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中国【十大名关】图文﹗
壮丽河山
关——是古代在交通险要或边境出入的地方设置的守望卫处所,我国最著名的有九大名关。
如今这些关已成名胜古迹,为人们游览怀古的好去处。
1.居庸关
居庸关是位于北京昌平县北,距北京市区约 在居庸关的中心位置,有一座建于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的全用汉白玉砌成的“云台”,雕刻异常精美。现存“云台”高 2.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 山海关筑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山海关城位于山、海之间约 离山海关城南 3.娘子关 娘子关,位于平定县城东北 娘子关的城堡,背依高接云天的嵯峨绵山,面临涧壁如削的万丈深峪,山腰的垣堞,随山势蜿蜒,桃河环绕其西北,曲折奔流,真是“襟山带水,金城汤池”,整个关城两翼是依山势蜿蜒起伏的长城,这里的长城,历史上成为山西、河北两省间的天然屏障,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十分险要。 现在所存的关城,是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所筑,有关门两座,外城门为砖券门洞,上为平台。城门顶上有“直隶娘子关”几个字。平台,是为了检阅士兵望敌情而筑。内城门,下为砖券,上为门楼。城门上方为“京畿藩屏”四个大字。关外古道,曲折起伏绵延,这就是著名的燕赵古道。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率娘子军在这里驻防,因而取名娘子关。娘子关东门里,桃河岸边,有处砖砌石高台,这里是传说中的平阳公主点将台。据说,平阳公主在娘子关任帅期间,表现得非常勇敢,常常是身不离鞍鞯,手不离宝刀,就在她与大将柴绍结婚后,也不忘军营生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中英豪,娘子关与她的英名并存,一直延续到现在。 4.雁门关 巍巍恒山,沿代县北境逶迤绵延。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著名的雁门古塞就建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山海经》)。 雁门关又名西径关,在山西省代县城西北 5. 平型关 平型关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151年)修筑,位于繁峙、灵丘两县交界处。北连恒山余脉,南接五台山脉。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峡谷幽深,危岩突起。一条峡谷山路,东通河北,西接雁门,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城虎踞平型岭上,呈正方形,周长3000余米,城楼巍巍,高约 6.宁武关 宁武关,在今山西省宁武县城区。始建于明代中期,为历史上著名的山西“三关”(偏关、雁门、宁武关)之一。 据史料记载,宁武关于明成化三年(1467)建成,为万里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地势险要。因其地处“三关”中路,素有“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应偏关,东援雁门”的战略作用。故《边防考》上说:“以重兵驻此,东可以卫雁门,西可以援偏关,北可以应云朔,盖地利得世。”现存关城旧址范围分西关和东关两部分,城墙依山势而建,十分壮观。据史书记载,明弘治十一年(1498)扩城七里。万历三十四年(1606)城墙砌砖,周长 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为东进北京,在“宁武关”与明军进行了一场争夺战,史称“宁武关之战”,击败镇守雁门关的三关总兵周遇吉,为夺取北京扫清了障碍。今在宁武恢河东岸,仍有周遇吉之墓,为砖石所筑。 传说宁武由凤凰所变,故有“凤凰城”之称,遇敌侵犯可神奇地飞走。但见城池犹如凤身,城北华盖山护城墩酷似凤首,东西延伸的两堡俨然凤翅,南城之迎薰楼,正如高翘的凤尾。雄居城中的鼓楼,堪称凤凰的心脏,使人产生美妙的联想。 宁武关鼓楼,位于今宁武县城人民大街,平面布局基本呈正方形,外观为三层三檐九背重檐歇山顶,下置砖石所券十字穿心洞底座,通高30余米,气势宏伟。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