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教育能吓住人不敢造恶,比圣贤教育的力量还大
个人日记
因果教育能吓住人不敢造恶,比圣贤教育的力量还大 |
来源: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2015-07-04 18:01:33 |
摘自净空法师《大经科注》第205集 2015年6月29日讲于香港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二十三页第三行。 【科】辛五、(四八)现证不退愿 这一愿还是为他方世界菩萨大众所发的。 我们看经文: 【经】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换句话说,这些菩萨闻阿弥陀佛的名号,都能够现证不退转,就是阿惟越致菩萨,圆证三不退。如果不能达到这个境界,法藏菩萨就不成佛,不取正觉。法藏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已经十劫了,这就为我们证明,他所发的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了,没有一愿是虚愿,统统兑现了。 下面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解】第四十八“现证不退愿”。愿曰:“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不退转者,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不更退失,略云不退。即梵语之阿鞞跋致(详见前注)。 也翻作阿惟越致。阿惟越致就是三种不退转他都证得了,“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最重要的是“念不退”。 我们接着看下文: 【解】盖以菩萨行愿,难发易退。 为什么?要舍已为人,要舍得干干净净,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服务。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所以,很难发心,很容易退转。 【解】据《仁王经》别教之信位菩萨,名为轻毛菩萨,随风东西。 这引《仁王经》上,别教,天台大师所判的“藏、通、别、圆”,不容易了。别教菩萨,什么地位?十信位。别教十信位的菩萨,这些菩萨们也叫做“轻毛菩萨”,这是用比喻来形容他,为什么?随风东西,意思就是说随着境界变了,他不是不变,他变了。 【解】又南本《涅槃》曰:“无量众生发阿耨菩提心。” 这是别教菩萨,也就是说别教十信菩萨,他发了心了,发菩提心了。 【解】“见少违缘。” “少”是很少。“微”是很轻微。说明外面的缘不是很严重,是小缘,是微缘,他怎么样?动心了。 【解】“于阿耨菩提,即便动转。如水中月,水动即动。” 像这个池塘里面的月亮,水中之月,水要有波动,月亮就跟着动。这就是说,轻毛菩萨禁不起考验,从这个地方,我们要能真正体会到。 发心之后修行在哪里修?一般人都说,我们要找个清净的环境去修,不能说错,也不能说对。特别是现代这个时代,跟过去不一样,过去,我们不要说远,十年、二十年,现在社会的动乱跟十年比,那十年前比现在好多了;跟二十年前比,二十年社会就更好,我们能体会得到。现在的社会,不是十年十年比了,明显的看到问题严重。现在是一年比一年严重,过去要十年十年看到不一样。 想到我们初学佛的时候,六十四年之前,那个时候虽然说社会不好,比现在好太多了,人还讲信用,人还有礼貌;小孩还很听话,悖逆的儿女少,已经有了,少,不多不常见。 现在不行,现在小孩都有他的想法、看法,不顺从父母,不尊重老师,这孩子怎么教?没法子教了。六十年前,这一甲子,我们在年轻的时候,父母对儿女有体罚,有打有骂,小孩不敢反抗;在学校老师有体罚,我们都经历过。我们念小学,不听话的时候打手心、罚跪,我们罚跪罚在教室靠墙边,还不错。我们上面一代李老师,李老师大我三十九岁,告诉我,他们那个时代,罚跪不是跪在平地上,叫你跪在砖头上,多难过!换句话说,我们那个时代跟他那个时代,就轻得多了;他们那个时代重,罚得重,所以它社会安定,还有秩序,人人虽然知道,做坏事还有廉耻的心,还有一点不好意思,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现在社会没有了,没有标准了,不能辨别是非善恶,这还得了!连杀人现在都是平常事情,小孩,不当作一回什么事情,杀人游戏,到这个样子,再十年以后,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子?不敢想像。 现在不是十年,我刚才说了,一年不如一年,明年是什么样子不知道了,问题愈来愈严重,谁能解决?佛菩萨不能解决,孔子、孟子到现在这个社会也不能解决,那到最后演成什么?演成感应,感应就是因果报应,作善降之吉祥,造恶则降之灾祸,这就是讲灾难。 灾难从哪来的?不善的心、不善的行为所感招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劝人,实际上是劝自己,“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四好”。 好的标准在传统教育里面,“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标准;在佛门里面,“三皈”、“五戒”、“十善”、“六和”,标准。都有标准的,与这个标准相违背的,就是不善。 十善反面是十恶:杀生、偷盗、邪淫,身恶,妄语、两舌、绮语、恶口,口恶。贪嗔痴是意恶。如果三业造这种十恶,经上讲五“逆十恶”,将来到哪里去?到地狱,地狱的业因。 反过来它就是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身三善;不妄语,就是不欺骗人,说实话,不两舌,不挑拨是非,不恶口,“恶”说话粗鲁很难听;不绮语,“绮”是花言巧语欺骗别人,这口四善,口是最容易造业的。四条,身三条、意三条、口四条,它最容易犯过失,起心动念,不贪、不嗔、不痴,这是标准,这个标准要是丢掉之后,灾难就现前。 十善造成太平盛世,十恶那社会就动乱了。极乐世界,是人的善心善行四好感应的。 我们今天的社会,伦理、道德全丢了,没人讲了。讲这些东西,甚至于别人还耻笑你,“这是封建时代的落后的思想,你怎么还会想到这些”,他看笑话。欺骗人、杀人、放火,他看到是正常的,还有旁边欣赏、赞叹做得好,今天社会到这种地步。我们要明了,要不然佛白学了、古圣先贤典籍也白念了。 古圣先贤的这些东西,至少是二千五百年,再往上去这三千年,三千年是从伏羲神农,到我们现在,三千年;二千五百年从黄帝算起,汉族的老祖宗,汉族这个族群,黄帝的后裔,黄帝前面是神农、是伏羲,所以我们的家谱,第一句话,伏羲之后,伏羲的后代。姓氏来源这从黄帝,这有了姓了,家谱,家庭历史,一代一代记下来,到我们多少代。 我的家谱记得很清楚,我们这个姓氏,最初的老祖宗,是黄帝的第二个儿子昌意,昌意的后代。昌意后面五代,戎被封在徐这个地方,徐国,这诸侯国,就是现在的徐州。周穆王灭了徐,我们这个族人就用国作姓,这个在古时候,很多姓都是这样来的。从黄帝传到我这一代,一百三十六代,这清清楚楚的。 人不知道家庭历史,他对家怎么会爱?!他爱心怎么生得起来?!世世代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爱家、爱这个族,那就爱国家,“齐家”而后“国治”,道理在此地。人能够爱家,就会孝顺父母,就会想着祖先;人在世间要做个好人,给祖宗,给父母增光,让父母有面子,这叫孝顺。如果是做恶事,恶言恶行,纵然在历史上有名,那不是善人,所以遗臭万年,丢祖宗的人,“你家怎么会出这么个坏人”,怎么对得起父母、怎么对得起祖先?! 古时候的教育,社会上无论是圣贤君子,还是一般贩夫走卒,没有智慧、没有文化、没念过书的人,基本的道德观念都有,他从哪来的?他从日常生活当中学来的,为什么?看别人都遵守,自己自自然然就明白了。小时候,父母做榜样,父母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师,那时候父母年轻,他的父母还在,你看父母是什么样子对待他的父母,孩子天天在看,看熟了,自自然然会孝顺父母,所以父母教孩子是身教,不是言教,他太小了,他听不懂。《弟子规》不是念的、不是讲的,是要把它做出来给孩子看。 小孩一出生,睁开眼睛他就会看、就会听,他就开始学习了,所以父母在他的面前,表现的都是最好的榜样,他就这么学会的。要表演多久?古人所说的三年,一千天。小孩天天看到,自自然然他就变成很守规矩,《弟子规》他也不认识,但是《弟子规》上一百一十三桩事情,他全做到了,而且他能够一生保持住。古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三岁养成的这个习惯,到八十岁都不会改变,不会随风东西,不可能的,根深蒂固。 现在,我们中国这么好的教育,大概在清朝末年西洋文化到中国来了,这个风很大,把中国传统文化吹翻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慢慢起了疑惑了,到民国初年信心失掉了,居然有人提出全盘西化,中国东西不要了。 非常难得,英国有两位学者、德国也有两位学者,他们对中国文化有相当的研究,有认识。认为全世界,二十多种文化当中,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他们赞叹、他们欣赏,他们把这桩事情讲清楚讲明白了,我们看了他的这些资料,对中国文化认真反省,才生起信心。外国没有圣贤君子,也能让我们看到圣贤君子的教育,这些是聪明人,有德行的人,真正有爱心,爱人民的人,爱天地万物的人,他见到了,他来提倡。 我们今天有不少人醒悟过来,受这几位大德的影响,回过头来了。虽回过头来了,信心不足,遇到高名厚利还是会动摇,这什么原因?欲望。 人生在这个时代,都有很强烈的愿望,愿望没有止境,这就说的是贪心,没有止境。认为自己能够贪得的,是自己的本事,自己的聪明智慧比别人强,别人不如我,他不知道那是罪业,那是恶行,在佛法里面是三毒,贪嗔痴,贪嗔痴天天膨胀,天天增长,自己不知不觉,心是贪嗔痴,那行为言语当然十恶具足。十恶具足的人,大乘经里面常常说到,他将来到哪里去?无间地狱。他现在没见到,他不怕,他如果见到了,他不敢了。 有人办道德讲堂效果卓著,七天,能把一个恶人转变为善人,把一个贪官转变为廉洁,这很了不起。我向他请教,你用什么方法把他改变的?他告诉我,因果教育。 因果在哪里?就在眼前,一般人粗心大意没有看到,就在眼前。他有方法一桩一桩把它指出来,你看这个人,什么因、什么果,举出来都是真的例子,都是眼前不远的例子,给他指出几十种,他没有话说了,真的不敢了。 圣贤教育,人学多了,不好意思造恶,为什么?他有羞耻心。因果彻底,因果教育能叫你不敢造恶,为什么?造作恶过几年报应就来了。吓住他了,不敢造恶,比圣贤教育的力量还大。 我们看中国古圣先贤,那个时代社会安定,人民日子过得幸福,靠什么?家庭从小养成道德的概念。师长认真的教学,社会大众从老到少,没有不遵从的、没有不欢喜的、没有不奉行的。这个效果收到了。所以汤恩比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那就是现前、现在,他为我们提供建议),是中国孔孟之学跟大乘佛法”。 孔孟讲的什么?我们把它总归四个字、一句话——仁、义、忠、恕,这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大乘——真诚、慈悲。现在的社会就少了这个东西,如果用这八个字——社会祥和,人人幸福。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现在中国习主席就走这个路子,带得好,国内、国外多少人慢慢恢复信心了,这很难,我们看到欢喜!过去提到这个半信半疑、没有信心,现在对孔孟学说、大乘佛法生起信心,太难得了,这个社会还是有救,不至于毁灭。 下面《涅槃经》里头还有比喻,比喻得很好。 【解】又喻曰,譬如鱼母,多有胎子,成就者鲜。 “鲜”是少。“鱼”我们知道,鱼生的子很多,鱼子,鱼子能不能长成小鱼、长成大鱼?很难。为什么?那小鱼都被大鱼吃掉了,漏网的小鱼才能长大,这个比喻我们都看见了,不难懂。 【解】如庵罗树,花多果少。 这个树是生长在印度,花多果少。花虽然多,有很多花,风一吹,树一摇动,花就落了。 佛在经上用这个做比喻。 【解】众生发心,乃有无量,及其成就,少不足言。 真的,众生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这是大慈悲心。 初出家的都发这样的心,老师带着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甚至于天天念,早晚课里头都念这首偈子,天天发心,念了就忘掉了,只是早晚课诵就念一下,念完就忘掉了。所以说“发心无量,及其成就,少不足言”,太少了,几个有成就的?! 为什么不能成就?随着外面的缘转变了,他禁不起小风小浪,何况是大风大浪!今天的社会不是小风小浪,是大风大浪,这个我们都要细心去观察。所以佛在经上常说,“鱼子庵罗花,菩萨初发心,这三桩事情因中多,及其结果少”。 都是一句话说,禁不起考验。顺境,贪欲增长;逆境,嗔恚增长。他生烦恼,不生菩提。“菩提”是觉,顺境里面觉悟,要保持如如不动,能够随缘不变,通过了,逆缘亦如是。顺逆境界都不能障碍他,他在一切境缘当中他是慢慢向上提升,他不会堕落,不会受障碍,这能成功。 佛法的成功是什么,我们不能不知道。佛陀的教育、终极的目标是教导我们回归自性,就叫成佛,成佛就是回归自性。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是手段,这个手段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保证我们回归常寂光,常寂光就是自性,没有一个漏掉的,个个成就。学佛的同学,在这个上面生起信心,肯定了、承认了,这叫真智慧,这叫真觉悟。为什么?就海贤老和尚说的,成佛是真的,回归常寂光是真的,其他的全是假的,包括极乐世界也是假的。极乐世界有生有灭,弥陀建立极乐世界到现在是十劫,十劫是时间,十劫之前没有。极乐世界无量寿,十劫说明它很年轻,它刚刚成就不久,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早一点过去。在那个地方,你看它有四土:同居士、方便土、实报土、常寂光净,真正保证我们一生圆满成就,跟我们在现前搞六道轮回完全不一样,轮回不能再搞了。 往生不难,我们看到大概是在两个月前,谢总的父亲,一生没念佛,也不相信极乐世界,往生前两个小时,他儿子念佛,儿子相信净土,心里很着急,这父亲要不能往生,随业流转,这多辛苦,最后这个关头劝他,劝他爸爸,“西方有极乐世界你相不相信?”他爸爸点头。不像从前,从前问他,他摇头。“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你相不相信?”点头。他说:“那我现在念阿弥陀佛你跟着我念”。念了一个多小时,真往生了。当然这个与他的儿子做好事、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有关系,儿子把所积的功德回向给爸爸,爸爸临命终时才点头、才接受,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往生了,平常不念佛。这些都是给我们做证明,经上讲的的不错,经上是这么说,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只要你不怀疑,你真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是来度我们的,为我们发的,要这样相信。 这个世界是假的,你看现在一年比一年严重,社会的动乱,地球上的灾变,你们看新闻、看报纸,你天天看到,你要把这个报纸跟十年前的报纸对比一下,你就晓得,十年前报纸上有刊登灾难,很少,不是天天有,再往十年前更少,要这样看法。看到人心在变,不是向善变,它向恶变。向善变好,人天福报;向恶变麻烦,这个世界就变成恶鬼、地狱、畜生。地狱在哪里?在人间。那个人过的是地狱的生活,过的是饿鬼的生活,过的是畜生的生活,这人不像人,你要会看。往后没有看到减缓,愈来愈严重,这就可怕了,这些事情都在眼前,只要你心地清净、冷静,你就看得到。 【解】又《十住菩萨断结经》(节录),时舍利弗告来会菩萨,我曩昔或从一住进至五住,还复退堕而在初住。 这就是修行难,他退转,好不容易这十住菩萨了,十信圆满,修十住,提升到五住了,这突然就退到初住。 【解】复从初住至五、六住,如是经六十劫中,竟不能到不退转。 不退转就好了,不退转就是“阿惟越致”。这个经上这样讲的,我们马上就晓得,这是别教,不是圆教,圆教初住那就证不退转了。明心见性,别教没有,别教要到初地才见性。 【解】又《宝雨经》曰,有世界名“娑婆”,其国有佛,名“释迦牟尼”。若诸有情,闻彼佛名,于“阿耨菩提”得不退转,由彼如来,本愿力故。 这是说我们这个世界,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佛菩萨的名号,实际佛菩萨没有名号。中国老子都说,“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没有名是真的,名是假名。因此诸佛菩萨名号都是属于表法,表现阶段修行之法,表这个意思,你要懂得。他的名号常常换的,换了听众、换了处所、换了不同的环境,他名号就得换。那在我们现前,名号实在讲就是他教学的总纲领、总的原则。 你看“释迦”,“释迦”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能仁”。“能”,能不能的“能”;仁慈的“仁”。“能仁”就是他能够爱人,推己及人,这就是爱心。我们学佛了是佛弟子,你能不能推己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能不能做到,能做到才是佛弟子,做不到不是佛弟子,这是佛教。 |
文章评论
幻持(骨持皮持平持好好)
阿弥陀佛。因果是真理。要息灭贪嗔痴,才会不过三途生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幻持(骨持皮持平持好好)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