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作伴人未老
心灵独白
春节前回乡与高中同学小聚,得到时老师所著的山水游记大作《萍踪》,以致于春节前后这段时间不忍放下,读后深有感触。
实在没想到时老师的身体居然这么好、这么有活力。去年四月底朝相与同学们来镇时,我曾问及老师近况,答曰“非常好,经常出去旅游。”当时想,一个年届八十的老人,所谓身体好一般也不过是自身起居正常罢了,即使能够出去旅游,应该也就是随老人团队集体出去,活动活动,颐养天年,就像我们经常在一些旅游景点碰到的那种老人团。老师的这部大作,彻底颠覆了自己的想像和习惯思维,甚至于到现在都有些发懵,实在不敢想,一个年届八十的老人,用了将近十年时间,无人陪伴,独来独往,走遍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的大部份地方,并且连续写出游记《萍踪---浮光掠影走中国》、《我在旅途》、自传写真集《漫漫人生路》三本书,并正在整理、主编《宿州时氏宗谱》。其中仅《萍踪》就28万字。学生在惊叹之外,唯有由衷地感佩与钦敬。
想来自1988年高中毕业起,已近25年没有见过老师。在没有拜读老师的这部大作之前,我对老师的直观印象主要还停留在1986和1987年,那两年您教我们语文。那时的您给我的感觉是善良、温厚,讲课时循循善诱,从未见您发过脾气,课堂上即使遇到一些坏小子有意捣乱,您也宅心仁厚,从不动怒,至多是用一副长者的眼神平静地盯着那些调皮鬼,这样反倒使那些坏小子们不好意思起来。那时我刚从农村初中升到符离镇高中,贫苦家庭背景给我心理造成了巨大压力,一心通过上学改变自己的处境。且那几年(甚至可以说那个时期)在不少青年中流行着一种文学梦,当作家是不少年轻人的梦想。正值青春懵懂的我一心想当作家。而我又比较偏科,数理化都不好。独语文(还有英语)成绩较好,特别是写作文,每一次作文您都给我很高的高分(基本上都是九十多分)。当时意识不到这种高分其实主要是缘于老师的一种鼓励,而我当时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的文章就是高人一等,似乎自己离实现作家梦已经很近。这种高分让我的文学梦一发不可收拾,让我在课内课外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有时您随便布置的一篇作文,我都用着吃奶的力气挖空心思地去写。现在想来,老师的鼓励给了学生多大的动力啊。印象中老师是很有学问的,教学中很投入,讲到精彩之处,时常陶醉其中,尤其是古文,功底非常深厚。有一个场景一直印在我的脑海,就是您在讲《陈涉世家》一文其中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及“燕鹊安知鸿鹄之志哉?”两句时,两眼放光,把原文和译文反复咀嚼,抑扬顿挫,唏嘘感叹,那神态、那气势传递出的正能量给当时出身贫寒而又正在做着梦的学生来说,该是多大的鼓舞啊!
一晃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没想到老师的人生依然精彩,甚至可以说是更加精彩。单就每一个生命个体而言,相比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弱小的。中国社会最近八十年的历史变迁不可避免地会映射到老师的家庭和个人身上。从老师的人生履历来看,您在不同阶段的生命经历正是中国社会近八十年历史的体现。所以会感觉有沉浮,有苦涩,甚至于苦难。但面对同一个社会,不同个体对生命,对痛苦,对苦难的认识是不同的,对各种挫折的承受力是不同的,对幸福与快乐的认识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因而生活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您说,今逢盛世,才让您有条件去旅游,“人到晚年,应该去享受一下吧。”条件当然重要,在学生看来,把旅游当成享受这个认识才是成就您人生精彩的最重要的条件。这个“认识”也可以说是一种心态、一种豪气、一种人生的境界。只有历经人生百态,看惯世事浮尘,对生死,对人生,有着一种超脱的认识和体验的人,才能具有这种人生的境界,只有有了这种境界,才能虽然形单影只而不觉孤单,虽然登高涉水而不觉疲惫,虽然衣食简单而不觉苦累。您说的能够使您旅游愿望得以实现的几个条件,学生认为都是必要的,但同时认为这几个条件又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比如,老师认为身体最重要,但走遍名山大川之后,会让您的心胸更宽广,境界更超然,这样会反过来会使您的身体更强健。境界更超然,身体更强健,会使家庭更幸福,从而更能获得家庭的理解与支持,以至于良性循环。对于一个生理年龄已进入耄耋之年的老人来说,身体、境界、家庭幸福都有了,这是一种多么丰富、多么美丽的人生啊!
至于老师大作所体现的文学价值,学生实在没有资格和底气去评价。但因为学生也爱旅游,也习惯每到一地后,写下点感触、感想,然后放到博客和QQ空间里用来自己回味,供朋友们品评,所以与老师应该算是兴趣相投的同道中人。既然相投,就斗胆冒昧地多说两句了。老师的文章,总体上来说,详略得当,精炼平实。学生一直以为游记体文章是很难写的,因为最容易写成流水帐,千篇一律,没有重点。老师显然是写游记的高手,每一篇都能迅速抓住每一地的特点、特色,有时浓墨重彩,有时一带而过,有时大处落笔,有时细处着眼,人文掌故,历史轶闻,名人佳句,信手拈来,使得文章详尽而不累赘,平实而多趣味。老师驾驭文字的能力实在是挥洒自如,功力之深,学生只能自叹弗如。
不知老师有没有总结过自己能够有如此体格、如此旺盛生命力的秘诀。在学生看来,秘诀主要在于两点,一是上文提到的境界,境界也即眼界,这与学识、经历有关。另一个就是较好地处理了动与静的关系。您看,一方面用了十年时间,历经千辛万苦,游遍山川古迹,这是十足的运动啊,另一方面又伏案写作,沉得下心去,连续出了几十万字的书籍,没有半分的浮躁与焦急。关于长寿的秘诀,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止。老师您是既动得轰轰烈烈,又静得如若处子,动静兼备,所以长寿是自然的。从老师的文字及图片中,学生感到的是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除了丰富的、智慧的人生感悟只有您这个年龄才能独有之外,读不出半点老朽的味道。儒家对人生的追求有所谓的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您都做到了。老师您身上自然散发出的仁者之气无须多言,甚至学生还能够从朝相兄的敦厚中感觉到您的家传。立言您现在也有了,洋洋洒洒的几十万字足以留传后人。要说立功,你的前半生其实早已经桃李满天下,古稀之后的历遍红尘,更是为我等后辈小子树立了人生的榜样。人生精彩如此,夫复何求?
老师的人生本就是一本厚厚的书,面前的这部大作,只不过是老师丰富人生的凝缩版,容学生以后更加细细地品读。望老师在以后的游历和伏案中能够注意劳逸结合,适可而止。来日方长,不可强求。二是希望老师再把镇江当作目的地。从老师文章中知道,您曾来过镇江两次,一次是在南京求学期间,那是几十年之前的事了,还有一次是在2010年,只是短暂路过镇江,到扬州去。这些年来,镇江还是有很大变化的,原来的镇江三山都有新的拓展。近些年开发出来的西津渡反映了镇江古城的历史变迁,还是有特点的。另外还有镇江南山。前几年有个领导提了个口号,叫“想发财到镇江,镇江有金山,有金可挖;想长寿到镇江,镇江有南山,寿比南山。”前一句可能不太靠谱,因为学生到镇江二十多年了,金山去了好多次,始终没挖到金子,没能发财。后一句倒不可不信,因为每天的白天和晚上都会有好多市民到南山去锻炼,以强身健体。知道老师您现在身体很好,但能让您老人家寿比南山是学生的心愿,所以恳请老师能在合适的时候(最好是在仲春季节或春末夏初)到南山一游。那里还有一些南朝时期的历史遗存,著名的《文心雕龙》就是在此地完成。再说,有学生在此,和一个人在一个完全素不相识的地方游历感觉应该是完全不同的。
以上算是对老师大作粗略阅读之后的一些体会和想法,也是写给老师的信。对老师的祝福和希望都已经在字里行间中了,这里就忽略了格式和套语。最后一点请求,请朝相兄代转给老师。这些年来,学生也曾去过一些地方,留下来一些文字。完全是随性而为,与老师大作不同的是,我的完全是一时所感,未作丝毫的学术考证,既肤浅,又偏狭,最多中学生水平,不揣冒昧,发给老师,请老师指教。能有眉批和尾批最好,需要说明一点,现在的我,内心已足够强大,已完全承受得住各种批评,所以请老师不要顾及面子,多给批评和建议才是。
文章评论
夏洛的网
[em]e179[/em]
静听风雨
呵呵,不错!不得不说你有一个好老师,令人叹服。
冰花
厉害啊!今天才真正领略到老同学的文才,真是比我想象中还要高超和强大。[em]e179[/em]
冰花
今天一见真是佩服得紧呀!!
风一样自由
山人真是好厉害啊!
宝吟
怪不得山人有这等好文才,原来你有这样一个好老师啊,真羡慕![em]e179[/em]
雨巷
尊敬老师是一种美德
悟迟
说得好,可惜拜读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