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只诵经拜佛就幸福了、发财了、事情顺利、病好了吗?错误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不改,能有多大用处?

手机日志





世间人多求福,什么是“福田”?
有几个人真正认识福田?世间人所修的,痴福!
不是真正福田,真正的福田是孝亲尊师。

佛在经上给我们讲三种福田。
第一个恩田,父母。对父母不孝顺,对父母没有尽到孝养,你的福从哪来?

第二个是敬田,三宝。
有一些人恭敬三宝,存心不善,他为什么恭敬?听说佛门里一本万利,所以他来恭敬。

他在家不恭敬父母,他跑来恭敬法师,认为什么?
佛门里种福马上可以发大财,这是存心错误。佛教给我们恭敬是依教奉行,这叫敬。

我们对佛拜不拜没有关系,为什么?那是形式。
天天见到佛,顶礼磕头,不能把佛的教训记住,不能依教奉行,一点用处都没有,
将来该堕地狱还是要堕地狱。

不能说我在佛面前磕了多少头,这可以不堕地狱了,没这个道理。
所以形式实在讲不是真正重要,真正重要是依教奉行。
老师教我们怎么做,我们真的做到了,这叫恭敬,这叫尊师。

第三种悲田,救济一切苦难的众生。
我们想想今天世界众生哪一个不苦?哪一个没有灾难?个个都有。

那个财产上亿的他还是苦、还是难,为什么?
转眼之间,他就要轮回三途,他怎么不苦?
如何救他?“宣妙理,贮功德”,要为他说法,要开导他。

什么是功?什么是德?功是功夫,德就是你的受用、你的收获。
你今天念佛是功,心地清净是德。念到功夫成片是功,往生不退是德,这叫功德!

10 现在人把功德两个字也讲错了,
认为在佛门里面捐一点钱,这就叫“做了多少功德”,正是梁武帝那个思想。

11 梁武帝在佛教里奉献很多,他问达摩祖师:
我的功德多不多?达摩祖师给他一盆冷水浇头:并无功德。

12 什么叫功德要知道,这不能搞错。
假如梁武帝要问:我的福德多不多?那达摩祖师一定说“甚多甚多”。

13 梁武帝修的是福德不是功德。
功德能了生死,出三界,福德是在六道里面受果报的。

14 佛法所讲的是断悭贪而布施。
以悭贪心在佛门布施有没有收获?有收获,那不是功德,是福德,福报。

15 反正你布施总归是有福,果报是三界之内有漏的福报。
广种福田,那是没错,不能称功德。福德还是功德一定要辨别清楚。

16 功德跟福德不一样,福德可以给别人,
我的福报很大,我不享,我可以送给你享,你能得到。

17 功德不行,功德就是我的智慧、我的才艺,无法给人,
我的禅定、般若、持戒也无法给人。

18 功德一定要自己修自己得,福德自己修可以给别人,别人修也可以给我们。

19 佛菩萨教给你修福的方法,佛菩萨并不保证你会得到什么,谁保证你?
自己保证自己,自己要肯去做。

20 佛菩萨只提供理论、提供方法,这个理论与方法决定正确,你自己要去做。
所以真正的福田是社会、是众生,你能够为社会造福,能够帮助一切众生,你的福报是源源不断的。

21 福是自己求的,与别人不相关。
所以我们能够记住这个原则,常常照着佛法来修学,可以说自己的愿望都能够达到。

22 佛菩萨教化众生,示现在六道,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
为一切众生指出一条了生死、出三界的明路,这是世间最殊胜的福田。

23 佛是一切众生无上的福田。我们到哪里去种福?
供养佛的福报最大。现在佛不在世,我们想修福,到哪里去供养?供养出家法师。

24 出家法师固然是有真正的佛弟子,也有妖魔鬼怪,
你要是供养错了,就像种子种到石头上,种到沙土上,不但不会生芽,连这个种子也坏掉了。

25 种福田不容易,可是我告诉诸位,
佛虽然不在世,佛的法身舍利住在世间,你供养它等于供养佛无二无别。

26 法身舍利是什么?经典。你怎么供养它?
你每天读诵经典。过去人写经,现在我们印经,这就是供养佛,使他的法身舍利常住世间,永不毁灭。

27 尤其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同部的,
一个叫大本,一个叫小本,说《无量寿经》、说《阿弥陀经》完全一样。

28 佛在《法灭尽经》里面说过,将来佛法会灭尽,
第一个灭的是《楞严经》,最后灭的是《阿弥陀经》。
所有一切经都灭尽了,《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还要留在世间一百年,
所以这个经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29 遇不到《阿弥陀经》的人没福,遇到它的人依教修行,没有不一生成就的。
所以说当生成就的佛法,只有这个法门,我们读诵这个经典,
弘扬这个经典,流通这个经典,就是供养佛陀。

30 众生要想修福,说实在的话,最殊胜的福报是在三宝。
所以,供养三宝是无上的福田。

31 单单修福,不能解决问题。
我们讲福田,福田有比较,最殊胜的福田,《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告诉我们:法布施。

32 法布施胜过财布施!法布施里面最殊胜的是“依教修行布施”,
我们能够真正依教修行,不但福田具足,功德也具足了,所以这是最胜的福田。

33 要知道怎样修法,《无量寿经》跟我们讲得很清楚,
“假令供养恒沙圣”,圣是圣人、诸佛菩萨,供养多少?
恒河沙数那么多,佛告诉我们,“不如坚勇求正觉”。求正觉,那是依教修行供养。

34 以财供养恒沙圣,不如依教修行供养。所以修最胜福田,不要钱。
有些人说:我家里很穷,没有钱!殊不知最胜福田不要花钱的,人人可以修的。

35 有钱的人可能就有障碍,他修不到这福田,他只能修一点小福,去供养恒沙圣去了。

36 供养要有智慧,也要有福报,没有福的人想修福修不到,没有智慧的人想修福也修不到。

37 真正修福的那个人是有福有慧,当然与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有关系,
所以供养绝对不是容易事情。

38 从前人讲佛门是“最胜”的福田,这话是没错。
但是现在佛门里面有了问题,问题在哪里?就是经上说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39 邪师就不是真正福田,你的种子要是种在那里,你不但没有福,
还把你的种子糟蹋掉了,这是我们自己一定要明了的。
我们要认识正法、邪法,要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是非。

40 到底要怎样修供养才是真正的福田?
其实要辨别不难,看结果就晓得。我们供养是建一个寺院道场,
这寺院道场建成之后,天天弘法利生、讲经说法、领众修行,真是福田。

41 道场建好之后,住众争名夺利,天天打架争夺庙产,那就造罪业了。
不供养没罪业,一供养,罪业都来了。

42 供养出家人,这出家人真正在那里精进用功,这供养有福;
供养这出家人,出家人有钱了,银行存几百万、几千万,洋洋得意,
那你的罪过就大,为什么?他道心没有了。

43 没有钱的时候有道心,没想头,就想佛菩萨;
有了钱,天天想钱,佛菩萨忘掉了,这不得了。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灭度之前勉励我们“以苦为师”。

44 修道人“以苦为师”,苦一点好!苦一点,对这世界没有留恋;
太富足、太乐,不好,对这世界起贪心,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求往生也求不成。

45 只要勉强能过得去,不要跟人争,能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遮避风雨,足矣。
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老实念佛,这个人是第一有福报,真有福报。
供养这种人才真的有福,这才叫真正福田。

46 有一类众生虽然种善根,他也老实念佛,
也专心念佛,认真地修净土,而且作大福田,他也肯布施;
对于佛教的事情,大众公益这个慈善事业出钱出力。
他的毛病出在哪里?“取相分别”、“情执深重”。

47 取相是着相,着相分别,这是属于所知障。
“情执深重”,这是属于烦恼障,就是感情太重了,
世间恩爱放不下,这个也是麻烦大。受了这个牵累,他是很想求往生,结果是去不了。

48 学佛最重要的根本是要真正觉悟:
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世缘要放下,你放得愈多,你往生就愈有把握;
你不肯放下,它是念佛往生的障碍,这不能不知道!


——————————————————————————————


 摘自:
http://mp.weixin.qq.com/mp/appmsg/show?__biz=MjM5Mzg5NDE0MA%3D%3D&appmsgid=10001377&itemidx=6&sign=899cf4301e9847505b111736536458f7&scene=3#wechat_redirect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