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修捷要报恩谈》编辑后记(上官老师)
科注学习班
深蒙佛恩、师恩慈光摄受,念公晚年宣演《净修捷要报恩谈》完整版之文字编辑将毕,复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之嘱作跋於篇末。惜不肖弟子虽自称净业学人,垢重障深,具缚而不能自明,曷敢企望为此「最上、殊妙,报佛恩之称性极谈」作跋。然作为本书听校文稿之修订者,随附义务不可推却。故赘以数语为《后记》,浅述修订编辑之因缘与感受。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等译有《禅秘法要经》,经中世尊云:「过千岁已。此无常观。虽复流行阎浮提中。亿亿千万众多弟子。若一若两。修无常观。得解脱道。」这是世尊告诉我们:末法修行者亿亿千万,得度者罕有一二;修无常观可得解脱。纵观现世,斗争坚固,邪淫炽盛,颠倒缪见,举世同风,孰能置身欲海而不随恶浪旋入?於「贪瞋痴慢」处稔熟者比比皆是,而於「清净平等觉」中求出离者甚难希有。几人能将「凡所有相」视为「梦幻泡影」?纵能观无常、视为梦幻泡影者,若不能即生成佛,怎可谓之得解脱。三贤位菩萨,无住时不能生心,生心时不能无住,无住和生心不能同时。不能无住而生心,如泥菩萨过河,自身尚且不究竟,何以尽度无边众生,而圆满弘愿?
解脱者,究竟而言,乃第一义谛,直指即生成佛。如来出世之本怀,岂是任恶道冤鬼万劫惨叫夜嗥,任道业行者多生苦苦而求索乎?呜呼!哀哉!如来者所以兴出於世,唯将诸佛成就无上菩提之密法和盘托出,将佛地果觉之功德全体授予一切众生,令尽虚空之含灵皆能即生成佛。此为如来从真实之际中所流出真实之慧,而由真实之慧令一切含灵即生得真实之利。《无量寿经》便是尽显此三个真实,而又唯一、稳当、究竟、圆满、当生成佛、广大普度,如来最诚实之言。众生受持是经,但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则念念心想极乐依正庄严时,即入一切诸佛智慧觉海;声声称念弥陀圣号时,即得於无上道永不退转。清.彭际清《无量寿经起信论》曰:「此经具无量寿全身;亦具一切诸佛全身」。而无量寿全身与一切诸佛全身何在?在尽虚空遍法界,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即是常寂光、大涅盘之境界。「大涅盘者」,诸佛所证之理体,密宗所谓之大圆满境界,宗门所彻悟之究竟果地。而吾净业行人,惑业未断,仅依止《无量寿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即可声声、念念入「不生不灭,不去不来,常寂常照,真空妙有」之大圆满究竟如来境界,真可谓是不可思议之事,正如唐.玄奘法师所译小本《阿弥陀经》中,称此法为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
持名念佛一法之所以极难信,因其超出凡夫一切情见;然虽不可思议,却又极其易行,且普被三根。玄奘法师《唐译》本列十方诸佛,皆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实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由此可知,持名念佛法门之易行,皆因得十方恒河沙数诸佛之所摄受,持名时即是得一切诸佛摄受时,三大阿僧只劫全赖博地凡夫将一切诸佛无量劫之功德拿来做为己用,方能超越地上菩萨,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众生或有疑问,难道十方诸佛唯加持摄受修净土者,而不加持其他法门之行者乎?非也。一切法门平等,皆得诸佛护念;然八万四千法门却是如来方便权说,因不能令众生得当生成佛之利益,则不能谓之真实也。譬如解救全身缠绕绳索、数日饥渴难耐者,欲令其受用眼前摆放之甘饮美食,必然要先帮其解脱缠缚;手脚皆被捆缚,只能靠他力帮助才能将绳索彻底解脱,而后受用眼前甘饮美食。八万四千门,门门要靠自己挣脱无始劫以来业力缠缚,而业力若有体相,虚空尚不能容之,那么无始劫捆缚之业力绳索必是难以计量的,岂是仅依自力即能解脱。若能依靠自力解脱,十方诸佛就不必称赞本师释迦牟尼佛,乃能於堪忍世界,「为欲利益安乐诸有情故,说是世间极难信之法,甚为希有不可思议」了。
利益安乐诸有情,乃一切诸佛出兴於世之大事因缘。利益者,真实之利,即当生成佛;安乐者,入大涅盘之首楞严三昧、一切事究竟坚固之境界。此真实利益与安乐,唯靠持名念佛这一极难信之法方能直趋直入。是何善根福德能得如此因缘?唯一大事因缘,即发愿求生净土者,与十方诸佛同心同德,为安乐利益一切有情,故得诸佛加持,不退成佛。从而如释迦法王如来一样,现无量身,示现於此娑婆世界,同样演说净土持名念佛法门,普令一切含灵因此法而得大欢喜,大利益之究竟解脱。发此大愿者,必得诸佛之大力护念,得阿弥陀如来大愿大力,而念佛成佛。成佛后复教授一切众生念佛成佛,辗转教化,如帝网珠,互照互摄,住大光明藏不动,而又尽度众生;尽度众生而湛寂常然,则又实无众生可度。玄妙之义理都尽摄於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中,庄严於极乐密严佛土中,浓缩在此《净修捷要报恩谈》中。
甲午年秋末,於澳洲期间受恩师之嘱托,听校念公《净修捷要报恩谈》以便整理成有声书等法宝,普益众生。初起,於其他事务兼负责任,不能一心专注於此报恩极谈。冬至后,逆增上缘成熟,因累劫未能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致自身学习文稿无人发愿校对,悲悔之际,每於电脑前欲录入草稿文字,均无法动手。自知此事虽是业障现前,於一心听校《报恩谈》却正是时;手虽被业障束缚,眼和耳尚且能任。遂发愿放下万缘,於行住坐卧间片刻不离《净修捷要报恩谈》之音声薰习,以浅薄有限之力潜心於一事,方不辱恩师一片殷重之心。
《净修捷要报恩谈》宣演二年后,念公便含笑西逝,因此,《报恩谈》可谓老人晚年之力作。拼死注解《大经》时,念公已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佛门大德,而《报恩谈》诚如老人曾言:「本为报恩,愈报恩弥感佛恩之难报。」佛法甚深之义理,老人於谈笑风生,唠家常话之间淋漓畅快、透彻宣演。自《报恩谈》圆满二十余载以来,世间所流通之影音文字不在少数,令无数无缘亲近老人的同修们深得老人慈光照沐。然论及《报恩谈》之文字版本,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原始录影和录音对照难免出入。有些是为完善文字需要而略做改动,有些则是对老人的言语未能准确谛听。多种因缘,遂致要寻一能与原本宣讲相对完全吻合的版本成为极难之事,是以立志「还原其本来面目,以资后世有可遵循者」。
初听《报恩谈》录音不足五十遍时,在言语细微处也是模糊不能明悉。登山远望,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方能一览众山小。念公在《报恩谈》讲解中也开示:「都要有一番真实的努力」,「若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弟子后虽有六、七十遍恭听之基础,但要精准听打出文字还远远不够。耳有闻性可以彻听,心被境界染污故不能明辨。因此,要将这极难之事变为可能,只有一种方法:反覆听,一遍遍听,义无反顾的听。一个句子听不懂,就反覆听这一句;一个词听不懂,就反覆听这一个词;哪怕细微到一个字,亦复如是。十遍不行就听二十遍,二十遍不行就再听,还是不行就继续听,直到听懂为止。即便这样,还是遇到许多难以辨别无误的地方,这些地方暂时先放下,待每一拜的文字成稿完毕初校或再校稿时,回过头来再听,不厌其烦的听下去。这样一来,难关一个个被突破,但依然有一些难啃的骨头,即便是看著视频对口型,也不确定模糊或是语速过快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意思。可是有一件事弟子始终坚信:《报恩谈》所讲解的三十二拜,每一拜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在这一拜的讲解中听不懂的地方,可能在开示另外一拜义趣的时候提到,这就需要我们谙熟通篇。这种感觉最终被证实,从而又突破了一些极其难懂的地方。
然而,最难听校的地方,是那些根本在其他礼拜文中无迹可寻的,由於语速过快,知道老人在说话,可又没办法捕捉到这些话。假如就此放手,给自己一个藉口,认为那可能只是无关紧要的字、词语或句子,那恐怕不但有失听校者之根本义务,同时又背上障人慧命之因果,读者和听众极有可能因为自己的不求甚解,而错误或者不透彻的理解了法义。这时就迫使我们回头找最古老的方法:「洗耳恭听」。用恭敬的心,耳朵除此一事之外其余都不听。真的是其余的事情都不听了吗?在不断突破的过程中就会了解,这何尝不是一种殊胜的修学因缘。若不是如此,自己能拼命去听吗?不可能的嘛。所以,念公这些所谓的言语模糊之处都是菩萨大慈大悲的示现,因为《报恩谈》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圣号,自性流露而已。最难啃的骨头不是用猜测和揣摩而辨别出来的,而是引导后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勤苦菩萨行也。凡夫眼中无关紧要的语气词,其重要性可能影响著整个段落的语境,影响了有修大德前辈表意的侧重点。圣意不可测,凡情不可信。百多遍之后,忽然有一天豁然开朗,曾经极难听懂的也变得自然听懂了,一下子就听懂了。看起来好似情理之外,实则情理之中。事理本来是通达无碍的,障碍在於自心不够清净、恭敬,在於不够老实肯干。
三国.董遇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朱子家训》:「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苏轼言:「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恩师更是常常苦口婆心劝勉年轻人,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些先贤与大德的至理名言为何如出一辙?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的作用到底在哪里?在自己专听《报恩谈》七十余遍时才略有体会。如莲翁在《净修捷要》第十五拜所言:「果能一向专念,自然垢障消除,不但道心纯熟,且可福慧增长。」一向专念,一向专听,皆是归心一处之意。世出世间法要成就者,必先除障碍,欲除障碍必依戒定慧三学,专精专一,久久习之,自然心开。净业成就,首先仰信佛智诚实之语,其次发广大救度一切众生之菩提心,最后端在定一。此正是如来万劫修行成就之铁案。
世间法用炉火纯青形容技艺、学问达到精粹完美之境界,佛法用波罗蜜指到家了、圆满等诸义。念公一生历尽艰辛,九死一生中而得大彻大悟,通宗通教,显密圆融,广学原为深入,最终会归弥陀一乘本愿海。《净修捷要报恩谈》是老人一生修行炉火纯青、般若波罗蜜中流露之精粹。诸佛菩萨为教化节奏紧张的现代人,做出《净修捷要》这份精巧果盘,每一拜就像极乐佛果中分割下来的一部分,虽小但圆具万德。但且吃下去这一块块小巧的万德佛果,岂有不成佛之道理。
此因小果大、一中有多之事事无碍玄妙之理乃华严境界。故《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而《净修捷要》就是口袋(袖珍)本《华严》。此修行捷径中之捷径,然一切皆符合阿弥陀佛本愿平等普度一切含灵当生成佛之大愿。故欲成就弥陀果地,必遵弥陀因地大愿。愿同弥陀而又能一向专念者,必定此生圆满成就究竟最顶佛果,同本尊阿弥陀佛一样尽度众生而无有不圆满者。
戊辰之岁(公元一九八八年),恩师上人遵念公之嘱为《大经解》作序。时隔二十七载,岁次甲午季冬,恩师再提金笔为《净修捷要报恩谈》作序。而莲翁西归一别至今五十载茫茫岁月,念公九品莲台永偕寿域亦有二十三载。《净修捷要报恩谈》完整版文字勘校将竟,亦可做为净业后学报恩莲翁与念公之献礼。这其中,中华华藏净宗学会同仁们,为完整版的初稿文字编辑、听校工作做出了坚实的努力,功德无量。愿一代一代净土人,薪火传灯,再接再厉,令持名念佛法门於此浊世大放光明。
弟子乃顽冥下愚,以上仅是浅显心得体会之汇报,勉强附於篇末做为后记。企望十方久修大德不吝赐教,垂慈棒正,不胜感激。净业弟子上官恭敬顶礼。
老法师开示
上官这一篇后记写得非常好,突破了许多关口,毕竟把念公老人的话听清楚了。我也听了几十遍,还有很多地方听不清楚,因为他北京的土话。所以上官是最好的人选,在北京住那么多年,言语没有问题。这个工作是该她做的,是阿弥陀佛指定她来做的,功德无量无边。确实像她所比喻的,这是《无量寿经》的口袋书、袖珍本,跟《华严》、《无量寿》、《弥陀经》内容完全相同,只是说法有详略之分,详细的是让我们断疑生信,最精简的是我们便於受持。这四样东西都出来了,净宗的法宝就完备了。这个苦头没有白吃,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希望我们大家都认真来学习。
文摘恭摘自: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第132集) 2015/3/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