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书法教程
个人日记
书法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现对象,即汉字。它是一种载体,它的点画和结构可以根据所承载内容的要求而自由变化。另一方面是表现内容,即书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浓、淡、润、澡,不仅影响作品章法——整体布白的艺术效果,而且对作者贯注于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以及意境的表现。
苏东坡:“须湛湛如小儿目睛乃佳“‘给人以笔沉墨酣,富于力度,神凝韵厚,力逶纸背之感。故浓墨能表现出雄健刚正的内蕴气度,可以表达一种端严,激昂,高亢的情绪。
注:用浓墨,应以墨水凝滞笔毫为度,用笔必须沉劲在纸内而不能浮在纸面。
淡墨给人以淡雅古逸之韵味,但淡墨不宜太淡,掌握不好易伤神采;一般宜用于草、行书创作,但不宜作篆,隶,正书。
C、润笔后,笔尖醮墨。(当想要表现清和静雅的意境时,使用淡墨往往会取得较为意外的效果。)
唐·孙过庭《书谱》:“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指的就是枯墨的用法。枯墨的使用常常会出现飞白、枯笔和渴墨的效果,这三个效果是书家在创作中经常运用到的三种笔法;
飞白:其特征是笔触中丝丝露白,是欣赏者常谈到的“很有味道”。
枯笔:用干枯笔墨表现出笔画,能较好体现沉着痛快的气势和古拙老辣的笔意;运笔时,用笔毫迅猛磨檫纸面,使笔画呈现毛而不光的笔触。
渴墨:是指笔毫以迅疾遒劲的笔势笔力磨檫纸面而形成枯涩苍劲的墨痕。
运用“枯笔”与“渴笔”这两种笔法,可以赋予作品丰富的内涵、意境,表现出苍古雄峻的风格特点。
润墨是指润泽的墨色从点画中微微润晕化开。润墨需快捷灵动,不可凝滞,使点画有丰腴圆润而不觉浓肥的韵致。
-润墨适宜表现外柔内刚,劲秀峻爽的意境,较宜运用在行、草书的创作。
墨法并非一成不变。只有在掌握笔法的基础上,沉酣墨池,漫润先哲,功夫精熟才能水到渠成。在创作当中,几种墨法需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使作品墨色淋漓尽致。变化多端。
(通常初学者对墨水的把握通常是最大的难题,学习时可要求用笔顺着笔毫在墨盘上顺锋刮30次,将醮好的墨水挤到少量时再下笔)
②随线条的增加,适当的加以力量,应有自己为自己制造阻力的感觉。
质感是线条的质地,它取决于包裹线条的轮廓线(边框)的细微变化与线条的内部的细微变化(浓、淡、枯、润)
通过平稳移动,故意颤抖、由于用力过大而颤动等,对线条进行调整。
要求:①仔细观察并体会每一线段在心中引起的不同感觉,并判断其书写的速度及力量。
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①.臂开 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
②.身直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
③.头正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④.足安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掌虚,是指执笔时掌心要虚空。无名指、小指不得握于掌内。古人说,“虚可容卵“。即是说掌心要有一个鸡蛋大小的空间,目的是便于手指及关节的灵活运动。
执笔自然放松,指、腕、肘、肩四关节必能灵活运转,写起字来轻松自如。比如吃饭拿筷子,如果筷子抓得很紧,碗里的饭菜必然夹不到嘴里去,执笔的道理也是一样。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种执笔法:五指法。据说系唐代书法家陆希声所创,他以五个字分别说明五个手指在执笔时所起的作用。五个字为;擫、押、钩、格、抵。
(押)用来说明食指的作用。以食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右侧,与拇指相对夹住笔杆。
(钩)用来说明中指的作用。中指靠在食指下方,第一关节弯曲为钩,钩住笔管外部。
(格)用来说明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紧贴笔杆,把中指钩向内的笔杆挡住,防止笔杆歪斜。
(抵)说明小指的作用。抵是垫托的意思,指小指垫托在无名指的下面,以增加无名指的力量。
毛笔的构造,赋予其在笔画线条的书写时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随着书写者运笔的力度、速度、节奏、方法等的变化,汉字的笔画乃至整字也会显现出千姿百态。
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以斜势45°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以上只是以横为例说明起笔点、带、转的规律,其它笔画起笔可类推。至于横、竖、撇、提、捺五个最基本笔画的起笔点、带、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看表和。
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笔锋上挑(对横而言)或笔锋左挑(对竖而言),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棱角,以强调笔画的造型效果。注意:挑时要用一分笔轻挑,不可用很重的笔触。
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笔锋在“挑”之后折笔(方向与起笔点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与下一步圆转形成的圆弧收笔构成方圆对比。注意: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笔轻折。
第四步“转”概括的是圆转回收,完成“折”后,手腕带动毛笔,使笔锋轻松一转,从下方轻轻收回,整个笔画到此圆满结束。
要想使折笔具有康有为所说“凝整沉着”的效果,还须注意折笔角度要在直角以内。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后三步折、折、转钩出三角形的轮廓,再调整笔锋运笔。特别适合写横折、横钩、竖钩,也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
疾笔是指运行速度较快。涩笔是指运行速度较慢。一般来说,疾笔所书写的笔画容易光洁秀劲,涩笔所书写的笔画易于毛涩凝滞。书写时快慢要得当。过快,笔画浮滑、乏力;过慢,笔致和形体易于呆痴。
转与折的区别在于转是圆弧形的,没有折点;折是有棱角,有折点。如“礼”字,右边坚折横钩转弯的地方就是“转”,因是慢慢地弯过来的圆弧形,叫圆转。再如“口”字,横折竖的转弯处是方的,有棱角的,称“方折”。
用笔节奏指速度,力度以及控制笔毫变化的种种操作在时间的推移中有规律的变化,运用音乐中的节奏能精确的加以控制,亦便于观察。
行是中锋行笔,起笔后转入中锋,充份利用笔的弹性与纸面接触的摩擦力,逆推涩行。
中锋行笔(横、竖):包括起行收,提按,藏露锋,方圆笔,节奏的运用。
常写:练习时明确自己训练时须掌握的知识点。用笔、结构、章法等形式美法则,注重形态的塑造,
◆篆象规圆、隶象矩方、篆工间架。隶精笔力;草行如行去流水、奔放舒畅,楷注重点画结构,法度森严。
⑵、楷书: ⑵、《多宝塔碑》; ⑶、《勤礼碑》; ⑷、《麻姑山仙坛记》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七十五岁的作品,最能代表他的书法水平,《宣和书谱》誉之为“翰墨之冠”,赵孟頫说:“清和秀健,古今一人。”
《麻姑山仙坛记》颜真卿书于大历六年(771年)四月,时年六十三岁。拓本。楷书,文一篇。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晚年重要作品。
大历六年(771年),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际,故时有问道向禅之心。当年四月游览南城县麻姑山并撰文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时心情的反映。
③撇:长撇、短撇、平撇、竖撇、兰叶撇 ④钩:竖钩、弯钩、横钩、竖弯钩、斜钩心钩、凤钩
①横: 波横、平横、右细横、短粗横 ②竖:悬针竖、垂露竖、左弯竖
一读:(主要)观察字的总体体势。根据笔顺默记每个笔画,看清每个结构的取势,位置,比例,大小,并找出避让的笔画以及该字的主笔。
摹,是用透明的纸蒙在字帖上描写,即“依样画葫芦”。一般有下面三种方法
不论采用那种方法摹写,都要极力摹仿范字用笔的起承转合以及轻重缓急等变化,力争一笔下去,就是与范字合辙,不得修修补补。
临,就是按照字帖上的范字,直接在纸上写出来。一般分为“对临”和“背临”。
对临,就是把字帖放在眼前,看清整个字的点画、结构和神韵,意在笔先。
3、运用临碑帖的方法,结合字帖与基本笔画临习与其笔画相关的字体。
①欧阳询《九成宫》此碑是为欧阳询的代表作,字形呈纵势,用笔以方为主,结构中寓险,法度森严,书风峻峭,为楷书极则,是初学楷书的极好范本。
《麻姑仙坛》此碑是颜真卿代表作,点画端劲,粗细合度,结字宽博质拙,呈强悍之气,金石味甚浓,康有为称此碑为“颜书第一“。初学此碑须防止用笔太做作,外露筋骨。
《多宝塔》此碑是结体严谨,笔画匀整,横轻竖重,运笔方整,锋棱秀出。
《勤礼碑》此碑为颜真卿书风成熟之作,笔画藏头护尾,遒劲清雄,体态舒展,气势豪迈,宜于初学。
①穿插避就; ②参差变化; ③因字立形; ④重心平稳; ⑤疏密匀称。
(1)《乙瑛碑》此碑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方正雄伟,端庄秀雅,笔法圆中寓方,法度严谨。清翁方纲说:“是碑骨肉匀适而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师法者。“历来公认为是人门的理想范本。
(2)《曹全碑》此碑是圆笔汉隶典型作品,书风秀润典雅,逸致翩翩,用笔不凌不厉,柔中带刚。此碑出土较晚,很少残损,笔画锋棱清晰,便于初学。
隶书字形扁方,中间紧收,要压缩上下的高度,尽可能让撇与波挑向两面边伸展,形成竖短横长之势。隶书和楷书一样是因字立形,并不是所有的字都是扁方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