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老师讲课稿〈一〉古诗之入声
个人日记
流年老师讲稿《一》
什么是诗?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那末什么是诗呢?诗是抒发感情的语言文学,是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一位名家说过:由于心臓的搏动而咏唱出来的真理,是诗。
根据我自己的体验,诗就是情感之舟。诗的灵魂是情,诗的风韵是美。
第一、诗是诗人激情的喷发,是情感堤坝闸门打开的渲泄。无病呻吟不行!凝结在笔尖的必须是诗人内心独有的东西!《中华诗词》2011年第七期刊登我的拙作《渔歌子·华山寄语》:西岳横空出世奇,云浮绝壁岭西移。临绝顶,展襟期,人生历险几多回。这首词就是我攀登华山的切身体验。
第二、情是诗的本质,美是诗的内在需要。诗源于情,美于言!光有情,没有形式美,也不能算诗!比如:啊!黄河,我爱你!就不成其为诗。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李白以浪漫的想象,夸张的比喻,优美的语言,形象地勾画了庐山瀑布这一壮观景象。真正做到了画中有情,情中有画。
第三、诗不一定符合语言的逻辑,却符合情感的逻辑。例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
诗的起源;
关于诗的起源就不多介绍了,根据专家、教授们的考证,我国诗歌起源于生产劳动。最早以文字记载的诗集为《诗经》,后有《楚词》、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也有大量的诗词曲赋,一直传承到现在。
四、古诗的种类
从唐初开始,古代的诗开始分为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或叫格律诗。
古体诗不讲平仄,只要求押韵。
近体诗或格律诗,在字数、声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近体诗主要有: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和绝句,又分别有五言、七言的区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排律句数必须在八句以上,多少没有规定,但一首排律的句数必须是偶数,除了首联和尾联外,中间的联都要对仗。
如果按每一句诗的字数分,古体诗又可分为: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及杂言诗。
按诗的内容又可分:抒情诗、写景诗、咏物诗、题画诗、叙事诗、议理诗等。
关于平仄;
汉字具有着高低长短的语音特点,古人把它分为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显然,这同现代普通话中的四声有区别。古字的平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古字的上和去声,仍相当于现在的上声和去声;古代的入声已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在古典诗词的创作中,古人根据汉字四声的特点,把字分为平仄两大类,“平”指的是平声,“仄”即是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普通话的平仄的划分是: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为了帮助大家在写诗的时候运好平仄,这里简平水韵,就是我们常说的旧韵,关于平水韵的来历,这里不多讲,只要知道它是金哀宗年间(1227),由金朝的平水(平水是地名,今山西临汾)书籍(书籍为金代官名)王文郁编著《平水新刊韵略》,后来,南宋时期(1252)的平水人刘渊整理完善,最后正名为《平水韵》,成为沿袭至今作诗时的《诗韵》工具书,清人科举考试的用韵标准,实际上也就是延续了《平水韵》的标准。单地介绍一下《平水韵》
平水韵,就是我们常说的旧韵,关于平水韵的来历,这里不多讲,只要知道它是金哀宗年间(1227),由金朝的平水(平水是地名,今山西临汾)书籍(书籍为金代官名)王文郁编著《平水新刊韵略》,后来,南宋时期(1252)的平水人刘渊整理完善,最后正名为《平水韵》,成为沿袭至今作诗时的《诗韵》工具书,清人科举考试的用韵标准,实际上也就是延续了《平水韵》的标准。
《平水韵》共归纳5千多个汉字,按照“平、上、去、入”四种声调进行分类,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近体诗(既格律诗)只押平声韵
我们作对联与写作格律诗词,要求会分辨平上去入四声。平上去好办,关键是入声。
因为现代普通话里没有入声,现在汉语里只有平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古韵里原来是有四声的,平、上、去、入。今天缺的那一声,就是“入声”。【在联律与诗律中,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
入声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声去声字,还属于仄声,我们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这就值得我们注意了。
古时候的文字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到了现代,入声字被划分到了平上去这三声中。但我们学习格律诗的时候必须要用到入声字,因为在近体诗中,入声字属于古仄,“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
我们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这“入声”给找回来。只有把它找回来,我们才有可能认识格律诗词中要求的平仄,才有可能完成我们对古韵对联与近体诗格律规律的掌握。
那么,怎么来记住这些入声字呢?不想累个半死去记,也不想放弃它而追求新韵,那就要想办法了。
其实,网络上也好,学术界也好,关于入声的辨别方法是有很多在流传的。
流年老师讲稿《二》
但是这么多方法,都需要我们再去掌握一些其他的知识,比如反切,比如去借用什么汉语拼音的声母或韵母的组合来辨别它。让人眼花缭乱的
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而是说,对于初学者来说,那无疑在入门的道路上,又多设了一道门。说是帮咱们入门快,其实这往往反而让我们心生烦躁,望而生畏。
比如要说起“反切”,有几个人知道“反切”为何物呢?说起字母辨别法,谁又耐烦去记哪些和哪些的组合才是入声呢?有记这组合的工夫,咱都记住好几个入声字了。
先行者的建议是,先去熟悉一些入声字,先掌握起来再说。至于其他方法,在熟悉了一部分之后,再去研究一下,那将是更有效率的。
抛掉那些理论上的指导,用最直接,最简单,最原始的办法去找窍门。
什么最直观的?当然是图形,那么我们就从通过字的形状来记住那哪字是入声字
比如,我们知道“白”字为入声,那么,几乎所有含有白字的字,几乎都是入声。
例如“泊、粕、伯、柏、帛、舶、箔、珀……”等等(泉字除外)。这样,我们记住一个“白”字,是不是等于记住了一大片?
“泊、粕、伯、柏、帛、舶、箔”这一类的字,根本无须去单个记它,一看这字里含有个“白”字在里面,那不管他现在读什么音,先把它扔到入声这口袋里再说了。
再引申一下,百字里就有个“白”字,含有“百”字的字,也都是入声,比如陌字。
同样,我们再看一个“曷”字,它也属于“入声”,根据上面的推论,那我们只要见到任何字里,含有这个“曷”字,立即毫不犹豫地判定它为仄音字(入声)。
我们再反复找出一些类同的字,“滴、嫡、嘀、谪、摘……”,“弗、佛、拂、氟……”;
“碟、蝶、堞、谍、牒、揲、蹀、喋、鲽……”;“插、锸……”“直、值;亿、乙、忆;十、什、汁、拾" 等等。
这样,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根据字形去辨别入声字,比一个个去死记简单的多了?记住一个字,就可以记住一大串乃至一大片。我们先记住这一大片再说可行的记忆方法还有:
1 、组词法。将两个最常用的入声字组成一个常用的词组,这比单独记要容易得多。
比如,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些词组:
日月,出入,得失,学习,积极,北国,博客,
克服,哭泣,独立,急切,曲折,合适,激烈,
压迫,剥削,骨肉,黑白,熄灭,恶毒,吃喝,
袭击,发达,决裂,物质,德育,脱落,阅读,结束,笔力。
上面这30个词组,都是由两个最常用的入声字组成的。
多看几遍,或者按照某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或者按自已喜欢的故事情节来编排,记住这些词组不难。
记住了这30个词组,就记住了60个最常用的入声字。这样的词组还有,学员们自已可以自己归纳整理。
2 、分类法。将最常用的入声字分门别类。
数字:一六七八十百亿
颜色:黑白碧绿赤色
材质:铁石木竹
天体:日月雪
建筑:屋宅室壁阁阙
身体:血肉骨骼发目额舌脖肋脊腹膝脚足甲角
植物:菊柏桔橘栗棘荻麦核稷穑木叶竹植
动物:虱蟋鲫蝎蝶雀鸽鸭(注意没有大动物)
入声发音短,故常用来表快速或破坏性的动作
如:速疾逐越突忽,杀伐击灭夺割。等等。
通过以上分类法,多记几遍,除去与组词法重复的少数字,我们又能记住70个入声字。
上面这些资料,根据自已的喜欢与记忆习惯,借鉴着选哪种方式自已编排一下那些派入到阴平阳平中的入声字,以利于自已以后对格律中平仄的把握。
什么是诗?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那末什么是诗呢?诗是抒发感情的语言文学,是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一位名家说过:由于心臓的搏动而咏唱出来的真理,是诗。
根据我自己的体验,诗就是情感之舟。诗的灵魂是情,诗的风韵是美。
第一、诗是诗人激情的喷发,是情感堤坝闸门打开的渲泄。无病呻吟不行!凝结在笔尖的必须是诗人内心独有的东西!《中华诗词》2011年第七期刊登我的拙作《渔歌子·华山寄语》:西岳横空出世奇,云浮绝壁岭西移。临绝顶,展襟期,人生历险几多回。这首词就是我攀登华山的切身体验。
第二、情是诗的本质,美是诗的内在需要。诗源于情,美于言!光有情,没有形式美,也不能算诗!比如:啊!黄河,我爱你!就不成其为诗。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李白以浪漫的想象,夸张的比喻,优美的语言,形象地勾画了庐山瀑布这一壮观景象。真正做到了画中有情,情中有画。
第三、诗不一定符合语言的逻辑,却符合情感的逻辑。例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
诗的起源;
关于诗的起源就不多介绍了,根据专家、教授们的考证,我国诗歌起源于生产劳动。最早以文字记载的诗集为《诗经》,后有《楚词》、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也有大量的诗词曲赋,一直传承到现在。
四、古诗的种类
从唐初开始,古代的诗开始分为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或叫格律诗。
古体诗不讲平仄,只要求押韵。
近体诗或格律诗,在字数、声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近体诗主要有: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和绝句,又分别有五言、七言的区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排律句数必须在八句以上,多少没有规定,但一首排律的句数必须是偶数,除了首联和尾联外,中间的联都要对仗。
如果按每一句诗的字数分,古体诗又可分为: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及杂言诗。
按诗的内容又可分:抒情诗、写景诗、咏物诗、题画诗、叙事诗、议理诗等。
关于平仄;
汉字具有着高低长短的语音特点,古人把它分为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显然,这同现代普通话中的四声有区别。古字的平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古字的上和去声,仍相当于现在的上声和去声;古代的入声已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在古典诗词的创作中,古人根据汉字四声的特点,把字分为平仄两大类,“平”指的是平声,“仄”即是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普通话的平仄的划分是: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为了帮助大家在写诗的时候运好平仄,这里简平水韵,就是我们常说的旧韵,关于平水韵的来历,这里不多讲,只要知道它是金哀宗年间(1227),由金朝的平水(平水是地名,今山西临汾)书籍(书籍为金代官名)王文郁编著《平水新刊韵略》,后来,南宋时期(1252)的平水人刘渊整理完善,最后正名为《平水韵》,成为沿袭至今作诗时的《诗韵》工具书,清人科举考试的用韵标准,实际上也就是延续了《平水韵》的标准。单地介绍一下《平水韵》
平水韵,就是我们常说的旧韵,关于平水韵的来历,这里不多讲,只要知道它是金哀宗年间(1227),由金朝的平水(平水是地名,今山西临汾)书籍(书籍为金代官名)王文郁编著《平水新刊韵略》,后来,南宋时期(1252)的平水人刘渊整理完善,最后正名为《平水韵》,成为沿袭至今作诗时的《诗韵》工具书,清人科举考试的用韵标准,实际上也就是延续了《平水韵》的标准。
《平水韵》共归纳5千多个汉字,按照“平、上、去、入”四种声调进行分类,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近体诗(既格律诗)只押平声韵
我们作对联与写作格律诗词,要求会分辨平上去入四声。平上去好办,关键是入声。
因为现代普通话里没有入声,现在汉语里只有平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古韵里原来是有四声的,平、上、去、入。今天缺的那一声,就是“入声”。【在联律与诗律中,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
入声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声去声字,还属于仄声,我们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这就值得我们注意了。
古时候的文字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到了现代,入声字被划分到了平上去这三声中。但我们学习格律诗的时候必须要用到入声字,因为在近体诗中,入声字属于古仄,“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
我们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这“入声”给找回来。只有把它找回来,我们才有可能认识格律诗词中要求的平仄,才有可能完成我们对古韵对联与近体诗格律规律的掌握。
那么,怎么来记住这些入声字呢?不想累个半死去记,也不想放弃它而追求新韵,那就要想办法了。
其实,网络上也好,学术界也好,关于入声的辨别方法是有很多在流传的。
流年老师讲稿《二》
但是这么多方法,都需要我们再去掌握一些其他的知识,比如反切,比如去借用什么汉语拼音的声母或韵母的组合来辨别它。让人眼花缭乱的
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而是说,对于初学者来说,那无疑在入门的道路上,又多设了一道门。说是帮咱们入门快,其实这往往反而让我们心生烦躁,望而生畏。
比如要说起“反切”,有几个人知道“反切”为何物呢?说起字母辨别法,谁又耐烦去记哪些和哪些的组合才是入声呢?有记这组合的工夫,咱都记住好几个入声字了。
先行者的建议是,先去熟悉一些入声字,先掌握起来再说。至于其他方法,在熟悉了一部分之后,再去研究一下,那将是更有效率的。
抛掉那些理论上的指导,用最直接,最简单,最原始的办法去找窍门。
什么最直观的?当然是图形,那么我们就从通过字的形状来记住那哪字是入声字
比如,我们知道“白”字为入声,那么,几乎所有含有白字的字,几乎都是入声。
例如“泊、粕、伯、柏、帛、舶、箔、珀……”等等(泉字除外)。这样,我们记住一个“白”字,是不是等于记住了一大片?
“泊、粕、伯、柏、帛、舶、箔”这一类的字,根本无须去单个记它,一看这字里含有个“白”字在里面,那不管他现在读什么音,先把它扔到入声这口袋里再说了。
再引申一下,百字里就有个“白”字,含有“百”字的字,也都是入声,比如陌字。
同样,我们再看一个“曷”字,它也属于“入声”,根据上面的推论,那我们只要见到任何字里,含有这个“曷”字,立即毫不犹豫地判定它为仄音字(入声)。
我们再反复找出一些类同的字,“滴、嫡、嘀、谪、摘……”,“弗、佛、拂、氟……”;
“碟、蝶、堞、谍、牒、揲、蹀、喋、鲽……”;“插、锸……”“直、值;亿、乙、忆;十、什、汁、拾" 等等。
这样,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根据字形去辨别入声字,比一个个去死记简单的多了?记住一个字,就可以记住一大串乃至一大片。我们先记住这一大片再说可行的记忆方法还有:
1 、组词法。将两个最常用的入声字组成一个常用的词组,这比单独记要容易得多。
比如,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些词组:
日月,出入,得失,学习,积极,北国,博客,
克服,哭泣,独立,急切,曲折,合适,激烈,
压迫,剥削,骨肉,黑白,熄灭,恶毒,吃喝,
袭击,发达,决裂,物质,德育,脱落,阅读,结束,笔力。
上面这30个词组,都是由两个最常用的入声字组成的。
多看几遍,或者按照某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或者按自已喜欢的故事情节来编排,记住这些词组不难。
记住了这30个词组,就记住了60个最常用的入声字。这样的词组还有,学员们自已可以自己归纳整理。
2 、分类法。将最常用的入声字分门别类。
数字:一六七八十百亿
颜色:黑白碧绿赤色
材质:铁石木竹
天体:日月雪
建筑:屋宅室壁阁阙
身体:血肉骨骼发目额舌脖肋脊腹膝脚足甲角
植物:菊柏桔橘栗棘荻麦核稷穑木叶竹植
动物:虱蟋鲫蝎蝶雀鸽鸭(注意没有大动物)
入声发音短,故常用来表快速或破坏性的动作
如:速疾逐越突忽,杀伐击灭夺割。等等。
通过以上分类法,多记几遍,除去与组词法重复的少数字,我们又能记住70个入声字。
上面这些资料,根据自已的喜欢与记忆习惯,借鉴着选哪种方式自已编排一下那些派入到阴平阳平中的入声字,以利于自已以后对格律中平仄的把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