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妙师清凉法语

个人日记

    人的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就看你怎么去改变。任何人的心理,都有一根善良的琴弦,这根琴弦只有爱心能拨动它,想要人善良就拨动你的爱!真妙

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是菩提心的种子,是我们在世俗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源泉。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恒常的。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真妙


一颗纯净的心需要另一颗纯净的心的相互映照,一颗黑暗的心更需要一颗纯净的心的照耀与沐浴。由黑暗而光明,由痛苦而幸福,这是一种漫长的灵魂洗礼。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为了成为阳光,我祈祷于世上。 真妙

同行是福。雨中有伞,就不应该只护了自己的身,却淋湿了旁人的心;头顶有伞,就不应该让人与人远离,而应让心与心凝聚。风雨中,伞是开在人们心上的花朵,鲜艳了自己,芬芳着别人;陌路中,伞是人类的同心圆,圆满着自己,包容着别人!


生路上,相识自是有缘,相知更是有情,相惜则是有心。无论人生路的长与短,也只能走一次。曾几何时,哭过,苦过也乐过,既然人有悲欢离合,又何苦事事求全?倒不如随缘放下,忘却以往,活在当下,生固非可喜,死亦不可悲。


让个性伴你,站着该是一座山,倒下便是路基;完整时给人启示,粉碎时使人警醒......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你不用注视人们的眸光便可知道,你在阳光下用身影发表宣言:你就是一道风景! 真妙


虽然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寻找光明。走过去,前面就是个晴朗的天!做一个快乐的人吧,给自己一个美丽的心情、快乐的理由,用你的快乐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今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挫折,都要对自己说:快乐一点儿啊,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


能够和光同尘,又同时能够独立的人并必多。世俗的眼光会以压倒性的力量使你屈服,迫使你和其他人一样变得平庸,于是向现实屈服就变成了你的习惯。 世界靠精神和道德的引导走向辉煌,否则就离毁灭不远;人类靠内心的善良和纯真走向天堂,否则就离地狱不远。我们只有在繁杂匆忙的现实生活中,永远保留一点对崇高理想、幸福生活的向往,才能一直保有心中那座披着霞光绕着云雾的雪山。 当我们忙得连一点修行的时间都没有时,我们的一切就变得很危险了。真妙


当我们最大限度地投入我们的智慧和热情,让我们的身体和灵魂都像果实饱满的庄稼;当我们积极地面对人生种种不测,执着于信仰;我们又何尝要担忧岁月的转瞬即逝,又何尝不可能骄傲地说:我梦想过!努力过!坚持过!珍惜生命,快乐奉献,死儿无憾!


佛法的神奇,不是因它能降伏我们看不到的,是它能降伏我们能看到且降伏不了的心魔。修行目的也不是让你改变别人,而是不断改变自己来影响他人。心的不断体悟影响着你看这个世界的眼光,而不是因为这个世界来提升你的感悟。外境或许是共业,但心境肯定是各业,因此不要因为别人的德行放下自己的修行。善思、行之……………………



人都说:缘分天定。很多的偶然,每次的巧合,不经意的邂逅,感觉到冥冥当中确实有一股力量存在。不要说自己不懂缘分。缘分抓不住的,抓,已经有了一份刻意,缘分只能用心去体会、感悟。记住:缘分是一种自然,不是刻意。缘分无需等待。苦苦等待,那是刻意,到时即使缘分擦肩而过,你也感觉不到。放弃等待,用心体会,缘分已经来到你身边了。你信缘吗?你惜缘吗?真妙


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已经让我们习惯不去相信任何人和事。为了不受伤害,我们拒绝帮助别人,也拒绝别人的帮助。却忽略了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情感之一,那就是信任。有时候,给别人一点信任,得到的也许远非一句简单的感谢。信任一个人,就好像说你突然发现了一个好人,而他反过来觉得你更好。真妙


人生短暂,与浩瀚的历史长河相比,世间一切恩恩怨怨,功名利禄皆为短暂的一瞬,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得意与失意,在人的一生中只是短短一瞬。行看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从自己做起吧!改变内在的心态,任何一件小事都以快乐的心态去对待,必会事事快乐。真妙

祝福永远是美好的。我觉得别人永远需要我的祝福,给别人一份祝福,便等于给别人一个希望。生活是离不开祝福的。我愿把无尽祝福献给你,和所有需要祝福的人。同时我也需要你们的祝福。只要天在、地在、人在,祝福便永在!真妙


我的智慧不够,修证不够,禅定不深,学识不足,涵养不够。正因为我知道自己的缺点很多,所以我经常生起惭愧心。通常我不敢站在上首,走在人前,不敢浪费财物,不敢和人比高低、论长短。虽然我仍有嫉妒心及不平衡的心,但每当我发现自己的愚痴时,会立刻用佛法的智慧,回到谦逊的原点。


念佛应当念六字,也可以先念六字,念到一半或将结束时念四字,倘若始终不念"南无",只念四字,就是轻慢了,实在不应该。"南无"二字是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的意思。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


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是行色匆匆的过客。同一时间在同一条街上相遇,同一时刻往同一方向前行,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岁月无常,我们每个人都难免遭遇风侵雨蚀。走在天穹下,风会吹,云会变,路会弯,桥会断,一个人的一生要面对多少难测的艰险?难道,这还不能让你消除心中的戒备接纳眼前陌生的笑脸?难道,这还不能让空手无助的你搁下所谓的自尊走进身边可以避险的驿站?真妙


在人生最旺盛的时期,就应该以自己的光芒照亮前程,普照天地,别待到变成萤火之光时才去与日月争辉。把自己亮出来吧,只有这样,你才觉得不枉此生;把自己亮出来吧,只有这样,你才觉得自己是一块宝石;把自己亮出来吧,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在人生的天幕上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真妙

花落才有花开,有散才会有聚。若没了那份无奈,又怎会懂得珍惜。拥有过的,永远不会失去,没有得到的亦无需苦苦追求,是你的,迟早都是你的,不是你的,永远都不会属于你。于是让我们所有的日子都过得轻松吧!让我们所有的负重都变得甜蜜吧!于是不必为失去的而遗憾,不必留恋昨天,只在乎曾经拥有,拥有了,才会更美丽!

不要去看远处模糊的东西,而要动手做眼前清楚的事情。因为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不要给自己戴上望远镜,不要给自己制定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最主要的是欣赏自己眼前的每一点进步,享受每一天的阳光。生命只在今天,不要为明天忧虑。真妙


世上没有人能随心所欲,人生处处有烦恼,躲不开也甩不掉,微笑着接受吧。学会忘记吧,抖落身上的尘土,做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佛说:"放下是福。"只要放得下,就不会戚戚于贫贱,戚戚于富贵,从而安享心灵的平静于幸福,从而发现快乐其实那么简单。真妙


我回首自己走过的路,好多时候妄自尊大,结果是贻笑大方;好多时候虚怀旷达,往往备受赞誉。那么我何不扶正自己高傲的头颅,平视人群,仰视高山,因为我的确是一个极平常的普通人。不过我相信,只有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普通时,才有走向伟大的可能。感恩我的师父!师父掌灯,我们走路。真妙

要不动声色、静静观察、不受干扰、不受束缚,凡事淡然处之、不激动、不计较、幽默、不为所动,像水一样纯,像风一样轻。这是何等高明的境界!只有超越聪明的人可以办到,那么,愚笨有时候是聪明,聪明反而可能是愚笨,拿捏之间,全凭自己的智慧。真妙

贝多芬豪迈地宣称:"我的王国在天空!"当黄昏来临,我满怀着惊奇感,注视着天空,坠入沉思。仰望就是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在人世中行走。仰望吧,仰望高高在上的一切光辉!真的,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座巍峨的雕像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内心涌起!真妙

分享,有时是实质性的事物,但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一起分享花开日落的美丽,分享成功的喜悦,分享不经意间的感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关怀与爱护...分享的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不懂得把握,我们就留不住那份美丽与感动,享受不到那种与人同甘共苦的幸福。真妙

金光朗耀威德身,乾达妙音难比语。
亿日光洁清明心,导引眾生釋迦尊。
恭逢佛历二五五七年四月初八日岁次癸巳年五月十七日釋迦佛佛誕良辰在此祈愿大家…六时吉祥、增福增慧、如意安康、心想事成、所求如愿…
四月初八佛誕日又称浴佛节,浴佛的意义是籍由外在的浴佛来洗涤我们内在的尘垢…
浴佛有十种功德,何者为十?即:
一、现受富乐,二、无病延年,
三、愿求顺遂,四、无不遂意,
五、具得解脱,六、悉皆安隐,
七、长辞八难,八、总出苦缘,
九、不受女身,十、速成正觉。

世界越浮躁,我们的内心越应该淡定。因为内心的宁静可抵御外界的干扰。浮躁,会使人性失去根基,使清澈纯洁的心灵受到污染,最终导致精神的贫困。只有淡定,才能于浮躁的社会里坚守自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保持内心的从容与优雅,让心灵回归清纯。世界的浮躁会改变我们,我们的淡定能拯救自己。真妙

人生,最大的遗憾是站不到远处去审视自己,最大的困难是无法战胜自己。成就往往喜欢眷顾那些虚怀若谷,并能时常审视自己的人。审视自己,就是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角度,打量自己,校正自己,反思自己,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才能在生活、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所以请时常审视自己,调整心态,努力做好当下!真妙于吉林慈航寺

一人问禅师:「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禅师答道:今天」为什么?「因为今天是我们拥有的惟一财富。昨天不论多么值得回忆怀念,它都像沉船一样沉入海底了」明天不论多么辉煌,它都还没有到来;「而今天不论多么平常、多么暗淡,它都在我们手里,由我们支配。」珍惜今天,活在当下。

有些人修持正法后,好像变得病痛越来越多,受用越来越稀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也越来越差,这就属于恶业现前。当这些违缘显现时,不应有“我在修持正法,不应该有这样违缘”的心念,而是应更坚信因果的真实不虚:这是往昔所造恶业于今生成熟的显现,如今一个头痛可以替代无量劫三恶道之苦。
——阿松仁波切

抬头与低头、一仰一俯之间,不仅仅是一个姿势,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品质。逆境时抬头是一种勇气和信心;顺境时低头是一种冷静和低调。位卑时抬头是一种骨气,位高时低头是一种谦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做人要有力争上游的勇气,更要有愿意低头的大气。与佛同在!

时时地生活于现在,不将生命的时光浪费在对于过去的骄傲与悔恨,也不将宝贵的生命消磨在对于未来的幻想与忧虑。真妙祝各位早安,平整心态,迎接美好的一天!

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缺点,不要将什么事都看得那么绝对,我们要用宽厚仁慈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出了问题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爱自己容易爱别人难,如果你能做到像容忍自己一样去容忍别人,能设身处地的替对方着想,就很少人会再和你计较了。你的人缘将好到出乎你的想象。因为,将心比心,便是佛心。真妙

卑湿水中生莲花,烦恼泥中起佛法。劝君莫怨人间苦,苦尽甘来乐无涯。


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无念复无涯。时人若问居何处,绿水青山是我家。
 
佛说:佛既是我,我既是佛。每个人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存在才能真正地自由。我们是自己的救世主。其实,寻找失落的"自我的最好办法,便是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感悟自我,超越自我。


设满世间一切众生悉不知恩,菩萨于彼初无嫌恨,不生一念求反报心,但欲灭其无量苦恼。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日月同。何须计较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当怒火欲水正沸腾时,明明知得,又明明犯着,知的是谁?犯的又是谁?此时能猛然转念,邪魔便为真君矣。


万古长空永存,风月每日不同,悟道一切的烦恼世事,正如自性天空偶然飘过的风云和阴晴圆缺的明月,而自性天空永远都是澄明湛蓝的,任凭风儿吹过,云儿飘过,月儿明过,却不留一丝痕迹。

人来谤我我何当?且忍三分也无妨,欲为儿孙榜样计,只从柔顺不从刚。

佛前多劫兴供养,所积广大福德缘;一念嗔心才兴起,尽焚彼福成灰烬。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

一年春尽一年春,野草山花几度新;天晓不因钟鼓动,月明非为夜行人。

世事纷纷如闪电,轮回滚滚似云飞;今日不知明日事,哪有功夫论是非。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忙修瞎练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忙修瞎练也徒然。

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思一思,嗔心起时要思量,熄下怒火最吉祥。

毁誉无凭由他去,荣枯有运莫尤人;能知隐晦心常泰,不恋繁华性自真。

只有善解人意,才能善待他人;只有练就平常心,才能超越常人;只有看空自我,才能拥有一切;只有战胜自己,才能征服别人。真妙

修行,是远离烦恼,不是远离境界;有时候一味逃避境界,其实是为了保护烦恼。真妙

助人就是助己,为别人付出,也是为自己打基础,常怀一颗常助他人的心,你的世界也能变得更温暖。

“人要脸,树要皮。”可你想想如果连健康都不能保障,连生命都受到威胁,那还要面子有何用?

留有余地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是一份情怀。不留余地,好比下棋遇到僵局,即使没有输,也无法再走下去。客家谚语说的好:"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
 
在生活中,我们不被人信任,肯定是做过不守信用的事。正如老子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为人处世之道,大概没有什么比诚笃守信、取信于人更为重要了。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曲折,也不论走出有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因为我们必须有个家,必须回家,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像一个空壳人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游荡。

众生本来是佛,是否就可以不用修行?不行!譬如挖到了金矿,但金矿不是黄金,没什么用,必须加以锻炼销融,去掉杂质,炼成纯金,才有价值。

赵州和尚开示的道理,耐人寻味:每个人只需要顺从本心,自然而然地做自己想做又该做的事就行了。如果不想做或不该做,就不要做好了。如果认为只能对现实屈服,做不想做的事,就自然而然地去做。因为想做不想做的事,那就等于想做的事,何必愤愤不平、满腹抱怨呢?总而言之,只要顺从本心,自然而然,没有多余的想法,心灵自然清静,也就近于佛道了。
 
学佛就是学做人。有的人学佛,是想做一个头上金光闪闪,身坐莲花宝座,走路脚不沾地的神佛。这就离佛越来越远了。学佛其实是要双脚落在地上,做身边该做的事,带着爱心生活,懂得人际关怀,能学到这些,不是活佛,也离佛不远了。

克制自己,才能驾驭自己,成就自己。放纵自己,就会被激情和欲望的魔力牵制,不得自由。莫说成就事业,甚至会走向可悲的境地。一个人只有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坚持做正确的事,才算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人。这是一个人获得无悔人生必备的素质。

积德如积福,这并不是神话;损德即损福,这并不是空话。我们做好事,就是在为自己及子孙增添福泽,即使难做也要做。我们做坏事,等于替自己及子孙招灾惹祸,即使好做也不要做。当一个人具备这种理念时,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善导大师亲自所见到、亲自所听到的,他说:"只要专修念佛的人,十个,十个往生;百个,百个往生。那么杂行修行的人呢?一千个人里边,没有一个往生。"

念佛往生很自然、很简单。天底下第一等容易的事就是念佛往生;第二容易的事就是堕入三恶道。不往生西方,必堕三恶道,没有不堕三恶道的。就算你今生有修行,来生不堕三恶道,来来生一定堕三恶道!所以印光大师才讲: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来世做人比求生西方还困难。

印光大师说:我们念佛的人就好像太子堕地,我们的父亲是阿弥陀佛,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佛的儿子,我们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佛子诞生堕地,超过二乘之上---超过阿罗汉、辟支佛,直接进入菩萨的位子。

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大赦十方众生。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威德,可以让我们免除三界六道的轮回。阿弥陀佛发愿:"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念佛很简单,随着我们每个人的根性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果心比较静定,就静定念佛;如果当下是烦烦恼恼的心,就以烦烦恼恼的心念佛,同样往生!---印光大师

什么是无常?一口气不来,便是无常,用通俗的话说,生命就在呼吸之间,没有呼吸就没有生命;因此,把握生命、活用生命期,如果能够在呼吸停止之前问心无愧、又快乐、有心得、有把握,便不虚此生;千万不要到最后一刻,回首发现一片空白,唯有悔恨,那就虚走一遭了。

西方一路好修行,上无条岭下无坑,去时不用着鞋袜,脚踏莲花步步生。

【丰子恺论人生三个境界】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这样的三层楼,弘一大师就是这样一层一层的走上去的。

我们应该常常想到---在你身边发生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样想的话,心里就会柔和谦虚,待人就会随和亲切。不管是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环境,都不会惊动你的心。心如止水,这代表的是一种超越的心情,不斤斤计较得与失,不耿耿于怀是与非,因为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达观禅师说:"对每一件事,都用慈悲喜舍心,对每个人,都用哀矜悲悯心,一切只往宽恕的、向上的、光明的、堪破的地方去,不往计较的、向下的、阴暗的、痴迷的地方去,你的心就和生命融合了。"

读懂生命的人,会觉得世界很大,世界原本没变,但你的心大了。都市里的名花珍贵典雅,娇艳无比;偏远山区的小草,沐浴阳光,细雨和风,同样自在潇洒。世界不会为了一个人而停止,太阳不会为了一个暗斑而减少能量,人,应该天天快乐、从从容容、健健康康地活

谁有可能在一生的经历中永远处于顺境呢?只要你坚信上天是公平的,当它给予时你一定要想日后怎样回报;当它没有光顾你时,它一定是正向你走来。只有自己不倒下,逆境就一定会走过去,坦途就在前面。

初入世间,年少轻狂的桀骜,目无万物的狂放,不甘于命运而不断奔波,于奔波中,一再沉浮;渐渐进入而立之年,方才于浮尘中寻得一缕功名,浮于水面,豪情壮志满怀,妄图追逐驾于众生之上的傲气;光阴似箭,奔波,追逐一世,无论成败与否,终于历遍百味,如醍醐灌顶般,幡然通透。便放开昔日历尽心血拼创的一切,留与后辈子孙去追逐。心静如禅,于茫茫世间,唯求淡然安然,了脱生死。

佛家说法,跟其它诸家论道一样,都有为难之处:讲得太玄了,普通人说是迷信,不以为然;讲得太实了,普通人说是道德说教,嗤之以鼻。其实不管人们信不信,归根结底佛教是要培养慈悲喜舍心和哀矜悲悯心,生命的归宿、人生的意义、成功的智慧、办事的技巧、交往的方法,全在这里面。如苏格拉底所云:"美德既是智慧。"

幸福快乐的人生,犹如一朵灿烂的鲜花,能散发出人世间最浓郁的芬芳。让我们努力把心开成一朵花,一朵美丽、大方又典雅的花,让我们拥有知足快乐的心,不仅安于贫贱、随遇随喜,而且像阳光般光鲜纯洁,照耀万物、辐射大地,温暖他人。将幸福快乐的感觉毫不吝啬地传导给大家,让人人获得快乐的享受,收获欣慰的喜悦,不正是当下我们所渴盼企望的吗?那就让我们把心盛开成一朵清丽脱俗的生命之花,永不凋谢!

马丁•路德•金说:"可以接受有限的失望,但是一定不要放弃无限的希望。"为了把希望变成现实,亲爱的家人,你坚持了吗?

人生就是从小流到大水的积累,人生就是从涓涓小溪到磅礴飞流的奋斗,其间,需要一种精神,这就是生生不息。当我们以坚强的意志高歌向前,受毁誉、逆境、挫折、悲剧,都无非是一坑一洼,迈过去了,何尝不是趣事!

苦难赋予经历者一种旷远的忧愁。在悬崖边、在绳索上、在坟地里,极端的状态将人推向"为死而在","向死而生"的哲思之中,在经历了对死的深思与考量后,人们就会在厄运面前坦然许多,从容许多。当然,强调苦难意识对人的精神素质的影响,并不是要求人们放弃追求快乐的权利。恰恰相反,唯有正视苦难现实的人,才会格外懂得珍惜幸福!
 
其实人的一生确实要负载很多东西,比如苦难,比如沉重的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谁也不知道自己哪天会面临哪些沉重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扛在肩上风雨兼程的赶路。如果有些东西是我们无法逃避、必须面对的,我们不妨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记得有人和我说过这样的话:上帝把沉重的十字架挂在我的脖子上,那是因为---我驮得动!

"菩萨"一词的含义是"觉悟有情"。这个"情"不是感情,而是大慈大悲的真心。菩萨的精神是:"自未得度,先度他人。"那我们想想,父母对儿女,无论自己怎么吃苦受累,也怕亏待孩子;无论自己怎么知识贫乏,也希望儿女增长学问;无论自己怎么地位卑贱,也希望儿女出人头地,这不就是活菩萨吗?!

做好事最大的价值,不是为此付出的劳动,而是一颗无私帮助别人,不求回报的好心。在这个世界上,大富大贵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人能力有限。但是,只要尽自己所能给别人帮助,比如替陌生人指路,为老人让座,给残疾人施舍几个小钱,这样的事,还是能办到的。另外,我们不要把做好事理解为一种负担,它应该是我们生而为人的一种道义和责任。

佛家首先修的是心,修得一颗慈悲心、喜舍心,修得一颗纯净不染、真如不欺之心。其次修的是行,一言一笑、一语一默,都是功夫;一动一静、一坐一卧,都是境界。老子在<道德经>里讲:"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我们知道,宇宙的精华是生命,生命的精华是人类,人类的精华是智慧,智慧的精华是佛陀!佛说: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之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之大明灯,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

人生与足球赛场一样,充满机遇、挑战、奇迹。临门一脚如果不进,不要悲哀,不要放弃,要尽力去寻找时机再次进攻。永远不要说"没有希望了"。终场前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只管奋力去拼搏吧!自己吹响终场哨是犯规和愚蠢的。人生的终场就让死神去吹吧!

什么是真正的慈善?佛祖讲得很清楚,一是出于至诚之心;二是不求回报;三是不贬低别人。在佛的三大布施原则中,最重要的是至诚之心。你不是因为他有权有势,不是因为他长得漂亮,不是因为他将来可能有出息,不是想炫耀自己,总之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完全是因为一念之善,这样的施予才是真正的慈善,无论你的施予多么微不足道,都是该得善报的。

遇到那些值得敬仰的人,我们用心去欣赏,将他们作为明镜。遇到那些朴素真诚的人,我们用心去交流,将他们作为知己。而对于那些龌龊卑劣的人,我们用眼睛的余光看罢,很镇定地走过,给他们一个背影。这样,我们的生命会因为懂得忽略而轻灵自在,我们的人生因为懂得珍惜而美好幸福!

行善不能求回报,否则不是真行善。有的人天天抱怨:我好人没少做,坏事没多干,为什么好事总轮不到我头上?真是"好人没好报"啊!这种人居然自称好人,真是滑稽!与其说他是好人,不如说他是商人---他做好事都是为了换取好报,跟商人卖东西赚钱又有什么差别?而且他追求的是暴力,想用微小代价换取巨额回报,认真算起来还只能归入奸商一列。
 
佛说,世间的俗事要看开,但不要看透。每个人都要有勇气去面对一些事,这就是拿得起;每个人都要有肚量去容纳一些事,这就是放得下。在得失之间,才能感悟人生的要旨。你拿得起放得下了吗?

在佛眼里,世人因有妄执,无不愚痴。如何治愚,全凭两字:放下。这两字虽然看似简单,实行却不简单,因为世人都觉得自己怪聪明的,并无愚痴,又何必放下?为什么大家都愚,又觉得自己聪明呢?这是同化的力量。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大家处于一个愚痴的环境,已经对愚痴没感觉了。

只有惜缘才能续缘。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人,其实有缘才能相聚,亲人多半是前世的好友,好友多半是前世的亲人,给你带来烦恼的,多半是你前世伤害过的。因此切记:善待身边的亲人,关心身边的朋友,宽恕那些伤害你的人。这就是因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