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白天的大忙人啊!快看【阿弥陀佛睡修法】!
个人日记
祈竹仁波切:我们常常说人身难得及生死无常,故此必须善用时间好好修行,这个法门正好把睡眠时间也用上了,令行者每天多了八个小时之修持功夫。
阿弥陀佛睡修法——蒋扬钦则旺波 著
阿弥陀佛睡修法
蒋扬钦则旺波 著
丹增活佛 译
蒋扬钦则旺波在《极需法行·珍宝鬘》中写道:若欲修习《普贤行愿品》之意旨,大成就者则达热的阿弥陀佛睡修窍诀法,则应(先诵)皈依发心,(接着生起所依):
住地观为极乐刹,圆满结构之中央,
自身化为观世音,前方莲花月垫上,
无量光佛红色身,等持印托甘露钵,
双足金刚跏趺坐,绫罗绸缎珠宝饰,
周围根本传承师,诸佛菩萨众环绕,
犹如真实而安住。
蒋扬钦则旺波 著
丹增活佛 译
蒋扬钦则旺波在《极需法行·珍宝鬘》中写道:若欲修习《普贤行愿品》之意旨,大成就者则达热的阿弥陀佛睡修窍诀法,则应(先诵)皈依发心,(接着生起所依):
住地观为极乐刹,圆满结构之中央,
自身化为观世音,前方莲花月垫上,
无量光佛红色身,等持印托甘露钵,
双足金刚跏趺坐,绫罗绸缎珠宝饰,
周围根本传承师,诸佛菩萨众环绕,
犹如真实而安住。
(然后):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圆满正等觉怙主无量光佛!
祈请净除我之一切罪障,往生极乐世界,获得菩提授记!
祈祷三遍,由是生起 “已清净一切罪障”的定解,抛舍对身体、受用、亲人的贪恋,对死后去往净土生起强烈的希求和意愿,引生不惧死亡的定见。
(收座时)完整念诵《普贤行愿品》全文,若不能,也可念诵“彼佛众会咸清净”①等偈句发愿。之后,在不离观想极乐刹土的意境中安然入睡。
依此不间断修习的功德是:
不生疾病与魔障,死亡之时无痛苦,
中阴为佛所摄受,来世定可获解脱!
-----------
①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修阿弥陀佛法后,完成我们想诵的数目后,我们要强烈地想着自己现已处于弥陀的加持庇护之下。在日修仪轨中,此时应观弥陀的眷属由外向内,一尊一尊地化爲光明融摄,最后全融入了主尊弥陀身中,最后弥陀也化爲光明融入自己身体;但在作睡修时,我们并不这样观想,而观功德田诸衆由外向内一尊一尊地融摄,最后全融入了主尊弥陀身中,然后弥陀降下在自己睡床上、头将朝向的一方安坐着。
在好好地回向后,我们仍然保持床头有本尊坐着的观想,然后起立恭敬地在床上向床头的弥陀顶礼三拜,再以吉祥狮子卧的姿势躺下。这个睡姿,是佛陀入灭时之姿势。它本身与体内气脉有密切关连,所以对修行很有利益。在某些寺院中,我们会见到有些佛像是这个姿势的,而人们会称他爲「睡佛」,其实这是一种十分不对的称呼。「佛」的意思是「觉醒者」,「睡佛」便就是「睡着了的觉醒者」之意,这是一种有矛盾的称呼!这种姿势的佛像,事实上是纪念佛陀最终入灭时的姿势。在西藏,由于人们认爲佛陀入灭是很悲哀的一回事,所以寺中少见这造型的佛像,唯独是在描绘佛陀一生中的十二件大事之佛画中才会见到。有许多修行人,也是以这种有利的睡姿入灭的。 在一九五七年,家师萨巴仁宝哲二世便是以这卧姿,入定五天后才圆寂的。这卧姿并非临终时才用上,平时睡眠时若能采此姿势,亦有十分大的好处。
我们躺下后,头部是向着西方的。如果睡床并非朝西而摆设,我们自己在心中想着是在朝西而卧便可以了。在观想中,我们想着自己的头靠在弥陀的脚上,在他如慈父般的守护下,我们专注保持此观想,放下一切烦恼、杂念及妄想,直至安然入睡。如果我们在睡眠时段中乍醒,便要马上检查自己的观想是否已忘失、卧姿是否已改变,如果是的话,我们又重新生起本尊在床头之观想,再调整睡姿再次入睡。
在开始修习时,我们会发现在乍醒时身姿已变动及观想已忘失,这是十分正常的。我们初时只需要求自己以吉祥卧之姿入睡便可;在睡中乍醒时,再度调整便可以了。在初时,我们亦未能在整段睡眠时间中保持观想,但随着熟习,慢慢便能做得到,不必心急,只要多练习,最后便能做到整夜睡姿不变,而观想亦不失去。
在睡醒时,我们心想自己是被如慈父般彻夜守护着我们的弥陀唤醒,或想是被弥陀名号之声唤醒亦可。如果昨夜睡前带下来之观想未失,我们便在床上起立,恭敬顶礼床头之弥陀三拜,观想他缩小化爲一点红光融入自己的眉心,进入了自己的身体,令自己得到了他的加持,然后便如常地梳洗、更衣、上班等。如果醒后发现早已失了观想,只需重新生起床前弥陀之观,顶礼三拜,再观他缩小化爲一点红光融入自己眉心中。
全球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都知道阿弥陀佛!
也有近十分之一的人都在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
而在世界的东方,阿弥陀佛的名号在世界上已经传诵了两千五百多年!
但,阿弥陀佛到底是谁?
他到底发出何等的誓愿让亿亿万万众如此归心和尊崇?
他所摄受的极乐世界到底有什么好值得大家如此向往和推崇?
作为理想中的佛国净土,那释迦牟尼如来又是如何向世人宣示的?
那释迦牟尼如来又为什么要建议世人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又将如何去修行才能够顺利得以往生?
诸如此类的种种疑惑都在期待一个圆满的回答。
香港人生佛教协会、佛门专业传媒《世间》杂志社和积庆寺等三家单位的高僧大德在长达五年多时间的努力中,将浩如烟海的大藏经中关于净土法门按照相应次第整理出来,并采用白话文和老少咸宜的《阿弥陀佛的故事》动画片形式全面展现给世人。文字话语通俗易懂,是初学者、修行者乃至于接应入门不可多得的绝佳指引。
阿弥陀佛的故事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