项服用问题不大,若是复合服用就要注意了。
5. 保和丸还有降压功能,虽然不明显,却不失为稳健保守,可以一试。
6. 保和丸功效是消食和胃,主要用于脾虚与胃不和,不是治疗胃炎、萎缩、溃疡的主药,却可以辅助使用。
7. 保和丸虽然性温,中医常说:治一经伤一经,还是管住自己的嘴,平时多注意保健,不需要吃药为上上神策。
8. 正常服用保和丸是每日两次。每次两丸,我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正常服用二十天后,做了小小调整,改成每日三次,每次一丸,每餐前半小时服用,持续十天,效果非常好,供借鉴。
5. 保和丸还有降压功能,虽然不明显,却不失为稳健保守,可以一试。
6. 保和丸功效是消食和胃,主要用于脾虚与胃不和,不是治疗胃炎、萎缩、溃疡的主药,却可以辅助使用。
7. 保和丸虽然性温,中医常说:治一经伤一经,还是管住自己的嘴,平时多注意保健,不需要吃药为上上神策。
8. 正常服用保和丸是每日两次。每次两丸,我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正常服用二十天后,做了小小调整,改成每日三次,每次一丸,每餐前半小时服用,持续十天,效果非常好,供借鉴。
文章评论
柳笛悠扬
我也得整点保和丸吃吃了,今天吃了个甜瓜肚子就丝丝地疼,太气人了
柳笛悠扬
如果给汉哥也需要个名号,我愿意叫半仙汉哥
夏花秋叶
一口气读完,弄了个气喘嘘嘘。额也是醉了!
树叶
多多注意身体
招待所
来握个手吧,但是要告诉你的是,保和丸你知道的还是晚点了,25年前,我大外甥小的时候,老是爱生病,倒也没有什么大病,本身我老爹也是医生,就是好的时候,那小脸蛋也是拉拉吧吧的,他奶奶家要去看大仙,我就去我们县城的医院找了个中医给问问这个情况怎么办,人家就给开了两盒保和丸,吃完后那孩子简直就变了一个样,大好了起来,后来我有了孩子,生病也给吃保和丸,也告诉了很多人,都是受益匪浅,还有就是一个最最重要的功能是长个,外甥1.83米,我儿子1.85米。
招待所
(本人一直不敢说也挺好名的,也想得个什么什么汉哥贺亮名字叫叫,却真怕谁可怜我这般务虚,送个泰山汉哥称谓,我又没有女儿给人家还礼,搞不好急眼了改送茅厕汉哥什么的,岂不是遗臭万年了,还是算了吧,这事不靠谱。)-----虽然是看你的日记,没有听到你说话,想来你的口才也非同一般(您的知识丰富的渊博的叫我眼花缭乱头昏脑涨),大家都叫你汉哥,你知道我是不能叫你汉哥的,所以我决定了,以后叫你汉口吧![ft=,3,][/ft]
招待所
像你这个年龄,小的时候还能吃到副食,(老大, 今年没有60吧)已经是太奢侈的事情了,要是现在早就有人举报你家啦。
招待所
朱大夫就是上帝派来的,人生来就是受苦,上帝又不忍人类太苦,所以。。。对吧。
招待所
炖肉的时候放点山楂就爱烂糊,所以山楂化食的功能强大。
淡泊(茹)
不旅行了[em]e122[/em] 不写作了[em]e122[/em] 改当医生了[em]e116[/em] 胃病容易反复,根治。
招待所
生病痊愈了,还大安出这样一篇知识性趣味性的日记,你要不要请客搓一顿啊!
一杯清茶
蹉跎岁月连载本草纲目,这时间不就搭在这里了吗。保和丸=保正好。
那一抹淡紫
“胃动力不足”这话说的太专业话,不就是吃多了撑着了吗?(估计冰箱里20个包子一口气吃下去之故[em]e120[/em] )记着啊,以后别一个人吃闷食[em]e128[/em]
那一抹淡紫
啥时候改行成医生啦?还是中西医结合的,粗粗看了遍,突然冒出来个想法,你要是五脏六腑的病都来那么一遍,俺们生病就直接到你空间来不去医院啦[em]e120[/em] 玩笑哈,不会生气吧?玩笑归玩笑,还是说点正经的吧,“病从口入”这话你不会不知道,特别在这春夏之交“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是最易引发身体的湿热的季节,而引起湿热的原因很多,食物就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喜欢吃辛辣、甜食的食物,比如巧克力、冷饮、可乐、辣椒等,或者吃一些牛羊肉等高热量的食物,很容易在体内积存湿热。保和丸的确不错,但毕竟是药,还是日常注意保养调理为重哦。
兰妮
哥,你这空间快赶上四库全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