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内蒙古诗人付志勇》3
个人日记
付志勇,汉族,1975年出生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现就职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家路桥设计公司。系《北方诗歌》编委。初二时开始发表第一首诗歌,此后在《乌兰察布日报》、《语文报》、《敕勒川》、《文汇报》、《山西青年》、《星星》、《草原》、《知音》、《意林》、《思维与智慧》、《内蒙古日报》、《北方新报》、《呼和浩特晚报》、《北方文学》、《感动人生》《思维与智慧》、《合肥晚报》等国内几十家刊物共发表诗歌、散文、小小说、杂文800余篇(首),获全国奖12次,地区奖7次、出版了诗集《一剪梅》、《为你写诗》《火焰》和文集《满庭芳》。
付志勇诗歌印象
●陈慧明
我相信,付志勇的文学创作,在巴彦淖尔市千枝同秀的文苑中,如果单从年龄上说,他应该是最早剥笋的一枝。
1975年出生在乌兰察布中旗一个小乡村的付志勇,于1988年——也就是初中一年级的时候,他以自己对诗歌那一片海市蜃楼般的憧憬,在这条路上小心翼翼地投出了一粒石子。而这一粒石子,竟投出了令文学青少年们几多的艳羡?次年春天,他的处女作《三月情思》即化为铅印——花落《乌兰察布日报》。
触摸一下他14岁的少年情思:什么时候/ 寒冬驾着雪的滑轮匆匆溜走/ 候鸟便迫不及待地衔着三月的相思豆回归/ 小雨也用五彩的画笔在大地上任意涂抹/ 燕子是春天的使者/ 口衔着信笺飞遍天涯海角……
付志勇手里那枝清秀的笔,借着回归候鸟的喙,将初春的风雨檐燕、露珠蝴蝶、小草花朵统统纳入到他那“被雨润得透明被花映得绯红”的情思中,而后作成一个美丽的书签夹进了他自己的童话里。
同年秋天,他在另一首《独行》的小诗里,却让人感到了突然的深刻:一路风尘/黄昏也并非结局……风穿越苍茫而来/ 从此的跋涉/ 是一脉不爱大声说笑的清泉/ 在异乡他野/ 独觅那方海域。
一个14岁的孩子,他的心理无论如何也摈弃不掉青青苹果涩涩光泽,他更不会情愿描写夕阳中的老树昏鸦。所以他在此强调了“黄昏也并非结局”。但是我却很难想象他的方寸胸怀,怎能容得下这冲击肺腑的文字湍流?
继而,付志勇在读初三的那年,他的文学创作早早地有了一个很大的突破,诗歌《晚归》、《岁月拾遗》、《初三生活速写》相继在内蒙古文学艺术联合会、上海《文汇报》、内蒙古《草原》杂志社举办的全国性诗文大赛中获奖。
掀动一下他15岁的思维纱帘:
这些日子/ 世界凝缩成乒乓球/ 咸味苦味的风膨胀了所有的想象/ 从阿基米德从鲁迅从契诃夫从欧姆/ 内切圆 平分线 射影……而老师“○”字形的嘴里/ 自由电子仍在乱窜……
诗歌是更需要空灵想象的,付志勇把地球设想成一个乒乓球之后,各科老师讲授的知识随着咸味苦味的风,尽尽然就都是飘飞在这个乒乓球上的诗歌了。
一个文学牛犊的小小心灵,竟得到了诸家省级市级文学权威的认可,付志勇手中的笔脱缰了。而脱缰的笔往往会迅速地指向与年龄悖然相反的“老气横秋”。
他在高中的寒窗里写出的《乡愁》就说明了这一点:整个秋季/ 我的心似株清瘦的白杨/ 孤寂在异乡的山头/ 夜夜守望/ 雁阵横过处 ……我的身上依然散发着/ 谷米、山药、玉米的幽香/ 我的记忆里有许多人的名字/ 他们的名字同黄土地一样朴实/ 至今仍在我的心里辉煌。
不难看出,在这首诗里付志勇更远一步走出了纯美文字的境界,他的心灵真诚地守望着故乡土地,谷子山药玉米的幽香更有故乡许多乡邻亲人的名字,都如同黄土地的时日,成为他诗句里熠熠闪耀着的思念泪光。
学生时代过去了,文魄诗魂更踏实地跟随着付志勇的脚步走向社会。此时他性格中首先成熟了的一部分,令他的目光与笔锋同时回首——忽然发现少年“亦”知愁滋味。他在《忆少年》中写道:少年的光阴早已零落风中/如今当我回首再读少年的诗章/心底依然会泛起淡淡的忧伤……
成熟而再成熟,那就是辛辣与老道了,此时他敲开了传统诗词歌赋那扇曲径通幽的门。
古诗古韵的另类节拍敲击着他的思维,令他产生了另类的感悟,他在《古诗歌》写道:诗歌的出身其实是民间一粒普普通通的种子/ 经过一双双擅于稼穑的大手的精心培植…… 忧患意识真正源于战争/ 遍地烽火累累白骨把诗歌逼近楚河/那种叫楚辞的诗歌便离开故园……
这首诗的关键词是:古诗、农民、忧患、战争、故园。
在这首诗里,付志勇将奔涌的热血抑于高压之下,将激扬的情绪藏在冷静之中,将不争的定论设置长叹之前,将不问的回答沉落文章之后。
其实诗歌的最高价值,除了它那辞藻的空灵美丽和高雅端庄之外,也应具有它思想的内涵是否承载了从文化角度出发的批评功能。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都对唐代社会提出过批评,之所以杜白二人受到人们历经久远的赞扬和敬仰。付志勇在这篇文字里,悲愤地批评人类发动的战争对人类自身文化的绝地摧残。
无论以何种体裁为文,青春时段作为人生岁月最具弹力、体力、张力与魅力的那一段情感集结,都会是横亘的主题。付志勇少年诗才,关关雎鸠自然也会在河之洲。他首先考究了“梁祝”的情感。他在“祝英台近”中惋惜地写道:十八里长亭爱意绵长/一泊瘦西湖柔情似水……英台/你娇美的生命宁愿为爱凋零/哪怕灵魂从此化蝶/也要穿越世俗千年的尘埃/与爱相随。
然而,爱情毕竟还是琴瑟浪漫更多于潇湘凄婉,付志勇年轻的目光自然也会从青苹果园里的青梅竹马和红兜蓝巾之上漂泊而过。但他的 《采桑子》却写出了一种轻重失衡的情绪,前段刻画了活泼的爱情:桑树下站着一位美丽女孩/望着高高的桑子拧起眉头/桑树下来了一位英俊男儿/吹着口哨插着裤兜好像无忧……而后段却落进了警醒的思考:从古至今/桑子红过多少春秋/岁月悠悠/桑子又让多少有情人牵手?
据说多数开始写作的人都从诗歌开始,我也是。但我由于少年不知“诗”滋味,而后又始终未能与诗友们“京国自携手,同途欣解颐”,而错过了与诗为友的机会。我曾经问及志勇:告诉我,你的诗歌杂文发表的省市报刊都是哪里?
他不假思索地说:北京上海天津香港深圳合肥南京……
我于是笑道:这样吧,你把你没有发表过的地方告诉我就可以了。
我们读着这些不能掩卷的诗词,而我们发现付志勇的诗词就是付志勇的足迹,他的足迹在向前延伸着。于是,我们只能看到他诗一般的背影……
【注:大家可以通过网上书店购买他的诗集和文集,淘宝网和孔夫子网店“梨花书苑”,网址是:孔夫子网http://shop.kongfz.com/book/21651/淘宝网是:http://shop35378924.taobao.com/shop/view_shop.htm?spm=686.1000925.0.218.JWVnHC&mytmenu=mdianpu&utkn=gydsnjqwh57jlm1367582307828&user_number_id=80748572&scm=1028.1.1.20001 QQ号2723067937或加入他的微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