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 少有所依
说三道四
听到奶奶患牙癌的消息不由地心疼落泪。奶奶的身体一直都还好,虽说耳朵背,视力却是极好的。心疼奶奶不单止是因为她有病疼,最主要的是她一心要回到村里去住。我的父亲和小叔叔都在镇上住,吃住条件要好一些。居住条件只是外因,更为主要的是母亲用心善待奶奶。而二叔和二婶就不一样了。好多年了,特别是二婶一直嫌弃奶奶,觉得奶奶是个累赘。
前两年弟弟无意当中说奶奶腰疼是帮着二叔家摘花生累的。引来二叔家堂妹的不满。哥哥也说弟弟说话没有轻重之分。我倒不以为然,你说一个九十好几的老人,就算摘花生的活再不累人,也不能让她去摘吧。后来说是她看着堆那没人及时摘了着急,自己去摘的。你把花生堆在她眼皮子底下,不是成心让她摘又能怎么解释。不知道心疼奶奶,这是二叔和二婶遭邻居非议的原因之一。
其实奶奶这辈子一直挺吃苦受累的,没过过几天好日子。年轻的时候与爷爷相处也不是很好,爷爷是个爆脾气,动则就打骂奶奶的。后来母亲嫁过来,没有多久婆媳失和,关系一直不睦,最后没有办法这才举家迁到外地。我十多岁就随父母到了广州,那之后父亲就和奶奶基本上成年成年的不见面,偶尔的出差或者逢年过节的,很偶然的机会才会回去看一下。也就是这几年,父亲退休了,才回老家的多一些。也是我经常跟母亲说,一直以来我们和奶奶住的时间就少,她都这把年纪了,还能有几天的日子过呢,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好好地待奶奶就是。如今母亲是真的释怀了放下了,能够真正尽心尽力善待奶奶了。可是奶奶就是要回村里去住,觉得那里才是自己的家。在奶奶的思想观念里,上了年纪的人,早晚要叶落归根,所以住在自己的家里才里才能够踏实、安稳,所以她执意如此,无可厚非。可是可是,老有所养要如何保证呢?
人最可怜的无非两件事,老无所养与少无所依。晚年的时候衣食住行都需要人照料的时候,偏偏没有人能够养活自己。这也就是为什么一直以来的传统思想是重男轻女的根本原因。没有孩子的夫妻更是心急灵焚,没有孩子就意味着自己老无所养,晚年没有人养活自己,晚景是会很凄凉的。网络电视新闻上时常会有老人无家可归有家难归的惨状,看的人真是揪心。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哪家的父母不疼家自己孩子的,可是孝顺的儿孙真的是少见得很。无能力者负担不起,有能力者有心无力。
与老无所养相对的是少无所依。后者似乎要好一些,因为人总会长大,大起来之后身边多了亲朋,就会淡化对小的时候的记忆。可是这种记忆对人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一直以来我都坚信,少年时少有人关护的孩子性格会流于孤僻,在与人沟通上会有所欠缺有恐惧和排斥心理。
侄儿三岁多一点,之前一直跟哥哥也就是他的伯伯相处很好。这一次回来之后去我那里住了两天,就更喜欢跟着我了。仔细问了原因,说有一次他发脾气扔饮料瓶子,被伯伯训斥,有了不好的记忆,觉得伯伯对他挺凶的。还是姑姑好。我也会训他,不过都是就事论事。没事的时候我会搂他在怀里,说你是爸爸的宝贝,也是妈妈的宝贝,也是姑姑的宝贝。侄儿就一脸满满的笑意。孩子还是要多疼爱关护一些的好。同时教他明辩是非,学为人处事的道理。
昨天跟同事说到另一个同事对儿子实行高压政策的事。我说我向来不赞成为难孩子,只要有条件,就尽可能地教会孩子及时排解难题,让自己尽可能地保持轻松愉悦。某种意义上来说,养孩子,养宠物都是个养。为什么要那么多的功利心?你养孩子难道就是想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让他很有能力,走到人前让人夸的吗,然后不管他自己开心不开心,乐意不乐意?这样的,会让我想到小的时候在乡下会有的耍猴的。别的孩子看耍猴的都会乐,我就会觉得那只猴好可怜。尤其是它的表现不尽如主人意的时候,主人抽上它一鞭,猴儿的眼神,令人心碎。
前两年弟弟无意当中说奶奶腰疼是帮着二叔家摘花生累的。引来二叔家堂妹的不满。哥哥也说弟弟说话没有轻重之分。我倒不以为然,你说一个九十好几的老人,就算摘花生的活再不累人,也不能让她去摘吧。后来说是她看着堆那没人及时摘了着急,自己去摘的。你把花生堆在她眼皮子底下,不是成心让她摘又能怎么解释。不知道心疼奶奶,这是二叔和二婶遭邻居非议的原因之一。
其实奶奶这辈子一直挺吃苦受累的,没过过几天好日子。年轻的时候与爷爷相处也不是很好,爷爷是个爆脾气,动则就打骂奶奶的。后来母亲嫁过来,没有多久婆媳失和,关系一直不睦,最后没有办法这才举家迁到外地。我十多岁就随父母到了广州,那之后父亲就和奶奶基本上成年成年的不见面,偶尔的出差或者逢年过节的,很偶然的机会才会回去看一下。也就是这几年,父亲退休了,才回老家的多一些。也是我经常跟母亲说,一直以来我们和奶奶住的时间就少,她都这把年纪了,还能有几天的日子过呢,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好好地待奶奶就是。如今母亲是真的释怀了放下了,能够真正尽心尽力善待奶奶了。可是奶奶就是要回村里去住,觉得那里才是自己的家。在奶奶的思想观念里,上了年纪的人,早晚要叶落归根,所以住在自己的家里才里才能够踏实、安稳,所以她执意如此,无可厚非。可是可是,老有所养要如何保证呢?
人最可怜的无非两件事,老无所养与少无所依。晚年的时候衣食住行都需要人照料的时候,偏偏没有人能够养活自己。这也就是为什么一直以来的传统思想是重男轻女的根本原因。没有孩子的夫妻更是心急灵焚,没有孩子就意味着自己老无所养,晚年没有人养活自己,晚景是会很凄凉的。网络电视新闻上时常会有老人无家可归有家难归的惨状,看的人真是揪心。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哪家的父母不疼家自己孩子的,可是孝顺的儿孙真的是少见得很。无能力者负担不起,有能力者有心无力。
与老无所养相对的是少无所依。后者似乎要好一些,因为人总会长大,大起来之后身边多了亲朋,就会淡化对小的时候的记忆。可是这种记忆对人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一直以来我都坚信,少年时少有人关护的孩子性格会流于孤僻,在与人沟通上会有所欠缺有恐惧和排斥心理。
侄儿三岁多一点,之前一直跟哥哥也就是他的伯伯相处很好。这一次回来之后去我那里住了两天,就更喜欢跟着我了。仔细问了原因,说有一次他发脾气扔饮料瓶子,被伯伯训斥,有了不好的记忆,觉得伯伯对他挺凶的。还是姑姑好。我也会训他,不过都是就事论事。没事的时候我会搂他在怀里,说你是爸爸的宝贝,也是妈妈的宝贝,也是姑姑的宝贝。侄儿就一脸满满的笑意。孩子还是要多疼爱关护一些的好。同时教他明辩是非,学为人处事的道理。
昨天跟同事说到另一个同事对儿子实行高压政策的事。我说我向来不赞成为难孩子,只要有条件,就尽可能地教会孩子及时排解难题,让自己尽可能地保持轻松愉悦。某种意义上来说,养孩子,养宠物都是个养。为什么要那么多的功利心?你养孩子难道就是想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让他很有能力,走到人前让人夸的吗,然后不管他自己开心不开心,乐意不乐意?这样的,会让我想到小的时候在乡下会有的耍猴的。别的孩子看耍猴的都会乐,我就会觉得那只猴好可怜。尤其是它的表现不尽如主人意的时候,主人抽上它一鞭,猴儿的眼神,令人心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