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婚外情

千帆日志

小议婚外情

       怎么会写下这样的文字,那是因为我看到了一篇关于解析电影《廊桥遗梦》的影评。

       坦率地说:“我不喜欢看《廊桥遗梦 》,无论别人怎么去美化,那毕竟是一段两个人相识了四天,并且是认识的第二天就走进了卧室的婚外情。一个人的理性程度应该止步于走进卧室的那一刻。”

       请不要说短短四天他们就达到了灵与肉的完美结合,而这一切都发生的那么自然,那么理所应当。为什么呢?

       我相信天下的男女在不同程度上都是花心的,爱情的专一与忠贞,靠的是克制人性的天然情感倾向才得以成全的,却不是每一个有血有肉的男人和女人的本性。

        婚外情止步于走进卧室是可以理解的,却不屑于去理解发展到走进卧室的婚外情,我个人认为人性的天然情感倾向虽然是自己都不能克制的,但是人却有克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一个人的理性程度没有止步于走进卧室的那一刻,而是在走进了卧室以后,再来谈放弃自由的爱情,回归对家庭的责任,是不是很有点本末倒置、冠冕堂皇的味道呢?
        
        有人说:“爱情的完美结合是灵与肉的结合,好比开花结果,不结果就意味着两个人并没有真正在一起过。”这话看似有道理,不过我想说的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道德爱情观的女人,真正步入了一种精神领域的爱恋。在心灵花园里也只是妖娆地开着一朵又一朵世间难寻的花。要想有结果,那就娶她回家吧。” 

       有朋友说:“一个人的文化程度越高,精神强度就越高,克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就越高。”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如果双方都珍惜现有的家庭生活,这种克制自己的行为就会是自愿的,并不显得勉强。是选择自由的爱情还是选择对家庭的责任?二者之间就会产生出微妙的平衡。

        喜欢那些美好而不失理性的情感故事,比如金岳霖、《勿忘我》中的周虹医生、《十六岁的花季》中白雪的父亲、比如自己在《独上兰舟》中笔下的网络上的老师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柏拉图说过:“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因素。”然而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能让之熠熠生辉呢? 
 

 

   

 

 




文章评论

风掠浮云

《廊桥遗梦》中的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是一位受到长期的平淡婚姻生活困扰,迷惑甚至对于生活感到无趣的中年妇女,在每一天家庭的琐事中,为了丈夫为了孩子,渐渐失去自我,生活乏味,毫无生机可言!原有的梦想与激情仿佛就要在这个死一样寂静的城镇中,在保守的思想观念下死去。在丈夫带着孩子离开的四天里,正如女主人公内心所呼喊的那样“真希望你们快点离开,让我一个人静静的待一会”。然而,仿佛是天意的安排,还没等她静下来,一个与弗朗西斯卡乏味的生活格格不入,却与她内心的所有幻想与追求,男主人公金凯走进了她的世界,在短暂的四天里,他们走到了一起,溶化在了一起。爱,是永不过时的话题,爱的真谛是什么,也没有人能说清楚。有人赞同“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可这是否就是灵与肉的完美结合?也有人赞赏金岳霖暗恋林徽因的做法,这种两处相思是否就人道?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春天的百合

[em]e179[/em][em]e179[/em][em]e179[/em][em]e179[/em][em]e179[/em][em]e179[/em]感情说不清道不明。

渔阳

文化高并不说明问题。倒是那些文化低的更守情操。

善良的鹰

是不是人浮躁了,私欲就膨胀了,空虚寂寞的心灵,需要一些东西来填补,于是,婚外情有了可乘之机,《廊桥遗梦》我看过小说,剧情也记忆犹新,不管怎么说,再唯美的爱情,如果是建立在双方就爱人痛苦之上的都不值得提倡,然而,《廊桥遗梦》的书作者给书中主人公极大地同浓情与支持,不知道这是不是论理道德的沦陷?我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女人,对于婚外情自始至终都不会支持,真正的爱情就是要开花结果的,如果不能,就是激情过后的痛苦,短暂的欢愉换来长久的思念与痛苦,没有结果的爱就如昙花一现,那种“只在乎一时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爱情观也许也有其一定的逻辑思维,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同,处理的方式自然千差万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