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非诗 (跟大师学国学丛书读后)

个人日记

馨语原创日志。


我们提笔来写诗,总希望自己写成的是诗、是自己满意且读者喜欢的好诗。当然,谁也不喜欢诗一写出来就被枪毙了;或者被批评为不是诗。(不然便说太写实了,云云......。)既然如此,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怎样是诗?怎样非诗?

大家都知道诗以言志,诗以达情。即我们都认定了诗是人们情感的表现,所以每首诗里都有人们的思想感情。虽然有时候诗的中间也有外面的事实,或作者的客观认识,但终必须以情感为主;倘若绝对没有情感,那就可以说不是诗。新体诗的作者比较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也许有人不十分明了,尤其对于旧诗不能鉴别。特书写出来,以供诗友们参考。

第一种、咏史诗与吊古诗不容易分别。按照诗学原理:咏史诗不是诗,吊古诗是诗。那么何为咏史诗呢?咏史诗是立在客观的地位评论历史上的人物。 什么是吊古诗呢?吊古诗是作者写他对于古迹古人而发生的感慨。

如:霸越亡吴计以行,论功何物赏倾城。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鸱夷子皮:指范蠡)(吴伟业题仕女图)这是一首咏史诗。刘禹锡的乌衣巷是吊古诗,刘禹锡对昔日王、谢豪门巨族变化发出了感慨。有情感。而前一首只是单纯的叙述和立在客观的地位评论了西施。没有作者自己的情感。再看王士禛的真州绝句: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指:柳永)

显然是一首吊古诗,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种、咏物诗与比兴诗不容易分别。 咏物诗:是立在客观的地位记一个物件。咏物诗按诗学理论认为不是诗。 比兴诗:是作者写对于此事物所发出的感慨,或借此物以抒发自己的感慨。按照诗学原理:比兴诗是诗。在旧体诗里两者极不容易分别。我个人认为:欲写诗,必先有感而发;否则,岂不是无病呻吟吗?自是一己之见。

下面的诗不难看出何为咏物诗、何为比兴诗:

山居杂诗(元好问)瘦竹藤斜挂,丛花草乱生。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再看苏轼的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前一首描写的很好,然而和人都没有任何的关系。所以说是一首咏物诗。后一首写梨花,却是从梨花而感觉到人生无几时。苏轼的此诗是比兴诗。不会写诗的人也能看出,自然是后一诗比前诗好。为什么呢?元好问在此诗里没有写人或自己的感情。后一首诗东坡先生就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第三种、记事诗与感事诗也是十分不易分别。顾名思义,立于客观地位单纯记一件事是记事诗。作者抒写他对此事所发出的感慨就是感事诗。例诗略。

第四种、是假情感与真情感不容易分别。写诗当然要有真情实感,才算得是好诗。假情感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好诗。如:李清照的(分得知字韵)

学语三十年,缄口不求知。 谁遣好奇士,相逢说项斯。


春残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读完觉得诗句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很深切。对于诗与非诗有了相当的了解,有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再提笔写诗,就不至于作出非诗了。读来方可耐人寻味。当然还有诸如gousi立意、谋篇、平仄、韵律等等。不一而足。我感到:这诗路呀,馨语可长着呢!!



文章评论

X.y.馨语

@{uin:399683265,nick:真情永远,who:1} 谢谢您。祝您佳节快乐!愿真情永远、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