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中的曲阜 让世界了解曲阜
个人日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曲阜位于中国山东省西南部,现有人口62万,其中城区人口10万,面积约890平方公里。“曲阜”二字始见于《尔雅》一书。东汉应劭解释说: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也就是1012年,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在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县。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又复名曲阜,沿用至今。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标志城已经通过论证,选址在曲阜城南九龙山,正在筹建。
曲阜是一个小城,然而曲阜有是一座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古城,在这片神圣而由古老的土地上,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竟有4人在这里留下了踪迹。据《史记》、《帝王世纪》等史书记载:“黄帝生于寿丘”,“少昊自究桑登帝位,称都曲阜,崩葬云阳山”。中国有句话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圣人”,实际上,江北的圣人几乎全出自曲阜。在中国封建时代,受到皇帝赐封的圣人一共有6位,他们分别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元圣周公。头4位都出生在曲阜,后两位一位是孔子的弟子,一位封地在曲阜,周公的后世33代曾在鲁国为国君,至今山东称鲁,即起于此。
现在曲阜地上地下文物众多,文化灿烂,由国家级文物古迹4处,省级11处,市级100余处。1982年曲阜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24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曲阜“三孔”被联合国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由于曲阜对东方文化的重要贡献,不少人把曲阜称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称为“东方的麦加”。在这里,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奋,因为这里深扎这中华民族的根,深扎这中国传统文化的根。 走在这片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劳动创造的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触到中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来的儒家文化的气息,你便能由此体验到中国人民与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和理想道德的差异。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哪个层次去探究中华民族的个性与品格,都不难发现儒家文化的基因。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儒家文化几乎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而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就是孔子。如今,他的躯体虽已灰飞烟灭,但他的思想,却潜入每个东方人的心灵。他熔铸了中华民族的个性和品格。孔子的形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是华夏文化的代表,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民族凝聚力。
孔子,春秋时代鲁国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16岁时,母亲颜征再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儿,开始了他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独自谋生、学习和奋斗的一生。 孔子少年发奋自学,勤而好问,青年时代便掌握了参与贵族政治必须熟悉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进而掌握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的内容,为创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础。 孔子30岁设学授徒,开始了漫长的教育生涯。他首开中国私人讲学、面向民众,提倡“有教无类”之风,成为中国第一位,也是世界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51岁时,才做了中都县令,后来曾在鲁摄相事,然而时间不长,他便辞了官,离开鲁国开始他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之行。 孔子在68岁时回到鲁国,他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学和文献整理上,一直到死。孔子的一生是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一生,是艰苦卓绝、激励奋发的一生,是春风化雨、培育英才的一生,是著书立说、济时救世的一生。 ~LE[, I:q
在美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大辞典》和英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中,都不约而同地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和历史名人之首位。在1988年1月,70多为诺贝尔奖组织者和获奖者在法国巴黎开会结束时,曾发表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二千五百年,从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无独有偶,1995年8月,人民日报与韩国东亚日报联合在曲阜召开了国际儒学讨论会,在会议结束时,两国学者也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孔子将带领着人类走向21世纪。孔子的思想凝聚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他的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饮食,几乎无所不包。千百年来,数不清的中外名人,给予了孔子许许多多至高无上的评价,孔子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和“万世师表”、“千古圣人”。所以许多中外游客,来曲阜不仅是参观游览,更多的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前来朝圣。香港出版的《中国旅游》杂志在192期上用四个“天下第一”概括了曲阜,那就是“天下第一人孔子”、“天下第一庙孔庙”、“天下第一家孔府”、“天下第一林孔林”。
曲阜游览简图:
这道门是曲阜明城正南门,上悬“万仞宫墙”四个大字,系清乾隆皇帝御笔。它来源于孔子、弟子子贡。鲁国大会诸侯时,有人提出子贡的学问博大精深,可与孔子相提并论。子贡在场马上说,我可不敢与老师孔子相比,人的学问如一堵墙,我这道墙只有一仞(古时1仞等于8尺)之高,一目了然;孔子的墙有数仞之高,你不如其内,就不知道其高深。后人为形容孔子学问的博大,就把“万仞宫墙”四个字刻上了这座城楼。
孔庙的第一座石坊叫“金声玉振坊”。孟子对孔子曾有过这样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鼓开始,以击磬告终,比喻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石坊上面莲花宝座上各刻有一个独角怪兽称“辟邪”,也叫“朝天喉”,这是封建社会主爵府第才可使用的饰物。
“棂星门” 明代所建,1754年重修。“棂星门”三字系乾隆御笔,相传天上星系有28宿,其中掌管文化的星叫“棂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古人祭天要先棂星,有尊孔如尊天之说。
孔庙墙外东西各立一块石碑,上写“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过去文武官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都要下轿下马徒步而行,以示对孔子、对孔庙的尊敬。
太和元气坊:是明代1544年建,极赞孔子的思想有如太空宇宙哺育万物。天地、阴阳之和称“太和之气”,宇宙之太和,人间之元气。此四字是山东巡抚曾铣手书。太和元气坊:是明代1544年建,极赞孔子的思想有如太空宇宙哺育万物。天地、阴阳之和称“太和之气”,宇宙之太和,人间之元气。此四字是山东巡抚曾铣手书。
德侔天地坊
至圣庙坊为明代所建,这个院东西各有一处很奇特的牌坊,木制角楼环绕,千头万绪,下有八个怪兽叫“天龙神狮”,相传它能驱除邪恶,匡扶正义。东边牌坊书“德侔天地”,说孔子思想对人类功德能与天地相比;西边牌坊书“道冠古今”,赞孔子和孔子思想古往今来,都为盖世之冠。
圣时门:门屋5间,高12.09米,长23.03米,宽11米,砖木结构,下部砖砌。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729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又重修,门前御道设陛石,为明初石刻佳品。“圣时”取自《孟子·万章下》中的“孔子,圣之时者也”,意指在圣人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者。此门一般情况下不开放,皇帝来祭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礼”,走圣时门。历代“衍圣公”出生时,也打开圣时门。据《孟子》记载:“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意思是说,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的。据此,清世宗于雍正八年(1730年)钦定孔庙正门名“圣时门”。圣时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3间,弘治年间扩为5间中设拱门3券,碧瓦歇山顶,四周是深红的墙皮,券内是杏黄的墙里,前后石阶上各有石刻龙陛。由拱门内望,令人有深邃莫测之感。 过圣时门,豁然洞开,偌大一个庭院,古柏森森,绿荫匝地,芳草如茵。迎面3架拱桥纵跨,一水横穿,碧波涣涣,荷叶田田,环水雕刻有玲珑的石栏。水“壅绕如壁”,故名“壁水”,桥因而利名,称“壁水桥”。
桥南东西二门,甬道相连,东匾“快睹门”,取李渤“如景星凤凰,争先睹之”语,即“先睹为快”之意;西匾“仰高门”取自《论语》“仰之弥高”语,赞颂孔子学问十分高深。此是孔庙的第二道偏门。过去只有皇帝祭祀才可走正门,一般人只能从仰高门进庙。
曲阜古建筑上的各种纹饰很有研究价值 此为棂星门上中间石雕装饰。
太和元气坊:是明代1544年建,极赞孔子的思想有如太空宇宙哺育万物。天地、阴阳之和称“太和之气”,宇宙之太和,人间之元气。此四字是山东巡抚曾铣手书。
弘道门:壁水桥北为弘道门,是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时孔庙的大门,清雍正七年据《论语》“人能弘道”钦定命名,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门下有元碑两块,东四棱碑为“曲阜县历代沿革志”,记载了曲阜的变迁沿革,史料价值很高西碑为“处士王处先生墓表”颇有书法价值,是1966年移入孔庙保管的。
成化碑:奎文阁前的明代御碑,是孔庙的名碑之一,石碑高7.7米,宽2.24米,厚0.49米,赑屃座高1米多,为明宪宗朱见深于成化四年(1468年)御制《重修孔子庙碑》,习称“成化碑”。碑的特点有二:一是此碑正楷字规范、标准,书体端庄,结构谨严,技法精湛,中外闻名,在书法艺术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二是对孔子评价最高,如:“朕唯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无焉。有孔子之道则纲常正而伦理明,万物各得其所矣”。又说:“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菽粟,民生日用不可暂缺”。把孔子思想与对社会的作用,发挥到了万分必须的地步。
这座碑下面有一个相似乌龟的动物,这个驮碑的动物不是乌龟,叫赑屃(音毕喜)。传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它是龙的第八子,爱文又能负重,所以让它驮御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建筑饰物上就得到证明。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间有段明显的裂痕,是后人修复的。1966年“文革”动乱,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谭厚兰带着红卫兵到孔庙*****,硬是砸断了这块石碑。 ,附中华网上的关于谭厚兰的资料:地派“女杰”谭厚兰 谭厚兰曾是北京的大学红代会核心组副组长,北京市革委会常委。
大学的*****派曾分为“天派”、“地派”,谭厚兰与王大宾结成“地派”。一天,康生把谭厚兰找去,让她去山东曲阜孔庙*****。谭厚兰带领井冈山的200余人,在曲阜召开了捣毁孔庙的万人大会。从1966年11月9日至12月7日,他们共毁坏文物6000余件,烧毁古书2700余册,各种字画900多轴,历代石碑1000余座,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的国宝70余件,珍版书籍1000多册,这场浩劫是全国“破四旧”运动中损失最为惨重的。
1968年7月28日凌晨,谭厚兰最后一次见到毛泽东。毛泽东严厉批评了他们光搞武斗,不搞斗、批、改。次日,首都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北师大,谭厚兰被抛在一边。1968年10月,她作为大学生,被分配到北京军区某部农场劳动。1970年6月,清查“5·16分子”运动开始,谭厚兰被调回北师大隔离审查,交代问题,从此失去了自由。1978年4月,北京市公安局以反革命罪逮捕了谭厚兰。在监狱中,她痛心自悔,用自己的揭发交代,证实了自己的痛切之言。1982年6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做出了对谭厚兰免于起诉的决定。1981年,谭厚兰检查出患有宫颈癌,被保外就医。9月,又允许她回老家湘潭治病。1982年11月,谭厚兰静静地在痛悔中走完了人生的最后路程。这年,她才45岁,没有结婚。
御制重修孔子庙碑 朕唯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无焉,何也?有孔子之道则纲常正而伦理明,万物各得其所矣。不然,则异端横起,邪说纷作,纲常何自而正,伦理何自而明,天下万物又岂能各得其所哉?是以生民之休戚系焉,国家之治乱关焉,有天下者诚不可一日无孔子之道也。
盖孔子之道即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载于六经者是已,孔子则从而明之,以诏后世耳。故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使天不生孔子,则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后世何从而知之?将必昏昏冥冥,无异于梦中,所谓万古如长夜也。由此观之,则天生孔子,实所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胜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者也。其功用之大,不但同乎天地而已。噫!盛矣哉!诚生民以来之所未有者,宜乎,弟子形容其圣,不一而足,至于《中庸》一书而发明之无余蕴矣。
自孔子以后有天下者,无虑十余代,其君虽有贤否、智愚之不同,孰不赖孔子之道,以为治其尊崇之礼,愈久而愈彰,愈远而愈盛,观于汉魏以来褒赠加封可见矣。
迨我祖宗,益兴学校,益隆祀典,自京师以达于天下郡邑,无处无之,而在阙里者尤加之意焉。故太祖高皇帝登极之初,即遣官致祭,为文以著其盛而立碑焉。太宗文皇帝重修庙宇而一新之,亦为文以纪其实而立碑焉。朕嗣位之日,躬诣太学,释奠孔子,复因阙里之庙岁久渐弊而重修之,至是毕工,有司以闻,深慰朕怀。
呜呼!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暂缺,其深仁厚泽所以流被于天下后世者,信无穷也。为生民之主者,将何以报之哉?故新其庙貌而尊崇之。尊崇之者,岂徒然哉?冀其道之存焉尔。使孔子之道常存而不泯,则纲常无不正,伦理无不明,而万物亦无有不得其所者,行将措斯世于雍熙泰和之域,而无异于唐虞三代之盛也。久安长治之术,端在于斯。用是为文,勒石树于庙庭,以昭我朝崇儒重道之意焉。
系以诗曰:
天生孔子,纵之为圣。生知安行,仁义中正。
师道兴起,从游三千。往圣是继,道统流传。
六经既明,以诏后世。三纲五常,昭然不替。
道德高厚,教化无穷。人极斯立,天地同功。
生民以来,卓乎独盛。允集大成,实天所命。
有天下者,是尊是崇。曰惟圣道,曷敢弗宗。
顾予眇躬,承此大业。惟圣之谟,于心乃惬。
用之为治,以康兆民。圣泽流被,万世聿新。
报典之隆,尤在阙里。庙宇巍巍,于兹重美,
文诸贞石,以光于前。木铎遗响,余千万年。 成化四年六月十一日
大成门:十三碑亭北,有五门并列居中的一座,名大成门,是孔庙第七道大门。
“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大成门”三字为雍正皇帝所书。大成门两檐角与两碑亭之中心相交错,在建筑术语上叫“勾心斗角”。此处,五门大开,将孔庙分作三路:东为承圣门,内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西为启圣门,内奉祀孔子父母中路大成门,三门并立,左掖金声门,右掖玉振门。“金声”是击钟的声音,表示奏乐之始;“玉振”是击磬的声音,表示奏乐之终,用以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中路主祭孔子夫妇,并以历代先贤先儒配享从祀。
先师手植桧:大成门里这株高大挺拔的古树,是后来从相传为孔子所植的桧树原址上生发出来的。明万历年间才子杨光训题写了“先师手植桧”五个大字。
关于“桧”字,《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桧(音桂),常绿乔木,幼树的叶子象针,大树的叶子象鳞片,雌雄异株,雄花鲜黄色,果实球形,种子三棱形。也叫刺柏。(另音读“会”,只用于人名,如大奸臣秦桧)
杏坛: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的。传说当年孔子在此设坛讲学,讲授礼、乐、射、御、书、数,坛外有许多杏树,后人建坛纪之,亦植杏树。金代大书法家党怀英书“杏坛”二字(据导游讲,因该碑有“党”字而在红卫兵砸孔庙时幸免于难,未必可信),乾隆皇帝书杏坛赞,以碑立在其内。
曲阜城内有杏坛中学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
大成殿:孔庙的主殿,它和北京的太和殿、泰安岱庙的天贶殿并称中国三大殿,也称“东方三大殿”。该殿高24.8米,阔45.7米,深24.89米。重檐九脊,斗拱交错,黄瓦朱甍,巍峨宏丽,气象庄严。四周环由28根用整块石头雕刻的龙柱,前面10根为深浮雕,东、西、后面为浅浮雕,工艺精湛,堪称世界瑰宝。特别是前面的10根龙柱,每条柱子二龙盘绕,上下飞腾,活龙活现,无一雷同。过去皇帝来了,孔府都派人用黄布包起来,怕皇帝看了不高兴,因为被称为“真龙天子”的皇帝也没有如此殊荣。殿内供奉五大圣人、十二先哲,中间是孔子,东边是复圣颜子、述圣子思,西边是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十二先哲东西各有6位,他们是子贡、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还有1位是宋朝朱熹,释解四书五经有功,也被封为先哲。殿外巨匾“生民未有”,殿内“万世师表”巨匾,是康熙所题写,是说孔子是万世帝王之师,千古人类之表。“斯文在兹”为光绪皇帝所写,意思是说天下的文化都在这里。曲阜自从1984年以来,每年都在这里举行国际孔子文化节。9月26日在大成殿前举行开幕式。9月28日是孔子诞辰之日,在这里举行大型祭孔纪念活动。节日期间,演出大型祭孔乐舞,中外游客云集,各种文化旅游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品位很高。
大成殿围栏的石雕:
螭(拼音:chī),或螭首,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
“生民未有”金匾:雍正皇帝于雍正三年(1725),御笔题书。语出《孟子·公孙卫》:“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意为自有生民以来,世上就只出现了这一位圣人。
这是清朝从康熙至光绪八位皇帝御题的赞孔、尊孔的八块贴金字匾之一。
大成殿的龙柱,龙的形像只有皇家才能用,所以有时皇上来祭孔,要用红布围上。
明故城:
孔庙十三碑亭院东南隅,有一幢明嘉靖四年立,题名为《城阙里记》的石碑,碑上记载了三年前曲阜城修建成的情况,在写到筑城的原因时,又讲到了明朝中期农民起义军到曲阜*****的生动情景。
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刘六、刘七率众在霸州文安(今河北任丘)一带起义,他们打着“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的大旗,转战于河北、山东一带。这一年的农历二月二十七日傍晚,由刘七率领的一支起义军突入曲阜,直捣阙里,“秣马于廷,污书于池”。在历代帝王及儒生们认为无比圣洁的孔庙大成殿前喂起了战马,把一些宣传封建统治的“御赐经传”放在池中销毁。农民军当晚离开曲阜,走到曲阜城北八里,泗河南岸的洙泗书院时,起义军又烧了书院的大门,砸毁了里面的祭器。生员马镛、何世臣对农民军破口大骂,妄图阻挡农民军的*****行动,被农民军就地镇压。
当年秋天,农民军又一次进入曲阜县境。次年春天,第三次进入曲阜。每次到后,都有力地打乱了旧秩序,冲击了封建统治,致使曲阜的封建地主们惊呼“族属散走,神人震恐。岌岌乎危亦甚。”农民军经常把明政府军打得“望风辄溃”,风鹤惊心。以致有人在书中写出“国家二百年,‘盗贼’倡乱,未有甚于此寇者!”
农民军打进阙里,在孔庙里造了反,地方官显然要因对圣迹保护不力而获罪。他们为了减轻罪责,由兖州道潘珍向皇帝上疏,要把位于古鲁城东部的仙源县西移,围庙筑城。经明武宗允准后,历时十年,耗银三万五千八百两,动用民二十多万,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修筑起新城,把孔庙、孔府包于城内。这座城便是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曲阜明城。
一般的城四面各开一个门,唯独曲阜的明城五个门。即在东、西、南、北门外又加上个东南门。原来正南门正对孔庙棂星门,为保持孔庙的尊严,此门轻易不开放,更不放闲杂人等在此门内外经商、活动,所以开了个东南门,作为商业区。由此更可看出明代修成的曲阜城主要为了保卫的孔庙的目的。(录自曲阜师范大学骆承烈教授著《曲阜史迹百题》之《六十·秣马于廷》) '"
目前游人们看到的曲阜明故城城墙恢复建设工程于2002年开始实施,投资4000万余元,2004年7月12日曲阜明故城城墙修复竣工。这次按原貌恢复建设的部分有明故城城墙、城门及3座门楼,总长度达5148米。
曲阜明故城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当时主要为护卫孔庙而建,位于鲁国故城西南隅。其砖筑城墙高约6米,宽约3米,东墙长1.2公里,南墙1.4公里,西墙0.7公里,周长约4.8公里,无墙约5.2公里。共有五门。官衙位于孔庙以西,店铺多建于城东部,孔庙、孔府、颜庙及30多座贵族府第占地0.76平方公里。1978年,曲阜明故城墙被拆掉,1987年,拆迁城墙遗址现代建筑,整修护城河,植以林木,形成环城绿化带。
三孔由于其优良的生存环境,备受鸟类青睐 。孔庙中的鹭鸟:
杏坛赞碑:
杏坛赞碑位于大成殿前杏坛亭内。《庄子渔父篇》载,“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可以想见孔子当年设学聚英才而教之的动人情景。清乾隆皇帝《杏坛赞》:“忆昔缁帷,诗书授受,与有荣焉,轶桃轹柳,博厚高明,亦曰悠久,万世受治,杏林何有?”
寝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寝殿祭祀孔子夫人亓官氏,设有神龛及亓官氏牌位,位于大成殿后面。
开城仪式:
开城仪式:
开城仪式:游客对盛装MM深感兴趣,许多合影留念的
开城仪式:进城喽!
还是孔庙的图:有许多文革的历史见证,看这个“革命无罪”!
孔府大门正中悬蓝底金字“圣府”匾额。大门两侧有蓝底金字对联一幅,人 称“天下第一联”。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赞颂孔府与国家同休戚、共命运,与苍天共长久。这副对联有两个字似乎笔误,一个是“富”字,一个是“章”字,“富” 字少了上面一点,叫富贵没头,永远富贵;“章”字一竖通到上面,叫文章通天,可谓独具匠心,寓意不凡。
孔府大堂:明代建筑,5间,高11.5米,长28.65米,宽16.12米,内设朱红暖阁、公案及一品官仪仗。是衍圣公府迎接圣旨、接见官员、处理重大公务的地方。
此为内外景:
孔府内宅门的墙壁上画着一个形似麒麟的动物,叫“犭贪”是传说中的贪婪之兽,能吞下金银财宝,你看它连八仙的宝物都吃掉了,还要去吃太阳。据说当年“衍圣公”出门时,都要驻足观看此画,并有人喊“过 犭贪 门”,以戒要清正廉洁,不要贪赃枉法。这对于我们现在的官员和“公仆”们,是不是有些借鉴和启发呢?
前堂楼:前堂楼是七间二层楼阁,富丽堂皇。室内陈设布置,为当年原貌,内有珍奇书画墨宝、古玩衣冠。里套间为孔子后代孔令贻夫人陶氏卧室。西一间,是孔令贻另一夫人王氏的卧室,这是孔德成先生的生母,至今尚有她的照片。她原是孔府的丫鬟,后被纳妾,生下孔德成,但被陶氏害死。西套间是孔令贻另一夫人丰氏的卧室,此人一生无声无息,27岁就死去了。正堂中有一方匾额,上书“松筠永春”四个大字。筠为竹,“松筠永春”即“松竹永春”。松竹四季常青,而且寿命极长,所以用来比喻“同天并老”。条几上置东瓶西镜,取“平静”之意。
前上房:明代建筑。7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