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那些事之朱祁镇朱祁钰

个人日记

          朱棣之后的仁宣之治其实在我看来没什么精彩的,仁宗朱高炽是个丑陋的瘸子,本不看好继承皇位。可朝廷就有那么些人非要朱棣禀成圣人之道,立长不立幼。朝堂之上,众位太子党哭天喊地,颇有悍妇的架势。插足一下朱家的内部事务。本来朱高煦有极大的胜算了。但是最终还是败在了规矩之下,朱棣立了朱高炽这个瘸子。 历史总是这样,他的后代就是一个历史版本,我想要是朱高煦登基。或许会秉承朱棣的个性,一个人的性格尤其是皇帝,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仁宗和他的儿子宣宗就是一个正面教材。两人都是好脾气,和臣子关系很好,善于纳言。虽然仁宗朱高炽只当了10个月的皇帝就去阎王那里着急报道,但是他统治的10个月国家有了明显的改善,这不能不说是性格的问题,仁宗性格温和念及民间疾苦,所以治国理念当以百姓为先,儿子宣宗朱瞻基的遗传基因里有他老子的影子。但是就政治和治国这俩人只承前,后代没有启后。出场人物瘸子的孙子英宗朱祁镇
       朱高炽的孙子朱祁镇,是为英宗。这孙子传奇色彩不少。当年朱元璋老兄一手摆了这么大的摊,后代应该继续把明朝这个摊位摆好摆大。可就是这位朱祁镇老兄差点把这个摊摆黄了,险些收摊......
       在我看了这本书对于英宗这位皇帝的评价就是没有主见,而且对大太监王振言听计从,在瓦剌经常有事没事来打劫一番大明朝这个富人的时候,王振怂恿英宗亲征。这一出征,王振差点断了 明朝朱元璋,的江山,每每看到太监误国的时候我就替这位没主见的皇帝想起了他的祖宗朱元璋。当初立下内官不得议政还是很英明的。我说朱祁镇啊,要不是有忠臣扭转乾坤你可咋去地下见你老子啊?还真是应验了老话说的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在我看到于谦凭借超凡的智慧保住朱明王朝的时候,猜想这小子什么会什么法术吗?和我们现在的刘谦大魔术师什么关系?
         英宗有一点是比较厉害的,那就是嘴皮子,做俘虏很久并且后来在瓦剌攻打明王朝的时候朱祁镇是没什么大的牵制作用,竟然没有被杀,在敌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愣是活了下来,而且成功还朝竟然熬到了他弟弟朱祁钰翘辫子后又做了十年的皇帝,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我在想朱祁镇是不是中国好声音,在敌营以什么样的语言魅力打动了瓦剌这个蛮子导师转身呢?竟然如此传奇。有这样的外交能力这也是一个本事啊,
        朱祁钰本来就是一个阿斗安乐公,临危受命打肿脸充胖子不得不做皇帝。在他在位期间,我看完书后真  的是看出人性贪婪的一面。若无这些风雨,朱祁钰怕是也就是公子哥了。对于历史的贡献可以说轻描淡写。要是研究人性格的变化不妨看看这位皇帝的十年生活,性格的转变。我并不喜欢朱祁钰,但是我理解朱祁钰 ,这就好比路边躺着100块人民币,我想智商不是负数或者不是瞎子都会去捡起来。正好,朱祁钰不是瞎子,智商还算健全。由此想皇位据为己有情有可原,不可怪罪。
         朱祁镇的爱情可以说是满盈的。老婆在他身陷敌营后终日以泪洗面,心里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她老公平安。哪怕是回来做一介贫民也无怨无悔,我首先为朱祁镇拍手。在皇室婚姻有如此惺惺相惜的老婆,做人还不算失败,虽然险些把你祖宗的基业丢了,只能说你是一个败家子,但并不是一点不可取,还朝后能对一个哭瞎了眼睛的皇后恩爱有加也算朱祁镇还是个有良心的皇帝。在次继任皇帝后也没有委屈了老婆。赞一个吧
          中期的朱明王朝在朱祁镇手上风雨飘摇,险些就此消失在历史中,有很多可写,又可以不写,我不大喜欢这个时期的明朝,性格所致吧?或许是的,但是这个时期的明朝出了一个在作者看来是明朝第二的能臣于谦,挽救于危难拯救了明朝。我个人认为是第一功臣,没有于谦了也明朝也就收摊了。还不可以排第一吗?但是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能臣排名的理论我看了很扎实,依据也充分,多方面考量做出的排名还算客观。当年明月不喜欢排名,文章中说的那些排名也是在很多人问后发出了自己的意见而已,所谓事有缓急人有不同,说是客观的评价,倒也是主观的认为。比如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我。。。。。。
         这个时期在明朝来说是很有品评的价值的,江山,人才,爱情,亲情等等再这个时候都有不少精彩的故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这里没有细细品味,有段甚至很走马观花  。或许是不喜欢这么曲折吧。或许是烟花喜欢盛世喜欢强大的朱棣时期各方臣服于明朝,而在他孙子的统治下竟然被一个游牧民族差点亡国,心里有点不爽吧。这也许说明了烟花是爱国心切,就比如我看了后期万历年间的戚继光,把小日本打的服服帖帖,看着我都热血澎湃。心里那个舒服那个雪恨啊。嘿嘿,这或许与当下时局有点关系,现在看新闻就生气。 
         待续。。。。。。修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