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二)
个人日记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道德经》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
原文:
1、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荒兮,其未央哉。
3、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4、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
5、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7、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8、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9、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简译:
1、诚受与迎合,区别在哪里?美因与恶果,相背在何处?人所敬畏的,不敬畏行吗?
2、心田若是荒了,就不能安定灵魂的归属。
3、众人都喜欢表面形式上的熙然,如组织盛大的祭祀活动,如春风得意般登上欢乐的舞台。
4、我们独似一潭清水澄澈不兴,心境混沌的像初生婴儿般的天真,随遇而安啊,好象无所谓自己的归宿。
5、众人都愿意追逐于多余的欲望,我们却好象遗失了贪婪的包袱。我们憨厚若愚的心灵啊,混沌而无暇。
6、世俗之人昭然若示,我们却昏然庸陋。世俗之人明察秋毫,我们却呆闷混饨。
7、大水荡荡淼如海,高风习习行无踪。
8、众人皆有自己的专长,而我们却显得冥顽而且鄙啬。
9、我们与众不同贵守善道,精神食粮来源于大道之母。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
原文:
1、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2、道之为物,唯恍唯惚。
3、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4、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5、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6、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7、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说众甫。
8、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简译:
1、天人合一的通道可以容纳万众的意识,只有符合大道才能被认从。
2、道作为未知世界的事物规律,只能以恍恍惚惚的形式存在。
3、在这种亦真亦幻的意境中,能看到万物的景象。
4、在这种似有似无的意境中,能感知万物的本性。
5、意识深远冥灭自性,就能把握其中的精华。
6、其精华的真实程度毋庸置疑,这就是你确信无疑的感悟。
7、从古至今,这种悟道的方法就没有失去过,用它可以了解众生万物的规律。
8、我何以知道众生万物的规律?就是用这种方法感悟的。
第二十二章 全而归之
-------------------
原文:
1、曲则全,枉则直。
2、洼则盈,敝则新。
3、少则得,多则惑。
4、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5、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6、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简译:
1、曲境完美周全,矫枉难免过正。
2、低洼容易盈满,谦敝以得新生。
3、少思便于获得,多虑必然迷惑。
4、所以圣人与道合一,为天下人的榜样。
5、没有自己的成见,所以看得分明;没有自己的是非,所以善意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功告成;不夸自己的能力,所以统领天下。
6、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天下反而没人与他相争。
7、古人说“曲境完美周全”者,怎么会是虚言呢?诚信此道者天下将归属他。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
原文:
1、希言,自然。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3、孰为此者?天地。
4、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5、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6、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7、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8、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9、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简译:
1、少说话,遵循大道规律。
2、狂风刮不过清晨,暴雨下不了整天。
3、兴起风雨的是谁呢?是天地。
4、天地都不能长久,何况人呢?
5、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就认同道,有德的人就认同德,失落的人就认同失落。
6、认同道的人,道便愉快地接纳;
7、认同德的人,德便愉快地接纳;
8、认同失落的人,失落也愉快地接纳;
9、诚信不足的人,也有不诚信的圈圈。
第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
-------------------
原文:
1、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
4、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简译:
1、脚不粘地不晓立者感受,骑人肩膀不知行者甘苦。
2、成见在心岂能明白事理,是非颠倒无法彰显善意,追求荣耀往往无功而返,自夸自得难以胜任领袖。
3、有人宣扬的道理,说节食是胖子赘肉形成的根源。
4、物欲横流或派生恶念,所以有道者自处绝不如此。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
原文:
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2、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3、可以为天地母。
4、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5、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7、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简译:
1、有一种物质混然而成,先于天地而产生。
2、寂静啊,空虚啊!独立自在永不改变,周而复行永不懈怠。
3、称得上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4、我不知如何称谓他,姑且赐字为“道”,勉强起名叫“大”。
5、“大”的特征,在时间上无限飞逝,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运动中周而复始。
6、所以不仅道有大的特征,天有大的特征,地有大的特征,人也有大的特征。
7、宇宙中四类有大的特征,而人是其中之一。
8、人以地的特征为法度,地以天的特征为法度,天以道的特征为法度,道以原有的自然为法度。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
原文:
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2、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3、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4、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5、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简译:
1、稳重是飘然的根基, 宁静是狂躁的主宰。
2、所以君子每天出行时都带著辎重。
3、虽有荣华壮观,他却安然超脱。
4、然而有的大国君主,只知满足自身而轻天下社稷。
5、轻浮就会失去根本,骄躁就会失去君位。
第二十七章 是谓袭明
-------------------
原文:
1、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2、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3、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4、是谓袭明。
5、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6、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简译:
1、善于行动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言谈不会留下话柄,善于算术不用筹码工具, 善于关闭无需门闩顶杠也无法打开, 善于捆绑不用绳索制约也无法解脱。
2、因此圣人,常常善于拯救世人,所以没有人被遗弃。
3、常常善于拯救万物,所以没有物被遗弃。
4、这就叫承袭传递光明。
5、所以善于拯救世人的人,是不善于此道者的老师,不善于此道者的人,是善于此道者的资源。
6、不尊重这样的老师,不爱惜这样的资源,虽有智慧却身在迷中。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奥妙啊!
第28章 大制不割
---------------
原文:
1、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2、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3、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4、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
5、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6、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
7、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8、故,大智不割。
简译:
1、知道阳刚的雄健,安守阴柔的雌顺,汇集天下的溪流。
2、汇集天下的溪流,自然之德与其同在,复归于婴儿的无暇。
3、知道光明的前景,凝守黑暗的过程,印证天下的真理。
4、印证天下的真理,自然之德至诚不移,复归于无极的状态。
5、知道荣耀的珍贵,信守羞辱的谦卑,成就天下的包容。
6、成就天下的包容,自然之德充足丰满,复归于本源的境界。
7、布施本源则可作为一种信器,圣人使用,则自然成为领袖。
8、如此,至大的智慧与道朴是浑然不可分割的。
第29章 天下神器
---------------
原文:
1、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2、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3、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4、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5、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简译:
1、将欲望强加于天下万物,我认为他不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2、天下是神圣的信器,不可能人为的改变一切。
3、人为想改变的必然失败,人为想持守的必然丧失。
4、因为万物既有独行的也有群随的; 既有热血的也有冷血的;既有强大的也有羸弱的;既有天上飞的也有水中游的。
5、所以圣人摈弃一切强求的、奢侈的、骄恣的东西。
第30章 物壮则老
---------------
原文:
1、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2、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3、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4、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5、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6、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简译:
1、以道辅佐政权的人,不靠武力征服天下,依其做事定有好报。
2、军队驻扎之处,田地荒芜杂草丛生。
3、战役结束之后,必定带来凶灾之年。
4、善于把握结果者会适可而止, 无须用武力去强硬获取胜利。
5、达到目的不要自夸自大,不要盲目自负,不要骄傲自满,不要认为这是应该的, 不要肆意逞强。
6、事物发展到壮盛则是衰老的开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不遵从这个规律难免会过早衰亡。
第31章 夫佳兵者
---------------
原文: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銛袭为上,胜而不美。
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
战胜,以丧礼处之。
简译:
最好的军队,是国家预防不测的机器。
物欲横流或许难免交恶,所以有道者不会处于无备之中。
君子安居时贵在培养战斗意志,而在战争中则应该贵在冷静。
军队,是国家预防不测的机器,不是君子一个人的机器,只有在不得已时才能使用。
依仗锋利的兵器偷袭为上,即使是赢得胜利也不光彩。
而喜欢用这种战术赢得胜利的人,往往是乐于杀人的刽子手。
一个乐于杀人的刽子手,是不可能实现统一天下的志向的。
稳操胜卷的战役需要勇猛,前途未卜的战役需要冷静。
偏将军的使用应当侧重勇猛,上将军的使用应当侧重冷静。
要激发战士处于视死如归的状态,鼓励战士多杀敌人,以哀兵的心态去感动他们。
赢得战争的胜利之后,以办丧事的礼节来庆祝胜利。
第32章 始制有名
---------------
原文:
1、道,常无名。
2、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3、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
6、知止,所以不殆。
7、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简译:
1、道,通常不显露其名份。
2、本源虽然微小,却能臣服天下。
3、王侯若能持守他,万物会自动归顺。
4、天地之气相合以降甘露,无人分配自然均匀。
5、万物开始有秩序就有了名份,既有了名份,人就应该知道自己不可逾越的限度。
6、知道人的限度而及时止步,就可以平安无患了。
7、譬如道引导天下万民归向自己,就好像河川疏导诸水流向大海。
第33章 自知者明
---------------
原文: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知足者富。
4、强行者有志。
5、不失其所者久。
6、死而不亡者寿。
简译:
1、知道别人的是智慧,知道自己的是贤明。
2、战胜别人的靠实力,战胜自己的靠坚强。
3、知道满足的人富有。
4、战胜自己顺道而行的人有志气。
5、不迷失自己前进方向的人长久。
6、形体消失而精神永存的人长寿。
第34章 大道泛兮
---------------
原文:
1、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
2、恃之以生,作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3、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
4、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
5、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1、大道泛宏的能量啊,足可以左右万物。
2、恃待众生,而不自夸自诩,自然成功而不彰明昭著。
3、护荫万物,不以主宰自居,可以说微不足道。
4、当万物都依附归向他时,他仍然不以主宰自居,可以说名份巨大。
5、所以圣人始终不自以为大,这就成就了他的伟大。
第35章 往而不害
---------------
原文:
1、执大象,天下往。
2、往而不害,安、平、泰。
3、乐与饵,过客止。
4、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5、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简译:
1、秉持大道自然之象,是天下人向往的地方。
2、去那里不会遇到伤害,反而得享安详、平和、舒泰的生活。
3、美妙的音乐与可口的佳宴,常使匆匆过客们沉溺不前。
4、当大道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时候,就平淡无味了。
5、看起来沧海一粟,听起来微不足道,用起来受益无穷。
第36章 国之利器
---------------
原文:
1、将欲歙之,必故张之。
2、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3、将欲废之,必故兴之。
4、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5、是谓微明。
6、柔弱胜刚强。
7、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简译:
1、将要收敛的,必是张之过度的。
2、将要削弱的,必是强大过头的。
3、将要废弃的,必是兴起过旺的。
4、将要夺取的,必是被迫给予的。
5、这是微妙简明之理。
6、柔弱的胜过刚强的。
7、鱼不能离开水,国家统治势能也无法离开道器向人展示。
第37章 无名之朴
---------------
原文: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3、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4、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5、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简译:
1、道,通常在无为的境界中,因而无所不能成就。
2、王侯若能持守道的境界,万物将自然被感化。
3、在接受感化的过程中如果私欲发作,我便利用本源的道朴之器来安镇。
4、镇定于本源的道朴,欲望亦将逐渐断绝。
5、断绝欲望的心是平静的,天下便自然安定。
第38章 上德不德
---------------
原文:
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2、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3、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4、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5、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6、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7、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8、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9、故去彼取此。
简译:
1、品德高尚的人无需持道德诫律,心中自然有德;道德低下的人将道德诫律挂在嘴上,因为他内心无德。
2、品德高尚的人以无为的境界而不刻意追求什么;道德低下的人追求道德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3、大仁爱之人表现的仁爱不是为了得到某种目的;大正义的人追求正义往往为了实现某种目的。
4、大礼法之人注重的礼法如果得不到对方的相应,则恨不得抓住胳臂使人强从。
5、所以丧失大道才提倡品德;丧失品德才提倡仁爱;丧失仁爱才提倡正义;丧失正义才提倡礼法。
6、所谓礼法,不过表明了忠信的浅薄缺乏,其实是祸乱的端倪了。
7、有先见之明的人,知道社会上一旦礼法繁多,那么愚昧也就随之而至。
8、所以大丈夫宁可立身丰满的大道,不愿寄于浅薄的礼法;宁可执守大道的朴实,不愿寄于世俗的虚华。
9、据此而取舍。
第39章 以贱为本
---------------
原文:
1、昔之得一者:
2、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3、其致之也:
4、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5、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6、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7、此其以贱为本邪。
8、非乎?故致誉无誉。
9、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简译:
1、昔日获得阴阳未判一气混元者:
2、天可以清澈,地可以宁静,元神可以有灵性,川谷可以盈满,万物可以生生不息地繁衍,王侯可以使天下归正。
3、推而言之:
4、天没有清澈必将崩裂;地没有安宁必将动乱;元神没有灵性必将休亡;川谷没有盈满必将枯竭;万物不能生息必将绝灭;王侯不能使天下归正必遭颠覆。
5、贵是以贱为本体的,高是以低为基础的。
6、所以王侯都自称“孤”、“寡”、“不谷” 。
7、以此来表明他以贱为本的态度啊。
8、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需赞誉。
9、因此不要追求晶莹如美玉,坚硬如顽石。
摄影:恒父 简译:万彩轩
文章评论
BHC[em]e257935[/em]
[em]e10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