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昔——沈山线上
个人日记
沈山线——顾名思义,就是指沈阳到山海关这段铁路。从北京到沈阳,以山海关为界,自古便有“里七外八”之说。即:北京到山海关为关里,有700里的距离;山海关到沈阳为关外,有800里之遥!
我从三岁到二十一岁,有十八年时间生活在老家新民县。东到沈阳,西到山海关,我熟悉八百里沈山线上的大大小小四十个车站的名字,也曾在将近二十个车站里留下过我的足迹。忆往昔,我曾有着数不清的欢乐,彷徨,痛苦和悲伤,都散落在沈山线上!
沈阳站:最早的记忆,是爸爸带我去沈阳看望姑姑和叔叔。第一次来到沈阳,印象最深的就是站前广场前面那个高高的苏军烈士纪念碑,最上边是一辆炮口向着斜上方的大坦克,很有冲锋陷阵的气势。整个碑都是象征着和平的绿色,看起来十分壮观。车站候车室是那种带靠背的大长椅子,站前来回开过来的是头上顶着大辫子的有轨电车。
巨流河站:去沈阳途径巨流河车站时,清脆的叫卖“巨流河的大麻花”声音不绝于耳!车窗外,挎着精致的,上面搭着白毛巾柳条筐的年轻女子,分布在每个车厢,从车窗口递进麻花,迅速收好旅客们早已经准备好的零钱,再跑去另一个窗口!于是,满车厢都溢满了酥脆麻花的香味!爸爸告诉我,巨流河麻花以其香甜酥脆闻名于沈山线上,无论关里关外的人都习惯在巨流河车站买几个大麻花或带给亲友或自己享用。
后来上中学时,学校组织我们去巨流河下乡劳动,我又将足迹留在了巨流河车站。那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在站台上,再也见不到有人叫卖巨流河麻花,死气沉沉的车站,火车喘着粗气停靠在站台上,上下车的人稀稀落落,都是一脸菜色。老师领着我们从车站走到巨流河古城,我看到很有名的古城到处是残墙断壁,年久失修,无人管理。硕大的癞蛤蟆在城墙底下的阴暗的墙洞里钻出来笨拙地直起两腿挪动,好不怕人!巨流河古城城墙上大块的墙砖被村民们搬去垒猪圈!
大红旗站:我七岁时,随着爸爸工作调动,我们家搬到白旗堡车站附近的新民四中所在地营坊村。住的房子距铁路很近,站在院子里数着过往车辆的节数也成了我们童年的游戏之一。同时,我和白旗堡车站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的寒暑假在这里接送在沈阳上学的哥哥;送爸爸去大连培训;送远离东北的舅妈和表弟去重庆;最重要的一次是去送爷爷——那是他老人家唯一一次来我家。
在“拔白旗,插红旗”的大跃进年代,白旗堡站改为大红旗站。
反右运动结束,爸爸被撤去领导职务转出四中,也是在大红旗站和我们挥手告别。再后来,妈妈病休,我们随妈妈迁回城里,我每个月要去四中给妈妈领工资,无数次在大红旗车站和我的童年伙伴王梅在这里等车,更是熟悉了这个车站的每个角落。
兴隆店站:文革中,爸爸在新民五中被批斗,不许回家,我多次坐火车去兴隆店车站,然后走几里路去学校看望爸爸。每次都是妈妈带一些吃的或是药品给爸爸,让我早车去,晚车回。那时心中十分紧张,忐忑不安,不知爸爸的情况,还担心是否让见面。回来时,要等很长时间的车,我都是默默地坐在兴隆店车站候车室的一个角落,捏着车票,看着时钟,盼着那招呼检票的声音!
休家站:严格地说,休家不是车站,只是一个照顾去沈阳工作的通勤职工上下班的乘降所。每天只有来回两对列车在这里停靠,别说是候车室了,连站台都没有。上下车时,上边有人拽,下边有人推才能爬上去!文革中,爸爸因不愿忍受无端的批斗,执意要求辞职回乡务农。于是就选了沈山线上这个小小的乘降所附近的小村子,用微薄的退职金在这里盖了两间人字梁的简易房。领着全家人在这里落户。于是,我多次含着泪在这里爬上爬下的上火车寻求生活的出路。那一年,妈妈学着农妇养猪,刚刚抓来的小猪仔跑了,我领着最小的弟弟沿着铁路线去找,跑了七八里路,也没见影,弟弟走累了要回去,抗议说:你怎知小猪会沿着铁路跑呢?我还训斥他,后来想想弟弟说的有道理——小猪可以向四面八方随意逃跑,怎会知道有铁路呢!
三台站:就在休家乘降所附近住的时候,有一次哥哥带着我的侄儿回来探家,回去时乘降所已经没有车了,我和哥哥领着六岁的侄儿陈曦去十几里之外的三台车站去赶车回沈阳,陈曦走不动,我和哥哥就轮着背他走,哥哥因为心疼我,每次都让我背一小段。我们边走边诉说生活的艰难,一致认为爸爸辞职的决定是错误的。可是谁敢反对爸爸呢!况且已经搬到这个鬼地方来,说有什么用?我和哥哥回忆着小时候的生活的快乐,那时我们是多么无忧无虑。哥哥上车后,我独自在三台车站徘徊许久,在小小的候车室里休息,看着来往的列车,心里想着不知生活的列车将会将我带到何方?
柳河沟站:柳河是新民境内在县城西面的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柳河沟站是在柳河西。我唯一的一次光顾这个小站,是因为我送我的插队战友马新华去那里结婚。
本应该66年参加高考的我们,因文革浪潮席卷了全国,高考延期,我们滞留在学校参加文革。两年后全部下乡成为一代知青!我们在那个叫做二道岗子的小村子里,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前途渺茫的生活,勉强维持自己的吃穿用度还有困难,马新华就和低我们一级的高二的学弟订了婚。她结婚那天,我特意请假回新民送她到婆家,我们那里俗称“送亲”。十几个人很简单的送亲队伍,坐火车到了柳河沟车站,早有男方的迎亲大车在等着我们。我们坐在四挂马车上,在崎岖不平的乡道上颠簸,虽然是喜事,可不知为什么,我们的心情却有些沉重。喜宴就在新郎家炕上地下摆了几桌,招待我们娘家和婆家的客人,饭后,婆婆拿出三样东西送给新华:一个围裙,一个红色的针线板,还有一个补袜子用的木制袜底托。这意味着我的插友就要开始她的农村主妇的生活了!第二天离别时,我拉着新华的手久久不放,几乎是含着眼泪又坐着大马车来到柳河沟车站。
大虎山站:那是我流落到黑龙江的那几年。有一年好不容易回一次家,本应经沈阳回新民,却因在齐齐哈尔买到的是西线的车票,只好到大虎山下车,再换乘回新民的车。这次在这里转车,唯一的收获是:我一直以为这个车站名是“打虎山”呢,下车时才看到站牌原来是“大虎山”。大虎山的水质好,新民人最爱吃大虎山的干豆腐了!可惜我一直误念了站名,罪过!
沟帮子站:要想去闾山,需在沟帮子站下车。传说闾山有一寺院,供奉的歪脖老母,是观音菩萨的化身。那里香火极盛,据说是有求必应。每天都有求学的,求财的,求子的,接连不断。沟帮子最有名的就是沟帮子烧鸡,如同巨流河麻花一般,也是地方名牌。不同的是,巨流河麻花随着巨流河站的拆除已经销声匿迹,而沟帮子烧鸡至今仍是如火如荼,走出沟帮子,走进了各地的大超市!
锦州站:我去锦州站,已经是新世纪的开端的一年。因为锦州是妈妈在四十年代初求学的地方,所以去这里实在是要寻求妈妈过往的足迹。我在锦州街上徘徊,想象着妈妈曾经给我描述的她年轻时的锦州城:窄窄的街道,被戏称为“对过的两个店铺之间抽着烟袋可以对火”,再对比如今的高楼迭起,宽阔的街道和广场,见不到旧日模样。尝尝妈妈介绍的特别好吃的海蛎子,也和别处没什么两样。妈妈上学的锦州女师旧址也没找到,只好去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和古塔公园,想看看妈妈说的锦州八景之一的“古塔昏鸦”,可古塔已重修,塔翼不在,何有昏鸦?
新民站,我家乡的车站,曾是赫赫有名的五、六十年代的全国好车站典型——人民的好车站,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和郭全保曾在六十年代在新民体验生活,他们编演的赞颂新民车站的老相声《窗口内外》蜚声全国。有趣的是:新民车站有一百零八级台阶,是整个县城的制高点。发大水时,好多人会去站台上避难或是看水头如何咆哮着,裹挟着家具杂物或是被淹的小畜生!更值得一提的是:新民车站的站名还是我的同班同学潘广九的父亲题的字呢!潘老先生是我们家乡很有名气的老学究,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我们那时还小,不知道将新民的老车站拍个照片留下来。直至新民车站翻建,才有人想起来应该拍照留存的事。遗憾的是:潘广九兄妹共有四人,竟无一人学习继承老人家的书法,孙辈更不用说了!
沈山线上的每一个车站都有说不完的故事:皇姑屯站是当年张作霖被炸的地方;马三家站曾因为马三家看守所关押虐待法论功人员而出名;高台山站虽小,但却是沈山线,高新线两条铁路线的交叉点,位置不可小觑;小小的塔山站,曾经在解放战争时期记录过“塔山阻击战”的光荣历史;葫芦岛站是辽西走廊的军事要塞,还有大型的渤海造船厂;兴城站则是是明将袁崇焕驻扎的地方,是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至今城墙四角仍保留着炮台。现在兴城还是温泉疗养基地;绥中站是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家乡,绥中盛产白梨,据传曾有人试图用“杨利伟”的名字为白梨注册,终被有关部门禁止;终点站山海关是万里长城的东起点,山海关雄踞,老龙头入海,燕山横卧,与海呼应,无比壮观!
我退休后由于内心的沈山线的情结时时萦绕心头,所以选择来北戴河居住养老,常有机会往返于沈山线,一了心愿!
现在沈山线上的四十个车站,已经拆除几近一半。只有几个绿皮车在十几个小站停留,普快有三四个站停,而动车和高铁根本不走沈山线了!可我还是愿意坐普通车在沈山线捡拾我散落在那里的欢乐,彷徨,痛苦和悲伤!
写于2014年10月31日
重要附注:沈山线沿线风景之最不可忽视的是战争年代留下的碉堡和炮楼。那都是日本入侵东北时留下的罪证!有多少同胞死在鬼子的枪口下,有多少战士倒在八百里平川上铺平了东北解放之路!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入口处,以书页为型的烈士名单告诉我们不要忘掉这一切国恨家仇!
我从三岁到二十一岁,有十八年时间生活在老家新民县。东到沈阳,西到山海关,我熟悉八百里沈山线上的大大小小四十个车站的名字,也曾在将近二十个车站里留下过我的足迹。忆往昔,我曾有着数不清的欢乐,彷徨,痛苦和悲伤,都散落在沈山线上!
沈阳站:最早的记忆,是爸爸带我去沈阳看望姑姑和叔叔。第一次来到沈阳,印象最深的就是站前广场前面那个高高的苏军烈士纪念碑,最上边是一辆炮口向着斜上方的大坦克,很有冲锋陷阵的气势。整个碑都是象征着和平的绿色,看起来十分壮观。车站候车室是那种带靠背的大长椅子,站前来回开过来的是头上顶着大辫子的有轨电车。
巨流河站:去沈阳途径巨流河车站时,清脆的叫卖“巨流河的大麻花”声音不绝于耳!车窗外,挎着精致的,上面搭着白毛巾柳条筐的年轻女子,分布在每个车厢,从车窗口递进麻花,迅速收好旅客们早已经准备好的零钱,再跑去另一个窗口!于是,满车厢都溢满了酥脆麻花的香味!爸爸告诉我,巨流河麻花以其香甜酥脆闻名于沈山线上,无论关里关外的人都习惯在巨流河车站买几个大麻花或带给亲友或自己享用。
后来上中学时,学校组织我们去巨流河下乡劳动,我又将足迹留在了巨流河车站。那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在站台上,再也见不到有人叫卖巨流河麻花,死气沉沉的车站,火车喘着粗气停靠在站台上,上下车的人稀稀落落,都是一脸菜色。老师领着我们从车站走到巨流河古城,我看到很有名的古城到处是残墙断壁,年久失修,无人管理。硕大的癞蛤蟆在城墙底下的阴暗的墙洞里钻出来笨拙地直起两腿挪动,好不怕人!巨流河古城城墙上大块的墙砖被村民们搬去垒猪圈!
大红旗站:我七岁时,随着爸爸工作调动,我们家搬到白旗堡车站附近的新民四中所在地营坊村。住的房子距铁路很近,站在院子里数着过往车辆的节数也成了我们童年的游戏之一。同时,我和白旗堡车站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的寒暑假在这里接送在沈阳上学的哥哥;送爸爸去大连培训;送远离东北的舅妈和表弟去重庆;最重要的一次是去送爷爷——那是他老人家唯一一次来我家。
在“拔白旗,插红旗”的大跃进年代,白旗堡站改为大红旗站。
反右运动结束,爸爸被撤去领导职务转出四中,也是在大红旗站和我们挥手告别。再后来,妈妈病休,我们随妈妈迁回城里,我每个月要去四中给妈妈领工资,无数次在大红旗车站和我的童年伙伴王梅在这里等车,更是熟悉了这个车站的每个角落。
兴隆店站:文革中,爸爸在新民五中被批斗,不许回家,我多次坐火车去兴隆店车站,然后走几里路去学校看望爸爸。每次都是妈妈带一些吃的或是药品给爸爸,让我早车去,晚车回。那时心中十分紧张,忐忑不安,不知爸爸的情况,还担心是否让见面。回来时,要等很长时间的车,我都是默默地坐在兴隆店车站候车室的一个角落,捏着车票,看着时钟,盼着那招呼检票的声音!
休家站:严格地说,休家不是车站,只是一个照顾去沈阳工作的通勤职工上下班的乘降所。每天只有来回两对列车在这里停靠,别说是候车室了,连站台都没有。上下车时,上边有人拽,下边有人推才能爬上去!文革中,爸爸因不愿忍受无端的批斗,执意要求辞职回乡务农。于是就选了沈山线上这个小小的乘降所附近的小村子,用微薄的退职金在这里盖了两间人字梁的简易房。领着全家人在这里落户。于是,我多次含着泪在这里爬上爬下的上火车寻求生活的出路。那一年,妈妈学着农妇养猪,刚刚抓来的小猪仔跑了,我领着最小的弟弟沿着铁路线去找,跑了七八里路,也没见影,弟弟走累了要回去,抗议说:你怎知小猪会沿着铁路跑呢?我还训斥他,后来想想弟弟说的有道理——小猪可以向四面八方随意逃跑,怎会知道有铁路呢!
三台站:就在休家乘降所附近住的时候,有一次哥哥带着我的侄儿回来探家,回去时乘降所已经没有车了,我和哥哥领着六岁的侄儿陈曦去十几里之外的三台车站去赶车回沈阳,陈曦走不动,我和哥哥就轮着背他走,哥哥因为心疼我,每次都让我背一小段。我们边走边诉说生活的艰难,一致认为爸爸辞职的决定是错误的。可是谁敢反对爸爸呢!况且已经搬到这个鬼地方来,说有什么用?我和哥哥回忆着小时候的生活的快乐,那时我们是多么无忧无虑。哥哥上车后,我独自在三台车站徘徊许久,在小小的候车室里休息,看着来往的列车,心里想着不知生活的列车将会将我带到何方?
柳河沟站:柳河是新民境内在县城西面的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柳河沟站是在柳河西。我唯一的一次光顾这个小站,是因为我送我的插队战友马新华去那里结婚。
本应该66年参加高考的我们,因文革浪潮席卷了全国,高考延期,我们滞留在学校参加文革。两年后全部下乡成为一代知青!我们在那个叫做二道岗子的小村子里,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前途渺茫的生活,勉强维持自己的吃穿用度还有困难,马新华就和低我们一级的高二的学弟订了婚。她结婚那天,我特意请假回新民送她到婆家,我们那里俗称“送亲”。十几个人很简单的送亲队伍,坐火车到了柳河沟车站,早有男方的迎亲大车在等着我们。我们坐在四挂马车上,在崎岖不平的乡道上颠簸,虽然是喜事,可不知为什么,我们的心情却有些沉重。喜宴就在新郎家炕上地下摆了几桌,招待我们娘家和婆家的客人,饭后,婆婆拿出三样东西送给新华:一个围裙,一个红色的针线板,还有一个补袜子用的木制袜底托。这意味着我的插友就要开始她的农村主妇的生活了!第二天离别时,我拉着新华的手久久不放,几乎是含着眼泪又坐着大马车来到柳河沟车站。
大虎山站:那是我流落到黑龙江的那几年。有一年好不容易回一次家,本应经沈阳回新民,却因在齐齐哈尔买到的是西线的车票,只好到大虎山下车,再换乘回新民的车。这次在这里转车,唯一的收获是:我一直以为这个车站名是“打虎山”呢,下车时才看到站牌原来是“大虎山”。大虎山的水质好,新民人最爱吃大虎山的干豆腐了!可惜我一直误念了站名,罪过!
沟帮子站:要想去闾山,需在沟帮子站下车。传说闾山有一寺院,供奉的歪脖老母,是观音菩萨的化身。那里香火极盛,据说是有求必应。每天都有求学的,求财的,求子的,接连不断。沟帮子最有名的就是沟帮子烧鸡,如同巨流河麻花一般,也是地方名牌。不同的是,巨流河麻花随着巨流河站的拆除已经销声匿迹,而沟帮子烧鸡至今仍是如火如荼,走出沟帮子,走进了各地的大超市!
锦州站:我去锦州站,已经是新世纪的开端的一年。因为锦州是妈妈在四十年代初求学的地方,所以去这里实在是要寻求妈妈过往的足迹。我在锦州街上徘徊,想象着妈妈曾经给我描述的她年轻时的锦州城:窄窄的街道,被戏称为“对过的两个店铺之间抽着烟袋可以对火”,再对比如今的高楼迭起,宽阔的街道和广场,见不到旧日模样。尝尝妈妈介绍的特别好吃的海蛎子,也和别处没什么两样。妈妈上学的锦州女师旧址也没找到,只好去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和古塔公园,想看看妈妈说的锦州八景之一的“古塔昏鸦”,可古塔已重修,塔翼不在,何有昏鸦?
新民站,我家乡的车站,曾是赫赫有名的五、六十年代的全国好车站典型——人民的好车站,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和郭全保曾在六十年代在新民体验生活,他们编演的赞颂新民车站的老相声《窗口内外》蜚声全国。有趣的是:新民车站有一百零八级台阶,是整个县城的制高点。发大水时,好多人会去站台上避难或是看水头如何咆哮着,裹挟着家具杂物或是被淹的小畜生!更值得一提的是:新民车站的站名还是我的同班同学潘广九的父亲题的字呢!潘老先生是我们家乡很有名气的老学究,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我们那时还小,不知道将新民的老车站拍个照片留下来。直至新民车站翻建,才有人想起来应该拍照留存的事。遗憾的是:潘广九兄妹共有四人,竟无一人学习继承老人家的书法,孙辈更不用说了!
沈山线上的每一个车站都有说不完的故事:皇姑屯站是当年张作霖被炸的地方;马三家站曾因为马三家看守所关押虐待法论功人员而出名;高台山站虽小,但却是沈山线,高新线两条铁路线的交叉点,位置不可小觑;小小的塔山站,曾经在解放战争时期记录过“塔山阻击战”的光荣历史;葫芦岛站是辽西走廊的军事要塞,还有大型的渤海造船厂;兴城站则是是明将袁崇焕驻扎的地方,是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至今城墙四角仍保留着炮台。现在兴城还是温泉疗养基地;绥中站是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家乡,绥中盛产白梨,据传曾有人试图用“杨利伟”的名字为白梨注册,终被有关部门禁止;终点站山海关是万里长城的东起点,山海关雄踞,老龙头入海,燕山横卧,与海呼应,无比壮观!
我退休后由于内心的沈山线的情结时时萦绕心头,所以选择来北戴河居住养老,常有机会往返于沈山线,一了心愿!
现在沈山线上的四十个车站,已经拆除几近一半。只有几个绿皮车在十几个小站停留,普快有三四个站停,而动车和高铁根本不走沈山线了!可我还是愿意坐普通车在沈山线捡拾我散落在那里的欢乐,彷徨,痛苦和悲伤!
写于2014年10月31日
重要附注:沈山线沿线风景之最不可忽视的是战争年代留下的碉堡和炮楼。那都是日本入侵东北时留下的罪证!有多少同胞死在鬼子的枪口下,有多少战士倒在八百里平川上铺平了东北解放之路!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入口处,以书页为型的烈士名单告诉我们不要忘掉这一切国恨家仇!
文章评论
自强 自立
首席欣赏姐姐的佳作!沙发非我莫属了![em]e195[/em]
和颜悦色
先占地,回头欣赏!
南飞燕
你66年高中毕业,我66年正念初一,68年下乡。你是知青,我被贴知青标笺,是一名彻头彻尾的文盲知青。
闲云野鹤
一口气看完长长的回忆录 ,心里感觉酸酸的 ,沉沉的 ,文章里很少有欢乐 ,多见无奈与忧伤 !不由得联想起我的外祖父是在“皇姑屯”随“张作霖”一起被日本人害死 !联想起我是62年冬天在“沟帮子”上车 ,开始背井离乡 !······我的故乡就是“医巫闾山” !可惜我一直也没能朝拜一下“歪脖老母”······
迟来翁
我也算得上“老三届”,不过我是66届的初三。与老姐姐相比,功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你对沈山线沿途风土人情,历史典故如数家珍,可想而知你当初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我上山下乡在凌海(原锦县)家在抚顺,也难免经常稀里糊涂的往返于石山站到沈阳之间,对沿途情况知之甚少,惭愧! 看了老姐姐的日记,犹如补习了一堂地理课,谢谢!
悠悠钢铁
沈山线上有童年的梦,一生的脚印。从沈阳站到终点站,经历了巨流河站、大红旗站、兴隆站、休家站、三台站、柳河沟站、大虎站、锦州站、新民站、皇姑屯站、马三家站、高台山站、塔山站、兴城站、绥中站,站站都留下了姐姐深深的脚印,站站都有记忆犹新的故事。
兰舟
沟帮子烧鸡我好像有印象,在去山海关途中的那个站听见过。姐姐经历了那么多!姐姐的记忆力惊人的好!
敏而好学(小溪)
姐姐记录的是生活的足迹。每个车站都是一段深刻的记忆。往事并不如烟。沈阳站我多少次驻足,沈阳是我父亲的老家,山海关车站是我陪父母两次去旅游的地方。永远不能忘!!!
默默
在沈阳读书的时候一直走这条线,火车一过山海关就感觉要到沈阳了,这些站都很熟,不过和你们相比,我太年轻了!
远村明月
我87年就离开家乡盘山县农村去本溪一个人在外工作。沟帮子和本溪经常住返,离別与团聚每年都上演几次,那时小,老盼回家,您讲的故事真亲切
大熊兔
阿姨回新民了?
无名草
看了姐姐是回忆录,小草沉默了,那个年代,那一代人经历了怎样的生活,小草很难想象。但值得庆幸的是,那个年代已经成为历史, 姐姐往后的幸福长着呢。祝福姐姐平安快乐,幸福安康![em]e163[/em] [em]e163[/em] [em]e177[/em] [em]e177[/em] [em]e178[/em]
东航船帆
车站存储成长的历程,记忆联想生活的磨砺,留下脚印一串串。祝大姐安康。
其实不古怪
在大姐的文章里,感受到了东北的人文地理;碉堡、炮楼这些战争的印记,提示我们勿忘历史。小草佩服大姐惊人的记忆、缜密的思维,不凡的文笔。
清云飘飘
一个条鉄路线,写尽妹妹的人生经历,喜怒哀乐。珍贵的记忆,难忘的历史,日志似一篇语文教材,文笔流畅,我以后一定再来重新尝阅,妹妹写作辛苦我敬茶[em]e177[/em] [em]e160[/em] [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