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之《道经》第八讲

个人日记

 《道德经》之《道经》第八讲

原文: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解: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万物而不自恃其能,功成名就也不自居其功,正因为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勋却永恒不灭。

讲解:在这一讲老子进一步展示了圣人们所达到的随缘、无我的境界。只要有“我”存在,就不可能真正做到随缘,“无我”正是圣人们的境界,凡夫之所以不能超凡入圣,就是因为“我”在作怪:我见、我爱、我慢、我所有、我贪、我嗔、我痴,合在一起叫做坚固的“我执”。“生而不有”,我都没有,谁来拥有?“为而不恃”,我都没有,谁来把持?“功成而弗居”,我都没有,谁来居功?所以,圣人们的高明之处并非刻意地拒绝什么,而是像禅宗六组慧能大师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作为主体的“我”都放下了,外在的客体跟我有什么关系?

圣人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从来没有把任何东西乃至思想据为己有,当做自己的发明创造,而他们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孔老夫子被后世誉为至圣先师,其“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夫子说他一生所讲的东西,只是转述了古代先王:尧、舜、禹、汤、文王、周公,这些圣人说过的话,没有一句是自己的创作,所以夫子是圣人。释迦牟尼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最后告诉佛弟子们:他没有说过一句自己的话,都是转述古佛所说,所以他佛陀。想想今天的人,动不动就敢著书立说,动不动就是全球、亚洲。。。。。。第一人。无知者无畏!


文章评论