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原创 学习 《弟子规》之八

国学研习

 1.xiōng dào yǒu    dì dào gōng    xiōng dì mù    xiào zài zhōng

   道 友   弟 道 恭   兄 弟 睦   孝 在 

2.cái wù qīng    yuàn hé shēng   3.yán yǔ rěn    fèn zì mǐn
财 物 轻    怨 何     言 语 忍  忿 自泯 

 
(出则弟)13   讲的是离家在外如何与人交往。弟一种解释是兄妹另一种是广义的同学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都要保持像兄妹一样的关系,即友爱。也就是博爱。“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也就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要有对待自己兄妹那样的态度,才能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和谐,这是中国人共同的梦想之一。

《孝经》里面有“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教导人民如何亲爱他人,如何关怀他人,没有比教孝更有效果的,莫善于孝;教导人民有节有度,“教民礼顺”,懂得尊敬他人,没有比教悌更好的方法,莫善于悌。所以“悌”还包含一个礼节的教诲,孔夫子也说“不学礼,无以立”,没有礼貌很可能在人群当中无法立足。这也是现在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育孩子有宽容心、博爱心。大爱是一种智慧,大爱是一种福,能给别人带来大爱的人一定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目前中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在家中是几代人的掌上明珠,几代人共同呵护、天天共同围着这一个孩子转,这种家庭结构让很多孩子失去更多的机会体验兄妹之情,缺失人际交往经验,大家经常感到现在的孩子很多都很“独”,这是独生子女家庭共有的特点。一旦孩子步入社会无法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就会很茫然。家庭教育从小就应该让孩子学会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与邻居友好相处,既可以培养孩子健康的人际关系,又可以避免孩子形成性格孤僻、内向等。

     然而生活中有些家长的行为让孩子们怎么效仿?一位中学生曾给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王强和张浩是同学,一天两个人因为一点小事打了起来,王强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第二天,王强的爸爸来到学校把张浩一顿痛打。由于家长的参与使矛盾升级,本来没有什么大事,就是孩子之间的摩擦,如果这位家长从博爱的角度出发,两个人也许会成为好朋友,不会使问题复杂化。这种家庭教育能把孩子未来的成长指向何方? 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不能让精神生活变得空虚,只有强大的精神支柱才能在社会立足!

家庭教育所倡导的思想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这个和我们的社会崇尚的思想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结果是一致的,只是范围的大小而已。每个人所追求的思想就是社会的主流和时尚,但是是否符合人类的发展规律就不完全正确,家庭教育重在帮助孩子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和积极的世界观。《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一书中指出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只有一条:孝敬父母,父母有责任指导孩子读书,增长知识,明辨是非,共同探索、学习,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作为家庭的父母,对误入歧途和思想不健康的孩子,父母有责任引导他们步入高尚和魅力构筑的殿堂,通过教育和惩罚让他们告别不健康,而不是纵容和任其发展,我们有句古话子不孝父之过。所以家庭教育要从小的事情开始逐渐引导孩子即要学会知识的运用,有要学会做人的原则和标准,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在《入则孝》中讲过“物 虽 小 勿私藏  ”。在这我们继续学习“财物轻 怨何生 ”,这些都是从物质利益出发修正日常的品行,孔子曾说过“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也就是说告诫我们不要因小的利益迷乱自己,要把眼光放远。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非常熟悉,当时他才五岁,在分梨的时候,他就把那个比较大的让给哥哥吃。其实这样的态度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在现在人看来对此事有很多解释和理解。生活本来很简单,就是因为人的思维让我们把符合规律的人类发展弄得很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再是以感恩和博爱为主,更多的是以利益为主,让人们的活得很累,物质条件虽然是生存的基础,但是如果凡事都以物质利益为主这个时间变得会很可怕,我看看我们生存的环境、凡是以利益为主为导向都出现了危害人民的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度兴起不能不说是人类的一种缺失而引起。孔融让梨如果从事情的本源来看,就是因为他可能干的家活比哥哥还少。哥哥是兄长尊敬兄长也是孝的一种,这种思想就是符合人类发展的规律。只有有孝心的人才会博爱,才是一个人奋起的支点!而不是我们所倡导的平等。我们所说的平等不是不分长幼的平等,而是在不颠倒伦理关系的平等。正是这种曲解的观念让很多人失去判定正误的标准。云南大学大四学生马加爵,20042月用十分凶残手段杀害4名同宿舍同学,此举震惊中国 ,类似的事件近几年屡见不鲜。钢琴专业大学生药家鑫,弹钢琴的孩子怎会如此狠毒,开车撞人后,连捅受害者8刀。所有这些都是世界观的偏离了人类发展的轨道,都是从小养成的,都是家庭教育失败的结果。“苟不教,性乃迁。”孩子出现的逆反、任性、自私等难道不是家庭教育的方法偏离了人类发展规律的结果么?我一直认为很多人出现心理问题,最终都是没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没有判断是非的正确方法而形成的。那么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最基本就是要有纯真的思想,积极的正能量。

孔融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即“财物轻”是对哥哥的尊重,既是一种礼节,也是一种做人的原则;哥哥吃到大的梨就会更加爱护弟弟,在平淡的生活中增进了彼此了友情,积淀了博爱的基础也就是“不学礼,无以立”,没有爱心的人是可怕的,比没有知识更可怕。兄妹之间的友爱铸就了和谐的家庭氛围,让父母欣慰,“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这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在五代的时候,有个人叫张士选的读书人。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是叔叔把他带大。他十七岁的时候,叔叔就跟他说:你已经大了,我们现在把祖宗的财产分成两份,你一份,我一份。没想到张士选马上就跟叔叔讲:叔叔,你有七个孩子,所以应该把遗产分成八份。他的叔叔说:不行,你是代表你父亲,应该分成两份。 但他很坚定地说,一定分成八份。很多人会想张士选这么一让不就是吃亏了么,实际上并非如此,“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有舍才有得。他这样让让出了德行,让出了家庭的和谐,让出了心胸,让出了快乐,最关键的是给自己积累的福报,这是无价之宝,后来他第一次进京考试考取了高中。按着很多人的想法张士选这样做不是吃亏了么?这也不目前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最想要的东西,有多少家庭为了财产而形如陌路,他这样做无论在那个年代都是很令人敬佩的。这是一种修养,一种精神,是很多人做不到的。试想:我们的社会一旦达到物质极大丰富,我们每个人不再为了利益斤斤计较,社会福利最大化,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会是什么那?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积累阶段,在这个历史前提下人们的思潮出现动荡是可以理解的,一旦大家都觉悟时我们的社会风气就会巨变。当有些人还在追逐那些所谓的自由、新潮等西方思潮时,西方人又开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又开始重温中国文化中的经典精神粮食时,我们现代人思想中那些自私的、狭隘的不利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又将会怎样那?

人世间的自私、狭隘、得失、名利、金钱、地位围绕着每一个人,组成了复杂的人生,没有一个坚实的道德底蕴,你会迷失在雾中,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私欲过重自己的内心倍感不平,智慧受堵,即使是一把宝剑也会削钢如泥。得与失是相对的,得到时,或许正在失去;失去时,也许恰是拥有。所谓舍得,是要舍迷入悟、舍妄存真。心地干净,方可读书学古。

当下迷离的现实真真假假,淡然放下最为可贵。一位老者挑着瓷碗行走,突然一个瓷碗掉到地上摔碎了,老人去头也不回地继续赶路。路人很奇怪地问“你的碗摔碎了为什么不回头看一看呢?”“我再回头不也是碎了么?”-----放下应该放下的,轻松面对未来的生活才没有负担,你的才智才会熠熠生辉,你的智慧更加深邃、悠远、你的人生才更有意义!这就是智慧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在经营自己的人生,父母还要帮助我们的孩子经营孩子们的未来。你的品行就是你自己家庭教育的基础,关系到孩子未来的明天。一天,看护班来了一个虎头虎脑、大眼睛的小胖子。小胖子聪明啊,时老师非常喜欢这个孩子,但是小胖有一个毛病,任性起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天,时老师看着小胖不遵守纪律,很生气,就批评了小胖几句。没想到小胖很无礼地回敬了老师一句,老师很生气地问,“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你在家跟爸爸妈妈也这样说话吗?”小胖的回答说:“我爸在家说话就这样,我跟我爸学的。”孩子的话很简单,但是这个家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言语忍 忿自泯” 这个爸爸经常在家发脾气,影响到孩子的脾气也这样,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会是什么样?不可怕么?谁愿意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火药味的家庭环境。孔子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苏轼也说过“忍小忿面就大谋”所以遇到事情时一定要三四,不要因为过激的语言彼此伤害,要彼此尊重、换位思考宽容以待才能绽放彼此的人格魅力!

现实生活的很多不愉快都是可以避免的,就是因为当事人所采取的态度不同导致结果不同。大家深有感触现在的婚姻不是很稳定,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违背“言语忍 忿自泯”也就是说话相互忍让了,愤恨自然就消除了。现在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开始建立自己的家庭,任性成习惯,缺少的就是“忍”。但是这个忍不是没有原则的忍而是有条件的。我们经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是有些人把你的忍让当作是软弱,而不是理解为你对他的宽容,这种忍不是我们要忍让的而是我们要远离的;正真的忍是处于彼此的尊重与理解,这样的忍会化干戈为玉帛,会扭转乾坤。所以要教育孩子学会宽容,宽容也是一种美德,一种智慧,一种与人沟通的智慧。

      请关注单老师特色教学(广博教育机构)联系电话1384505858  微信号shm807593908 微信公众平台guangbo3813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