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居住地古隆中

名胜古迹



 
       古隆中是诸葛亮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刘备三顾茅庐,孔明作“隆中对”,所谓“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的地方。
 

说实话,我对诸葛亮之“隆中对”,从来就不信。

质疑的人有很多,重点都是分析这种事前的预测不可能如此准确。我的质疑是从反面来证明的。

假定诸葛亮确实有这种超前预测和分析的能力,在刘备还不成气候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预测了三分天下的形势;那么为什么在三国鼎立已经形成,相互力量对比都在掌握之中的情况下,却不能预见到蜀汉伐魏之不现实呢?

三国之中,蜀汉的力量最弱,却频频向强大的魏国发动进攻,这是三国之中蜀汉最先灭亡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诸葛亮对形势的分析能力,并没有隆中对中所形容的那么英明。

“隆中对”的那番谈话,出孔明口,入刘备耳,并无他人听见,也没有留下记录稿。那么这篇文章是从哪里来的呢? 

历史故事中不乏拔高孔明耳贬低司马懿的故事。突出的例子是“空城计”和“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诸葛亮和司马懿究竟谁的水平高?

讲故事没有用,要看结果。

诸葛亮不顾蜀汉国力,屡次伐魏。结果是六出祁山,无尺寸之功。司马懿以逸待劳,不为所动,寸土未失。其高下,其实分明得很。

有人提醒司马懿,要防止蜀汉出奇兵,出子午谷。司马懿笑道,诸葛一生谨慎,不会弄险。对诸葛的用兵,可谓分析透彻。

不仅如此,司马懿还准确地预测到了“孔明食少事烦,岂能久矣?”以知己知彼而言,司马要高出诸葛一筹。说真的,司马懿的子孙能成大器,不是偶然的。

诸葛亮的草庐究竟是在襄阳,还是南阳,也还没有定论。诸说纷纭,不知道谁是谁非。不过既然来了这里,就当是诸葛草芦在襄阳好了。

中国人崇尚中庸,有幅对联说得好:“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分襄阳南阳。”此言深得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真谛也。

进门以后,便是那坐早已仰慕的古隆中牌坊。

石牌坊建自建于清光绪十九年,是隆中的标志。牌坊在文革遭受破坏,现在所见,是整修后的结果。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牌坊为四柱三门,正中额题“古隆中”三个大字。两边的额题分别是“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名言。

中间的两根石柱上刻着楹联:“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自杜甫的诗句

牌楼下有许多人在拍照留念,旅游团也必定先带到这里来讲解一番,所以游人众多,很难拍到一张空镜头。

穿过牌楼,看到牌楼的背面也有许多题刻。额题是“三代下一人”。出自苏轼的名言,意思是夏商周后最伟大的人。这种评价似乎有些过分。

柱上的楹联是“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出自杜甫的诗句。意思是孔明之相才,堪比伊尹和吕尚,而用兵则超越了萧何和曹参。

从牌楼向右,经过“隆中路”,来到隆中书院。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隆中书院有两柱单门的石牌坊,额题“隆中书院”,柱上刻的楹联是“才需学,学以广才;学需静,静以修身。”

穿过牌坊,一行石阶上坡。坡上有三顾堂。

三顾堂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是为刘备“三顾茅庐”而建的纪念堂。我看现在所见,完全是新建的。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门墙上挂着两块标牌,一块上写“湖北省廉政教育基地”,一块写着“诸葛亮廉政勤政思想文化主题展馆”。

想到我们代表先进思想的党员干部,竟然要向几千年前的一位封建官僚学习勤政廉政,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堂前塑着关张两将和三匹马,象征着堂内正在进行“隆中对”。

穿堂而过,离开了纪念堂。后门外的大路泥泞不堪,工程队正在修路。路经常要修,也是我们这儿的一大特色。

跳过修路的一道壕沟,来到了隆中的主题景点——武侯祠。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大门前蹲着一对石狮,门楼竖匾上书“汉诸葛宰相武侯祠”。两边额题是“掀天”“揭地”,有点像我们大跃进时所说的豪言壮语:“翻天覆地”。诸葛亮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有没有这么大,还真有些疑问。

大门两旁的楹联写的是:“冈枕南阳,依旧田园淡泊;统开西蜀,尚留遗像清高。”

上联第一个字,是“四”字下面一个“山”。老实说,我不认识这个字,字典上也查不到。解作“冈”,是网上查出来的。写字要写到大家都不认识,也算是一种独门功夫。

 

大门两旁立着四根柱子,下不落地。依稀记得,这叫做吊脚柱。有人说此柱上不着天,下不落地,象征孔明的神明。

武侯祠共有三进院落,门楼为前殿,后面依次为二殿,过殿和正殿。殿内立有孔明和他的许多部下——文臣武将的塑像。

正殿廊下两边,还有关羽的大刀和张飞的长矛。我分明记得,关羽的大刀是在解州的关帝庙内(其实那也是件复制品罢了),这里如何又有?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正殿塑诸葛亮像,神龛上的横匾题写“天下奇才”。正殿的精细砖雕也值得仔细观赏。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院中还有一块石碑,刻的竟然是“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蒋公介石重修隆中功德碑记 ”。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1932年6月23日,蒋介石兼任 “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 总司令,分别向鄂豫皖、湘鄂西苏区投入30万和10万兵力,发动第四次“围剿”。

10月下旬,蒋介石到达襄阳。闲暇之际,抽空游览隆中。游览时,亲自为隆中题写了匾额、楹联,并参加了祭祀。

那时的隆中失修破败,不胜凄凉。蒋介石嘘唏万分。于是下令拨款五千银元,同时号召湖北省的军政大员捐款,以修复隆中。

这次大修,不仅维修了武侯祠等古迹,还新建了淡泊亭、中正堂,重修了荷花池、铜鼓台等,并立《重修隆中武侯祠记》。这就是这块碑的来历。 

与蒋介石有关的景点,还有大殿东侧的铜鼓台。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铜鼓台内,有一面铜鼓,又称为“诸葛鼓”。据记载,这面鼓是唐代咸通年间广西龚州刺史张直方,在一次修葺州城时挖出来的。张在回长安路过襄汉时,将铜鼓捐给了当地的延庆禅院。后来几经碾转,保存在了古隆中。

此鼓又为什么叫做“诸葛鼓”呢?

有一种说法,铜鼓是诸葛亮南征孟获时制作的。这种鼓,白天用来行军煮饭,夜间用来敲击报警。

另一种说法,诸葛亮制作铜鼓散埋于山中,是为了镇压蛮夷的一种镇物。

我以为这两种说法都有问题。铜鼓并非原存在隆中,而是在广西出土碾转到隆中来的。因而跟诸葛亮毫无关系。

西南很多少数民族,如壮、仡佬、布依、侗、水、苗、瑶等,至今还保存着铜鼓文化。每到集会或节日喜庆,就敲起铜鼓,载歌载舞。每当部落进行战争,或者祭祀时,都作为乐器来使用。这面鼓不过是其中的一面罢了。

这面铜鼓上的花纹,类似国民党徽的十二角星图案。所以蒋介石看了,十分高兴。似乎本党上应天命。这也是他们特地建这座铜鼓台的原因。

武侯祠西轴线中有静轩。这里原是武侯祠的主持道人居住的地方。现在专门开辟为让游客祭拜诸葛亮,祈求保佑,开启智慧的场所。

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求神保佑之类,哪里落得到这里来。说得明白一点,这是借孔明的名义,来赚游人的钱罢了。

静轩前有株金桂,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树型奇特,惹人注目。据说此树极具灵气,也是游人祈拜的对象。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西轴线最后一进,殿内供的是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

传说黄月英是一位“黄头黑色”的丑女。诸葛亮为什么要娶她?

有说是黄月英有才,她的才甚至超过了诸葛亮。也有人说,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包括“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全部来自黄月英。

另一种说法,黄月英长得花容月貌。说她丑,是老丈人试试诸葛亮究竟是爱才,还是爱貌。武候祠中,黄月英的塑像就很美。所依据的,便是这种说法。

依我看来,上面的说法都不对。黄月英丑也罢,美也罢;有才也罢,无才也罢,诸葛亮都会娶她。

为什么?

因为黄月英的爸爸是黄承彦,而这位黄承彦的连襟是刘表!

襄阳望族,除了刘家,还有蔡家。蔡家的长女嫁给了黄承彦,次女嫁给了刘表,还有个儿子,便是蔡瑁。诸葛亮娶了黄月英,自然也就加入到了上流社会中来。

也许有人会问,诸葛亮不是隐居在隆中,不求闻达吗?

其实,真正的隐居是不会像“卧龙先生”这样声名远播的。上流社会的知识分子集会,诸葛亮常自比管仲乐毅。所以,他在隆中的隐居,乃是待价而沽也。

据襄阳的老先生说,这一进的名堂,全是近年来新加的。所以毫无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可言。

这样,也就参观完了武候祠。从边门出来,到了墙外。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墙外有六角井。文字介绍是这样说的:

这口井,是诸葛亮在隆中耕读时,宅院内的生活用井。据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在“襄阳记”中的记载,孔明宅中有井,深五丈,广五尺,叫做“葛井”。“水经注”中也有记载,说“诸葛旧宅有旧井一”。六角井不仅是隆中的十大景观之一,也是诸葛草庐古址所在的实物佐证。

诸葛草庐有井,未必就是这口。所以用隆中来证明六角井就是那口葛井,又用六角井来证明这里就是隆中草芦,在逻辑上叫做“循环论证”。

草庐亭,是清康熙五十九年,郧襄观察使赵宏恩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草庐故址旁修建的。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草庐亭外,有人招揽入内烧香,祈求聪明和平安。国人老是喜欢将名人神化,然后对其顶礼膜拜,祈求保佑。直到如今,也不见醒悟。

草庐亭旁有明襄阳王朱见淑墓。这个墓的位置,就是当年诸葛亮隐居时的草庐原址。

明代第三代襄阳王——襄简王朱见淑,来到隆中,看到这里的风水特别好,有龙脉之势。于是在明弘治2年,拆毁草庐,为自己造陵。看来,为了一己私利大搞强制拆迁,乃是古已有之。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前有朱见淑看中风水占庙葬妃,后有拆去草庐建陵,看来这位王爷还真是很相信风水。结果又如何呢?李自成攻破襄阳城,王府被毁,王爷被杀,他的子孙并没有什么好结果!

襄阳王葬后,不仅没有发达。反而遭到后人的唾骂。据说,朱见淑陵墓上的封树大都长得弯七扭八,奇形怪状。此乃朱见淑心术不正所致。

古伯亭大概是新建的,大概看了看,也算是一道景点。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卧龙深处,建于清雍正七年,相传诸葛亮常在这个地方交友聚会。里面有武侯像赞刻石。古时没有照相,诸葛亮究竟长得如何,谁也不知道。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穿过一片竹林,来到诸葛草庐。这是1987为了拍摄电视剧所建造的仿古建筑。进去转了一圈,也无特别可看之处。

然后,沿着池水向老龙洞走去。

老龙洞位于山脚下,是一口泉水古洞,洞口雕塑龙头,像是新新的水泥制品。据说当年诸葛亮躬耕隆中时,就是用此泉水灌溉农田的。这里新建了一些水榭曲桥,水中养了好多鱼。在这里休息,到也良有趣味。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明吴绶有诗赞曰:

“泉深岩穴古,时有老龙眠。

门掩云中石,功成涧下田。

一溪青草合,千古碧萝悬。

欲觅英雄迹,高风尚宛然。” 

说尽了这里的风光。

 

遥望隆中山上,有腾龙阁。大概也是新建的。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走到了一大片广场,广场上方[平台上,立着一座“古隆中纪念碑”,上面有江泽民的题字:“古隆中诸葛亮故居”。下方广场上布置的是太极八卦图案。许多人在那里摄影留念。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记得鲁迅说过,三国演义中最大的败笔,是“写刘备忠厚近于伪,写孔明智慧近于妖”,后人将孔明与阴阳八卦联系起来,也是受此影响。

这一带花草树木茂盛,水中一池莲花,风景很美。池中有亭,亭中有碑,上刻“躬耕隆亩”,所以周围这一带就是孔明的躬耕田。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襄阳游记——古隆中 - 青江水客 - 我的博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