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

个人日记

       今天,在网上看了一篇关于“信任”方面的论文,感觉比较贴近现实。出生社会这些年,经历了些人与事,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方面;不论身边的朋友、同学、同事、还是路人,都跳不出来。
     
         ——————“信任”!
       
       我,幸福过,也伤过。

      最近流行一句话:“且行,且珍惜!”

      当失去了那份“信任”,少了一分“真诚”,人就会“犹豫”;人一但“犹豫”,就会存在“变数”!

  :记得上月初,傍晚时候,一个中年人走进我的店里,问我要一元钱坐车,说他的钱包被偷了。从公交站台到我这位置,有50米远,主路上分布得有大约20家店面,当时都处于营业状态,一元钱的事情,走了这远还没解决。所以我告诉他:很抱歉,我今天生意不好,所以帮不了你……。

  真的不知道,到底是钱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或者是社会的磨砺,一次次的受伤,让我们失去了那份最最珍贵的童真!
   
  在社会科学中,
信任被认为是一种依赖关系。值得信任的个人或团体意味着他们寻求实践政策,道德守则,法律和其先前的承诺。相互依赖表示双方之间存在着交换关系,无论交换内容为何,都表示双方至少有某种程度的利害相关,己方利益必须靠对方才能实现。

1、心理学的角度:信任是一种态度,相信某人的行为或周围的秩序
符合自己的愿望。
2、社会学角度:信任是交换与交流的媒介。
3、人际交往本身出发:人际信任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双方对对方能够履行他所被
托付之义务及责任的一种保障感。

通过社会信任模式的历史变迁的研究,认为信任包括三层涵义:
首先,信任作为一种交往态度,是产生于交往过程中并作用于交往行为的;
其次,信任作为一种价值心理,总是基于对自己的安全考虑;
再次,信任作为一种心里和态度,具有着某种感染或扩散的特征。
 
良好的信任关系,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猜疑和对立,减少矛盾的滋生,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