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心中的乡村书店
经典分享
荐者按:今天(5月3日)出版的《鄂州日报》文化版头条隆重推出了这篇谈读书的文章,且配发编者按,让我们感到一种心灵的震颤和情感的共鸣。很明显,编者隆推这样的文章是有胆识的,写这篇文章和推这篇文章,对于我们民族和我们同胞,对于当前状况和未来希望,都是功德无量的。让我们都来好好品尝这篇文章,让我们好好感谢这篇文章的编者与作者!(江南秋风)
鄂州日报编者按:
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考察当地的文明程度,有一个很显性的标志,就是公民的阅读习惯。因为,阅读不光是知识的积累,更在于心灵的净化,对精神家园的充实。物质的发达,与阅读的习惯养成并不矛盾。相反,物质的发达,易催生人的浮躁,而在物质的丛林中,辟一片读书的净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会让心灵得到沉淀。但愿,天天都是读书日,每天一小时,让心灵从书籍中得到滋养。(编辑:夏阳)
开在心中的乡村书店
———— 一位基层作家的读书咏叹
文/夏龙河
文/夏龙河
小时候,镇上是有书店的,那时候,去书店买书,感觉很自豪。书店里也常常坐满了人,人手一册,或站或坐;书店不大,地面甚至是泥地,坑洼不平。但是看到满屋子整齐的新书,给人感觉是无比繁华。
我买了书,骑着哐啷作响的自行车回到家,晚上肯定有同学到我家借书看。那时候人很穷,书却不少,初中文化以上的人家都有一本甚至几本文学名著。因为爷爷喜欢看书,我家里的书在村里是最多的,一本书借出去,常常能传阅全村,没个一年半年是回不来的。很多人不善于保护书籍,书回来后常常面目全非。
后来,我长大了些,能骑着那辆自行车去更远的乡镇,才知道另一个乡镇的书店比我们镇的书店要豪华得多。也许是靠着国道的缘故,那家书店总是有最新的好书,我几乎每次去都有惊喜。现在我手头的《1986年中篇小说选》,就是在1988年7月,我花了3元7角5分钱在那个小镇的书店买的。
爷爷最赞成我买书。他老人家早年读过私塾,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三天不读书,赶不上一头驴”。话当然是有些偏颇,但代表了当时很多人的思想。
那时候,你拿着一本书在街上走,人们的眼光是赞赏和羡慕的。后来因为读书和参加工作,我离开了家,镇上的书店就很少去了。偶尔去一趟,我惊讶地发现,书逐渐被玩具和文具替代。那个比我们镇豪华一些的书店,命运能好一些,被一个私人老板租去,还是坚持卖书。我偶尔去淘书,却发现好书越来越少了,《厚黑学》、《无本赚大钱》之类的书,在书架上占据了最好的位置。即便是这样,坚持2年后,这个曾经非常好的小书店也关门了。
几乎在一瞬间,所有的镇上和村里的书店都没有了,几乎是在一瞬间,拿着一本书在街上走,成了一种没出息的表现。也几乎是在一瞬间,如果你说你是个作家,人家首先问你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假如你的收入还不如一个小偷,那在人们的眼中,你的价值真的不如这个小偷。在这个金钱至上的年代,文化,这种虚无的东西,跟硬邦邦的金钱比起来,成了比卫生纸还要虚弱的东西。
前几天,沾朋友的光,认识了一个小官员。当朋友介绍我是一个作家时,官员很戏谑地说,我这个人不认得几个字,从来不读书。那意思是说,作家这个奇怪的东西,跟他们是不搭界的。我没有感到奇怪,不读书,已经跟曾经的“饱读诗书”一样,成了这个社会可以引以为豪的东西。古代官员讲究八股文,讲究“文以载道”,在他们的意识中,读书还是个高尚的东西。现在有的官员连假装斯文都不屑了,他们治下的臣民会以读书为荣吗?很多人靠着奸诈,不小心成为了一方富豪,靠着溜须拍马成了一方权贵。假如这个人再动用手中的钱,成为了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要钱有钱,要名有名,这样的案例多了,非常严重地影响了国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跟现实相比,书中的黄金屋变得飘渺,变得让人怀疑。那,谁还会来读书?其实,古人说的“黄金屋”,是一种延伸,是开卷有益的意思。可是,在这个过分强调金钱至上,文化和道德贬值的社会,死板的读书人似乎都无法生存下去,他们不会巧取豪夺,不会趋炎附势。“读书读愚了”,已经成为了很多人对读书无用的评价。
就像那个蔑视我的官员说的一样,读书干嘛?不如去用这个时间,陪领导玩一圈麻将。当一个族群的意识领袖只崇拜金钱,不管善恶,不辨美丑,对文化采取了漠视的态度,你能要求这个族群的个体去读书吗?孔孟之道和当时的统治者最大的功绩,是开启了一个民族的心智,让文化成为一个民族能够延续生存的基石,而当下金钱崇拜的不均衡发展模式,已经让一个民族的精神失去了文化的黏合,失去了道德和信仰。
我曾经跟着朋友进行过调查,令我震惊的是,除了做秀和做戏,可以这么说,农村已经没有了书店,没有了读书的场所,让他们失去读书兴趣的,是畸形的价值观,是这个社会提倡的横扫一切的金钱崇拜。
乡村书店的倒闭,读书屋的空置,还有娱乐化倾向的所谓网上阅读,国人的读书,除了得到名利之道和看热闹,已经乏善可陈。应该说,中华民族因为文化的缺失,精神世界越来越荒芜。一个民族失去了土地可以夺回来,但是如果失去了精神,这个民族就散了。不重视文化,不重视读书,就是一个民族精神丧失的前兆。
谨以此文,写给4·23世界读书日。
文章评论
紫嫣
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考察当地的文明程度,有一个很显性的标志,就是公民的阅读习惯。因为,阅读不光是知识的积累,更在于心灵的净化,对精神家园的充实。物质的发达,与阅读的习惯养成并不矛盾。相反,物质的发达,易催生人的浮躁,而在物质的丛林中,辟一片读书的净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会让心灵得到沉淀。“三天不读书,赶不上一头驴”。(引) 这样的话,落在眼里,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跌宕起内心无数的潮涌。从作者讲述的买书的经历到后来书屋的变迁,让我感知到一个社会对于阅读的倒退,不得不让人感到忧心忡忡。而对比自身,自己是否对阅读引起足够的重视?又有多少光阴在被我有意或无意地荒废着?尽管曾经也因为工作原因三天没有读书,以至于内心不得安稳。然而,更多的时候却让“没时间”或者是“环境不允许”成为我懒惰的借口,或者依赖于网上阅读,忽视了纸质书籍的阅读。 也许,只有把阅读当成为一种习惯,我们的精神家园才能得以充实。感谢江南秋风分享美文,感谢作者带给我的震撼。阅读,刻不容缓!
墨尚江南
社会的透视镜啊!深刻,精辟!
筑心耕夫
社会浮躁,已然是一种现实。管不了别人,更管不了这个社会,且就从自己开始,读一些好书吧......[em]e160[/em]
开花的树
别人是否喜欢读书与我们没有关系,我们好读书, 我们读好书是我们的事, 与别人无关,我们不生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我就是我。 这个世界上总有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人群,也总会有与我们价值观等各方面不一样的人群, 哪怕中国人都不读书, 还有很多外国人喜欢读书呢,好好爱护自己,好好珍惜有缘人,不抱怨,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就好。
晨曦★心无悔
感谢紫嫣姐姐,转了~~
大愚
意义深刻,令人深思。
西风
[em]e160[/em] 问候!
莲之梦
好文[em]e179[/em]
巴鹰子
现象如此!如何是好?。。。路过留迹。[em]e100[/em]
九洲可人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em]e183[/em]
五月平原
这篇终于转载而显了,特别高兴!
海哥
喜书,购书,爱书,藏书,读书,恋书是糊塗一生的最大爱好。正应了“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书”那句话。为这篇文章的作者鼓与呼![em]e182[/em]
老礁
是的,文化正是民族之魂呢!幸好有多多紫嫣般的文化传播之人[em]e183[/em] 今天端节,过来探望紫嫣,祝节日快乐一切都如意![em]e177[/em]
风无痕
看了这篇文字想起了小时到处找书的情景,那时感觉都不知道有书店这样的东西,只知道书是从学校发的,和从别人家借的,到现在自已有了不算少的书,但是却也是很少能静下心来去好好的读上那么一两本书了!很怀念那时没书读,却又想读书的心情了!现在的书店多了好几分的喧杂,多了好几分的热闹,感觉好像差了很多吧!时代发展却不知,最终这些会变成什么样子!
≈柳岸至水≈
发人深思——[ft=,5,楷体_gb2312]农村已经没了书店,没了读书场所,让人们失去读书兴趣的,是畸形的价值观,是这个社会提倡的无处不在的金钱崇拜。 有娱乐化倾向的所谓网上阅读,除了得到名利之道和看热闹,已经乏善可陈。中华民族文化缺失,精神世界越来越荒芜。一个民族,失去土地可以夺回来,但失去了精神,这个民族的魂泊就散了。 不爱读书(不含娱乐化的阅读,政治新闻、花边新闻胡编乱造的武侠色情小说等等都不算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丧失的前兆。[/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