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行:甜沫儿

云行漫笔

 跨出劈柴院,百年的老时光转眼即散;脚步又在熙攘川流的现代坦途上流连。

为了聊慰饥肠,我们来到附近的“春和楼”饭店。点了一份鲅鱼蒸饺、一份三鲜蒸饺、一盘辣炒蛤蜊、两碗甜沫儿。

甜沫儿,是春和楼饭店特色食品之一,和鲅鱼蒸饺并驾齐名、双艳同娇。

有的食物,是万不可顾名思义的。比如,甜沫儿。

甜沫儿,是一种粥名;对于它,我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在不知一种食物前世今生的情况下,我自以为是地望文释义,一厢情愿地认定它是一种甜的粥。

忽略了“特色”,就撇开了历史出处;不顾及史出有名,原本粥源深厚的甜沫儿,因我的孤陋寡闻而轻若鸿毛。

我为我的粗浅心生自责。我决定为甜沫儿补上这空白的一课。

甜沫,原名为“添么”,添加的添、什么的么,意思是为“添加什么”。

“添加什么”的粥,这就有点意思了。让我们顺着“添加什么”这根主线,来追叙一种粥的前世。

清朝年间,山东济南有一家无名的小粥铺,经营一种以小米面为主熬成的粥。因经营生意惨淡,几近关门。面对门可罗雀的粥铺,掌柜急中生智,用粥内添加其它食材的方式以求旧中有新,招揽食客。

开始粥中添加了油炸豆腐丁,食客在西里呼噜的喝粥中咀嚼着喷香的豆腐丁,觉得新奇,品尝后味道不错,满意而归。第二天再品尝时,嗯,粥中又添新内容,除了油炸豆腐丁的清香外,花生豆软烂清淡;新鲜的口味引得顾客一句济南方言脱口而出“添么儿啦”。一碗粥下肚,肠胃舒服暖和,心满意足。

掌柜的抓住食客争奇猎新的喜好,隔三差五地往粥里添加了粉丝、蔬菜等食材;而食客为了满足胃口的喜新不厌旧,一次又一次光顾粥铺,意犹未尽地喝完粥后不失时机地赞叹一声“又添么儿啦”。主顾双方都各得实惠,落个欢天喜地。

就在这不断添加食材的过程中,原本一碗食材单一、口味单调的粥,渐渐地内容丰富、口味多样、色彩繁复起来,食客越来越爱、越喝越喜;久而久之,无名粥演绎成“添么儿”,后来谐音改为了“甜沫儿”。一碗粥,有了自己的“根”,深扎俗世烟火、坊间巷道,随着岁月风雨,走过人间寒暑春秋,温暖着肚肠,也温暖着人心,一直到今。

甜,原为“添”。了解了一碗粥的典故,我并不为自己的孤陋寡闻羞愧难当。每一次的孤陋寡闻都是学习的契机,抓住一次契机,增长些许见识,也是旅途中的意义所在。从这一点来说,我也为自己的大脑里“添么儿”啦。

按说到此为止,一碗粥的渊源典故就清楚明了了;但我还是想再卖弄一点,权且为“甜沫儿”做一个免费的广告宣传。

“春和楼”甜沫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7年。一碗粥里面不仅盛着老百姓的生活无味,在一定程度上也盛着历史的风丝雨片。碗中小世界,几百年风雨变幻,其中该“添加什么”不计其数。一碗粥的滋味,走过生活的酸甜苦辣,绵延至今,仍为后世人品尝,津津乐道。

甜沫儿是深巷里陌寻常百姓的味道,与宴席上的鱼翅爆肚大相径庭。鱼翅爆肚吃多了,伤及脾胃,于身体健康无益;甜沫儿却不同。甜沫儿的主料是小米面,配料有玉米面、时鲜各种蔬菜、花生米、油炸豆腐丁、莹白晶亮的粉丝。小米具有安神和胃补虚功效;玉米益肺宁心,清湿热利肝胆、延缓衰老;花生滋养补气、防止动脉硬化、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最朴素的五谷杂粮,养护着我们最重要的脾胃身体。这淳朴自然的甜沫儿,和这俗世相融,是咸、香中诞生孕育的温暖朴实中的一种“甜”。在注重养生的现代人心里,甜沫儿是不可或缺的餐中美味之一,像田间小花散发着淡然怡人的清香。

一碗甜沫粥,养生新概念。

喝一碗甜沫儿,让我在青岛来一句济南人的 鹦鹉学舌:添么儿啦!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