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君轩里五兄弟

个人日记

絮君轩里五兄弟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些人的相遇相知,其实是一种文化缘分的聚成。强求不来,躲也躲不开。表层上好像是个人情谊,实质上是精神文化的相聚相随。有需求,就有渴望;有渴望,就有朋友。有朋友,就一定形成文化。

在钟灵毓秀的安平县就有这么五位先生,他们以作诗填词对联互发短信的形式走到一起,创造出一种新颖别致的生活方式,也将现代桃园情义诠释得别有风味。 ——题记



初夏时节,从衡水驱车百余里,在我市著名书画家张韫韬老师的引领下,我们慕名来到了坐落在安平城区东南一处别具风情的住宅门前。这里就是“絮君五兄弟”之长兄刘振杰的私人宅第,也是五兄弟聚会交流的场所。

大门虚掩,久叩不开。张老师推开厚重的门,主人般把我们让进院里。但见庭院内凝红叠翠,景色怡人,又闻后院传来喜鹊喳喳的叫声,顿时被眼前这和乐的境象深深吸引了……

刘振杰偕同四弟任博文匆匆赶来,我们反客为主,一一同他们打着招呼。闻知专程来采访他们五兄弟,两人赧笑着把我们让进屋里……掬上一杯香茗,道一声“辛苦”,两位笑意盈盈却言语不多。环视恢弘大气、古色古香的大厅,全然充满了艺术气息,也于自然质朴中彰显出一种清新而雅致的生活场景。

正陶醉其间,老二苑来顺、老三王志刚、老五王晓叩闻讯相继赶来了,他们一身布衣装束,热情而友好地同我们握手,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声震一方的企业家。见记者手上捧着一本他们五兄弟集体创作的《闲庭絮语》,几位不好意思地笑笑,老二解释说,这是他们五兄弟交往两年多来的短信集子,本来打算留在轩内交流的,不想还是被“炫”了出去。当记者问及书名的来由,几位不约而同带我们走进了他们的共享乐园“絮君轩”……

以文结缘絮君轩

“絮君轩”是刘振杰极有才赋的儿子刘仙临14岁时,为父亲书房的命名。因父亲平日酷爱看书、作画、写诗,喜欢与儿子絮絮叨叨,且为人清廉正直,儿子以为堪称君子,故名之。不想9年后,父亲的几位故友新识应景般翩然而至,终以“五兄弟”的身份强势入驻,并欣欣然把大哥的快乐一隅变成了他们共享共乐的天堂:“兄弟欣然聚,龙井凝清香。谈兴犹未尽,滴漏催人忙……”(王志刚),从此,絮君轩里多了几丝古风古韵,更添了一份融融的欢乐。

俗话说,“志于道,游于艺”。絮君五兄弟即因“共嗜同好”结缘于广泛而持久的文化交流中。先是马店镇以汽车配件为业、在全县颇有名气的三位农民企业家苑来顺、王志刚、王晓叩自愿称兄道弟,走到一起。他们闲暇之余铺墨运笔,吟诗填词,并以手机短信形式互通有无,共商企业发展大计,身居俗世却不染纤尘,事业亦蒸蒸日上,被人称为“马店三文友”;而后,“躬身丝网织机”、自称“梦中人”的安平文化名人任博文与其诗来词往,并将三人引荐给“人言儒雅、自慕斯文”、“食可淡,卧可寒,最痴文章书卷”的该县发改局局长、诗文书画社社长刘振杰。

其时正值2004年冬日,闻知乡间竟有如此大雅之士,堂堂一局之长瞬间热血沸腾,心痒难挠。他随即将这几个兄弟邀至絮君轩,清茶淡水,共论人生,竟相互为对方敏捷的才思与谦谦之举所吸引,顿有相见恨晚之意。遂以絮君轩为名号,义结金兰,依年龄长幼排序,自称絮君五兄弟。“无须回首恋故旧,炙情烈烈满目新”(刘振杰),他们当场挥毫泼墨,以吟诗作赋的形式励节铭志,同时定下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星期逢单的晚上在絮君轩相聚,清茶一杯,或诗或书,或吟或咏,谈经论道,悟理明真。

于是,他们白天各忙自己的事业,等华灯初上,一些男人开始出没在大小酒店、K厅之际,他们却自得其乐,把古代文人的雅情逸趣变成了各自现代生活中的一部分……

晚上本来是属于个人和家庭的私密时间,但自从五兄弟结盟,在县公安局任职的刘振杰的爱人就自愿当起了他们的“贤内助”。几位兄弟清一色的大烟鬼,常常弄得家里烟雾缭绕,有时还推杯换盏,斗酒“诗一瓢”,一阵狂草飞墨后,室内常常一片狼藉。嫂子却从没皱过一下眉,随时侍奉左右,每每佳作成诵,嫂子会心而笑;即兴挥毫吟咏,竟也乐在其中。面对嫂子“年画”般的笑脸,他们每次都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座上宾”的待遇……“梦里依稀云雾驾,世外桃源草庐家。青梅把酒三更论,黄绢文章五人茶”(苑来顺)。

日子久了,他们干脆把絮君轩习惯性地称作了“单位”,并如上班一样实行了签到制。说话间,老四从屋里捧出一个大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到岗、出差、病假等符号,老三幽默地说,这恐怕是当今少见的八小时之外、不与经济挂钩的考勤表。

文化也是生产力

在一般人眼里,农民企业家,充其量是个精明的生意人,哪懂什么诗词韵律,更休谈以文制胜了。可谈起各自的经营之道,几位以文相交相知的“乡野民夫”却一脸憨笑:“不仅沾实在本分的光,好多时候还真沾了文化的大光呢。”

2005年,几个外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苑来顺的京安汽车齿轮厂,一下子就被院区内铜牛案俯、清池鱼盈的美丽景象深深吸引,文字优美、意蕴深刻的企业广告更是引得几位频频驻足:“本以为建在乡村的厂子不堪入目呢!”原来,在仁兄义弟的帮助和策划下,“嗜诗书、有肝胆”的老二将厂区布置得文香四溢,浓浓的文化氛围和富有特色的人性化管理深深打动了客户,他们当即与该厂达成合作意向……

而王志刚经营的安平汽车配件厂也因“文化味足”享誉四方,并留下一段以文会商的佳话。2006年5月,王志刚在定州定做了套设备,双方很快谈妥了价钱。交往中,他与厂长王天骥以诚相待,聊得非常投机,后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藏头嵌名短信诗:“大业如晓日,有德财路通。天高任翱翔,骥骧九万重……”,王厂长深为他的学识和真诚而感动,交货时又主动调低了价位。如今他们已成为亲密的合作伙伴,二哥曾开玩笑地说:“以后谈生意,可千万别再作诗了,否则人家要赔钱了!”

“小赢羸弱,收益老成”的王晓叩是哥儿几个中最具“资本”的一个,而他的成功却饱含着四位兄长的智慧与情谊。2004年秋,他开办的宇龙汽车传动轴有限公司停滞不前,晓叩一度消沉:“晓睡昏昏倦问事,叩拜朝朝只求闲。……雄雄霸意随日落,心灰神黯度残年”(王晓叩)。小弟心怀愁绪,自然急坏了几位兄长,捧读他一首接一首自隳志气的短信,他们一唱一和,分别以藏头、嵌名等多种形式,帮他查找原因,分析得失,为他鼓劲加油……终于,在众位兄长如火炙情烘烤和点拨下,他静心思变,在2005年果断更新了设备,开发了新品,如今他的企业是沈汽、北汽、长城等国内知名厂家的直接供货商,资产超过了2000万。而通过短信往来,他自己也成功完成了一段极其艰难而困顿的心理转化过程。回想起那段再创业的日子,他对几位仁兄充满感激:“心灰意冷的时候,耳畔一直有滴滴的铃声,满屏满目满心都是老兄的问候、关爱和鼓励,你想倒都倒不下!”而他的诗意才华和真诚善良也打动并赢得了众多客户的心,他的企业连年被评为“最佳合作伙伴”、“最佳供应商”等荣誉称号。

缘也是一种文化

著名思想家罗素说过:“不同文化的接触是人类进步的路标。”老三王志刚对此感触最深。

今年49岁的王志刚人长得排场,看上去精明强干。2004年以前,“久存尚文之心”的他,因“苦无修文之所”,成为一位铁杆“牌迷”,业余时间大部分都浪费在了麻将桌上。曾有人以他为赌注:“他王志刚要是不玩麻将,我就敢戒了饭!”

可自打走进絮君轩,他的“麻瘾”一天天小了,终于有一天,他麻台洗手,离开了他垒了十年的“长城”。那么絮君轩魅力究竟何在呢?王志刚一语中的:“是我们兄弟五个间的情谊。它甚至胜过了亲兄弟!”为帮老三戒赌瘾,哥儿几个轮番坐陪,一有空闲就展开拇指大战,你猛打狂轰,我和风细雨,他溪水潺潺,“不信东风唤不回”……终于,絮君轩里的浩然之气感染并教化了这位铁血男儿,无限感激化作绕指柔:“此生有幸,常聆絮语指迷津……心地无纤尘。”

的确,絮君轩里正气很足,无论是腰缠万贯的农民企业家,还是把持政务的公务员,除了忙活自己的事业,照顾家庭儿女,其余大部分时间就“泡”在这里。当记者笑问,工作如此紧张而劳碌,何不利用闲暇去唱唱歌做做足疗,也享受一下真正的现代生活呢?老二苑来顺幽默地接答:“我们天天足聊夜夜歌赋!”几个人都说,这辈子能碰上这么投缘的兄弟是一种福气,所以感觉很温暖,很幸运!

短信作为一种信息文化,使智者充分享受到互动的欢乐,智慧在指尖上跳动,才思在荧屏里闪光。你来我往中,老二苑来顺与大哥刘振杰不约而同将这些“一条也舍不得删”的短信抄录下来,渐积成册,总计七大本500余条。闲暇翻翻,自觉蛮有情趣;偶有朋友同事翻阅,亦津津乐道。而他们的老朋友张韫韬老师读之更是难掩心中激动,他评价几兄弟“不但有钱,还很有文化,且不逐名利”。他说,缘也是一种文化,五兄弟志趣相投,以文化结缘,又创造出一种别样的文化——这些平仄相对、韵律优美的诗词短信不仅有文化储存意义,更有知识传播意义。遂作《五君子图》,嵌以千字文语“交友投分”赠与五兄弟,极力“怂恿”他们择优出书。

谦谦君子,自古不事张扬,可经贤士良友点拨,五兄弟宏思洞开,请文采最好的老四润色把关,从中选出300多首,又经整理校对,历时3个月,终于2007年2月完成了“自芳自赏”的合成——《闲庭絮语》付梓。这部“近儒雅、远世俗”的短信集子首开我市诗词短信结集出版之先河。张韫韬说:“在目前中国这个环境中,能出这么本书,是一种很高雅的享受。”而北大一位教授盛赞它是“优美而深刻的生活记录”……

一直寡言的老四为记者斟上一杯香茶,悄悄告诉记者:“书出来后我们有好几天都没敢出门”,见到记者惊诧的目光,自慰“抛半块砖便得四块玉”的刘振杰淡淡一笑:“水平实在有限,所以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唯一可炫耀的就是我们兄弟几个的这份情谊吧……”

后院青杨树上又传来喜鹊喳喳的叫声,墨香四溢的絮君轩里飘散着淡淡的茶香,沐浴在初夏的芬芳中,我们用心体验着这一份童稚淳朴却又炙烈如火的“清沏的友情”,似乎感受到了先进文化穿透时空的魅力。昂扬向上的文化永远是民族之魂,是生产力、竞争力,是时代精神的结晶。面对絮君五兄弟,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精彩的短信作品在经受时间的考验后,一定会成为经典;而他们珍贵的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也将在岁月的流转中闪烁出璀璨的光芒,愈加澄澈而芳香……

编后:古有竹林七君子,今有絮君五兄弟。他们非亲非故,却情同手足;他们性格迥异,却心脉相通。平平仄仄间,他们用暖暖的问候传递着真挚的关爱;唱唱和和中,他们以坦诚的情意共同擎起一方丽日晴空。书来信往,他们借“掌上屏幕”展示了热血男儿的铁骨柔情;诗至词去,他们用新颖而温暖的“拇指文化”塑造并传承了一种优雅别致又昂扬向上的文化风情……

“三生石上结奇缘,五子博陵效先贤。同心敢比鹅池锁,如竹如桂如幽兰”。捧读物欲横流下这份“清沏的友情”,试想,当拥有了足够的金钱和物质生活后,我们精神上应追求什么呢?或许絮君五兄弟的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美的范例。

文章评论

解语,不是花

感谢这篇充满至真友情的人物报道,深刻解读五位谦谦君子的文风人品,读来如沐春风!倾之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