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惊动别人的幸福
个人日记
这几天连续看了几个报道和几篇文章,很有感触。昨天看到复旦大学历史系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首次100%确定曹操不是汉朝曹参后代,也推翻了夏侯氏保养的这个说法。幸好是现在这样说,如果曹操专政的时候要是这样说的话,那不一定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呢?也许是头颅不保,也许是曹氏不能进到位极人品的高位吧?
早几天出差,路过宿迁,看到霸王举鼎的雕塑,又一次听了《霸王别姬》那个曲子,不由感慨起来了项羽。回来,翻司马迁的《史 记》十二篇,这是司马迁专门给皇帝所写的传记,从三皇五帝,到西汉当朝。但是,项羽却赫然位列其中。可见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是何等的尊重和推崇。《史记》记载:项羽兵败骇下,率领随从八百余人突围,到乌江边上,仅有两人跟随。乌江亭长对他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民众数十万人,亦足为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奎与心乎?”于是自刎而亡。力拔山兮气盖世之楚霸王,起兵八载,身经七十余战,所挡者破,所击者服,一朝落败,竟自亲手结果了自己的性命。真乃英雄末路,宁为玉碎。
读史至此,不由人长叹一声,唏嘘不止。可以逃过江去,他不逃,能够保住那条命的,他不要。这个项羽,真的是不同凡响。以至后来,李清照写诗赞他:“生当做人杰,死后亦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假设一下,如果项羽真的听了亭长的话,渡过江去,就算真的再聚起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东山再起。最多也就是一个忍辱负重的卧薪尝胆的勾践而已。而他的英雄形象肯定会大打折扣。项羽乌江边上的一抹脖子,其实是作者的神来之笔。你想想,不肯过江东,这不肯二字,包含着多少英雄的傲气和悲壮。
没想到,司马迁煞费苦心的包装出来的一个硬梆梆,响当当的大英雄, 如今却被人从故纸堆里给看出破绽来了。朱东润的一位学着撰文说,有一天朱东润问学生,项羽为何不肯过江?学生们七嘴八舌,搬出来古人的那些说法来证明不肯过江的理由。朱先生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其实当时江东早已归降刘邦,那还有什么江东子弟?《项羽本纪》中没有提到这一点,司马迁是想让项羽死的更像个英雄些。”朱先生还说:“从《史记》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可以看到,项羽江东旧部有十个人在汉朝封侯,他们的功劳就是以江东之地归顺刘邦。项羽逃到乌江时,知道江东已属汉,已然无路可逃,也就不必渡江了。
原来是这样啊,说什么不肯过江东?原来是江东是去不了的。这样一想,就完全不一样了。不肯过,悲壮;过不得,可怜。不肯过是宁为玉碎;过不得,是走投无路。原因不同了,结果便大相径庭,就这样轻轻一戳,几千年的英雄神话就这样破灭了。
今天,又看到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路边有一地摊,摆地摊的是一中年妇女。一个中年男人骑着自行车过来送饭。他一下车,就歉意的笑道,老婆,对不起,来迟了,饿了吧?女人抬起头,看到男人,眼睛里闪过一丝亮色。笑道,不急,还早呢。男人憨憨的笑笑,从自行车篓子里拿出饭盒,坐在女人身边,说道,快吃吧,一会就凉了。我陪你一起吃。这时,地摊前来了一位中年妇女,她将头伸向女人的盒饭里,发出惊讶的叫声,哎呦呦,我的大妹子,你可真苦啊,你吃的这是什么啊,一点油水都没有。这你怎么能吃的下去啊?说罢,嘴里还不住的发出啧啧的叹气声,脸上露出讥讽的神色,扭着肥胖的身子走了。女人端着手里的饭盒,愣愣的望着胖女人的身影,眼睛里噙满了泪花,那眼泪吧嗒吧嗒的滴落在手里的饭盒里。身边的男人眼圈也红红的,捧着手里的盒饭,再也没有情趣吃上一口了。周围的气氛仿佛顿时凝固了一样,让人透不过气来。
故事二;儿子考上了大学,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但是全家人依然感到快乐和幸福。一点都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好的,父亲对儿子说,儿子,你比你老爸有出息多了。我只上了中学,你妈连小学都没有上。你在我们家就是状元了,儿子羞涩的笑了,笑的很甜,肯开心。全家人带着一种幸福和满足的心情去车站送儿子上学去了。在车站,有人拍了他一下肩膀,转眼一看是以前认识的一个熟人,他也是送儿子去上学。熟人问,你儿子考的什么大学?他刚一说出校名。熟人脸上马上露出惊讶的神色,说道,你儿子考的这是什么大学啊?那个大学上了也是白上,那个大学的毕业生毕业了根本就找不到工作,到时候白花几年钱。还不如不上呢。你看我儿子,考的可是名牌大学,毕业了,人家单位都是争着要,工资还高。熟人的脸上露出轻蔑的神色,说罢,转身走了。他们望着熟人一家远去的身影,目光一下子黯淡了下来,刚才一家人的幸福和甜蜜,被熟人叽里呱啦的一阵子自问自答连珠炮 一样的说话,给冲击的荡然无存。心里的那份激情,也从火热降到了冰点。再看帅气的儿子,眼睛里也噙满了泪花……
所以, 不该知道的事还是最好不要知道最好,不该说的话还是不要说为对。千万不要去惊动别人的幸福,幸福有时候也是一个人的隐私。有些事,在你眼里是一种苦难,也许在别人眼里就是一种幸福。有些幸福,无关荣华富贵,无关名誉地位,有的只是一种心灵的感应和默契。这种幸福,像花儿开放一样,悄无声息。但是却将馨香,轻轻的在内心深处弥散开来……
早几天出差,路过宿迁,看到霸王举鼎的雕塑,又一次听了《霸王别姬》那个曲子,不由感慨起来了项羽。回来,翻司马迁的《史 记》十二篇,这是司马迁专门给皇帝所写的传记,从三皇五帝,到西汉当朝。但是,项羽却赫然位列其中。可见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是何等的尊重和推崇。《史记》记载:项羽兵败骇下,率领随从八百余人突围,到乌江边上,仅有两人跟随。乌江亭长对他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民众数十万人,亦足为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奎与心乎?”于是自刎而亡。力拔山兮气盖世之楚霸王,起兵八载,身经七十余战,所挡者破,所击者服,一朝落败,竟自亲手结果了自己的性命。真乃英雄末路,宁为玉碎。
读史至此,不由人长叹一声,唏嘘不止。可以逃过江去,他不逃,能够保住那条命的,他不要。这个项羽,真的是不同凡响。以至后来,李清照写诗赞他:“生当做人杰,死后亦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假设一下,如果项羽真的听了亭长的话,渡过江去,就算真的再聚起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东山再起。最多也就是一个忍辱负重的卧薪尝胆的勾践而已。而他的英雄形象肯定会大打折扣。项羽乌江边上的一抹脖子,其实是作者的神来之笔。你想想,不肯过江东,这不肯二字,包含着多少英雄的傲气和悲壮。
没想到,司马迁煞费苦心的包装出来的一个硬梆梆,响当当的大英雄, 如今却被人从故纸堆里给看出破绽来了。朱东润的一位学着撰文说,有一天朱东润问学生,项羽为何不肯过江?学生们七嘴八舌,搬出来古人的那些说法来证明不肯过江的理由。朱先生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其实当时江东早已归降刘邦,那还有什么江东子弟?《项羽本纪》中没有提到这一点,司马迁是想让项羽死的更像个英雄些。”朱先生还说:“从《史记》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可以看到,项羽江东旧部有十个人在汉朝封侯,他们的功劳就是以江东之地归顺刘邦。项羽逃到乌江时,知道江东已属汉,已然无路可逃,也就不必渡江了。
原来是这样啊,说什么不肯过江东?原来是江东是去不了的。这样一想,就完全不一样了。不肯过,悲壮;过不得,可怜。不肯过是宁为玉碎;过不得,是走投无路。原因不同了,结果便大相径庭,就这样轻轻一戳,几千年的英雄神话就这样破灭了。
今天,又看到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路边有一地摊,摆地摊的是一中年妇女。一个中年男人骑着自行车过来送饭。他一下车,就歉意的笑道,老婆,对不起,来迟了,饿了吧?女人抬起头,看到男人,眼睛里闪过一丝亮色。笑道,不急,还早呢。男人憨憨的笑笑,从自行车篓子里拿出饭盒,坐在女人身边,说道,快吃吧,一会就凉了。我陪你一起吃。这时,地摊前来了一位中年妇女,她将头伸向女人的盒饭里,发出惊讶的叫声,哎呦呦,我的大妹子,你可真苦啊,你吃的这是什么啊,一点油水都没有。这你怎么能吃的下去啊?说罢,嘴里还不住的发出啧啧的叹气声,脸上露出讥讽的神色,扭着肥胖的身子走了。女人端着手里的饭盒,愣愣的望着胖女人的身影,眼睛里噙满了泪花,那眼泪吧嗒吧嗒的滴落在手里的饭盒里。身边的男人眼圈也红红的,捧着手里的盒饭,再也没有情趣吃上一口了。周围的气氛仿佛顿时凝固了一样,让人透不过气来。
故事二;儿子考上了大学,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但是全家人依然感到快乐和幸福。一点都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好的,父亲对儿子说,儿子,你比你老爸有出息多了。我只上了中学,你妈连小学都没有上。你在我们家就是状元了,儿子羞涩的笑了,笑的很甜,肯开心。全家人带着一种幸福和满足的心情去车站送儿子上学去了。在车站,有人拍了他一下肩膀,转眼一看是以前认识的一个熟人,他也是送儿子去上学。熟人问,你儿子考的什么大学?他刚一说出校名。熟人脸上马上露出惊讶的神色,说道,你儿子考的这是什么大学啊?那个大学上了也是白上,那个大学的毕业生毕业了根本就找不到工作,到时候白花几年钱。还不如不上呢。你看我儿子,考的可是名牌大学,毕业了,人家单位都是争着要,工资还高。熟人的脸上露出轻蔑的神色,说罢,转身走了。他们望着熟人一家远去的身影,目光一下子黯淡了下来,刚才一家人的幸福和甜蜜,被熟人叽里呱啦的一阵子自问自答连珠炮 一样的说话,给冲击的荡然无存。心里的那份激情,也从火热降到了冰点。再看帅气的儿子,眼睛里也噙满了泪花……
所以, 不该知道的事还是最好不要知道最好,不该说的话还是不要说为对。千万不要去惊动别人的幸福,幸福有时候也是一个人的隐私。有些事,在你眼里是一种苦难,也许在别人眼里就是一种幸福。有些幸福,无关荣华富贵,无关名誉地位,有的只是一种心灵的感应和默契。这种幸福,像花儿开放一样,悄无声息。但是却将馨香,轻轻的在内心深处弥散开来……
文章评论
猫
[em]e100[/em]只看,不惊动主人的……
梧桐:语
这世上总有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乱,显示自己的聪明,殊不知损人悦己,就是最小人的举动!
淡若晨雾
深有感悟,学习了[em]e100[/em]
婕妤
好好阅读,感悟!深思!
简言素行
一起新闻事件,引发诸多感慨,博古论今,紧紧围绕"不打挠”之观点,展开篇幅,以事实论证,没有太多的口号和道理,反而具备很强的说服力。此篇立意深远,文字厚重衔接自然,趣味性极强,真真一篇丈夫的文章!欣赏![em]e163[/em][em]e179[/em]
时往时来
反复读了几遍,没一遍都有新的发现![em]e179[/em]
风之弦
古代英雄与否且不评论,看后面那些挫败别人幸福的人,自以为是,又或是看不得别人幸福,只能说是人品问题。。
瓶子
[ft=,4,][/ft]这种幸福,像花儿开放一样,悄无声息。但是却将馨香,轻轻的在内心深处弥散开来…… 哥这结尾来得有味道![em]e179[/em]
瓶子
那么晚还不休息,真有你的!
草芽儿
此文摆事实,举例子,论点明确,论据充足,充分!看来大哥是花了一番心思写此文的。[em]e112[/em] 归根结底,是要阐述“不要惊动别人的幸福”![em]e179[/em] 幸福的感觉不是来源于眼睛,而是来源于心灵感受,正如一句话 “婚姻如穿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幸福的定义不尽同,涵义却是相同的。那些真正的幸福都是来于最寻常最平凡琐细的生活,感动,温暖,柔软的瞬间。只要从内心深处感到灵魂的愉悦就是幸福的。 有些人,不知为何总喜欢在别人的幸福上撒盐,甚至看到别人幸福就会浑身不自在,巴不得有什么灾难的事情降临在人头上。这种人是一种心理变态,人格扭曲。这种行为必遭唾弃和谴责,他不懂得满足,宽容和分享,从某种角度上讲,也是他不能幸福的根源。反之,懂得祝福与分享别人的幸福不仅是一种道德素养,更是一种美德。
有凤来仪
老兄,立意看似平凡,实则深远。体现素质,赞!
巴黎的雨
博学![em]e179[/em] 很有卓见,确实不一般。。学习了[em]e160[/em] [em]e183[/em]
花儿
司马迁这样写项羽,一定是基于项羽是一条充满血性的汉子。不像刘邦那样玩弄权术,无论如何,项羽到了江东,是可以逃过一劫,不管是不是刘邦的天下。汉朝对江东的管理,从当时来说,还没有那样强吧。还有就是从项羽与刘邦作战的整个过程来看,司马迁,这样写项羽的个性,是连贯的,没有脱节。 司马迁处在汉武帝时代,离开项羽还不算远。历史应该是比较真实的,那些史官,都可以连命不要,而求得历史真实的记载。 历史上,不会没有人这样去想过当时的江东情形,而更多的人还是肯定了项羽的血性之躯。 看了你的文,一种不同凡响的目光。 自己对自己,能清楚知道所处的一种格局。就不会受到外来太大刺激,做人更不能去贬损别人,这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成人和成才,还真不是一回事!做人,何必自卑!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学会承受,也就是!
琴声悠悠
好久没看到你的新作了,今天目睹欣赏,耳目一新![em]e179[/em]
琴声悠悠
不要惊扰别人的幸福,题目本身就令人眼睛一亮!正如你文中的那对患难夫妻一样,妻子吃着丈夫亲自酿的饭菜,这种幸福是多么的珍贵!为什么竟然有人看不到、体会不到这种少有的 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