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玫花儿落

个人日记

      冬天的傍晚,夜幕降落的早。下午5点到6点,一会儿工夫,眼前光线就渐渐迷离了。而路上的行人呢,有的刚刚是去,有的才要回来。走了无数的小路,一头连着霓虹高院,一头连着村野乡邻。

    沿途,有站着聊天的,有蹲着吃饭的,有走着唤儿的,有跑着找妈的,老妈妈吵老头子,老头子哄小孙子,一点也没有因为冬天就减少些热闹,一如炎夏,一如往常;这一家院子东山墙曾布满爬墙虎,在夏天,既妖娆又泼辣,每每走过,都会晕绿。那一家院子,院墙则是用砖块茬了茬,院内全是荒草落叶,苍枯的实木门,黑色的铁门栓,不知是上了锁,还是仅仅掩着,且从不见有人进出居住,一副人烟寂寂败落格局,也是在夏天,每每走过,都会惊诧砖块堆砌的墙根,艳艳的刺玫花,妖冶而多情地探出墙外,不知是谁栽,又不知为谁开。一见刺玫就常常会联想到《聊斋》中隔墙探头对书生招手窃笑的女子,如若我是书生,自知不好的下场,也定会如期贪恋她的美色,所以行至此处,必会下意识地挺挺身板,似乎要挺出俊朗挺拔来。

    只是今晚,刺玫花已谢了,门扉仍紧掩,屋内却传出胡琴与男人咿咿呀呀的唱声,悠扬,而意蕴深远,是我最熟悉的家乡戏,河南曲剧。我奶奶喜欢戏,就让我三叔学唱戏,小时候三叔在台上唱,我们不坐在观众席里,偏要爬在戏台前。有一次三叔唱《卷席筒》的小仓娃,被嫂嫂悲悲戚戚地卷进席筒里,也爬在戏台前的妹妹情急之中就拿块土坷垃砸台上的嫂嫂。每年村子里的古刹会请唱戏,奶奶必会自我请缨免费让戏子们在自家吃住,为此,从小我就有了这样的本事,能从唱戏的唱腔中,分出腔口的好坏,听出情意的深浅,辨出是银屏上洋气的美声,咂摸出在骨子里钻来钻去地地道道的家乡音,能猜出戏子的丑俊,是郁是欢,是浅薄还是深沉。

    此时,屋内的男声半分嘶哑,半分明亮,曲子腔婉转低徊,柔肠百转,沧桑凄凉。我想这一定是个落魄的男人,在烟火缭缭的俗乡,晚不掌灯,关门闭户,尽自如哭如诉,泥沙俱下。是唱他年轻时的风光与如今的感悟吧?!既悔恨,又埋怨,似又早知今日定数,倔强着不愿改变。他不愿去锄房前的草,不愿去扫屋内的尘,不愿侍弄院门的篱笆,荒凉着生活的底色,就是为等待少时的良人,回来时走不错家门?还是在祭奠那年、那月的自己,自哀、自怜、自叹!这是多么平凡庸俗的身世呀,俗套的不愿再揣摩下去,厌厌倦倦。

       悠悠胡琴,呀呀苍音,暮色已冥冥,孱孱身体被裹挟其中不能自拔,游弋游弋……那些来着的,往着的,熟悉的,陌生的面孔仿佛如九界之外,恍若隔世。我知道,此时,不是神,不是鬼,他是人。我暗自埋怨自己,至到今日才能拥有如此的觉察,并曾经嘲笑过那些“魂魄附体”之事,现在看来是年少时勇蛮、愚钝的浊气太重,耳目失聪,听不见“靡靡之音”。

    回来后,一直昏昏沉沉,深陷其中,如平时总会有无端情思裹缚不能自已一般,心中、眼前总闪现破败的院落和艳艳的刺玫花,是可惜了她,可惜了她……

 图片







                                                                                                                            绿萝
                                                                                                                               2014.12.14 










 


文章评论

永远微笑

能够从声音听出一个人生命的经历,姑也找个机会让你听听经历了什么

清风一笑

很偶然地,读到这样一篇美文,很浓郁的乡土气息。表示时间,应用"工夫"而非"功夫“,改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