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倒了,我不渴

个人日记

     记得以前做闺女的时候,母亲常常交代我给客人倒茶的时候不要倒得太满,端茶给客人的时候身段尽量放低。我问为什么?母亲说,坎茶满酒,这是待客之道。茶水太满,会烫着客人。茶杯举得太高,客人起身接茶时容易撞泼茶水。这种解释在我看来还是有道理的,所以我欣然接受了。但是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繁文缛节令我头疼。比如去乡下喝酒时每逢别人按尊卑、辈分排座次,我会很恼火。记得有一次去虹桥乡下喝喜酒,原以为一家人坐在一桌热闹些,结果我、大周、公公、婆婆被安排在四张不同的餐桌,坐的方位还有讲究,分别在东南西北四个朝向落坐。每吃一道菜,陪宾还要说道几句,啰里啰嗦的,烦人!
      我想在这一方面我和父亲是站在一边的,父亲也讨厌客套繁琐。母亲的兄弟姐妹众多,逢年过节都会互相走动、聚会、吃饭,来来去去的每次还得果子包、毛巾袜子,礼金打发。有一天父亲发话了,“吃饭就吃饭,搞这么多名堂干什么?名堂多了,还容易失礼闹意见。以后谁都不要这样做,麻烦!”结果姨妈舅舅们纷纷赞同,拍手称快。其实大家早就厌烦这样做,只是都不想做出头鸟而已。
      中国是礼仪之邦,很多的礼仪恐怕我们一辈子也学不完。比如喝茶就有很多学问。记得有一次和朋友去茶店里喝茶,给我们冲茶的是一个漂亮女子。茶杯较小,她给我倒一杯,我喝掉一杯。我喝掉一杯,她又给我倒满一杯(倒茶的说法一点也不高雅,显得自己是门外汉,可我偏要说倒茶,我觉得这样接地气)。我说够了,别倒了,我不渴。可那女子却淡淡一笑,“你喝不喝没关系,我不倒茶却不行。”我暗想,莫非这也是喝茶的规矩?且看到那女子每次倒茶的时候,朋友都用两只手指轻轻弹弹桌面。不用说,这也是规矩之一。虽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太多的规矩对我来说是一种束缚。朋友和其他在坐的人都对那茶赞不绝口,我坦言告之,“你这茶有涩味。”我就不信了,莫非说违心话也是礼节之一?后来主人笑着说,你肯定是第一次喝我们这种茶,所以才会觉得苦涩。我笑笑不做声。白喝人家的茶,何必争个青红皂白?
      对于喝茶,我非常赞同电影《霍元甲》中元甲的观点。至今我还记得里面的经典台词。在此摘录给大家,以表明我对人生之态度。
      
      安野:霍先生这么说,难道当真不懂茶?   
      元甲:不是我不懂,是我不愿懂。我不想将茶分出高低,是茶就好。      
      安野:可是这茶却有高低不同和品性之分。  
      元甲:什么是高?什么是低?它们本身都是生长于自然当中,并没有高低之分。  
      安野:看来阁下真不懂,否则的话自然会品出高低的。   
      元甲:先生说的也对。所以在我看来,茶品的上下高低,并不是由茶来决定的。对我们说,倒是由人来决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我不愿做这个选择。  
      安野:哦,为什么?   
      元甲 :喝茶是一种心情,如果你心情中了,茶的高低还有这么重要吗? 
      安野:哦,安野不曾想过,以先生看来世上的武术派别如此繁多,难道说也没有什么高低上下之分?   
      元甲:我想是这样的。   
      安野:那么先生,安野想请教,既然武术没有高低之分,为何还要比武竞技呢?   
      元甲:我以为,世上的武术,确实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习武的人才有强弱之别。通过竞技我们可以发现和认识一个真正的自己。因为我们真正的对手,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安野:只有通过竞技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莫非先生的意思,最可怕的竞技在自己内心?   
      元甲点头。 
                                   ———————真灼也点头。

文章评论

眼儿媚

我也点头! 不过,有心情时,怎样繁琐的过程我都配合,不愿配合时,也别怪我,我也不在意对方怪不怪我

光芒

哈哈,我还是低头看完在点头吧,

直书888

赞成!我也不喜欢繁文缛节,但我面对时心安理得,想迎合就迎合,不想迎合就不管那么多,沒有人会把你怠么样的。多一点理解,少一点烦恼很重要呵[em]e112[/em]

啥事直接了当最好,扮矫情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