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子过成诗

个人日记



图片   我很羡慕把日子过成诗的人,所谓柴米油盐皆有情,酸甜苦辣皆成诗。

时光的流淌,我们留不住;

岁月的芬芳,我们带不走;

年华的沧桑,我们回不去。

日子会被忘却,因为人这一辈子,平淡的日子太多。

情感会被收藏,因为人这一辈子,珍贵的情感太少。

雪藏的记忆总有融化的时候,因在凝视旧照泪流满面的时候。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天上人间。

多少人背影已成画,多少人面容已隔世。

怅思在过往的长廊里,眸中浸染斑驳的情色。

闲愁在今天的浮躁中,脑海一片逐浪的迷惘。

 


 

图片

在此年末岁首之际,面对,西风卷帘的薄凉,落叶离枝的萧瑟,喜欢一个人沉浸在苍茫辽阔的独思中,徜徉在与生计无关的胡思乱想中,感受无聊的惬意。

无聊,真是个好东西。

疲惫人生常有无聊光临,

心,可以放松;

情,可以放逐;

人,可以放纵;

事,可以放下。

人生还有什么比无聊来的更松弛、更惬意、更放肆、更自由?

我于无聊中走过岁月跨界的瞬间,

带不走今年无聊的冬天,向往着明年无聊的春天。

踩着沧桑,来不及转身,往事里又多了一年的回忆。

站在季节深处望,已不知向何处寻找你我旧时的模样。 

 


图片   
领悟,是李宗盛创作的一首名曲,也成就了一个名叫辛晓琪的歌手。很多人都把人生领悟,看成是对生活情感经历的大彻大悟。其实不然,或不完全是。某一天,某一刻,我突然有了一种领悟的感觉,就不是那种大彻大悟震撼灵魂的所谓觉醒。而更像是一种蓦然中的启示或发现。那就是,生活越接近平淡,内心越接近绚烂。于生活中看花开花落只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于内心深处感受花开花落必然留痕灵魂。让生活平淡的走过,让内心绚烂的绽放,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内心的绚烂精彩,别人难以窥视。生活的繁盛奢华,别人一目了然。是炫耀,还是逊敛,选择是泾渭分明的。把低调的生活过成境界,才是真正的平淡。把高调的生活过成庸俗,才是真正的“无聊”(此无聊非彼无聊,呵呵)。谨记,人生过于张扬,就会远离灵魂,生活过于矫情,就会俗不堪耐。

 


图片 
朋友们还记得我的小说《邻居》吗?写了老两口的事情,结局是男主人公去世了……这是我根据现实生活里真实原形创作的……前天,这位现实生活中的原形,真的去世了,才62岁。平时我们见面总要开几句玩笑,或者聊些机关的事情,因为彼此都在一个大楼里上班,又是住在一个大院的邻居,很熟。今天我去理发,走到大门口,习惯性的看了一眼告示牌,发现贴了两张讣告,其中竟有他的“原某某局长xxx……”我当时心里真的很伤感,好好地,岁数也不大,怎么就走了?都说人生无常,真的遇上无常的事,还真有点不适应。难道我小说里给他的生命之殇埋下了伏笔?难道生命的脆弱竟经不起一纸虚构文字的“戏说”?我的文字若真有那么神奇,那可真对不起了,老兄!

说实话,有的时候,人都属“贱骨头”型的,非要经历一些无常,才能甘愿珍惜当下。否则,对眼前鲜活温热的美好,大都会视若无睹的挥霍浪费,从不感到可惜痛心。直到冷冰冰的现实摆在面前,才如梦惊醒,才豁然感知,原来生命末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近在咫尺的事情。有人说,相遇总是猝不及防,离别总是蓄谋已久。依我看,有的离别才真是猝不及防。今年,我就有两位正值壮年的朋友于“猝不及防”中去了天堂。他们都曾拥有令人羡慕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此刻他们不再拥有什么了,但他们来过……人生无长短,来过就好。

 


图片 
突然想到,莲花和污泥总是形影不离,莲花离不开污泥,污泥却可以离开莲花。由此想到,高贵者命贱,卑微者命大。人生思考,做一个命贱的高贵者,还是做一个命大的卑微者?真是两难的选择。有人会说,莲之高贵清雅人皆仰之,泥之污秽肮脏人皆唾之,不难选择啊。这正是难处所在。人人都会不假思索的选择莲花,人人也都会毫不犹豫的抛弃污泥。污泥不管命运把它“糊”到哪儿,都会一如平常般“安居乐业”。莲花则不然,一旦命运轨迹稍有偏离,轻者,它会怨天怨地,抱怨环境不适合它生长,重者,小命难保。这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固守俗见信“表面”。只看“表面”的莲花,很美很雅,千百年来人们对莲花赞不绝口崇拜至上,却从未见过为污泥说好话的一字半文。我好像是在极力为污浊不堪的污泥唱赞歌,其实我心里崇尚的也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为什么还要写这样一段“贬”莲花,“褒”污泥的文字呢?道理很简单,人生在于“悟”,尤其到了“年终总结”的时候,不想老是跟着俗习后面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倒不是非要反其道而行之,只是“突然”灵念一闪,就有了这段文字,或许是小时候常玩泥巴而难近莲花的缘故?真是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近泥者浊(拙)也……朋友们见笑了。

 


图片   
不做旅游者,愿做住游者,这是我一贯的出行理念。所谓,旅者匆匆,走马观花,几张留影,几顿美食,加上可有可无的购物,大致如此。住者悠悠,闲庭信步,几经流连,几处幽思,加上宜居风尚的享受,大致如此。两个“大致如此”,感觉却是天壤之别。难怪有人撰文,遇一佳人白首,择一华城终老,被无数人推崇转载,此文说的就是我所信奉的“住游者”理念。那种风景不在远方,就在身边的感觉,只有住游者才能深切体验。如,海滨小屋,推窗花香,青草露珠,躺椅阳光,天空如洗,繁星点点……真正意义上的精神享受,应该身心兼有、由外及里的品尝和品赏。虽然,简单的陋屋清茶,也是一种精神独享,但离大自然远了点,多属那些“宅”者为大者,有时候,我也如此。独处的好处,就在于可以静思养性,可以更接近灵魂。人活于世,避开喧嚣,是很难的。既便是神庙里的和尚道人,也免不了颠沛红尘,沾染杂念,又何况我等“喝粥吃馍”之人呢。不必纠结于什么宁静致远的向往,宁静之花只会盛开在尚存净土的灵魂深处,而你我等整日挂在嘴边的絮叨,只会让含苞欲放的宁静之花枯萎凋谢。把淡泊平静当饰品摆设的人,只会离你所期望的宁静反倒越来越远。
   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女士,可以说,百岁老人一辈子“宁静致远”,但从未把这事挂在嘴边。著书《我们仨》,家长里短,苦中作乐,柴米油盐,生老病死……读着读着,你就会读出“宁静致远”的味道,读出一个丧夫失女的老太太,独居人世而淡泊平静的心态。不是什么看破红尘,参透人生,是以一颗平静的心渡万念的河,湿足而不浸心。唯有如此心态,才能真正抵达宁静致远、那种平凡而又非凡的人生高远境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