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随思

个人日记



图片都江堰随思

 

作者:孤帆远影

 

国庆节后,趁着晚秋还带有些许暖意的余温,我和好友雨声先生结伴而行,去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浏览异地美景。随着飞机从万米高空徐徐降落至双流国际机场,我们会心地相互对视一笑,一直悬着的心也平静下来。

雨声先生是第一次入川,只是遗憾没有遇到晴朗的天气。不过透过淡淡的雾气也能看到市郊一望无际的田野,果园里依然充满生机的树枝绿叶,田土里密密麻麻铺盖着的蔬菜嫩绿,翠竹掩映下偶尔显出的农舍。潮湿的雾霭时隐时现地变幻着浓淡韵致,他眼睛不眨地领略着蜀地的特异美景。宽阔的8车道上挤满了川流不息的车流,主干道两旁穿梭着密集的人群。建筑精美,风格多样的楼群虽被裹上了一层透明的薄纱,但也妨碍不了他善于精细观察自然景致的审美视线。我看着他专注的神情,悠然想起他的文章只所以写得人物鲜活,情感那么细腻动人,摄影作品更是意境优美独特,这与他平时细腻观察生活,敏捷扑捉瞬息万变的自然奇景密不可分的。在堵车的瞬间,他探过头来对我说:“一个多小时前,我们在中川机场登机时,周边树叶枯黄飘落,冷风嗖嗖,显出一片荒凉景象,你看这里却是花红叶绿,感觉温暖如春呢!我深有同感地回应道:“是啊!这就是南北气温的差异,才造就了川西平原的独特景致。”

二十多年前,我在江油市当兵时,在成都参加过历时半年多的培训,但随着城市的新建突变,现在我也摸不着东南西北了。前六年去峨眉山,九寨沟时在成都留宿了两晚一天,就在武侯祠,荷花池市场逗游了一下。途经都江堰市区只停留了半个小时吃了顿便饭,就带着遗憾去赶往九寨沟的路上。

说实在话,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是我盼望多年的夙愿。特别是看了余秋雨先生的名作都江堰一文,更让我心神向往愈加急迫。这一次怕又出现什么意外错过这次难得的机遇而遗憾终身,我们心照不宣地将游乐的第一站就放在了那里。次日早晨8点钟,便乘着爱琴海公司老总桑兰拉姆女士为我们提供的专车奔赴到向往已久的目标地。

车子刚行到购票的站点停稳,就被一个导游缠住。幸好车座空着一个人的位子,我们人生地不熟正需要有人引导解说,人家靠这门行业本领吃饭,我们商讨了口头协议后,就迎合了双方的需求。

沿着盘旋的柏油马路,小车在玉垒山麓茂密的树荫中穿行,我们心神荡漾地陶醉在青山绿水的自然美景中。不到半个小时,就到达了都江堰上游的蓄水坝前,我们选了个视野开阔的制高地段,瞭望着烟波浩渺的水库景致,举起相机留下了难得的影像。但遗憾的是水位下降了几十米,未能看到我们想象的那种浩大气势。听导游说,去年“5.12”汶川地震后,有的地质专家推测,可能蓄水堤坝水位的过高,也能加剧地质结构的变化。但究竟是何原因造成了这场人类大劫难,至今还没有哪一个专家能下一个明确的结论呢!但从水库周边青绿植被的山势上新划出的道道印痕看,犹如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被禽兽撕破了衣裙那样,裸露出白参参的肌肤,让人感到很痛心扎眼。回味当时的那场大劫难,使平静的水面顿时荡起了波澜壮阔的浪潮,稳固的青山顷刻间演绎出了一幅多么爆裂的惊人场面啊!

震魔的肆虐也让绿树掩映中的二王庙受损异常惨重,路旁遮起了蓝色的帷幔,里面正在修缮,谢绝旅人游览。这时我想到二位功臣历经沧桑岁月两千余载,巍然屹立在风景秀丽的玉垒山麓中,任凭历代皇朝的兴亡盛衰,静观人间的荣华富贵,始终默守着自己镇守水患的职责,为四川民众的丰衣足食倾洒着甘露,为国富民强的久远大计奉献着心血,此时他俩该趁着震后暂且风平浪静的间歇歇息一会儿了。我们也不忍心打扰他们难得的清静,只能在外面拜谒敬仰李冰父子对中华民族的大恩功德,把那面对的虔诚膜拜只好留给下一次吧!图片

滚滚的岷江从堤坝上跌落下来,激起一阵沸腾的浪花后,跳跃奔流在宽阔的河面上。经过两岸葱茏绿树的牵绕,江河似乎懂得情感的依恋而温驯了好多。江心开始断断续续地露出卵石砾沙堆起的大小岛屿,表层长满了草木。缓缓的江流侠带着股股寒气汹涌而下,猛然撞到坚硬的鱼嘴堤坝上,只好按照李冰父子的指令乖顺地流向两边。宛若一匹狂奔的烈马突然间遇到一位高超的骑手,狂怒嘶鸣几声后依然得到驯服。分水堰将飞溅起千万朵雪浪的江水分成东西两股,即内江和外江。水流激昂地奔涌过李冰父子在玉垒山中开凿的宝瓶口咽喉道,再经过用竹笼盛装鹅卵石堆筑的飞沙堰溢洪排沙,有控无患地流向了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浇灌滋润着这处肥沃的田土。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发挥了集航运、灌溉、防洪于一体的重要功用,促使着成都平原由一个偏远蛮夷之地变为兵家必争的军事战略要地,使之成为我国西南省区政治、经济、交通、商业极为发达的中心地带,也是米粮丰盈而闻名全国的天府之国。

远古时代的蜀地有“泽国”、“赤盆”之称。可见滔滔岷江从川北深山峡谷中奔涌而出时,当时还无人驯服它的野性,暴洪水患无时不刻地在川西大地上肆意暴虐,随意浸吞着人们的生命良田。秦国名将司马错向秦惠文王上奏伐蜀,是秦国统一中国的重大军事举措。公元前316年,秦国终于吞并了蜀国。秦国为了将蜀地建成重要的军事基地,秦昭王于公元前256年便任命精通治水的李冰为蜀郡守,让他彻底根除岷江水患,将这处荒蛮之地逐步改变成粮广物丰的富饶之乡,为秦国长久统治蜀地打下稳固的军事物质基础。

李冰不负众望,他上任伊始,没有考虑自己的仕途升迁,就立即拜访当地有名的治水专家,带着儿子一起沿岷江河岸徒步行走几百公里,现场考究探测治水的最佳方案。李冰看到狂奔不羁的岷江咆哮不止,每逢天下暴雨,这里的黎民百姓就遭受暴洪灾祸的困扰,生命被掠夺,良田被淹没,成都平原却因常年缺水而干旱,遇洪而水淹,百姓收成欠缺,过着缺衣少食的悲惨日子。他心里蓦然滋生出根除水患,造福川民,誓与治水共存亡的雄心壮志。从此他发扬了大禹治水的精神,精钻治水知识,慧识江水以柔克刚的水性,把根除水患的关键位置选定在较为开阔的玉垒山边。他的治水韬略也得到身边助手及民众的大力支持,从而使这项造福四川的浩大工程得以顺利实施。滚滚的岷江经由分水堰的分割,宝瓶口的改向,飞沙堰的调控,科学地组成了纵横交错的扇形沟渠水网,引导水流灌溉农田,使沿途奔流的江水不再泛滥成灾,成都平原由此得到充足水源的滋养,成为衣足粮广的富庶之地。

李冰郡守不像其他贪官那样欺上瞒下的鬼混几年,搜刮些民财后就投机晋升。而他的政治走向却超乎人们的异常想象,不求官位升迁,毅然选择治理水患成为他人生的最高追求。历史也为此而没有留下多少四川郡守升迁的大名,而李冰父子手握长锸的塑像却永远傲立在都江堰市区的中心,都江堰的堤坝因此而铭刻下了李冰的伟大精魂。我感断言,只要地球不爆炸,人类不毁灭,李冰父子的雕像就永远挺立在那里,都江堰精神就承传不灭,人民心中就永远屹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千秋功罪经过久远历史的检验充分说明,没有李冰父子就没有都江堰,没有都江堰也就没有今日的成都平原。

古今的地方政府官员在任期内大多数都治过水,而类似于都江堰远古长留造福人类的伟大工程能有几多呢? 有的“形象工程”连十年都存留不到就毁于一旦,那些玩惯权柄的官僚将功过推卸给暴洪灾害就了事,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国库的白银钞票像流水一样漂去,他们眼也不眨一下,还高高在上高谈阔论什么强国富民的民生工程。如果他们多少有一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起码良知,发扬点李冰父子的治水精神,把造福民众的水利工程像修建自己的豪宅那样当回事情对待,何愁中华民族的大业不兴,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遭受毁坏呢!

透过 “豆腐渣工程”的背后,也有质量过硬的“德政工程”正造福于民。像盘桓在甘肃西部荒漠深山中的“引大入秦”水利工程,可称得上西部的都江堰。

秦王川100多万亩的荒原,就因得不到水源的滋润而荒芜千百年,生活在那里的百姓仅靠常年干旱的沙田勉强度日。大通河的清流像一条青龙,受现代科技的牵引,穿越几十个遂洞,飞度多座几公里长的空中渡槽,按照地形设计的倒虹吸特制管道,俯冲沟底后又爬上山梁,把大流量的河水源源不断地引到秦王川,使这片昔日的荒漠阔野经过水的滋润而变成绿洲,良田亩产提高了近十倍,并带动了种植、养殖、加工业等产业的飞速发展。

这项水利工程的伟大创举当然归功于国家的大力支持,但也离不开一个传奇性人物的克难苦干。他就是原甘肃省省委常委,引大入秦总指挥,全国扶贫状元,被人民群众称为当代治水功臣的活李冰——韩正卿。

看来只要人类不灭绝,水和粮食就不得缺少。地球上的人口在急剧增长,水作为万物的生命源泉,却在缩量减少。在当今科技日异空前发达的时代,人类在呼唤,多么盼望多几个像李冰那样为水献身的治水专家,来治理地球上的大小河水,让有限的水资源尽可能的造福人类,浇灌家园良田,减少水灾对人类造成的困扰泛滥。地球在呐喊,急迫需要修建众多个类似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力求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合理调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我们拭目以待西部的引洮工程,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早日建成,把股股清流注入华夏巨龙的血脉,滋润大江南北的干涸土地,还地球一个水源温湿的健康宝肾。

人类更坚信都江堰的精魂永存!

 

 

宕昌县扶贫办

杨建栋

20091110

 

 

文章评论

含笑爱你

[ft=,2,]拜读佳作!文字功夫不一般![em]e179[/em][/ft]

孤帆远影

[ft=,2,]以后在语言文字上给我多加修改[/ft]

荷叶

好[em]e179[/em][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