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那些事之朱棣

个人日记

          说朱棣之前不得不说说她的前任皇帝朱允炆。就是建文帝,建文帝对历史没有什么卓越的贡献,也是因为在位时间短就被他四叔轰下去了,不过在我看来朱允炆在历史上绝对留下了光辉的一笔。那就是捉迷藏的最大赢家,藏猫猫藏了几百年而不得知藏身何处,下落不明,你们说难道建文帝捉迷藏的游戏智商不高吗?在我看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他给人最大悬念就是到底生还是死。历史上没有定论,  史学家也没有说法。朱棣费了那么大的精力去寻找朱允炆,但是史料上没有任何正式记载。我大胆的猜测,朱允炆是没有死的。依照明朝那些事的说法和我看了一些资料里面说到的朱允炆的性格。我猜测他是隐居了。朱棣派出去的人包括郑和在内,暗地里都是在寻找建文帝。结果人没找到却成就了郑和的历史地位,而在我看来郑和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太监。七次下西洋,堪称世界史上伟大的航海家。我查了下历史上有名的太监,如此正能量的还真是不多见,太监要出名,那除了生理功能恢复外(这也绝不能)那就只有是宦官弄权,权倾天下的大奸佞了,明朝的宦官弄权在后期比比皆是。朱允炆我想是躲在某个地方吃咸菜去了,他看着朱棣领导的明朝繁荣,默认了四叔的能力是自己所不及。为了天下苍生的幸福,舍弃了恢复自己皇权的决定,这点是伟大的,当然这是猜测。还有一个猜测,那就是穿越了,来我们500年后的现代来吃火锅了。穿越时空的爱恋是这么结局的    
           朱棣在位,国家进一步富强。 他在位的时候国家的GDP稳步增长,对外贸易也处于入超,世界白银源源不断的流入我国,据说一两银子就能换一把五四手枪呢。按照当时的货币折合人民币60块钱。嘿嘿,可谓大明时期的钱相当于美国的美元一样值钱。
       朱棣还有一点是让我敬佩的,那就是上马能打仗下马能安邦,那时候因为瓦剌的骚扰,朱棣选择迁都,由此祖国的心脏就由南至北的转移了一把,这次手术很顺利,基本上是一次成功,且延续至今没有犯心脏病。
           朱棣是我知道的最会打仗的皇帝。李世民我想也未必有朱棣的勇猛,在和瓦剌PK的时候,朱棣身先士卒,大喊一声,你们给老子让开,让我砍死他们这帮孙子。没想到皇帝先去冲锋,将士自然勇猛。瓦剌被朱老板一顿穷追猛打就蒙圈了,拿出来看家本事逃跑。要说瓦剌不愧是游牧民族,就像现在的黑人长跑选手。跑个万八米的不在话下。亚洲血统在长跑方面尤其是黄色人种历史就证明了还真是先天不足。瓦剌大败而去但是并未覆灭,虽称臣了,但是复仇的种子埋在心里,卧薪尝胆终于培养出来也先这个狠角。
          朱棣的永乐大典相信各位都不陌生,编著此书是朱棣的又一个重大贡献,也就是因为此书的面世成就了大明第一次才子解缙。永乐大典的总编辑。放在今天年薪肯定百万的主。一年的工资买个奔驰600不成问题,此书的历史意义不必多说。因为我说了也都是废话、解缙的功成名就不是必然而是偶然
          朱棣为后代埋下的祸根就是设立东厂,以至于后来为祸朝政,这帮家伙虽然没有练葵花宝典却是相当的厉害,这个部门在今天来说就是特务。美国的FBI、不过这帮特务都是净了身的太监们。 别小看了这帮生理不全的家伙们,他们上到宰相下到县令,无所不管无所不问,就好像一个管家婆。一个非常有权利的管家婆,最大的本事就是打小报告,我们在上学的时候都非常讨厌打小报告的同学,恨不得跟打小报告的单挑,奶奶的,叫你打小报告、可在明朝这帮孙子可不怕,因为后台的老师非常喜欢他们。偏执一理啊。这就没办法了,那么只有一条路了,隐忍不发,各位部长们有苦不言。怒而不语,使得这帮娘娘腔们气焰十分嚣张,没事收收贿赂,找大人们聊聊天啊钱就来了。可谓是当时最为轻松的赚钱工作,聊天赚钱
         太监们虽然势大,但是还算不上是鱼,还腥不了一锅汤 ,整体来说朱棣时期我认为是大明王朝的鼎盛时期,是实实在在的天朝,在朱棣同志的统治下,四海升平,外邦朝贡。要不是那个迂腐的立储规矩,我想不会有一个那么短命的朱高炽。不会有那么短暂的10个月的皇帝,这点看来封建王朝在蓄力国运选储君是极其迂腐的。在看了一些资料后,我想若是传位朱高煦或许会延续朱棣的统治更上一层楼。奈何,帝国一定要本着立长原则。也因为这此后,风雨飘摇的帝国临现
         朱棣的一生可以说是成功的,虽然顶着谋逆篡权的口水,但是终究爱是那句话才是真理,成王败寇!历史永远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永远站在胜利者的一边,朱棣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待
...... 






文章评论

小昔的思念

我不知道为啥没看完,其实那本书写的很不错的,有时间还得再去看看

绿绮ゅ醉周郎

好了、删掉重新评论[em]e117[/em]刚才想改没找到咋改[em]e117[/em]我还是默默地回去研究我的三国吧[em]e105[/em]

思愈飞

听听易中天教授说历史,诙谐幽默的语言中学到不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