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访小香山

个人日记

 

夜访小香山

 

夏日的傍晚,随体育教育家兼书法家的蒋老先生到达张家港南沙镇。老人家指着黄昏中的那座山,对我说:“那就是小香山,我们张家港最有名的山,现在开发的不错。要是白天,你可以去看看。”

远看小香山,并不高大,静静地卧在那里,没有奇崛突兀的山峰,没有雄强暴烈的峭壁,不激不厉,温顺,和美,象极江南成熟的女性,温柔,可人。

香山,听名字便生醉意。香山而又名其小,生想生欲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先生啊,这山,我登定了,就趁着这夜色!”我在心里说。

夜色渐浓,步行三十分钟,到香山脚下。吴苑遗踪牌坊下,千人共舞,那场面,那气势,让我开眼界。然广场上,飞扬的音乐,轻挪的舞步,飘飘的彩裙,柔柔的玉臂,盈盈的笑脸,也没留住我迈向小香山的脚步。

小香山,重墨而染,给我一个黑糊糊的轮廓。

山上有一座亮亮的塔。那塔,好像浮在空中,如托塔天王手里的塔,然比李天王手里的塔亮多了。飘在空中的塔,似乎又像一盏航灯,在茫茫的夜海中,给人以方向。

上山的道口,几只萤火虫在飘,不见人影,密林深处偶尔传来一声姑娘的尖叫。

路,比较的宽,摸着黑,一个劲地往山上去。看不清道边是什么树,感觉它们并不粗壮高大,但茂密是一定的。

进山,你便觉得有一股阴森森的味道,接着是阴凉。尽管是夏天,这通山的道上,却冷气压顶,稍不留神,袭人的寒气会让你打个冷颤。丛林深处,不知名的虫儿在吱吱地叫。突然,呼啦啦,惊鸟扑翅,毛发倒竖。我给自己打气,无凶恶之兽,何惧之有!若香山魂现,或者来个狐仙什么的,说不定也能演绎一段感人的故事呢。

哈哈哈,义无反顾,爬!

香山,原叫伏兽山,相传吴王夫差携美人西施曾登游此山,西施听说山上有一种叫马蹄香的香草,能祛风止痛,遂前往采摘。西施如愿采到了香草,而满山遍野的奇花异草,也因西施的顾盼轻嗅,变得更加繁茂幽香,香山由此得名。

毫无思想准备,长长窄窄的石板路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青石扶栏,石级一级比一级陡,抬头会掉下帽子,畏险者肯定不可攀。原来这小香山,不光温柔也还有强悍的面目呢。这不,她突然拿出个见面礼:脚一伸,轻轻一挡,那些有欲无魄的男男女女,只能在她的裙下旋转了。

陡道上,有明火忽明忽暗,哪位同道大兄于歇脚的瞬间在给自己加油呢。

登山,我的爆发力会发挥到极致。一口气跃上几十级,到了明火的旁边。昏暗中,见一年轻女子手扶栏杆,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我受……不了了,我们下吧。坐在台阶上的男孩没有回音,烟火再一次地放大。

上面下来几个人:“这么陡的山,爬上去就见一个塔,什么东西也没有。”

问下山的人,到山顶还有多少路,答曰:“现在的位子是一半,上面没什么人了,一个人最好别去。”哈哈,一半路,一个人?说我?“……我在小香山呢……”知道我刚才和那个谁说过这句话么?

更何况,山下有人,山上有仙,塔里还有佛,怕什么?!

塔,就在眼前。“风塔”几个大字苍劲有力,难认。塔前塔后,灯火通明,跟山下见到的塔完全不一样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个风铃,都是那么的清晰。古塔八面九级,江南明清楼阁式,飞檐翘角、威严,肃穆,气势非凡。登塔,听八面风声聆四方鸟鸣,览张家港之美貌、江阴大桥之雄姿还有那滚滚的长江水,何等快意!。可惜,这夜晚,塔门紧闭,只好止步于念。憾!香山寺,自古以来就是江南七十二名寺之一,就在不远的处,现在看来,那地方,也不是夜间可以去的了。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风塔    新建于2005年,为明清楼阁式江南古塔,宝塔全身飞檐翘角,金色塔刹,八面九级,塔高49.8米,塔顶高64.8米,山下望去有琼楼玉宇之感,登塔远眺,江南秀色尽收眼底。

 

 

月亮升起来了,不很亮,山上还是朦朦胧胧的。看不清有多少人在夜里游山,时有人声从不同的地方传来。

在山上东转西转的,哪里有人声就往哪跑。不觉来到一个亭子跟前。亭前有一块大石碑,就着月光和手机的光,看到了圣过潭三个大字,乾隆御笔。这便是传说中大禹治水路过歇脚的地方了。禹圣人,口渴无水,拔剑为潭,清流永不枯竭,喝一口,清凉。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圣过潭   相传昔日大禹治水东南,曾取此潭泉解渴,潭大体成园形直径约2米,四周皆由山石围成,仿若一口大井,此潭有泉眼,水甚清澈,常年不涸

 

圣过潭往上,便是梅花堂。 苏东坡晚年失意,定居常州,应友人之邀,多次来梅花堂怡情养性。他于此地种梅写字作画,与友人谈诗论道,把酒品茗,听松吟风。《江阴县志》载:坡仙亲自植梅,种竹和吟咏作画。堂前左上方有一池,谓坡仙洗砚池也。

苏轼一生挚爱梅花,写了好多咏梅诗词,赞梅情操高洁,表里澄澈,以寄己怀。试想那梅花既凌霜傲雪又不负春雨春风,恣意地开放,悠远地飘香,为梅花堂添了多少幽古情思和明媚春色,缓解了东坡翁多少郁闷心情。

洗砚池未得。看介绍得知,“梅花堂紧靠石虎门古战场,一度遭到战火破坏。明末,徐霞客之兄徐应霞,重建梅花堂,并在山上广植梅竹。清风明月之夜,徐霞客兄弟觞咏为乐,共赏良辰美景。”

当年的梅花堂已不复存在,眼前的梅花堂为仿古建筑,几棵梅树,未见竹。 梅花堂,三字横匾,黑底金字悬挂于正门上方,气魄非凡,落款“眉山苏轼”。徐霞客在《题小香山梅花堂诗五首》序言中说:堂颜为坡仙笔。坡仙爱梅花以名堂。大门两边的对联,风化,驳落,字迹模糊,门上有锁,无法登堂,就窗而望,依稀可见堂内摆设,墙上画,估计与苏东坡徐霞客有关吧。向来仰慕苏徐,不禁油然而生敬意,恨不能破门而入,一睹为快。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想当年,乾隆爷,踌躇满志,巡游江南,立香山之巅,仰天长啸,傲视群雄,将霸业将雄心昭示天下,何等威武。

行走山间,时时可闻藏军洞里骁勇将士呐喊之声,爬上烽火墩,烟火会向你解说古战场惨烈之战况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藏军洞 (古代战争中用于了望敌情和屯兵的地方,属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烽火台  又名烽火墩,古称“北有长城南有墩”之说.此台为吴楚战争时,兵圣孙武设计堆土而成,白天放烟,晚上举火,是战争时的通讯联络工具之一。)

 

徐霞客在《游小香山梅花堂序》中赞叹曰:“千年迹冷荒丘,一旦香生群玉,不特花香,境香,梦亦香,可谓不负之山!”江南的山,本来就少,又与大禹孔子苏东坡徐霞客乾隆皇帝……结上缘,不想出名也难。

香山虽小,小得如此精致,可谓极品!

如今的小香山还是小香山,未见半点明星那张狂的味儿。欣赏小香山阅尽沧桑,泰然处世的态度!

悠悠的山风送来《空山鸟语》。绝世的二胡名曲,让我兴奋不已,寻声而往。一中年男子坐在鹿女湖旁的亭子里,手握音乐播放器,独自欣赏着这名曲。哇,在这里听曲,绝了!

“您太有品位了!”我说。他未答话,见我一个人,示意我也坐下,跟他一道欣赏刘天华的绝响。曲终人语:“知道这曲子的来历么?”

“只知道曲子好,来历说不清。”

“这曲子啊,是刘天华花了十年时间创作出来的。五四运动的头一年,他从北平回乡省亲,游香山,闻松涛,听鸟语,激动不已,遂发创作欲望。他改王维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为‘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数易其稿,十年磨一剑,创造性地运用了三弦拉线式手法。曲子由幽眇静穆开始,渐入深山幽谷,描绘了令人神往的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形象之极。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整个曲子,积极进取,生机盎然,乐观向上……。哦,刘氏,我们南沙刘氏三兄弟你知道吗?刘半农,五四时期大诗人,就是创造女旁‘她’字那个诗人:天上飘著些微云, 地上吹著些微风。 !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诗句多好!刘天华刘北茂小兄弟俩都是民乐家。了不得了不得的……”

登上极顶,天,幽深邃远,偶见几点萤火虫似的光。山上,只有塔是清晰的,树,人影,还有山上的风声都是朦胧的。塔影下的小香山,与帐幕中的美人无异:几分妩媚,几分神秘,几分撩人。

脚下一片灯海,满目灯火赛银河星光,错纵有序的点点灯光,分远近,不分高低。道道流动着的光,无始无终,似瀑布流泻,演奏着旺盛的生命的旋律。吴王和西施此刻若在,一定为这生命的奇迹惊叹不已。

围绕山的,是长三角一片片绝好绝好的土地,当年吴越吴相争之处。

强吴为越所灭,后人多归于那吴王好色,苛责有加。其实,生灭之道乃天道。非夫差为君,也无西施,吴国能屹立千秋?

喜把西施跟妲己作比,她们有许多的相似点,可西施的命运比妲己好上万倍,千百年来几乎无人不赞美她,即使吴人也没把西施看成国际间谍,坑夫的祸水而加以鞭挞。妲己呢,没人不诅咒她。同为误国,何有天壤之别?这与她们的情怀、胸襟以及她们对爱的态度否有关呢?

做人亦如做山,除有坚定的理想、意志外,还是平和真实为好吧。

香山,我想听你说。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香山揽胜"石牌楼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慈鹿亭  相传古时江边有一女婴被一母鹿叼回香山哺乳长大,古名鹿女,母鹿的慈心拯救了一个生命,为纪念母鹿的慈心故名慈鹿亭。)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滴血岩    明正德年间,香山大旱,饥民聚众抗租,常州群守李嵩带兵镇压,滥杀无辜,饥民逃上香山,官兵见人就杀,血滴入石中,形成血岩,遗迹至今,古时确有此事。但科学分析这是铁矿石外露氧化所致。)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拾春湖  位于原禹王庙左侧的季子祠下,宋武帝刘裕在此祠中小坐,偶得“三教合一”的真谛:‘心潮逐浪拾春处,三教合一从头始’.禹王庙主持取‘拾春’两字,刻小池石壁之上。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远眺香山聆风塔

 

 

.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仰崇楼  为纪念南宋爱国名臣,探花邱崇而建,邱崇香山北邱家埭人,任过监察御史,刑部尚书,枢密院事,与著名诗人辛弃疾,杨万里为至交)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藕香湖  (又名七星莲池和宝莲池,相传宋代香山大悲殿了凡师太曾在此池中种植七色莲藕每年开花四十九朵,故称七星莲池,佛家称"宝莲池".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棋盘石 相传为八仙中的张果老和吕洞宾下棋对奕之处.此石呈方形,棱角分明,面平如镜,酷似棋盘,是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杰作.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缘来亭  相传此亭是世上未婚男女的结缘之所,正如楹联所写:“真伴侣众里寻百度,好姻缘千年等一回”,如欲一试,定能“心想事成”)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三生石  又名姻缘石,相传是香山脚下一对年轻男女跪谢“八仙”成全姻缘之所在.

 

 

.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南采香径  此径修筑于清乾隆十二年,乾隆帝南巡时驻跸"采香禅院"行宫,所辟的御道之一.全在绿树掩映之中)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北采香径  (相传是春初吴王夫差携西施上香山禹王庙进香时所筑,"江阴县志"称其为:"昔吴王携美人入山采香之径".掩映在绿树从中.

 

 

仙牛背  (相传乃道教始祖老子坐骑青牛所化,此石浮出地面约30公分,呈南北走向,前窄后宽,中间低凹,酷似脊背隆起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 望江亭  在明代前称望海楼,昔日韩世忠沿江布防抗金,曾在此望江兴叹,吟出:“千年番奴窥中原,入寇金兵计已穷”的豪迈诗句)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在香山树从中俯瞰山下香山湖风光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香山南坡下的竹林,小桥,流水这是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
(图片及说明文字由孙钟辰先生提供,谢孙先生!) 

 

文章评论

想自在

登山爽,思路广,行文妙。读老师的文字是一种享受呢。

武乡雅仕

拜读此文,感觉看景不如听景的老话名不虚传!

相望于江湖

黑漆漆的轮廓,阴森森的味道,居然还有女子的尖叫,难为钦羡徐霞客的游客也有同样的一颗心灵。祝机缘巧合在一个不可预知的时间真能得遇狐仙。

一杯清茶

[em]e179[/em] 好文章!读来舒服,如同亲历一般。

亦鸟

夜访小香山,无灯无火,心明则远达,古今通透![em]e179[/em]

亦鸟

遗憾,没了图画。再上传呀!想看看呢。

月魄

跟随丁老师的笔触游览了香山,仔细聆听老师娓娓道来的人与古迹的故事。顿感生命在岁月的长河里,唯有平和真实才能感悟生命的真谛,聆听自然真实的声音。

好人好梦

如果学生时代能有一位博古论今擅长文字的人做老师,那是此生幸事!又或有这样的老师授课因为顽皮而荒废了学习而遗憾!呵呵,欣赏丁老师的文字![em]e160[/em]

依依

丁老师雅兴颇高!在这样的夜晚,一个人独上小香山,深深体会上山的感觉,聆风塔的伟岸雄姿,还有山中古迹的传说,夜里聆听绝世的名曲,这该是有儒雅的气质沉稳的性情才具有这般的品味。文中的语言不失风趣、幽默,体现了丁老师坚定登山的信念,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老师不屈的刚性性格。赞!!

月明星稀

小香山在朦胧的月光里,她的妩媚,她的神秘,她的撩人。。。。。。让人向往![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