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个人日记
孩子在1周岁----3-4周岁,1周岁以后,孩子开始能说,会走,开始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这时候孩子的思维更趋向于对本能需求的满足。他不知道什么是对错好坏。需要通过大人的态度来判断对错好坏。
比如夏天,孩子在卫生间拿着脸盆玩水,大人往往会同意和赞许;如果在厨房玩水,大人就要阻止并批评。孩子是不会理解,同样玩水,一会儿可以玩,一会儿不可以玩。如果没有大人告诉他原因,那孩子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摸索过程。还有就是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条件下需要有不同的应对办法,比如平时可以在客厅里可以粘着父母和他一起玩,但是来了可能以后,被要求安静的做着,玩他自己的游戏。对于心智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孩子来说,没有大人的指导,他孩子自己去寻找原因和应对办法是非常困难。
这时候需要大人需要
1,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对错好坏是有前提条件的。
2,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在不同的前提下,行为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3, 家人的意见要一致,不然很难理解,产生迷惑。
刚开始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相对是比较好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满足自身需要的渴望越发强烈,会任性、自私、会想要怎么样就要怎么样的一种状态。因为这时候的还不懂应该遵守的规则。他的思想行为趋向于满足自身的需求。
如果这时候父母过渡的宠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比如孩子想要什么就給买什么,孩子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孩子的思维方式将会更加倾向如何满足自身需要,而不是怎么样学习遵守规则。他会用哭闹打滚的方式来要挟父母,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如果这时候,父母还是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那孩子会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惯性思维。--------我只要通过哭闹等方式来获得我想要的。
5-----10周岁这是孩子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时期孩子会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处事方式,性格等。正所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4-5周岁的孩子开始有了自主的思维。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思维相对更加复杂。
如果幼儿前期已经形成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惯性思维。孩子会变得更加任性,不讲理。这时候亲子关系相对会变差。父母会很难孩子的行为,会发脾气,会产生焦虑和无助。
1 这时候父母要反思一下对孩子的爱,父母不仅要爱孩子,也要让孩子学会爱。父母哄孩子,也要让孩子学会哄大人。
2. 学会了解孩子【可以去搜索一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3.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4. 让孩子学会为人处世的规则。从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有些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无缺,有的家长把家打造成了暖房。当孩子进入到学校这个外部环境中的时候,表现出非常多的不适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