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诞生百年纪念
晨曦随笔
今年的12月12日,是我妈妈诞生100周年纪念日,一百年了,我总想写点什么,思念我的母亲,寄托我的哀思。
(一)
我的母亲,陈素英,1914年12月12日生,出生于昆山县甪直镇(现在是苏州市吴中区)“东海”的一家较为富裕的陈东昇米行。属虎,初小文化,1998年8月22日逝世,享年85岁。
陈东昇是甪直镇上很有名的米行,可以自己收粮、加工,出售,而且主要是外销到大都市上海。陈东昇米行是生意做得很大的家属企业,地处稻米的盛产区,又临上海大都市,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江南地区米行业比较发达的主要原因。妈妈说过,小时候要买布做衣服,只要到布店里去拿,年终时,到米行里一起结算,可见条件是很优越的。妈妈说“我的臂膀是粗得不得了”,妈妈很健康、丰满。我爸爸只是在行里学生意后的伙计,嫁给爸爸是“从白米囤里出来吃苦”。是老爸的吃苦勤劳、英俊聪明、老实善良,令妈妈中意的。妈妈的嫁妆很丰厚,榉树做的桌子、台子、大小衣橱,梳妆台;还有各种桶(马桶、脚桶、浴桶、鞋桶等),一套当时很流行的漂亮的、十分精致的铜床,及其他金、银、铜、锡等等。(这只铜床,大哥结婚时也派了用场,后来58年大炼钢铁捐出来,妈妈到年老了,还一直说起它)。而金器、银锭、铜器、锡器等等都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变现,进入了我们的肚子里。妈妈读书到小学四年级(那时称为初小),是女孩子就不读书了,可以识点字就好。她说我也懂英语的,“a.bok”,说说自己会笑出来!

照片描述:85岁时的妈妈,笑得真开心!妈妈没有留下多少照片,这是我珍藏的照片之一。
(二)
妈妈的一生是辛劳的的一生,那时的妇女很少外出的,我回忆了一下,妈妈小时候在陈东昇,就是我老家(甪直镇东市下塘街33号)的隔壁,结婚后,住在严八房(也是我出生的地方),就在33号的对面(上滩),后来住过戴家里(解放后),距离33号只有50米左右,再住在下滩石灰行隔壁,直到后来我家自己有了房子(也就是33号老家),妈妈整个的一生就是生活在这50米的范围之内。是现在的女同胞无法想像的。在1991年的国庆节,我女儿结婚,我和妻专门陪妈妈去了上海外滩,当时妈妈78岁,很高兴的说,我小时候也来过一次的。我拍了照片留念。
照片翻拍,很不清楚。
(三)
我妈妈的全部辛劳和爱,都注入五个儿子的血液中。那时候,没有计划生育,科技也不发达,妈妈前后十次怀孕,生大哥时19岁,自己还是个孩子;以后一直怀孕,生孩子。倾其一生,扶育儿子。第二个是个女儿,不幸夭亡,以后就一直生的儿子,妈妈说,老三小时候吃奶要咬奶头,痛得不得了,血都出来了,只好坐在楼梯头上哭;老五小时候,天天晚上要哭,就是俗语说的“夜啼郎”,大家都无法睡觉,爸爸也写过红纸条“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小儿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贴在厕所里,祈求睡觉安稳。“你(我是老四)最好,吃好了就一直睡,不哭不闹”“可惜,你是个女孩子就更好了”。到了晚年,妈妈一直遗憾的是没有女孩子!当时经济条件也不宽裕,要养大五个儿子是很不简单的呀!老三小时候,有一次连续发高烧,吃了许多药没有用,生命垂危,眼看不行了。后来请了中医叫金里千的,金里千说,死马当活马医,用地骨皮露(即枸杞子根的汁)极凉,喝下去,“行,则可以了,不行,则,没有办法了”,老天有眼,最后把命救下来了。(哈哈,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老三后来考上了北大,成为博士生导师,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这都是命里注定的!你想,当时,作为父母要多担心呀!老六,因为实在没有能力养活,就送进了昆山育婴堂(我写过一篇日志《我的亲弟弟,你在那里》)现在不知下落!
母爱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也是最伟大的情感,母爱无私,母爱无疆,从生命的意义上说,母亲的身体才是真正的故乡!

这是妈妈在甪直老家用手机与远在成都的的老三通电话。
(四)
妈妈最艰苦的时候,是爸爸失业以后,眼看没有正常的收入了,而儿子们都又嗷嗷待哺,与爸爸同甘共苦挑起这副担子,能做什么呢?替人家洗衣服,洗一件衣服5分钱,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酷热炎暑,人就是洗衣机(那时没有洗衣机),你能想象这种艰苦吗?弟弟的班主任叫陈德官,“陈德官,跳脚官,一跳跳到苏州玄妙观”,为了帮助弟弟的每学期5元的学费,每星期天把换下来的衣服由弟弟带回家,星期一把洗干净衣服再带回学校,要洗多少件衣服才换回一个学期的学费!再就是踏稻草绳,要刈柴、理柴,而柴又是很干燥的,二只手全部裂开,一直到老了,还要用橡皮胶贴在裂开的地方,十指连心的痛呀,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到!我清楚的记得,当时有一本小簿子,专门记载购柴支出,卖绳收入,在簿子的封面上是爸爸写的“我为绳绳,绳绳为我”,是爸爸苦中作乐的戏说,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谐音。再有编热水瓶竹壳,编麦桔辫,
做箬帽...(这类东西现在只有在博物馆里才可以看到了)。敲三合土,摆熟食摊等等,人很辛苦,很费时,只赚几个钱,没有办法也要做。心酸的泪水溢满了难忘的故事,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能把五个儿子养活,养大,成人!
最最困难的是60、61年的“困难时期”,城镇还好点,而农村是到处有饿死人的情况。(现在的孩子都不相信那时怎么会饿死人?)四个儿子都还在读书。我是高三,特别需要营养的时候(上体育课就是晒太阳)妈妈得了浮肿病,是由于缺乏营养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为了孩子,自己尽量少吃一口饭,省下一滴油,也要使儿子多吃一口。伟大的母爱成了儿子的血肉,想起这些心里一直酸酸的!妈生了浮肿病,可以由医生证明,买十斤清糠(就是米皮)而这点清糠也被我们做成“营养饼”分吃了,这就是伟大的母亲!在妈妈的眼里,儿子是她的全部!
那时候的苦难,从一件小事上,可以看出来:在冬天的晚上,只能烧点粥,粥菜也没有,用点盐(那时的盐很粗的)炒一炒,弄弄细,当粥菜,对门的一个叫严达川来串门,看见了,我爸爸还说,是糖!真是“朝齑(读ji)暮盐”的日子!沉甸甸的岁月,数不清的苦难,我们长大了,妈妈衰老了。想起妈妈,多年的愧疚,悲伤痛苦涌向心头,妈妈吃了多少苦,有谁说得清!

晚年的妈妈在家里的园子里晒晒太阳。
(五)
儿子都大了,成家立业了,世道也变了,社会进步了。我妈妈的晚年还是幸福的,妈妈在父亲去世的15年间,顽强、乐观、豁达的生活下去,看上去很瘦,肠胃也不太好,还有点气喘,但是,心里开心多了,从艰苦岁月熬过来的人知道太平盛世是多么的珍贵。

“儿行千里母担忧”。妈妈看到远方的儿子来信了,坐在一把旧藤椅上,古铜色的藤条断了几根,晒着暖暖的太阳,戴着老花镜,小学四年级的文化程度,慢慢的还可以读懂,这时是老人家最开心的时刻!妈妈活得很健康,很开心,主要得益于她的心态!我曾经对母亲的长寿健康,写过一篇日志,总结了10点:1、心情乐观豁达;2、邻里亲善和谐;3、享尽天伦之乐;4、日常起居有序;5、饮食合理科学;6、尽量走走动动;7、积极大脑锻炼;8、排毒养颜得法;9、保证睡眠充足;10、注意天气冷暖。
(六)
在98年的7月底,妈妈由于感冒引起不适,住进了医院,经过22天的治疗。回天乏力,溘然去世,五个儿子都在她的身边。妈妈在清醒的时候就说过“简单点”,厚孝薄葬,体现了母亲一生节俭的生活理念;“弟兄淘里(之间)好好较”是母亲最后的遗言,也是母亲的意愿。妈妈看上去,安祥、平和。没有一点痛苦,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妈妈嘴巴微微张开,再也不能发出声音,再也不能为她的儿子们祝福;她静静的躺在床上,身体变得很小,面颊明显的凹进去,很瘦。
妈妈走了,也带走了我们永远的遗憾,从此离开家乡的我少了对妈妈的牵挂,多了对妈妈无尽的思念。妈妈在时,我每次回到甪直,感觉那么的亲切,脚步是那么的轻快;妈妈走了,甪直是那么的遥远陌生,脚步是那么的沉重;妈妈在时,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因为有妈妈在,可以叫一声“妈妈”,在妈妈眼里,我永远是妈妈的儿子;妈妈走了,我感觉自己没有天了,没有妈妈可以叫了,自己一下子老了。这一刻,我特别羡慕有妈妈的每一个人,你们可以爱妈妈,可以叫妈妈。妈妈可以爱你,有妈妈爱和爱妈妈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
在对妈妈的千百次追忆中,音容笑貌也好,举手投足也好,都栩栩如生;最琐碎最庸常的细枝末节也都历历在目...我的妈妈与成千上万的妈妈一样,再平常不过了,但对我们五个兄弟而言,妈妈足够伟大、足够宽厚、足够慈祥,足够我们一生的回忆,足够我们频频回首,再三呼唤。
回顾妈妈的一生,真的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没有什么夸耀的地方,也没有可值得记载的历史,然而,在儿子们的眼里,盈盛的是妈妈的伟大。妈妈是最无私的,为了孩子的成长,犹如一头躬耕乡田的老牛,从年轻力壮到岁月染白双鬓,我妈妈与千千万万的妈妈一样,无怨无悔地付出,透支着,流尽了汗水,淘尽了青春,皱紋布满了曾经年轻的脸,重担压弯了曾经挺拔的腰。转眼我也是愈古稀的老者了,妈妈离开我们十五年了,这些年来,当我一个人的时候,妈妈的清瘦的身影便时常萦绕在眼前,尤其是最近,妈妈要100岁了!几个月来,我就想为妈妈写一篇纪念日志,脑海中更是波涛起伏,思绪万千,思念母亲之情,想想都会泪盈眼眶,在晚上,还在想怎么写才好?无休止地叩开记忆的闸门。
我总认为,一个家族就像一棵巨大的树,逝去的先辈在地下,活着的家人在地上。妈妈也犹如一株老树,在尘世间经历了八十五载风风雨雨,根深叶茂,泽披后世。有五个儿子,九个孙辈,十个曾孙辈,没有计划生育的话,还会更多。我觉得妈妈根本没有离开我们,她是以另外的方式活在我们的身边,在天上看着我们、关注着我们,保佑着我们!

晨曦 2014,12.12. 昆山

千年古镇-----甪直。
(一)
我的母亲,陈素英,1914年12月12日生,出生于昆山县甪直镇(现在是苏州市吴中区)“东海”的一家较为富裕的陈东昇米行。属虎,初小文化,1998年8月22日逝世,享年85岁。
陈东昇是甪直镇上很有名的米行,可以自己收粮、加工,出售,而且主要是外销到大都市上海。陈东昇米行是生意做得很大的家属企业,地处稻米的盛产区,又临上海大都市,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江南地区米行业比较发达的主要原因。妈妈说过,小时候要买布做衣服,只要到布店里去拿,年终时,到米行里一起结算,可见条件是很优越的。妈妈说“我的臂膀是粗得不得了”,妈妈很健康、丰满。我爸爸只是在行里学生意后的伙计,嫁给爸爸是“从白米囤里出来吃苦”。是老爸的吃苦勤劳、英俊聪明、老实善良,令妈妈中意的。妈妈的嫁妆很丰厚,榉树做的桌子、台子、大小衣橱,梳妆台;还有各种桶(马桶、脚桶、浴桶、鞋桶等),一套当时很流行的漂亮的、十分精致的铜床,及其他金、银、铜、锡等等。(这只铜床,大哥结婚时也派了用场,后来58年大炼钢铁捐出来,妈妈到年老了,还一直说起它)。而金器、银锭、铜器、锡器等等都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变现,进入了我们的肚子里。妈妈读书到小学四年级(那时称为初小),是女孩子就不读书了,可以识点字就好。她说我也懂英语的,“a.bok”,说说自己会笑出来!
照片描述:85岁时的妈妈,笑得真开心!妈妈没有留下多少照片,这是我珍藏的照片之一。
(二)
妈妈的一生是辛劳的的一生,那时的妇女很少外出的,我回忆了一下,妈妈小时候在陈东昇,就是我老家(甪直镇东市下塘街33号)的隔壁,结婚后,住在严八房(也是我出生的地方),就在33号的对面(上滩),后来住过戴家里(解放后),距离33号只有50米左右,再住在下滩石灰行隔壁,直到后来我家自己有了房子(也就是33号老家),妈妈整个的一生就是生活在这50米的范围之内。是现在的女同胞无法想像的。在1991年的国庆节,我女儿结婚,我和妻专门陪妈妈去了上海外滩,当时妈妈78岁,很高兴的说,我小时候也来过一次的。我拍了照片留念。
照片翻拍,很不清楚。
(三)
我妈妈的全部辛劳和爱,都注入五个儿子的血液中。那时候,没有计划生育,科技也不发达,妈妈前后十次怀孕,生大哥时19岁,自己还是个孩子;以后一直怀孕,生孩子。倾其一生,扶育儿子。第二个是个女儿,不幸夭亡,以后就一直生的儿子,妈妈说,老三小时候吃奶要咬奶头,痛得不得了,血都出来了,只好坐在楼梯头上哭;老五小时候,天天晚上要哭,就是俗语说的“夜啼郎”,大家都无法睡觉,爸爸也写过红纸条“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小儿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贴在厕所里,祈求睡觉安稳。“你(我是老四)最好,吃好了就一直睡,不哭不闹”“可惜,你是个女孩子就更好了”。到了晚年,妈妈一直遗憾的是没有女孩子!当时经济条件也不宽裕,要养大五个儿子是很不简单的呀!老三小时候,有一次连续发高烧,吃了许多药没有用,生命垂危,眼看不行了。后来请了中医叫金里千的,金里千说,死马当活马医,用地骨皮露(即枸杞子根的汁)极凉,喝下去,“行,则可以了,不行,则,没有办法了”,老天有眼,最后把命救下来了。(哈哈,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老三后来考上了北大,成为博士生导师,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这都是命里注定的!你想,当时,作为父母要多担心呀!老六,因为实在没有能力养活,就送进了昆山育婴堂(我写过一篇日志《我的亲弟弟,你在那里》)现在不知下落!
母爱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也是最伟大的情感,母爱无私,母爱无疆,从生命的意义上说,母亲的身体才是真正的故乡!
这是妈妈在甪直老家用手机与远在成都的的老三通电话。
(四)
妈妈最艰苦的时候,是爸爸失业以后,眼看没有正常的收入了,而儿子们都又嗷嗷待哺,与爸爸同甘共苦挑起这副担子,能做什么呢?替人家洗衣服,洗一件衣服5分钱,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酷热炎暑,人就是洗衣机(那时没有洗衣机),你能想象这种艰苦吗?弟弟的班主任叫陈德官,“陈德官,跳脚官,一跳跳到苏州玄妙观”,为了帮助弟弟的每学期5元的学费,每星期天把换下来的衣服由弟弟带回家,星期一把洗干净衣服再带回学校,要洗多少件衣服才换回一个学期的学费!再就是踏稻草绳,要刈柴、理柴,而柴又是很干燥的,二只手全部裂开,一直到老了,还要用橡皮胶贴在裂开的地方,十指连心的痛呀,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到!我清楚的记得,当时有一本小簿子,专门记载购柴支出,卖绳收入,在簿子的封面上是爸爸写的“我为绳绳,绳绳为我”,是爸爸苦中作乐的戏说,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谐音。再有编热水瓶竹壳,编麦桔辫,
做箬帽...(这类东西现在只有在博物馆里才可以看到了)。敲三合土,摆熟食摊等等,人很辛苦,很费时,只赚几个钱,没有办法也要做。心酸的泪水溢满了难忘的故事,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能把五个儿子养活,养大,成人!
最最困难的是60、61年的“困难时期”,城镇还好点,而农村是到处有饿死人的情况。(现在的孩子都不相信那时怎么会饿死人?)四个儿子都还在读书。我是高三,特别需要营养的时候(上体育课就是晒太阳)妈妈得了浮肿病,是由于缺乏营养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为了孩子,自己尽量少吃一口饭,省下一滴油,也要使儿子多吃一口。伟大的母爱成了儿子的血肉,想起这些心里一直酸酸的!妈生了浮肿病,可以由医生证明,买十斤清糠(就是米皮)而这点清糠也被我们做成“营养饼”分吃了,这就是伟大的母亲!在妈妈的眼里,儿子是她的全部!
那时候的苦难,从一件小事上,可以看出来:在冬天的晚上,只能烧点粥,粥菜也没有,用点盐(那时的盐很粗的)炒一炒,弄弄细,当粥菜,对门的一个叫严达川来串门,看见了,我爸爸还说,是糖!真是“朝齑(读ji)暮盐”的日子!沉甸甸的岁月,数不清的苦难,我们长大了,妈妈衰老了。想起妈妈,多年的愧疚,悲伤痛苦涌向心头,妈妈吃了多少苦,有谁说得清!
晚年的妈妈在家里的园子里晒晒太阳。
(五)
儿子都大了,成家立业了,世道也变了,社会进步了。我妈妈的晚年还是幸福的,妈妈在父亲去世的15年间,顽强、乐观、豁达的生活下去,看上去很瘦,肠胃也不太好,还有点气喘,但是,心里开心多了,从艰苦岁月熬过来的人知道太平盛世是多么的珍贵。
“儿行千里母担忧”。妈妈看到远方的儿子来信了,坐在一把旧藤椅上,古铜色的藤条断了几根,晒着暖暖的太阳,戴着老花镜,小学四年级的文化程度,慢慢的还可以读懂,这时是老人家最开心的时刻!妈妈活得很健康,很开心,主要得益于她的心态!我曾经对母亲的长寿健康,写过一篇日志,总结了10点:1、心情乐观豁达;2、邻里亲善和谐;3、享尽天伦之乐;4、日常起居有序;5、饮食合理科学;6、尽量走走动动;7、积极大脑锻炼;8、排毒养颜得法;9、保证睡眠充足;10、注意天气冷暖。
(六)
在98年的7月底,妈妈由于感冒引起不适,住进了医院,经过22天的治疗。回天乏力,溘然去世,五个儿子都在她的身边。妈妈在清醒的时候就说过“简单点”,厚孝薄葬,体现了母亲一生节俭的生活理念;“弟兄淘里(之间)好好较”是母亲最后的遗言,也是母亲的意愿。妈妈看上去,安祥、平和。没有一点痛苦,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妈妈嘴巴微微张开,再也不能发出声音,再也不能为她的儿子们祝福;她静静的躺在床上,身体变得很小,面颊明显的凹进去,很瘦。
妈妈走了,也带走了我们永远的遗憾,从此离开家乡的我少了对妈妈的牵挂,多了对妈妈无尽的思念。妈妈在时,我每次回到甪直,感觉那么的亲切,脚步是那么的轻快;妈妈走了,甪直是那么的遥远陌生,脚步是那么的沉重;妈妈在时,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因为有妈妈在,可以叫一声“妈妈”,在妈妈眼里,我永远是妈妈的儿子;妈妈走了,我感觉自己没有天了,没有妈妈可以叫了,自己一下子老了。这一刻,我特别羡慕有妈妈的每一个人,你们可以爱妈妈,可以叫妈妈。妈妈可以爱你,有妈妈爱和爱妈妈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
在对妈妈的千百次追忆中,音容笑貌也好,举手投足也好,都栩栩如生;最琐碎最庸常的细枝末节也都历历在目...我的妈妈与成千上万的妈妈一样,再平常不过了,但对我们五个兄弟而言,妈妈足够伟大、足够宽厚、足够慈祥,足够我们一生的回忆,足够我们频频回首,再三呼唤。
回顾妈妈的一生,真的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没有什么夸耀的地方,也没有可值得记载的历史,然而,在儿子们的眼里,盈盛的是妈妈的伟大。妈妈是最无私的,为了孩子的成长,犹如一头躬耕乡田的老牛,从年轻力壮到岁月染白双鬓,我妈妈与千千万万的妈妈一样,无怨无悔地付出,透支着,流尽了汗水,淘尽了青春,皱紋布满了曾经年轻的脸,重担压弯了曾经挺拔的腰。转眼我也是愈古稀的老者了,妈妈离开我们十五年了,这些年来,当我一个人的时候,妈妈的清瘦的身影便时常萦绕在眼前,尤其是最近,妈妈要100岁了!几个月来,我就想为妈妈写一篇纪念日志,脑海中更是波涛起伏,思绪万千,思念母亲之情,想想都会泪盈眼眶,在晚上,还在想怎么写才好?无休止地叩开记忆的闸门。
我总认为,一个家族就像一棵巨大的树,逝去的先辈在地下,活着的家人在地上。妈妈也犹如一株老树,在尘世间经历了八十五载风风雨雨,根深叶茂,泽披后世。有五个儿子,九个孙辈,十个曾孙辈,没有计划生育的话,还会更多。我觉得妈妈根本没有离开我们,她是以另外的方式活在我们的身边,在天上看着我们、关注着我们,保佑着我们!
晨曦 2014,12.12. 昆山
千年古镇-----甪直。
文章评论
思想
[em]e181[/em]
杨涛
你是个孝子…………
经营生活
伟大的母爱,文章很感人,值得转发!
路边草
您的母亲吗?祝您老妈健康长寿![em]e121031[/em]
冷不丁
写的很感动,虽然当时我还没有来到这个世上,但是已经感受到您描述出的那种母亲对孩子纯纯的爱!
企鹅
平凡伟大的母亲,让人尊敬.文章第六部分开头时间是不是有点小纰漏,是98年的7月底吧.
独行侠
说的好感动,可是你比我好多了,我不知道我妈妈是什么样子
独行侠
写的真好,有妈妈更好,可惜我我从来没有得到妈妈爱,甚至妈妈什么样子我都不知道,
2251059493
真的让人很感动,感动您那拳拳孝心的同时也教育了我们这一辈,让我们感受了母爱的伟大,我们没有丝毫的理由不去善待我们的父母,谢谢您。受教育了[em]e183[/em]
孩子妈妈
大哥 我看着看着 眼睛几乎模糊的看不清了 真的很感动 也被你思念妈妈的这种无私的情感所感染 我羡慕你 妈妈陪伴了你那么多年 给你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无论是甜蜜的 美好的 苦涩的 还有心酸回忆多好 我的妈妈来到这个世上只活了37个年头就撇下我匆匆的走了 那时我只有一岁半 不说了 真的愁得说不下去了 大哥 再见
老兵
很感人[em]e105[/em]
201314
祝妈妈健康长寿
雲天
感人,我確實該好好愛護父母了。
惜缘
大孝子,“你要是女儿就好了”,老先生没有姐妹?
琼
真好,珍藏了这么多妈妈的照片,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