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之《道经》第九讲
个人日记
第三章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注解:不崇尚贤能之人,使世人停止争斗;不以珍奇异宝为贵重,使世人不去偷盗;不展现足以诱发私欲的事物,使人心安定。
讲解:《心经》里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妄心所想与事实真相常常相反,从究竟处说,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颠倒梦想的历史,因为都是依靠人的意识心在推动,意识心一动,妄想、分别、执着全都发动。其结果,对于人就是生、老、病、死;对于世界就是成、住、坏、空。所以人类注定是要灭亡的,而且正在走向灭亡,科技的发展加速了人类走向灭亡的脚步。所以,外求死路一条,回归才能获得新生,所以佛说:回头是岸。
崇尚贤能,就是我们常说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石激起千层浪:贤与不贤要争、贤与更贤还是要争,争到最后就是你死我活,没有了人性的本善,有的只是嗔恨。
奇珍异宝,物以稀为贵,这种贵贱分别也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儒家修行的八个科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什么要把格物放在第一位?格物,不是分清事物,而是控制物欲。因为一个被物欲控制的人,儒家修行的门都进不了,后面的修行统统跟他没关系,因为物欲会让一个人变得贪婪。
诱发私欲,会让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人的本性也就是天性、自性,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是善良,用佛家的理论来讲叫本自圆满。性是天性,习是习性,习性来自后天私欲的染污,人因为阅历与环境的不同,而各有各的习性。如果不通过圣贤的教育把习性恢复成天性,继续顺应贪、嗔、痴、慢、杀、盗、淫、妄的习性走下去,人类的灭亡指日可待。所以,凡是诱发人们私欲的做法,其实都很愚痴。
综上所述,贵货、尚贤、私欲,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释家所说的三毒:贪婪、嗔恨、愚痴,这三毒也是人类走向毁灭的根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