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了,我们怎么办,

个人日记

  走出了校门,再看一看那红墙绿瓦和郁郁葱葱的园林,对于将来要碰到的社会内心充满了畏惧;毕业了,我是一个合格的学生,走向现实,我会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心中是茫然无措和无所适从。毕业了,再一天到晚抱着书本看会是不识时务的举动。角色的转变,位置的确定,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先找一个马骑着吧,然后有能力再跳槽,活着,忍耐和等待也是一门功课。毕竟我们毕业了,我们已不是学生,除非我们要继续做学生!

  上世纪二十年代,胡适作为校长曾经为大学毕业生开了三个药方,可谓精炼:一曰“问题丹”,二乃“兴趣散”,三是“ 信心汤”。这问题丹的来由,意思是早晚要有一至两个问题在头脑盘旋,引导你上进,不至于堕落,自然会充实而有结果;再说兴趣散的意思,一个人有生计有饭碗,但不一定如愿,这个时候就看你的闲暇功夫决定你的改行程度;后说这信心汤,意志要坚韧,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颗松,一息尚存须努力,不到黄河不死心。

  到了二十一世纪当今时代,官二代富二带或后台背景以及歪门邪道盛行之际 ,老黄牛不行了,豪言壮语没人听了,不划算的事也没人赴汤蹈火了。老胡的三个药方开始遭遇质疑:“我们毕业即意味着失业,也当不了啃老族,各方面压力山大,情绪如何宣泄,实质问题不解决?如何气定神闲地研究问题?职业都没有,何谈业余?寒窗苦读无人问,信心从何而来。若是胡适现在活着,也是哑口无言思量再三。做到最重要,谁听海誓山盟,谁信海枯石烂?

  不过当初老胡也是开出了第四个药方,也算是知识分子的自圆其说,信不信由你!这第四个药方是‘反省贴 ’,即是别人行,你为什么不行?不要迁怒于社会和他人,书本是老师教的,本事是自己学的,不要一味地归咎于外因和外力,我自己在干什么,我干了什么,我能干什么?我的根据地在哪里?我的附加值是什么?我如何拓展自己的能力?总之,只要具备反省精神和不假外力的勇气,这也是核心的价值所在,然后才有挽救自己的可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