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归尘

个人日记

 图片

题记:横生在流年里的枝节,乱了岁月堆砌的完满。

                                                                               
                                         
(一)    乡里娃

每次如果遇到周未回老家时有车。在我们的那沟里碰到背着书包和干粮走学校的娃娃。不管有多挤。我都会捎一程。因为我知道走那15里路是什么味。知道乡里娃是什么味。知道乡里的学生娃是什么味。

老家离镇上有15里的路。虽然只是一条沟。但第一星期都要走两次。村小毕业后。如果还要继续上学。就得到15里外的镇上去读书。当时都是十二三岁的年纪。带着父母的期望。去镇上读书。初中三年每周六从学校回家。走了多少个15里。周日返校。背着一捆柴火。背着一包老娘烙好的馍。背着半口袋洋芋。几根老葱。半瓶清油。又走了多少个15里。

当年我们住校。向十个娃娃一间大教室一样的房子。只有窗没有玻璃。靠墙两边用木板搭的通铺。每人一小块的面积。每个人的被子都紧挨着。冬天时挤着暖和。墙上用钉子挂着馍包包。保管不好不小心就成了老鼠的干粮。要知道那是一周的吃食。没了你就只能饿肚子了。另一间房子沿墙泥了一个个的小炉灶。每人一个。到放学了。做饭时那场面真的无比壮观。一人一个洋芋。一根老葱。几点油。一把面。一会儿就成了一锅糊汤。那时真的很香很甜。冬天冻的唏唏哈哈加上吸糊汤的声音不知道当时听着是怎样的美妙。到几年后在市里上学时还是这样的饭。只是柴火成了炼油炉子。饭还是那饭。记的前年想走当时那饭的那个香。仍然用当年的手法。做好了吃了半碗就感觉不到当年的那个香了。真不知道朱元璋的珍珠白玉汤是怎么喝下去的。

乡里娃是当年镇上的人对我 们这些乡里在镇上读书的娃娃的蔑称。当年到镇上时都要过一条河。那时还没有修桥。平时只是用几块大石头支在河道里。一步步的跨过去。到秋天时雨多了。河水涨了。略石没了。我们只能每次在齐腰深的水里过去。每次过河时对面镇的人都会在对岸看着。笑着。我们平时没有见过那么大的水。也没有趟过那么大的河。走到河中间时。有时背篓里的面湿了。更有甚着。不小心脚底一滑。爬在河里。等能站起来时。背的油没了。馍没了。此时对岸的那些镇的的人笑的嘴都快要裂了。面目那么狰狞。我们的东西没了。坐地那里哭着。而他们笑着喊着:乡里娃乡里娃过河。一摇两晃。当时真的狠不得上去把他们的嘴撕了。无奈年纪很小。不是他们的对手。每次回家时对父母说这事。父母总会说:“你和他们一个样。都是一个鼻子一张嘴。好好学。让他们不要小看你是乡里娃。”就是。乡里娃咋了。我们乡里娃就是比你们镇上的老实,学的好。

我就是个乡里娃。咋的了。

                                           

                                           (二)  放牛娃

早时父母常常骂我们时说:再不好好学。你就是个打牛后半截的货。打牛后半截的不就是我们常说的放牛娃吗?

记得李涉有一首牧童词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我说的放牛娃没有词里的那意境。没有荷啊。蓑衣啊。更不会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不知怎么的那时特别喜欢自己是个打牛后半截的。

85年分到户时我家分了一头大键牛。真的很大也很很懒很有力气。放暑假时。我的主要任务是每天给它二捆草。而老二呢。可以和其他小娃娃一起去村后很远的山坡上去放牛。中午不回来。去时骑的牛。回来时骑的牛。而我就没那份好差事。只是割草。割草。真的不知道放牛有多好玩。求父母。不同意。只有另想法子了。好在母亲在村里的药房是个赤脚医生。我就有了吃不完的尖尖糖(驱虫的宝塔糖)。也知道了好多药的用途。知道有一种药是动物用的泻药。硫酸镁。平时也试验过的药的功效。猪吃了泡了药的馍。会走一步拉一堆。走一步拉一堆。直到没拉的了爬那里只有哼哼的劲。想了好多次没敢用。但是为了当一次放牛娃。只给老二用了一点点。他就爬不起来了。牛不能让饿着啊。我的小计谋逞了。可是放牛还得割草。小意思。不就一捆草么。记的那天晚上好好兴奋。约了好的玩伴。从家里偷了一个鸡蛋。到本里的合作社换了8颗糖。一人一个。说好第二天给我一人一抱草。凡正等等说了好多。睡了不再言表哈哈。

第二天天刚亮,外面牛的铃铛声洒满了村里的小巷。起来后。婆婆已经给我装好了两片白面馍。爷爷磨快了镰刀备好了捆草的绳。出发了。出了村子。前面牛铃叮叮。后面放牛娃喧闹的不可开交。跳啊闹啊。把我家的牛抓住。刚骑上去。就被摔下来。狼狈的正好掉在一堆牛粪里。臭什么味都不觉得哈哈。好几次没有成功。只好到现在也没有骑过牛哈。

草很绿。牛很乖。嘴馋的跑的快的牛用绳子绑了两条前腿。每次走不了半米。所以也很乖。时间 好快。也不记的当时的山坡怎么样。牛吃草怎么样。当太阳高高时。一身的慵懒。吃馍时白面的这个一小块那个一小块。很快一片就没了。吃了几口其他人带的杂粮的。就下不去了。此时对面的山上比我们大的另外一个村的放牛娃喊:“娃娃哦。咬马呢.”知道王家山的人比我们村的人还穷。但就是不知道咬马呢是什么意思。就喊着让过来了,本村的几个老放牛娃说不要叫过来。但是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就让他过来咬马来。谁知道那人过来后。说只能用白面馍才能咬成马。只好我的最后一片只能贡献了。那老男人把我的一片馍这边咬一口。那边咬一口。没几口大部分都进了他的肚子了。最后只有可怜的一点点说:”你看像不像个马?“狼吃的。像倒像。我的馍馍没了。可恶的老男人。不就是用咬马哄着吃我的馍么。

正午时分。太阳挂在天上。很高也很热。牛吃饱了。躺在那里不快不慢的反刍。但是我更饿。看了看山下谁家的玉米没有成熟。土豆还在开花。饿的很难受。馍被人家咬了马了。越想越气。骂了半天:王家山,屁股尖,养下的娃娃滚下山。骂归骂,可是我还是很饿啊,不能这么算了。听老人说过有一种整人的游戏叫羊粪唱戏。既然解不了饿。至少能出一口恶气吧为何不用呢。说唱就唱。打发几个找了一个窑洞。用棍在顶子上掏了一个小洞。又让其他人拾了好多羊粪。一人一泡尿。泡在洞顶子的坑里。使劲喊:羊粪唱戏了。羊粪唱戏了。吃我馍的那家伙也是好奇使然吧。过来了。问羊粪咋唱戏呢。羊粪咋唱戏呢。把他引到洞里。把耳朵支在小洞口边。让听着。羊粪开始唱戏了。

我在上面把和好羊粪和尿尿一股脑的从小洞口倒下去。那人不一会日娘倒老子的骂着跑了。那个样子没有文字可以表达哈哈。不知道他耳朵里的羊粪怎么出来哈哈。此时什么是饿什么是困都不知道跑到那里了。只是在坡上跑啊唱啊:小长宝哦。苦诉了他的遭遇。。。。。

太阳快落山了。好朋友早已给我割好草。背到村子边的地里放着。回去的跑上。还是铃声阵阵。只是没了去时的跑啊跳啊。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只是到家时。因为高兴过早没有如获至宝证据,泻药的事还是被老娘知道了。屁股开花。那个疼不能叙述。放牛也没我的份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