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风光大师的器材分享
摄影天堂
阿刘老师
机身:尼康D700 - 尼康D700目前已经停产了,不过这是我最喜欢的全幅机之一,高感非常出彩,曾经用这机子手持开到2000的ISO,拍摄的野生动物汗毛毕现,画质极佳。它的后续产品D800我没用过,不过鉴于其他摄友给我的反馈,这机器的高感和细腻
度都无可挑剔,强烈推荐给大家。
广角镜头:尼康14-24 F/2.8 这个广角镜头是我80%时间的工作镜头,这是我个人的拍照习惯决定的,我注重前景拉伸,喜欢山顶拍摄,这些都是广角镜头的优势,而14-24优秀的表现力和无畸变特质给我很多帮助,不好之处是这个镜头没法上普通的滤镜,只能用如LEE牌专门设计的滤镜夹等,我自己也有一套,但很多时候我也使用包围曝光,所以这个缺陷并不是我非常在意的。
中焦镜头:尼康24-70 F/2.8 这个中焦之皇是我进的第一枚专业镜头,可以说陪伴了我一年多的时光,那个时候无论拍摄什么我都是用这个头完成,也出了很多好片,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两头都不够,广角不够广,长焦端太短。不过我偶尔还会使用这个头来处理50毫米左右的拍摄,比如扫街,或者带有人物的拍摄等等,成为了专攻风光的摄影师之后,我就很少使用了。
长焦镜头:尼康70-200 F/2.8 - 小竹炮镜头不是浪得虚名,这个头是我使用第二频繁的镜头,尤其是到华盛顿州拍麦田,以及进行抽象构图的时候,这个镜头都是必不可少。画质我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唯一缺点是重量比较大,相对佳能的同款要重很多,但是作为严肃搞摄影的朋友一定不会介意。
大炮镜头:尼康400毫米 F/2.8 - 这是我目前最贵的镜头,也是最沉的镜头,加上外部保护接近10斤,手很难端住不抖,至少我没有这个臂力。这个头最初是想买来用作拍摄野生动物,因为落基山脉的野生动物非常多,不过久而久之这便成了我的风光镜头,因为在山里拍摄会有很多遥不可及的点,比如很远的一棵小树或者山丘,用400毫米拍下来能产生很强的孤立感,有利于与众不同的创作。画质上来说,400毫米不加延长镜锐度无可挑剔,绝对的职业级。
微距镜头:尼康105毫米 F/2.8 - 这枚微距头是我非常爱不释手的镜头,因为相对拍大型风光片,我的很多个人兴趣在小东西上,尤其是处在各种环境下的落叶,蘑菇,冰晶等等。我喜欢它优秀的焦外和锐度,不好之处是自动对焦较慢,不过我想这是所有微距头的共同毛病,所以我大部分时间使用它的手动对焦模式。
鱼眼镜头:尼康16毫米 F/2.8 - 我刚刚购入的鱼眼镜头,拍了几次星轨和银河,画质还是很棒的,但可惜的是我后来对鱼眼这种视角产生了排斥,索性大部分的星轨和银河都用14-24完成了,这也就成了我的一个废头,不过我相信还是有机会继续使用它的。
三脚架:Gitzo 旅行者1542碳纤维 加上 Markins Q3球头 - 买Gitzo的碳纤维主要看中的是重量,由于我经常要走超过20公里以上的深山老林,负重带帐篷,食物,水,能够减轻一斤的重量对我来讲也是必要的,这架子自重不到一公斤,可以说放到背包里感觉不出来存在,让我少了很多爬山的烦恼。Markins Q3的球头是韩国的一个产品,和Gitzo的配合很好,从来也没出现过滑落的情况,强力推荐使用。
快门线:尼康MC-36可编程遥控器 - 我看中的是它的可编程功能,主要为了夜景拍摄,更确切的是为了星轨的拍摄,我需要多张曝光,这个遥控器给我设置时间间隔,张数,时长等等的功能,让我可以在车里等待拍摄完成,而不用在冰天雪地的夜晚户外等待。
常用滤镜:LEE 0.6 渐变中灰滤镜 - 处理日出日落高反差效果很好,但缺点是很难解决复杂边缘的情况,补充使用包围曝光
LEE 降10档黑镜 - 进行长曝创作的必备,尤其是拍摄海边景物
HOYA 77mm CPL 偏振镜 - 主要用在白天拍摄,使天空饱和度提高,另外对于水面拍摄去除反光效果很好
云漫老师
机身:绝大多数照片为Canon 5D Mark II/III所拍。少数老照片为Canon 350D拍摄。还有些胶片作品为Pentax 67II所出。
我长期用过的风光摄影用镜头一句话点评:
1. Canon EF 17-40mm F4 L: 佳能系统里性价比最高,焦段最实用的广角风光镜头,没有之一。它也许没法满足一些人的虚荣心,但小光圈下的画质能满足绝大多数专业风光摄影师的要求。
2. Canon EF 16-35mm F2.8 L: 比17-40L多了近一倍的价格,换来的是几乎完全相同的画质,漂亮的星芒和能拍夜空的大光圈。对需要这些功能的人来说,很值。对不需要的人来说,不值。
3. Canon EF 24-70mm F2.8 L: 尴尬的焦段,沉重的重量。 在我看来,这个新闻记者喜欢的镜皇很不适合风光摄影。二代再强我也不会考虑。
4. Canon EF TS-E 24mm F3.5 L II:最好的135系统广角风光镜头,没有之一。
5. Canon EF TS-E 17mm F4 L II:135广角风光镜头里另一个传奇和神话,除了不容易使用滤镜,没有别的缺点。
6. Canon 35 F1.4 L. 这是最佳人文镜头之一,但拍风光我没有任何理由带上它出门。
7. 任何50mm镜头。在人文领域也许是50毫米万岁,但在风光摄影里使用的机会不多。
8. Canon 85 F1.2 L. 当之无愧的人像皇。 但带它出门拍风光? 除非我疯了。
9. Canon 100 F2.8 L IS Macro. 微距无弱旅,何况是红圈微距。每次出门也想带它拍点花草,但摄影包里没有位置留给它了。
10. Canon EF 70-200mm F4 L:佳能系统里性价比最高的长焦风光镜头。没有之一。
11. Canon EF 70-200mm F4 IS L:画质和重量之间的最佳平衡,画质比70-200mm F4 L更好,是我现在拍风光的长焦主力。
12. Canon EF 70-200mm F2.8 IS L:在第二代发表后,实在没有多少理由考虑这一枚镜头。
13. Canon EF 70-200mm F2.8 IS II L:长焦变焦的标杆,拥有这个焦段最好的画质。作为风光摄影镜头有点太重,但我宁愿留它压箱底也不会出手。
14. Sigma 12-24:我用过的唯一一枚副厂头。在截副机上的视角非常合适,变形控制无与伦比。但在全幅机上视角太广,并不实用。
15. Canon EF Extender 1.4X III:佳能目前最好的增距镜,副厂的增距镜根本不需要考虑。
16. Pentax 67II上,45mm SMC的视角我最喜欢。
支撑系统:
三脚架:虽然过来人都这么告诫,但我和大部分人一样走了一圈弯路。买了几个后才知道一开始就应该直接上顶级。我前几年用Gitzo 3541。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去掉了中轴,加上Markins TB-30基座, 史钛龙钛合金脚钉。 现在用RRS的TVC-23。稳定性相当于Gitzo三号,但重量却只和Gitzo二号相当。
球头: Markins M20, 最稳定的球台之一。选它而不是RRS BH-55是因为它远比 BH-55轻巧。
快装板:RRS L-Plate 。这是最有用的附件之一。给新机身下单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订购一个专用L板。
其它: RRS全景水平基座和Nodal Slide,但极少使用。
滤镜系统:
CPL: 目前用Cokin Z164。也用过B+W slim ksm MRC/Hoya 82mm CPL.
ND: Lee 4-stop, B+W 110 10-stop, Lee 10-stop (Big Stopper).
GND: Lee 2-stop soft,2-stop hard,3-stop soft,3-stop hard。 以前也用Hitech/Singh-Ray。
滤镜架: Cokin Z-Pro, 很满意它的功能。我没有用过别的系统,所以没法对它们作任何评论。
其它: Singh-Ray Gold-N-Blue Polarizer. 但这个号称能化腐朽为神奇的滤镜极易让色彩太过,我只用过几次,77mm的口径也和我现在用的多数镜头不兼容。
显示器系统:
我用NEC 2690, Eye 1 Display 2 校色仪。但没有用Eye 1的软件,而是用NEC自己的SpectraView II软件,这样可以用显示器内部的12bit LUT硬件。
其它户外必备设备:
DeLorme PN 60手持GPS。GPS不是万能,但它能给你极大地方便。
DeLorme InReach GPS/双向卫星通讯器。在最荒凉的野外也可以让家人放心。必要时也许能救你一命。
摄影包里永远有急救包,太空毯,火柴/火石等基本生存用品。希望永远不用它。但急救包我还是用过几次,帮人帮己。
对初学者的建议: 滤镜在风光摄影里有重要作用,但并非万能或不可取代。 一般来说,CPL和ND必不可少。但GND滤镜理论上并非必要。如果想节省开支,或者追求最高画质,可以用多次曝光合成技术来代替GND。我自己很多时候也用曝光合成,因为这个技术更灵活;用GND的原因,也只是因为不想再后期花太多时候而已,并非一定要用。
机身:尼康D700 - 尼康D700目前已经停产了,不过这是我最喜欢的全幅机之一,高感非常出彩,曾经用这机子手持开到2000的ISO,拍摄的野生动物汗毛毕现,画质极佳。它的后续产品D800我没用过,不过鉴于其他摄友给我的反馈,这机器的高感和细腻
度都无可挑剔,强烈推荐给大家。
广角镜头:尼康14-24 F/2.8 这个广角镜头是我80%时间的工作镜头,这是我个人的拍照习惯决定的,我注重前景拉伸,喜欢山顶拍摄,这些都是广角镜头的优势,而14-24优秀的表现力和无畸变特质给我很多帮助,不好之处是这个镜头没法上普通的滤镜,只能用如LEE牌专门设计的滤镜夹等,我自己也有一套,但很多时候我也使用包围曝光,所以这个缺陷并不是我非常在意的。
中焦镜头:尼康24-70 F/2.8 这个中焦之皇是我进的第一枚专业镜头,可以说陪伴了我一年多的时光,那个时候无论拍摄什么我都是用这个头完成,也出了很多好片,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两头都不够,广角不够广,长焦端太短。不过我偶尔还会使用这个头来处理50毫米左右的拍摄,比如扫街,或者带有人物的拍摄等等,成为了专攻风光的摄影师之后,我就很少使用了。
长焦镜头:尼康70-200 F/2.8 - 小竹炮镜头不是浪得虚名,这个头是我使用第二频繁的镜头,尤其是到华盛顿州拍麦田,以及进行抽象构图的时候,这个镜头都是必不可少。画质我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唯一缺点是重量比较大,相对佳能的同款要重很多,但是作为严肃搞摄影的朋友一定不会介意。
大炮镜头:尼康400毫米 F/2.8 - 这是我目前最贵的镜头,也是最沉的镜头,加上外部保护接近10斤,手很难端住不抖,至少我没有这个臂力。这个头最初是想买来用作拍摄野生动物,因为落基山脉的野生动物非常多,不过久而久之这便成了我的风光镜头,因为在山里拍摄会有很多遥不可及的点,比如很远的一棵小树或者山丘,用400毫米拍下来能产生很强的孤立感,有利于与众不同的创作。画质上来说,400毫米不加延长镜锐度无可挑剔,绝对的职业级。
微距镜头:尼康105毫米 F/2.8 - 这枚微距头是我非常爱不释手的镜头,因为相对拍大型风光片,我的很多个人兴趣在小东西上,尤其是处在各种环境下的落叶,蘑菇,冰晶等等。我喜欢它优秀的焦外和锐度,不好之处是自动对焦较慢,不过我想这是所有微距头的共同毛病,所以我大部分时间使用它的手动对焦模式。
鱼眼镜头:尼康16毫米 F/2.8 - 我刚刚购入的鱼眼镜头,拍了几次星轨和银河,画质还是很棒的,但可惜的是我后来对鱼眼这种视角产生了排斥,索性大部分的星轨和银河都用14-24完成了,这也就成了我的一个废头,不过我相信还是有机会继续使用它的。
三脚架:Gitzo 旅行者1542碳纤维 加上 Markins Q3球头 - 买Gitzo的碳纤维主要看中的是重量,由于我经常要走超过20公里以上的深山老林,负重带帐篷,食物,水,能够减轻一斤的重量对我来讲也是必要的,这架子自重不到一公斤,可以说放到背包里感觉不出来存在,让我少了很多爬山的烦恼。Markins Q3的球头是韩国的一个产品,和Gitzo的配合很好,从来也没出现过滑落的情况,强力推荐使用。
快门线:尼康MC-36可编程遥控器 - 我看中的是它的可编程功能,主要为了夜景拍摄,更确切的是为了星轨的拍摄,我需要多张曝光,这个遥控器给我设置时间间隔,张数,时长等等的功能,让我可以在车里等待拍摄完成,而不用在冰天雪地的夜晚户外等待。
常用滤镜:LEE 0.6 渐变中灰滤镜 - 处理日出日落高反差效果很好,但缺点是很难解决复杂边缘的情况,补充使用包围曝光
LEE 降10档黑镜 - 进行长曝创作的必备,尤其是拍摄海边景物
HOYA 77mm CPL 偏振镜 - 主要用在白天拍摄,使天空饱和度提高,另外对于水面拍摄去除反光效果很好
云漫老师
机身:绝大多数照片为Canon 5D Mark II/III所拍。少数老照片为Canon 350D拍摄。还有些胶片作品为Pentax 67II所出。
我长期用过的风光摄影用镜头一句话点评:
1. Canon EF 17-40mm F4 L: 佳能系统里性价比最高,焦段最实用的广角风光镜头,没有之一。它也许没法满足一些人的虚荣心,但小光圈下的画质能满足绝大多数专业风光摄影师的要求。
2. Canon EF 16-35mm F2.8 L: 比17-40L多了近一倍的价格,换来的是几乎完全相同的画质,漂亮的星芒和能拍夜空的大光圈。对需要这些功能的人来说,很值。对不需要的人来说,不值。
3. Canon EF 24-70mm F2.8 L: 尴尬的焦段,沉重的重量。 在我看来,这个新闻记者喜欢的镜皇很不适合风光摄影。二代再强我也不会考虑。
4. Canon EF TS-E 24mm F3.5 L II:最好的135系统广角风光镜头,没有之一。
5. Canon EF TS-E 17mm F4 L II:135广角风光镜头里另一个传奇和神话,除了不容易使用滤镜,没有别的缺点。
6. Canon 35 F1.4 L. 这是最佳人文镜头之一,但拍风光我没有任何理由带上它出门。
7. 任何50mm镜头。在人文领域也许是50毫米万岁,但在风光摄影里使用的机会不多。
8. Canon 85 F1.2 L. 当之无愧的人像皇。 但带它出门拍风光? 除非我疯了。
9. Canon 100 F2.8 L IS Macro. 微距无弱旅,何况是红圈微距。每次出门也想带它拍点花草,但摄影包里没有位置留给它了。
10. Canon EF 70-200mm F4 L:佳能系统里性价比最高的长焦风光镜头。没有之一。
11. Canon EF 70-200mm F4 IS L:画质和重量之间的最佳平衡,画质比70-200mm F4 L更好,是我现在拍风光的长焦主力。
12. Canon EF 70-200mm F2.8 IS L:在第二代发表后,实在没有多少理由考虑这一枚镜头。
13. Canon EF 70-200mm F2.8 IS II L:长焦变焦的标杆,拥有这个焦段最好的画质。作为风光摄影镜头有点太重,但我宁愿留它压箱底也不会出手。
14. Sigma 12-24:我用过的唯一一枚副厂头。在截副机上的视角非常合适,变形控制无与伦比。但在全幅机上视角太广,并不实用。
15. Canon EF Extender 1.4X III:佳能目前最好的增距镜,副厂的增距镜根本不需要考虑。
16. Pentax 67II上,45mm SMC的视角我最喜欢。
支撑系统:
三脚架:虽然过来人都这么告诫,但我和大部分人一样走了一圈弯路。买了几个后才知道一开始就应该直接上顶级。我前几年用Gitzo 3541。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去掉了中轴,加上Markins TB-30基座, 史钛龙钛合金脚钉。 现在用RRS的TVC-23。稳定性相当于Gitzo三号,但重量却只和Gitzo二号相当。
球头: Markins M20, 最稳定的球台之一。选它而不是RRS BH-55是因为它远比 BH-55轻巧。
快装板:RRS L-Plate 。这是最有用的附件之一。给新机身下单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订购一个专用L板。
其它: RRS全景水平基座和Nodal Slide,但极少使用。
滤镜系统:
CPL: 目前用Cokin Z164。也用过B+W slim ksm MRC/Hoya 82mm CPL.
ND: Lee 4-stop, B+W 110 10-stop, Lee 10-stop (Big Stopper).
GND: Lee 2-stop soft,2-stop hard,3-stop soft,3-stop hard。 以前也用Hitech/Singh-Ray。
滤镜架: Cokin Z-Pro, 很满意它的功能。我没有用过别的系统,所以没法对它们作任何评论。
其它: Singh-Ray Gold-N-Blue Polarizer. 但这个号称能化腐朽为神奇的滤镜极易让色彩太过,我只用过几次,77mm的口径也和我现在用的多数镜头不兼容。
显示器系统:
我用NEC 2690, Eye 1 Display 2 校色仪。但没有用Eye 1的软件,而是用NEC自己的SpectraView II软件,这样可以用显示器内部的12bit LUT硬件。
其它户外必备设备:
DeLorme PN 60手持GPS。GPS不是万能,但它能给你极大地方便。
DeLorme InReach GPS/双向卫星通讯器。在最荒凉的野外也可以让家人放心。必要时也许能救你一命。
摄影包里永远有急救包,太空毯,火柴/火石等基本生存用品。希望永远不用它。但急救包我还是用过几次,帮人帮己。
对初学者的建议: 滤镜在风光摄影里有重要作用,但并非万能或不可取代。 一般来说,CPL和ND必不可少。但GND滤镜理论上并非必要。如果想节省开支,或者追求最高画质,可以用多次曝光合成技术来代替GND。我自己很多时候也用曝光合成,因为这个技术更灵活;用GND的原因,也只是因为不想再后期花太多时候而已,并非一定要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