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四)
个人日记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道德经》
第62章 坐进此道 第63章 抱怨以德 第67章 我有三宝 第68章 不争之德 第69章 用兵有言 第70章 被褐怀玉 第71章 圣人不病 第72章 民不畏威 第73章 天网恢恢 第74章 民不畏死 第75章 贤于贵生 第76章 柔弱处上 第77章 不欲见贤 第78章 正言若反 第79章 常与善人 第80章 小邦寡民 第81章 圣人之道 摄影:恒父 简译:万彩轩 http://user.qzone.qq.com/563142966/blog/1303623626释道(一) http://user.qzone.qq.com/563142966/blog/1303997319释道(二) http://user.qzone.qq.com/563142966/blog/1305267555释道(三)
第61章 各得其所
---------------
原文:
1、大国者若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2、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3、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4、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5、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6、大国不过欲兼蓄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7、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简译:
1、大国如果谦卑处下似江海,就能成为天下文化的汇归之处,就会成为天下依赖的母亲。
2、母性恒以柔静征服雄性,在于她以静为下的自性。
3、所以大国若对小国谦卑处下,便能赢得小国的信赖。
4、小国若对大国谦卑处下,便能获得大国的保护。
5、所以或者因谦卑处下而赢得信赖,或者因谦卑处下而获得保护。
6、大国希望有小国的加盟而强大,小国希望借大国的力量而生存。
7、若想让两者都得到自己所希望的目的,大国的谦卑尤其重要。
---------------
原文:
1、道者,万物之奥。
2、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3、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4、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5、故立天子,置三公。
6、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7、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有求以得,有罪以免邪?
8、故为天下贵。
简译:
1、将道作为信仰者,认为万物之奥妙皆在道中。
2、善良的人把道看作生命中的至宝,不善良的人也把道当作自己的保障。
3、美好的言词固然可以博取尊荣,美好的行为固然可以赢得敬重。
4、然而人心不善的一面,怎能被剔除弃绝呢?
5、因此就创立了一个道的化身“天子”,又为“天子”设置了三公。
6、世人虽然有宝玉以及先进的马车,但他不如有信仰的人活的快乐。
7、古时候重视道的信仰是为何呢?不是相信“有求必应”,“有罪也可以免除”吗?
8、所以才将道作为天下最珍贵的信仰。
---------------
原文:
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大小多少,抱怨以德。
3、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5、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7、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简译:
1、以无为成就所为,以无事铸就事业,以恬淡实现兴趣。
2、无论大事小事还是多得少得,都要用以德抱怨的心态。
3、图谋难题于知其薄弱,成就大事于细致入微。
4、天下难事, 必从容易处入手;天下大事,必从细微处入手。
5、所以圣人 始终不认为在做大事,所以才能成就其大业。
6、轻易承诺必然少有信誉,易事累积必然难事成堆。
7、因此圣人警惕难事出现,所以最终没有难成之事。
---------------
原文:
1、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2、夫唯大,故似不肖。
3、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5、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6、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7、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8、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9、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简译:
1、世人都传说我们得道之人神通广大,对这种传说不肖一顾。
2、心中惟有大道的人,才能不肖于似是而非的传说。
3、倘若在乎久了,说明其也是微不足道的凡夫俗子。
4、我们有三件宝抱持而得以保全自己:第一件是慈爱,第二件是俭朴,第三件是不敢接受无中生有的赞誉。
5、有慈爱之心才能激发勇气;有俭朴行为才能产生广德;
6、有不敢接受无中生有的境界,才能成为民众真正器重的道长。
7、当今世人舍弃慈爱去空谈勇气,舍弃俭朴去空谈广德,舍弃谦虚的美德去接受无中生有的赞许,这是没有出路的。
8、夫有慈爱之心,战魔则必胜,守身则固本。
9、天将救护之人,必以慈爱卫护。
---------------
原文:
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2、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简译:
1、以善为念的领导者不须高大威武;以善为念的作战者不会轻易动怒;以善为念的胜敌者不必与敌交锋;以善为念的用人者态度平和谦下。
2、这就是所谓的不争之美德,这就是所谓的用人之智慧,这就是所谓的顺配于天道,它是自古以来最高的境界。
---------------
原文:
1、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2、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
3、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4、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简译:
1、用兵打仗有这样的说法:我不敢成为主动进攻的一方,而宁可成为被迫反击的一方;不敢向对方的阵地推进一寸,而宁可将自己的阵地让出一尺。
2、这是所谓的行动无踪迹,要进击却不显露臂膀,要杀敌却不显露兵器,要制服对方却不让他们发现敌人在哪里。
3、灾祸的到来莫过于轻视敌人,轻视敌人几乎丧失我宝贵的生命。
4、所以两军对峙实力相当时,悲伤哀恸的一方必胜无疑。
----------------
原文:
1、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2、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言有宗,事有君。
4、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5、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6、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简译:
1、我说的很简单明了,很容易身体力行。
2、而天下却不能明白,不能去身体力行。
3、言自有他的源头,事自有他的主人。
4、当下的人唯有无知,所以不明白我们的感知。
5、知道我们的人非常少,因此我们难得可贵。
6、所以圣人,外表淳朴而内心如玉。
----------------
原文:
1、知不知,上。
2、不知知,病。
3、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简译:
1、知道自己的盲点在哪里,最好。
2、不知自己的盲点在哪里,缺点。
3、正因为把盲点当作缺点,才可以说他没有缺点。
4、圣人没有缺点,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盲点在哪里,所以他没有缺点。
----------------
原文:
1、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2、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3、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4、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5、故去彼取此。
简译:
1、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胁,那么统治者的危机就会来临。
2、不要侵害人民生存的空间,不要搅乱人民正常的生活。
3、惟有不引发人民厌恶,人民自然不会厌恶你。
4、因此圣人,自知自明却不自以为高瞻远瞩,自爱自尊却不自以为贵人一等。
5、所以去除自见、自贵而取自知、自爱。
----------------
原文:
1、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2、此两者,或利或害。
3、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4、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简译:
1、勇于违反天道则会招来杀身之祸,勇于顺从自然则会活的潇洒自如。
2、这两种不同的勇敢,一个有利一个有害。
3、上天不会放过所有的罪恶,谁能知道其中的缘故?就是圣人也很难了解。
4、天道的规律,在不争中以善取胜,在不言中以善回应,在冥冥中不召自来,在悠然中以善谋划。
5、天网浩瀚飘渺,稀疏但却没有什么可以漏网逃脱。
----------------
原文:
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3、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斩。
4、夫代大匠斩者,稀有不伤其手矣。
简译:
1、人民不怕死,怎么还能以死亡来恐吓他们呢?
2、若使人民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应该对那些为非作歹者,我把他们抓起来按照刑律杀头,看谁还敢?
3、按正常程序应该由司杀者执行死刑,如果任何人都能代替司杀者执行死刑,这就好比外行人代替大木匠砍削木材。
4、外行人代替大木匠砍削木材,则是很少有人不把自己的双手弄伤的。
----------------
原文:
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2、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3、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4、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简译:
1、民众所以饥饿,是因为统治者的税赋过多,因此才饥饿。
2、民众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者的妄为,因此才难以治理。
3、民众所以轻死而挺而走险,是因为统治者的生活奢侈使得贫富悬殊,因此民众才轻死而挺而走险。
4、所以唯有不执着于今生享乐的人,才比那些过份看重今生享乐的人更贤明。
----------------
原文:
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2、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3、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4、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
5、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简译:
1、人在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就会僵硬。
2、草木在活着的时候也都是柔弱脆嫩的,死了就干硬枯萎。
3、因此坚强是属于死亡一类,柔弱是属于活着一类。
4、所以自视兵强而发动战争则不可能赢得胜利,树木强硬则必然因为枯萎而被折断。
5、强大的处于下降趋势,柔弱的处于上升趋势。
----------------
原文:
1、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2、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3、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4、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5、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简译:
1、天道的自然的法则,不像怕断弦的满弓吗?顶极的自然会抑制它,弱势的自然会保举它;多余者必遭损伤,不足者必得补充。
2、天道的自然之规律,损伤多余者而补充不足者。
3、人为之道则不然,损伤不足的以奉献给有余的。
4、谁能把多余的奉献给天下?只有得道的人。
5、所以圣人,顺应自然而不恃才傲物,功成名就也不愿意养尊处优,他不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圣贤。
----------------
原文:
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2、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4、正言若反。
简译:
1、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而攻坚克强的能力,却没有能胜过水的,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改变它。
2、这个弱胜强、柔胜刚道理,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却没有能实行的。
3、所以圣人说:那为国受辱的,就是社稷之主;那为国受难的,就是天下之王。
4、忠言逆耳。
----------------
原文:
1、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2、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3、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4、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简译:
1、和解大的仇怨必留余怨难消,怎么可能达到善终?
2、因此圣人虽然执有有利的契约,但不会因此强迫人偿还。
3、所以有德之人只会用契约来明确责任,无德之人却利用契约来彻底击倒对方。
4、上天之道无亲无疏,却永远赐福与善人。
----------------
原文:
1、小邦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3、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简译:
1、当人类进入小邦寡民式的理想社会,便不会再有百十号人共享一个器皿的现象,人民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用舍近求远,家家虽然有舟有车但大多都是摆设,虽然能看见盔甲兵器却无陈列之处,人民从结绳的启示中获得更高智慧。
2、品尝着甘甜的佳肴,欣赏着美丽的服装,享受于安居的生活,陶醉于快乐的民俗。
3、邻里之间相互观望,鸡犬之声相互闻听,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原文: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3、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5、天之道,利而不害。
6、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
1、可信的言语不华美,华美的言语不可信。
2、良善的动机不诡辩,诡辩的动机不良善。
3、智者的爱好不广博,广博的爱好不专业。
4、圣人不为自己积攒财富,既然一切为了他人,自己就愈发拥有;既然一切给予他人,自己就愈发丰富。
5、上天之道,利天下而永无妨害。
6、圣人之道,为天下而永不贪争。
文章评论
奋发的耕耘者
[url=http://b5.photo.store.qq.com/psu?/9cdaa78a-4f43-4e96-be49-26532cc29332/1uAoElBC0GjJmtAq.e64Nd5wCkuQgk6C5PK5yikDLHA!/b/YY9hEwN1mAAAYjDQDgO4mAAA][img,500,150]http://b5.photo.store.qq.com/psu?/9cdaa78a-4f43-4e96-be49-26532cc29332/1uAoElBC0GjJmtAq.e64Nd5wCkuQgk6C5PK5yikDLHA!/b/YY9hEwN1mAAAYjDQDgO4mAAA&ek=1&kp=1&pt=0&su=033845281&sce=0-12-12&rf=2-9[/img][/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