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常见的皴法

国画技法

 

图片


  山水画发展到现在,其形式多元多样,这种形式也是当今山水画的存在状态,也是必然趋势,可以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技术手法上说,山水画的精髓是山石的皴法,当然这种皴法可以延伸到对水,树木,等物象的刻画,甚至皴法成为判定某种画派的最直接因素。

  皴法与山水画发展同步,唐朝开始皴法多样性已经形成不同流派,经过长时期发展皴法逐渐成熟,毁法的确立从荆浩和董源“有笔有墨”的结合开始。经两宋的多样性到元代皴法的简化,皴法达到了高潮,其中赵孟頫以及“元四家”等都是对皴法做出杰出贡献的画家。

  那么,皴法是从哪里来的呢?石涛说:“笔之于鼓也,开生面也;山之为形万状,则其开面非一端。”意思是说,画家笔下的皴法,是为了表现山峰的面貌;但是山的形状千变万化,所以表现方法就不止一种。这叫做“峰与皴合,皴自峰生。”各种各样的皴法,是画家根据山峰不同的形与质而创造出来的。

  现介绍几种常见的皴法

  披麻皴
图片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是一种最常见的山石皴法,善于表现坡势比较平缓的山石。由参差松软的条形墨线组成,用笔要灵活,皴擦并用,注意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笔线长的称长披麻,笔线短的称短披麻。这种披法常用来表现土质山,或质疏松的岩石。五代江南山水画的开拓者董源就以披麻皴表现江南山水的秀丽景象,如《潇湘图》卷。董源多运短披麻皴,巨然喜用长披麻皴,董、巨所创江南山水画派系即以披麻皴为显著特点之一。元代黄公望所作的《富春山居图》卷,也是以此种皴法塑造圆浑的江南山势。

  米点皴
图片
                                                                                        王原祁《云山图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北宋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所独创,它是用饱含水墨的横点,密集点山,泼墨、破墨、积墨井用,最能表现江南山水间晨初雨后之云雾变幻、烟树迷茫的景象。

  墨块皴
 图片
                                                                                            陆俨少《深山积雪》 

  这是现代山水画家陆俨少所创造。古人也有用大块水墨的,但多以点拓远山或拖出沙岸、浅渚,未曾入皴。陆伊少则以大块水墨作为皴法运用,收到了峰峦厚重,云气蒸腾,水墨淋漓,大气磅酵的艺术效果。这种大块水墨如何运用?陆俨少说:“画大块水墨,饱蘸墨水,必须笔笔铺开,笔根着力,起手处更依附山石或丛树边缘,顺势连续点去,积大点而成块。下笔宜快,如疾风骤雨,合沓而进,顺势屈 曲,不宜僵直,墨痕边缘宜毛,以便装点他物,如山石、林木等,可以少露痕迹,即使不画他物,边缘便是云气,也宜松毛,可得云蒸霞蔚之致。”

  解索皴
图片
                                                                                        王蒙《春山读书图》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是披麻皴的变体。元代的王蒙在董、巨披麻皴的基础上创造了解索皴。将笔势较整齐的披麻皴,改变为灵活、交叉的线条,形似解开的绳索,故名。历史上运用解索皴取得突出成就的山水画家是王蒙。他创作的《惠麓小隐图》等,以解索皴塑造了形势奇幻的山谷峰崖。

  卷云皴
图片
                                                                                 郭熙《窠石平远图》 

  也称“云头皴”。最早形成的皴法之一。笔法像云一样绵软、轻盈、舒展自如。晚唐时已出现相似的笔法,李成总结前辈的方法,又结合所处地区的山川特点,完善了这一画法,并使之进入空前水准,成为该画派的渊源。

  雨点皴
图片
                                                                                  范宽《雪山萧寺图》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或称之为芝麻皴,如雨点小粒,聚点成皴,宛如聚沙成山,后人因其形似而名。用笔似“小斧劈皴”。雨点皴也按山石的阴阳向背加坡,以表示石纹和土壤,或称之为雨淋墙头皴。

  折带皴
图片
                                                                                          倪云林《渔庄秋霁图》 

  又称“侧纵”。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是一种表现方折山石的皴法。元代倪瓒融合各家皴法以写太湖山石创用之。画法是先横拖一长笔,然后以90°的方向偃折而下,用几组这样的笔法重叠堆砌,像带子折叠在一处。多长方形忌雷同,大小相间,须有宾主环抱气脉,浑厚圆润,用笔有力,线条简淡、精审。

  小斧劈皴
图片
                                                                                    李唐的《万壑松风图》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如雨点皴一般,适宜表现山石刚硬的特色。用笔方向侧锋“听”出,落笔时头重尾轻。李唐的《万壑松风图》是小斧劈皴运用的最早且最佳的作品。

  大斧劈皴
图片
                                                                                             南宋 马远《踏歌图》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从小斧劈皴演变成,整个南宋(尤其马远、夏圭)及明代浙派盛行画大斧劈皴。画时将笔侧卧如斧之砍劈,形状是平头尖尾,下笔重而收笔快,最适合表现火成岩的结构。

  荷叶皴
图片
                                                                                 赵孟俯《鹊华秋色图》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用来表现坚硬的石质山峰,经自然剥蚀后,岩石出现深刻的裂纹。当你远望黄山的莲花、莲芯二峰时,可以看到偷叶效在自然界中的情景。画荷叶皴亦以柔美的中锋为主,具有披麻皴与解索皴的特色。

  骷髅皴
图片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在王蒙及文徵明的画中偶见空窍玲珑如骷髅的山石。画骷髅时应画出恶形丑怪为佳,正如古人所揭的石之五德“丑、 漏、绉、透、瘦”,窟髅皴适合表现石灰岩地形或海滨的奇石、太湖石等。

  牛毛皴
图片
                                                                                          王蒙《溪山高逸图》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是披麻皴的变体,一种横向的细曲皴法,用笔柔劲披离,形如牛毛,故名。元代的赵孟頫、王蒙都擅用“牛毛皴”作山水。王蒙《溪山高逸图》以繁密的牛毛皴见胜,干湿相济,秀润中见厚重浑穆。

  乱柴皴
图片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如一堆乱柴,表现山石变化的无穷无尽和重感。用笔可点、线、面结合,中、侧、顺、逆锋并用。墨应有干湿、浓淡之变化,一气呵成为妙。

  其余皴法

  中国画皴法的名目繁多,除了上述十二种皴法以外尚有马牙皴、点子皴、豆瓣皴、直擦皴、鬼面皴、拖泥带水皴等多种。

  点苔

  画山石在皴染之后,经常要经过点苔的程序,否则觉得过于光滑干净,苔点象征山石上的小树或杂草等,后来逐渐趋向写意写趣。北宋以前的山水画多不点苔,南宋画家表现江南潮湿而易生莓苔的山石,逐渐使用点苔,在元明两代点苔最为兴盛,如赵孟頫的“立苔 ”,王蒙的“渴苔”,倪瓒的“横苔”,沈周的“攒苔”及石涛的点苔都有独到之处,此外尚有泥金苔点,色苔点的使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