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西山石公山

休闲时光



 
         从镇上坐公交车,很快便到了西山石公山。

首先找了一家湖边的农家乐旅馆,借好了房间,然后点菜午餐。

太湖边上进餐,自然选择太湖特产。于是点了太湖螃蟹,太湖白鱼和一种叫做“水上漂”的野菜。

“秋风响,蟹脚痒”,深秋季节,正是吃蟹的好时节。这年头,阳澄湖大闸蟹已经炒作到了假多真少的地步。把其他地方的螃蟹捉来,放到阳澄湖里“洗个澡”,已经算是二等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了,其他连边也不沾的,更是数不胜数。天下之蟹,无不名“阳澄湖”,可是一个阳澄湖才能产多少大闸蟹啊!

反倒是这里,老老实实,就是“太湖蟹”。太湖边上的太湖蟹,确实可以如假包换了吧!

从前也经常吃蟹,在太原市买到所谓的“大闸蟹”也非难事。自从报道了用激素喂养大闸蟹后,我们就很少再吃了。然而到了太湖,却抵挡不住螃蟹的诱惑。激素也罢,死狗喂养也罢,也不在乎再多吃这一次了。其他的鱼肉鸡鸭难保也没有问题啊!

食品安全的责任究竟属谁?

当然在于政府。记得央视报道养鸡业之滥用抗生素。不追究滥用抗生素的养鸡业,也不问责收钱即开具检验证明的政府部门,反而责问购买肉鸡的肯德基。这真是扳子打错了地方。

肯德基只要是从正规的渠道进货,只要供应商拿得出政府检验部门的检验证书,他就没有多大的错误。我们能够要求每一家饭店都设立检验部门吗?我们能要求每一个去菜场买菜的普通人都有识别食品安全的火眼金睛吗?如果真能够这样,我们还要政府部门干什么?

白鱼是“太湖三白”之中最难得的一“白”。

所谓太湖三白,乃是白虾、白鱼和银鱼。

银鱼虽曰“银”,但打上来后,颜色也就成了“白”。不过因为有白鱼在前,不能再叫“白”鱼了。

银鱼小而软,感觉似乎无骨刺一般,无锡人常称其为“面杖鱼”。面杖鱼炒蛋,是无锡人最喜爱的菜肴之一。到了无锡已经吃过多次,所以不再重复点了。

白虾之白,在于其煮熟之后,仍为白色。白虾味鲜,可惜个儿太小。善吃虾者,不用手便能将虾壳吐出,吃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像我这样非用手剥壳,吃起白虾来,则不厌其烦也。

所以我们点的是白鱼。

清蒸白鱼,肉质细腻嫩白,且鱼油香肥,入口而化。吃起来真是妙不可言也!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饱餐美食之后,开始游览石公山。

石公山在西山岛的东南端,据说是山前有石,酷似老翁,故名“山公”。既有石公,自有石婆。所以也有说是当时有两石相对,曰石公石婆。但现在则公婆均已不见,“公婆不知何处去,此地空余石公山”也。

石公山说是“山”,其实只有50米高,实在不足称道。但此山三面临水,集湖光山色、翠柏奇石于此,也大有可观也!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进了大门,顺着大路绕山向右环行,有“桔香亭”立于道中。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西山名桔——“洞庭红”,是苏州的名产。记得“拍案惊奇”中有一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说的就是西山橘子使人发财的故事。但在“桔香亭”旁,却没有见到挂满橘子的桔树,桔香云云,也是说说而已罢了。

穿过亭子,大路右方便是浩淼太湖了。望去湖面,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虽然没有“把酒临风”,也已经“喜气洋洋”矣!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边走边看,顺着路标指引,有台阶可以下到临近湖面边处。地处狭窄,仅能两个人坐。石下有洞,名曰“花冠”。洞口淹于水下,飞浪拍打,发出阵阵轰鸣。坐在石上观湖,心潮随波逐浪,已飘飘然也!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太湖石是假山石中之最名贵者,好的太湖石价值昂贵无比,所以富豪筑园,争相收藏,连大宋皇帝徽宗也不例外。这一带是盛产太湖石的地方,所产湖石被称为“花冠石”,相传是宋代“花石纲”的遗址之一。

回到大路,继续向前,看不完秀美的太湖风光。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穿过粉墙,来到“御墨亭”。这三个字乃是溥杰所写。

亭中立碑,碑上石刻“敬佛”两字,这是顺治皇帝亲笔所书,赠给包山寺的主持山晓和尚的。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顺治皇帝本人敬佛,题字“敬佛”,可谓言行一致。比起其他心口不一的领导题字来,这块碑刻似乎格外珍贵。

御墨亭后面的山崖上,有“归云洞”。

“归云洞”洞高两丈,深约数尺。据介绍,是因其洞形似归云而得名。我也深有疑惑,云无定形,何来形似?白居易有诗曰:“归云洞口云千叠,明月湾头头月一轮”,是说此洞有云归入。但石公山山高仅50米,“归云千叠”,未免过于夸张。

洞中原有明代石雕的“送子观音”,深得信众敬仰。可惜在文革中被毁于一旦。现在所见,乃是后来新雕刻的。形态不佳,想已大不如前,殊为可惜。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洞口崖壁刻有“归云洞”三字。近处还有许多摩崖石刻。这通徐纲的楷书“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存忠孝心”,就值得回味。

这首易顺鼎的诗刻也值得一读:

“石公山畔此勾留,水国春寒尚似秋。

天外有天初返艇,客中为客怕登楼。

烟波浩荡连千里,风物凄清似十洲。

细雨梅花正愁绝,笛声何处起渔讴。”

 

近处还有海灯法师纪念馆。海灯法师自1956年开始,在石公山石公庵居住了十年,直到文革开始被迫离开。1987年,海灯重回此地,住了十天。1989年初,海灯圆寂,享年87岁。按照海灯“归骨石公”的意愿,海灯法师的灵骨安放在石公寺的灵骨塔下。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纪念馆旁的地面上立着一些“梅花桩”,据说是海灯安置在此练功用的。梅花桩功夫在武侠小说中屡有描写。但这种功夫在实战上可谓毫无价值。

我对海灯向无好感,自从宣传一时的独门功夫“一指禅”被指造假,少林寺出身的身份也被揭露为纯属伪造以后,则对其更为不屑。然而现在想想,也不能全怪海灯一人。海灯本是穷和尚一人,如果没有主流宣传机器全力开动,又是报道、又编电视剧,哪里能够名动天下,当上少林寺的方丈?

国人常常盲目崇拜一些气功武术、特异功能之类。子不语怪力乱神,我们却常信以为真。可见民主与科学的普及,仍任重而道远啊!

浮玉北堂,原是石公庵接待女宾的地方。现在辟为茶馆。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断岩之边有“断山亭”。亭为方形,亭柱上刻着一副对联“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上联合一“仙”字,下联合一“沃”字。仙沃两字,可概括太湖神韵也。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我们顺着“断山亭”旁的台阶向湖边走去。远望太湖,天水一色;仰看山崖,亭阁错落,真似一幅水墨写生一般。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一路走到临湖的水榭。在此歇息片刻,清风徐来,水涛声声,更觉其乐无穷也。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然后,再向山坡拾级而上。两石之间,凿开石阶,又有“移影桥”跨于两岩之间。虽然高度不够,却也造了些许险意。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苏州西山游记——石公山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上得坡去,又有岩石裂隙之中的“一线天”。一线天的宽度极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