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高考
林间采花
唐僧:你要高考就说嘛!不说我怎么着的呢。
阿Q:只准你考大学,不准我考大学?妈妈的洋鬼子,我也要考大学。
苏轼:总有优生退档,总有好生掉线,此事古难全,但愿手留情,千里共大学。
普希金:假如你还没有高考,不要忧郁不要伤悲,高考的日子总会过去,不高考的日子终会到来。
达尔文:人不再举孝廉后,这就是合理的进化方向。
孟子:天将降大学于斯人也,必先忧其父母,忙其老师,考其本人。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出考场,正如我轻轻地走进,我收不收2Q铅笔,不带走一分答卷。
李玉和:临考前喝妈一碗酒,不进大学誓不休,万一不慎失了手,还可补习写春秋。
杨子荣:穿题海,攻学院,直冒虚汗,抒豪情,寄壮志,面对书山。愿录取通知纷纷来招俺。哪怕是刀山火海也扑上前,我恨不得明天就考试,迎来长假痛快玩。
荀子:考不则已。大学,取之于中学,而胜于中学。高考,人为之,而折磨人。
余秋雨:高考是一种文化。据我考证中国高考自隋朝开始,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参加高考的人,都得经历一场文化苦旅。每当想到这里,我和吾妻马兰便禁不住双双发出千年一叹。
刘欢:说考咱就考到了高三逃不掉,路见考场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余光中:现在呵,高考是一张薄薄的答卷,我在这头,大学在那头。
亚里斯多得:吾爱吾师,吾更爱高考。
哈姆雷特:考?不考?这是一个问题。
昆得拉:人们一高考,上帝就发笑。
施拉普纳: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要考什么那就考大学。
F4:把我挖出来,考个痛快!
白日鼠白胜:赤日炎炎似火烧,试题难度比山高,考生心内如汤煮,监考老师把扇摇。
托尔斯泰:幸福的考生是相同的,不幸的考生各有各的不幸。
琼瑶:大学真的是好难考,好难考的哦!
痞子蔡:如果我能考700分的话,那么我会报清华,我考700分了吗?考不了,所以我没有报清华。
周星驰:为什么要高考,给一个理由先。
高尔基: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另人后悔的就是高考。
鲁迅:其实世界上本没有高考,考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高考。
至尊宝:曾经有一个升学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落榜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的机会,我会队她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年!
曾经有过的认真严肃的讨论,一直都把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归结为升学教育而非素质教育,猛烈挞伐的文章非常多见。很多人以发达国家为样板向人们阐述教育的目的,那完全是一种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并不决定你的地位高下,也和你将来的工作关系不大,更和你是否受到尊敬无关。然而,这些说法仍然无法改变那些驱使着学生拼命升学的老师和家长在心里认定了的一个“硬道理”——通过高考这条路径,人可以由社会的底层一跃而上成为主流社会的一分子。如果他原来的家庭已然生活得不错,那么为了保留这种地位,他也仍需参加高考。农民们把这形容为“小鲤鱼跳龙门”。电视剧《大宅门》里的老奶奶问小男孩:“说,长大了是开银行还是掏大粪?!”都是这个意思。你说上大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没人反对,但是在内心,这个重要性肯定比不上跳龙门更实在。
从高考造成的全社会的紧张情形来看,社会等级观念、高低贵贱之分可能不但没有在人们心目中消失,反而更加严重了,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却似乎越来越淡。
中国在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在此之前的十年中,只有工农兵子弟通过推荐可以进入大学学习。这些人一般都是家境最贫穷的人,尤其以那些祖祖辈辈不识字的家庭为多,那时候大学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知识教育,但是工农兵的子弟们仍然趋之若鹜,因为这是脱离艰苦的劳作成为干部的重要机会。
恢复高考后,人们开始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这是进步。但是学生们参加高考的目的仍然少有改变。1980年代考上大学的结果应该比现在更有价值,不管你以前是什么,反正大学毕业就是国家干部,档案就要放在另外一个类别里,这意味着你就是一个“官”了。是“官”当然就得有事做,所以工作自然不用愁,社会福利也高人一等。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当初的高考尽管升学率比现在低得多,但也没有达到今天这种令全社会紧张的程度。这是否意味着那时候的人们还不像现在这样对于社会等级的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
现在的高考结果应该说已经不完全是决定人生命运的惟一要素了。跳不过龙门的人还有很多办法补救,比如学校可以多收一些计划外的学生,只要家长多出一点钱就行。那么为什么现在的人反倒比过去更加紧张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社会正在分化,分化的结果是使得处于主流地位的人生活越来越优厚,而处于社会低层的人越来越切实地感到了生活的艰辛。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尚未完全建立起一个真正人人平等,一个贫富不同、地位不同的人可以共融、互敬的社会人文体系。贫穷的人不仅感觉到贫穷,他们已经察觉到由此带来的种种不够公平的现象。在占有社会资源方面、在社会保障方面、在相关的权利表达方面,区别都日益明显。
每个家长都处心积虑希望借高考来完成如此现实的目的,但事实上大学已经越来越不具备这种功用,这样的变化肯定会加重家长们内心的恐惧。这样下来,他们的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经不住事,即使上了大学,他们的素质也不会有太多提高。
这种情形不是一时可以改变的,但我们对此应当有所认识,并且要有意识地开始改造我们的社会。
阿Q:只准你考大学,不准我考大学?妈妈的洋鬼子,我也要考大学。
苏轼:总有优生退档,总有好生掉线,此事古难全,但愿手留情,千里共大学。
普希金:假如你还没有高考,不要忧郁不要伤悲,高考的日子总会过去,不高考的日子终会到来。
达尔文:人不再举孝廉后,这就是合理的进化方向。
孟子:天将降大学于斯人也,必先忧其父母,忙其老师,考其本人。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出考场,正如我轻轻地走进,我收不收2Q铅笔,不带走一分答卷。
李玉和:临考前喝妈一碗酒,不进大学誓不休,万一不慎失了手,还可补习写春秋。
杨子荣:穿题海,攻学院,直冒虚汗,抒豪情,寄壮志,面对书山。愿录取通知纷纷来招俺。哪怕是刀山火海也扑上前,我恨不得明天就考试,迎来长假痛快玩。
荀子:考不则已。大学,取之于中学,而胜于中学。高考,人为之,而折磨人。
余秋雨:高考是一种文化。据我考证中国高考自隋朝开始,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参加高考的人,都得经历一场文化苦旅。每当想到这里,我和吾妻马兰便禁不住双双发出千年一叹。
刘欢:说考咱就考到了高三逃不掉,路见考场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余光中:现在呵,高考是一张薄薄的答卷,我在这头,大学在那头。
亚里斯多得:吾爱吾师,吾更爱高考。
哈姆雷特:考?不考?这是一个问题。
昆得拉:人们一高考,上帝就发笑。
施拉普纳: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要考什么那就考大学。
F4:把我挖出来,考个痛快!
白日鼠白胜:赤日炎炎似火烧,试题难度比山高,考生心内如汤煮,监考老师把扇摇。
托尔斯泰:幸福的考生是相同的,不幸的考生各有各的不幸。
琼瑶:大学真的是好难考,好难考的哦!
痞子蔡:如果我能考700分的话,那么我会报清华,我考700分了吗?考不了,所以我没有报清华。
周星驰:为什么要高考,给一个理由先。
高尔基: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另人后悔的就是高考。
鲁迅:其实世界上本没有高考,考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高考。
至尊宝:曾经有一个升学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落榜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的机会,我会队她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年!
曾经有过的认真严肃的讨论,一直都把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归结为升学教育而非素质教育,猛烈挞伐的文章非常多见。很多人以发达国家为样板向人们阐述教育的目的,那完全是一种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并不决定你的地位高下,也和你将来的工作关系不大,更和你是否受到尊敬无关。然而,这些说法仍然无法改变那些驱使着学生拼命升学的老师和家长在心里认定了的一个“硬道理”——通过高考这条路径,人可以由社会的底层一跃而上成为主流社会的一分子。如果他原来的家庭已然生活得不错,那么为了保留这种地位,他也仍需参加高考。农民们把这形容为“小鲤鱼跳龙门”。电视剧《大宅门》里的老奶奶问小男孩:“说,长大了是开银行还是掏大粪?!”都是这个意思。你说上大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没人反对,但是在内心,这个重要性肯定比不上跳龙门更实在。
从高考造成的全社会的紧张情形来看,社会等级观念、高低贵贱之分可能不但没有在人们心目中消失,反而更加严重了,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却似乎越来越淡。
中国在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在此之前的十年中,只有工农兵子弟通过推荐可以进入大学学习。这些人一般都是家境最贫穷的人,尤其以那些祖祖辈辈不识字的家庭为多,那时候大学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知识教育,但是工农兵的子弟们仍然趋之若鹜,因为这是脱离艰苦的劳作成为干部的重要机会。
恢复高考后,人们开始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这是进步。但是学生们参加高考的目的仍然少有改变。1980年代考上大学的结果应该比现在更有价值,不管你以前是什么,反正大学毕业就是国家干部,档案就要放在另外一个类别里,这意味着你就是一个“官”了。是“官”当然就得有事做,所以工作自然不用愁,社会福利也高人一等。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当初的高考尽管升学率比现在低得多,但也没有达到今天这种令全社会紧张的程度。这是否意味着那时候的人们还不像现在这样对于社会等级的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
现在的高考结果应该说已经不完全是决定人生命运的惟一要素了。跳不过龙门的人还有很多办法补救,比如学校可以多收一些计划外的学生,只要家长多出一点钱就行。那么为什么现在的人反倒比过去更加紧张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社会正在分化,分化的结果是使得处于主流地位的人生活越来越优厚,而处于社会低层的人越来越切实地感到了生活的艰辛。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尚未完全建立起一个真正人人平等,一个贫富不同、地位不同的人可以共融、互敬的社会人文体系。贫穷的人不仅感觉到贫穷,他们已经察觉到由此带来的种种不够公平的现象。在占有社会资源方面、在社会保障方面、在相关的权利表达方面,区别都日益明显。
每个家长都处心积虑希望借高考来完成如此现实的目的,但事实上大学已经越来越不具备这种功用,这样的变化肯定会加重家长们内心的恐惧。这样下来,他们的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经不住事,即使上了大学,他们的素质也不会有太多提高。
这种情形不是一时可以改变的,但我们对此应当有所认识,并且要有意识地开始改造我们的社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