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十六字令》简介及写作技巧
个人日记
词牌《十六字令》简介及写作技巧
《十六字令》:此调因全词只有一十六字而名《十六字令》,其实此调起名之初是《苍梧谣》。宋代蔡伸用此调填了《苍梧谣》词,所以有人把此调叫《苍梧谣》,见《友古居士词》。后来周玉晨按此调作词,见全词只有一十六字而冠名《十六字令》,见《花草粹编》,《天机余锦》也载有周玉晨这首“十六字令”。而袁去华、张孝祥都有用“归”字起韵的词,故又名《归字谣》(有人误作《归梧谣》)。
【十六字令】(标准格式谱)
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单调,四句,三平韵。按,张孝祥词三首,皆以归字起韵,蔡伸词以天字起韵,袁去华词亦以归字起韵,皆一字句。《天机余锦》所载有周玉晨这首“十六字令”,词曰:“眠,月影穿窗白玉钱。无人弄,移过枕圅边。”本以一字起句,但《词综》及《草堂别集》,误把“眠”字作为“明”字,遂以“明月影”三字为起句,这是不对的。[按] 谱式据《词谱》,调中五.七字句均律句,又,毛泽东《十六字令》中“离天三尺三”因系民谣,故不可更改,突破格律。有人以此来认为是变体也是不对的。
“苍梧谣” 即《十六字令》。宋蔡伸《苍梧谣》:“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见 《友古居士词》。由此可见“苍梧谣”即是《十六字令》。
“归字谣” 袁去华、张孝祥二人所作的《十六字令》都是用“归”字起韵的,故又名《归字谣》
“花娇女” 调名来源不详,我们查阅大量的古籍也未见此调名的来源。
“归梧谣” “归梧谣”是“归字谣”误笔所致,也有可能是与“苍梧谣”串名所致。
蔡 伸 苍梧谣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十六字令”起名之初就是蔡伸这首“苍梧谣”。苍梧原是百越民族一个大部落的名称,后以区域名称延用下来,称为古苍梧。苍梧的地名可追溯到虞舜时期。《战国策·楚策》曰:“楚南有洞庭、苍梧。”《汉书音义》曰:“苍梧越中王,自命为秦王。”可见,历史上苍梧早已有之。
苍梧在秦始皇时为桂林郡地,是印度佛教从海上传入中国的第二站。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正式设苍梧郡,辖有高要、端溪、临贺、冯乘、富川、广信、猛陵、谢沫、封阳和荔浦等十县。《汉书》卷28记载:“苍梧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新广,属交州,有漓水关。”漓水关即今梧州西面桂江入口处。郦道元《水经注》也记载:“漓水又南至广信县入郁水。” 梧州即处在西江、郁水、漓水三江交汇之处。
广信作为苍梧郡治所达700年之久。其中,作为交趾刺史部,交州首府又有300年的历史,统领着岭南的南海、苍梧等九郡,即包括整个岭南和越南北方的大片地区,一度是西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史料证实,汉代广信包括今日梧州和封开两地。蔡伸所指的“苍梧”应是包括整个岭南和越南北方的大片地区,这些地区当时较为贫穷、落后,所以许多被贬的官员被安置在这个地区任职。
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福建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人,宋代名臣蔡襄的孙子。政和五年进士。历任太学辟雍博士,知滁州、徐州、德安府、和州,官至户部尚书、左中大夫。蔡伸勤政爱民,清正不阿。他在真州通判任上,城中遭遇火灾,百姓无家可归,他冒死主张开仓赈灾。此举不但不被上司怪罪,还被提拔为知州。
蔡伸是秦桧的太学同窗,又是同科进士,秦桧当宰相后试图拉拢他,他不为所动,遂被贬斥。蔡伸是以赵鼎党被贬的,贬后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提举崇道观。绍兴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传。伸少有文名,擅书法,得祖襄笔意。工词,与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属,屡有酬赠。有《友古居士词》一卷。
蔡伸这首“苍梧谣”理论上应是被贬苍梧后的有感而作,但我们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并未见蔡伸被贬苍梧的记载。蔡伸曾“知潍州北海县”,但潍州北海县不是苍梧地区的北海(广西北海),前者是指隋朝潍坊市地属三郡十四县的平寿县,原北海郡移治益都县,原平寿县改称北海县,治所在今潍城。唐承隋制,地方行政区划为州县两级,州设刺史,县设县令,五代十国时期,形成道.州, 县,基本沿袭唐代.北宋改道为路。
既然蔡伸未贬苍梧,那么蔡伸这首“苍梧谣”是否是怀念被贬苍梧的朋友赵鼎呢?赵鼎(1085-1147)是南宋大臣。字元镇,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崇宁进士。南渡后,于绍兴初年两度任宰相,荐用岳飞收复重镇襄阳。绍兴八年(1138年)宋金议和时,与秦桧意见不合,被罢为奉国军节度使。旋谪居潮州五年,再移吉阳军(今广东崖县)。仍被秦桧胁迫不已,三年后不食而死。有《忠正德文集》等。现在海南还有赵鼎的衣冠冢。
许多词评都说蔡伸这首“苍梧谣”是写给亲人的,我们认为是怀念赵鼎的作品,作品冠名“苍梧”或许可作佐证,何况蔡伸的家人并未在苍梧地区生活,被误的原因可能是蔡伸这首“苍梧谣”与汉乐府的《上邪》写法一样所致。
汉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的意思就是“天哪”,蔡伸这首“苍梧谣”也采用这种咏叹手法,且全用口语述之,富有民谣色彩。
《上邪》的确是爱情诗,但以此来认定蔡伸这首“苍梧谣”也是爱情诗未免过于草率。“苍悟谣”里的“离人”应是赵鼎,蔡伸呼天而叹:“天!休使圆蟾照客眠!”(圆蟾,即圆月;传说月中有蟾蜍。)意思是说老天啊,不要再让这圆月照得离家的人睡不着觉了!月圆之夜,本是团聚之时。可是离人现在那里呢?
月圆人未圆,难怪作者压抑不住,不由得仰天长叹了。可见,这句“天!休使圆蟾照客眠”,是经过一番千回百折的苦恼之后发出的百般无奈的叹息之词。
本谱单调、一十六字,四句三平韵,考其谱应为: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写作技巧:
作为小令的“十六字令”,是词牌中用字最少的词牌。在短小的篇幅中(十六个字),要求意思完整就必须语言精练。第一句只有一个字,而且固定是平声字。一旦用上某个字,就决定了整个作品要押什么韵。七字句和五字句的第一个字可平可仄,其余都不能变更。在写“十六字令”时,七字句要承接起句的这个字,使起句的意思得以延伸。第三句和第四句要求整个作品在升华中结束,一气呵成。
【十六字令】(标准格式谱)
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单调,四句,三平韵。按,张孝祥词三首,皆以归字起韵,蔡伸词以天字起韵,袁去华词亦以归字起韵,皆一字句。《天机余锦》所载有周玉晨这首“十六字令”,词曰:“眠,月影穿窗白玉钱。无人弄,移过枕圅边。”本以一字起句,但《词综》及《草堂别集》,误把“眠”字作为“明”字,遂以“明月影”三字为起句,这是不对的。[按] 谱式据《词谱》,调中五.七字句均律句,又,毛泽东《十六字令》中“离天三尺三”因系民谣,故不可更改,突破格律。有人以此来认为是变体也是不对的。
“苍梧谣” 即《十六字令》。宋蔡伸《苍梧谣》:“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见 《友古居士词》。由此可见“苍梧谣”即是《十六字令》。
“归字谣” 袁去华、张孝祥二人所作的《十六字令》都是用“归”字起韵的,故又名《归字谣》
“花娇女” 调名来源不详,我们查阅大量的古籍也未见此调名的来源。
“归梧谣” “归梧谣”是“归字谣”误笔所致,也有可能是与“苍梧谣”串名所致。
蔡 伸 苍梧谣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十六字令”起名之初就是蔡伸这首“苍梧谣”。苍梧原是百越民族一个大部落的名称,后以区域名称延用下来,称为古苍梧。苍梧的地名可追溯到虞舜时期。《战国策·楚策》曰:“楚南有洞庭、苍梧。”《汉书音义》曰:“苍梧越中王,自命为秦王。”可见,历史上苍梧早已有之。
苍梧在秦始皇时为桂林郡地,是印度佛教从海上传入中国的第二站。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正式设苍梧郡,辖有高要、端溪、临贺、冯乘、富川、广信、猛陵、谢沫、封阳和荔浦等十县。《汉书》卷28记载:“苍梧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新广,属交州,有漓水关。”漓水关即今梧州西面桂江入口处。郦道元《水经注》也记载:“漓水又南至广信县入郁水。” 梧州即处在西江、郁水、漓水三江交汇之处。
广信作为苍梧郡治所达700年之久。其中,作为交趾刺史部,交州首府又有300年的历史,统领着岭南的南海、苍梧等九郡,即包括整个岭南和越南北方的大片地区,一度是西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史料证实,汉代广信包括今日梧州和封开两地。蔡伸所指的“苍梧”应是包括整个岭南和越南北方的大片地区,这些地区当时较为贫穷、落后,所以许多被贬的官员被安置在这个地区任职。
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福建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人,宋代名臣蔡襄的孙子。政和五年进士。历任太学辟雍博士,知滁州、徐州、德安府、和州,官至户部尚书、左中大夫。蔡伸勤政爱民,清正不阿。他在真州通判任上,城中遭遇火灾,百姓无家可归,他冒死主张开仓赈灾。此举不但不被上司怪罪,还被提拔为知州。
蔡伸是秦桧的太学同窗,又是同科进士,秦桧当宰相后试图拉拢他,他不为所动,遂被贬斥。蔡伸是以赵鼎党被贬的,贬后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提举崇道观。绍兴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传。伸少有文名,擅书法,得祖襄笔意。工词,与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属,屡有酬赠。有《友古居士词》一卷。
蔡伸这首“苍梧谣”理论上应是被贬苍梧后的有感而作,但我们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并未见蔡伸被贬苍梧的记载。蔡伸曾“知潍州北海县”,但潍州北海县不是苍梧地区的北海(广西北海),前者是指隋朝潍坊市地属三郡十四县的平寿县,原北海郡移治益都县,原平寿县改称北海县,治所在今潍城。唐承隋制,地方行政区划为州县两级,州设刺史,县设县令,五代十国时期,形成道.州, 县,基本沿袭唐代.北宋改道为路。
既然蔡伸未贬苍梧,那么蔡伸这首“苍梧谣”是否是怀念被贬苍梧的朋友赵鼎呢?赵鼎(1085-1147)是南宋大臣。字元镇,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崇宁进士。南渡后,于绍兴初年两度任宰相,荐用岳飞收复重镇襄阳。绍兴八年(1138年)宋金议和时,与秦桧意见不合,被罢为奉国军节度使。旋谪居潮州五年,再移吉阳军(今广东崖县)。仍被秦桧胁迫不已,三年后不食而死。有《忠正德文集》等。现在海南还有赵鼎的衣冠冢。
许多词评都说蔡伸这首“苍梧谣”是写给亲人的,我们认为是怀念赵鼎的作品,作品冠名“苍梧”或许可作佐证,何况蔡伸的家人并未在苍梧地区生活,被误的原因可能是蔡伸这首“苍梧谣”与汉乐府的《上邪》写法一样所致。
汉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的意思就是“天哪”,蔡伸这首“苍梧谣”也采用这种咏叹手法,且全用口语述之,富有民谣色彩。
《上邪》的确是爱情诗,但以此来认定蔡伸这首“苍梧谣”也是爱情诗未免过于草率。“苍悟谣”里的“离人”应是赵鼎,蔡伸呼天而叹:“天!休使圆蟾照客眠!”(圆蟾,即圆月;传说月中有蟾蜍。)意思是说老天啊,不要再让这圆月照得离家的人睡不着觉了!月圆之夜,本是团聚之时。可是离人现在那里呢?
月圆人未圆,难怪作者压抑不住,不由得仰天长叹了。可见,这句“天!休使圆蟾照客眠”,是经过一番千回百折的苦恼之后发出的百般无奈的叹息之词。
本谱单调、一十六字,四句三平韵,考其谱应为: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写作技巧:
作为小令的“十六字令”,是词牌中用字最少的词牌。在短小的篇幅中(十六个字),要求意思完整就必须语言精练。第一句只有一个字,而且固定是平声字。一旦用上某个字,就决定了整个作品要押什么韵。七字句和五字句的第一个字可平可仄,其余都不能变更。在写“十六字令”时,七字句要承接起句的这个字,使起句的意思得以延伸。第三句和第四句要求整个作品在升华中结束,一气呵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