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国学和育心经典
传承国学
最近经常有老同学问我,你家孩子怎么这么早读《易经》啊。
其实对于国学,我一直都很喜欢,但是自己读的不多,属于崇拜的那种。怀孕那会,看王财贵和南怀瑾的书,从此家里书柜到处是四书五经,遗憾的是,直到孩子生下来,我只背了半本论语。想着《易经》上很多认不着的字,从开始兴奋的翻字典,到后面一点兴致提不起来。
我知道他是好东西,可是为什么这么难啊,那么多不认识的字,太打击人了。
女儿刚出生,我们家买了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第一版。感觉很好,一口气买了三本,送姐姐,送同事,后来发现她们都没看,唯独自己反复的看。随着女儿的长大,两周岁生日的时候,可以背诵三字经一部分,和一部分唐诗。
女儿四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中华字经》,学的还可以,就是感觉不牢。四岁半的时候在公司内部论坛上看到137累积法,个人一看就感觉是个好东西。原因无他,和我学习的方法很类似。
我有一个伟大的母亲,也有一个伟大的父亲。小时候父母没空带我,总是把我和 收音机放一起。父母在翻草,我在就在草窝里,在种田,我在田埂上,在打谷,我在稻草边。父亲爱听唐诗,爱听长篇小说。后来乡村到处是广播,也播放着歌曲和音乐,她们对我的影响都非常大。
很多东西当时看不出效果,后面效果就出来了。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很少能集中注意力,总感觉很困难,另外一方面感觉气血严重不足,一天到晚都很困,头部总是绷的很紧,睡不着,以自己看为主。我发现自己的精神时好时坏,我总是用精神最好的时候,去记忆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然后精神不好的时候,抄着笔记之类的。
到了后面,我给自己定义的方法为短时学习法,每次十五分钟,时间到了就休息。如果能达到二十分钟的学习量要鼓励自己。然后另外就是重复复习。这种方法,至少是有效果的,因为我很快发现一个现象,高中每次考试前,我可以翻一本书,而我的同学都在翻来翻去的背一段。曾经我很迷惑,后来明白了,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
大学里,用了这种方法,英语简直很轻松,是的,有听力课。不过我从来没认真写听力部分,直接给忽视了,而且我人很单纯,每次都是等听力播放完毕才写后面的,心里认为提前写了,对其他人不公平。后来用了这种方法,学习了法语,德语,日语,其中法语学习的最好,用起来没问题。我当时认为,估计所有的女孩子,都天生具有学习语言的本领,即使是我这种听不见的,也许我不会说,但是我看的很快,翻译的也很利落。
当我第一眼看到137,累积法和国学的双重联合,我就觉得这个肯定是一个必然成功的方式。强大的文化功底加一套能被广泛认可的学习方法,肯定是非常牛的。我也看了下价格,当时估计觉得贵了,和老公说了下,他一下子否定了,家里一堆书,你都不看,还买,不浪费么。
自己没去大易社学习,只是简单的按照方法来实践。半年后,终于受不了了,劳心劳力。终于在某一天爆发了,把老公拉到芜湖的育心中心,一起现场观摩,老公这个时候才第一次听说起育心经典,他不知道我已经捣鼓了半年,没成功。受现场家长和小朋友的感染,回来后我们就决定跟着育心了,我们是先买书,然后去看新手必读,去学习。
正好女儿大班了,各方面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在老人回老家的两个月内,我们制定了规则规矩,和学习任务,女儿就开始了国学之旅。有拼音读书简直轻松多了,感觉每本书我都非常喜欢,恨不得全部印入脑中。
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懒妈妈,女儿正式进入状态后,我更加是懒妈妈,懒妈妈的目标也实现了。和其他育心妈妈相比,我们进步的不快,不过我们在前进的路上了哦。
国学其实爱你也很容易,一群人一起走,一起交流,还有那么多早课日课可以供参考。那么多人,每个人提出自己的方法与实践,育儿养生,显得那么容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