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俗人日记

         在当代作家中,我比较喜欢三毛和余秋雨,她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生命的真谛,他用浅显的文字写出了历史的博深。在刚刚放假的这几天中,我最先读完的两本书就是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和《行者无疆》。《中国文脉》通过回顾梳理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行者无疆》则通过游历见证了欧洲几千年的兴衰。接下来,我计划重读《三毛精品集》和几本中外名著。
    三毛,是个生活的智者。很多人把撒哈拉大沙漠看做人间地狱,可这里却是三毛生活的天堂。以这里为家,她的心情没有变得像环境一样恶劣,心境却变得像大漠一样辽阔。一望无际的沙漠,在别人眼里是荒芜,在她眼里,却是最珍贵的宝藏。余秋雨,好像肩上担负了太多的文化使命,他所关注的文化,不只是现代的,还有古代的;不只有中国的,还有世界的。他周游世界,不像那些土豪是为了去疯狂抢购廉价商品,而是从别人不屑一顾的废墟中,来寻找历史文化足迹。他在试图唤醒人们:人活着,不能像动物一样只会物质享受,还应该有对生命的认知感和使命感,有属于人的精神上的更高境界。
    “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则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余秋雨《流浪的本义》)”世俗总喜欢以权益为重,把自己关在名利的笼子里苦苦挣扎一辈子,还美其名曰奋斗,甚至尔虞我诈,泯灭人性,把能踩几个人在脚下视为有谋略,把能有权有钱、挥霍无度称之为成功。殊不知他们到最后连自己也弄不明白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自己。连自己都把握不住的人,怎么能会再有其他可言,更何谈境界?是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一切都可能被污染。我们呼吸着雾霾空气,吃着有毒食品,喝着细菌超标的水,看着被拆成废墟的平房和昂贵的与自己无缘的高楼大厦,生活在一切都用钱和权来衡量的社会,其他一切似乎都不重要了,包括真情、生命和崇高。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要做“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保持高洁的灵魂的确很难。
然而,生活可以平淡,生命可以平凡,内心却不可苍白无物,更不能像垃圾场一样肮脏杂乱。
    境界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涵。黄公望,一个丹青高手、书画奇才,可是,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一生潦倒,生活贫寒,只能以酒为友,寄情山水,最后竟以山水画巨作《富春山居图》作为了自己生命的终结。他的生活中多是贫困寂苦的岁月,可他的内心竟然装着如此丰富的山水,境界高远。曹雪芹,因家庭巨变,历经坎坷,屡遭磨难,他一生的物质生活是如此的贫瘠,可是,他写的《红楼梦》却成了后人的一座精神宝库,一座谁也无法逾越的文化高峰。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司马迁了。当他无辜受到腐刑(宫刑)的时候,应该说是莫大的耻辱,在当时的观念中,这是一种让人生不如死的惩罚,受到这种刑罚的人,在别人眼中就成了“活死人”。然而,巨大的屈辱并没有把他压垮,司马迁不但没有选择死,而且忍辱负重,写出了名垂青史的《史记》。出名并非他的本意,他用残缺的躯体写出了最健全的精神。他们,不只是自己的人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们的伟大作品和伟大人格也影响着后人,让很多人的人生境界得到提升。看看他们的遭遇、他们的境界,我们还岂能把恶劣的环境做为我们不高尚的借口?
    人心要大,境界才能高。再精致的东西,如果太小,就如盆景,也只是一件玩物,世界大了,方能丰富。三毛的心中装得下撒哈拉大沙漠,大沙漠才成为了她的天堂;黄公望一生以山水为伴,他的山水作品才能有了神奇的灵性;曹雪芹看透了整个社会,《红楼梦》
方达到了中国文学艺术的顶峰;余秋雨博览古今、走遍世界,方理解了人生应该负有的使命。
    然而,大,又是多么难啊,特别是心大,对很对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不能太自私,也不能太保守。既要舍得付出,又要学会吸纳。要多学习,多经历,提高自己的修养,净化自己的心灵。要看淡名利,又要敬畏生命。既能充实,又不为充实所累,提高对人生的认识,过快乐的生活,有满意的人生,这,应该是一个人应达到的最起码的境界吧。
     

     
     




文章评论

泽兰青黛

烧香的不一定是和尚,也可能是熊猫 哈哈 朋友都说认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